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一 教师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487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一 教师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一 教师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一 教师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一 教师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一 教师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一 教师版Word格式.docx

《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一 教师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一 教师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一 教师版Word格式.docx

动植物激素都能调节生物的代谢活动,但是都不能提供能量,也不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并不是在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

3.如图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④B.生长但不弯曲的是①④

C.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②⑤D.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①⑤

【答案】B

【解析】①图,当胚芽鞘的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盖住,生长素不会向背光侧运输,故①直立生长。

②图,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的刺激导致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因此②发生向光弯曲。

③图,去除胚芽鞘的尖端,无法产生生长素,因此胚芽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④图,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因此胚芽直立生长。

⑤图,胚芽鞘右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快,左侧无生长素,故胚芽向左弯曲生长。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4.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B.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不会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特性

C.温特实验中,如果将琼脂块放置正中间,并给予单侧光照射,生长素会在琼脂块中进行横向运输

D.在存在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极性运输会受到抑制

【解析】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A正确;

B.在太空的环境中,不具有重力,所以不具有根的向地性;

B正确;

C.植物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琼脂块不能感受单测光的刺激,生长素在无尖端的胚芽鞘上不会发生横向运输,C错误;

D.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故极性运输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D正确。

5.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标记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的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答案】D

【解析】由于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因此理甲图中A端,生长素能从A运输到B,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A错误;

图乙中A端是形态学下端,处理乙图中A端,生长素不能运输到B,因此乙图中B端探测不到14C的存在,B错误;

甲图中的B是形态学下端,处理B端,生长素不能运输到A,不能在甲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错误;

乙图中B端是形态学上端,处理中B端,生长素能运输到A,因此可能在乙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正确。

6.假设下图中两个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的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A.f>

a=b=d=e>

g>

cB.f>

a>

d=e>

b=g>

c

C.c>

a=f>

b=gD.c>

f=d>

a=b=g

【答案】A

【解析】图中单侧光不会使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而是在向光侧和背光侧均匀向下运输,a、b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相等;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c琼脂块中不含有生长素;

由于云母片的阻断作用,d、e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相同;

f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大于g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

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

a=b=

c,选A。

7.荷兰植物学家温特做了以下实验:

把切下来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

再将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琼脂块中不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B.该实验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现象和顶端优势现象的原理

C.该实验可以证明引起幼苗弯曲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

D.该实验可以证明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导致弯曲生长

【解析】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放上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的琼脂快,则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若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据此可知,该实验证明了琼脂块中不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导致,A、C、D均正确;

该实验没有用单侧光照射,也没有用具有顶芽和侧芽的生物材料,所以不能揭示植物向光性现象和顶端优势现象的原理,B错误;

故选B。

8.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通常不会用于

A.解除顶端优势B.培育无子番茄

C.促进插条生根D.疏花疏果

【解析】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向下运输,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不能通过施加生长素类似物解除顶端优势,A项符合题意;

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用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授粉的花蕾,可获得无子番茄;

生长素可促进插枝生根;

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用于疏花疏果,B项、C项、D项不符合题意。

9.下图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培养天数是因变量

B.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蒸馏水和2,4-D溶液

C.最适浓度下洋葱根的生长速度是相同的

D.实验结果可充分说明2,4-D具有两重性

【解析】本实验中生根总长度是因变量,A错误。

为了保持溶液浓度不变,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蒸馏水和2,4-D溶液,B正确。

由图可知最适浓度下洋葱根的生长速度是不相同的,C错误。

由图可知实验结果说明2,4-D具有促进生根作用,D错误。

10.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其原因是

A.生长素促进了子房发育成果实

B.生长素抑制了番茄种子的发育

C.生长素抑制番茄的受精

D.生长素使子房发育快、种子发育慢

【解析】生长素能促进了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

A正确。

故本题选A。

11.对如图中d、c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A.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解析】单侧光作用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e点生长素浓度高于d处,且不会超过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该浓度促进背光侧的生长,导致背光侧生长较快。

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A项、C项、D项错误,B项正确。

12.植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植物激素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是对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集中体现

B.生长素浓度在超过最适浓度后,不一定会对植物产生抑制效果

C.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实验中,沾蘸法适用于蘸取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D.油菜开花时因气候原因未能完成正常授粉,可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以减少损失

【解析】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而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A错误;

在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内,在最适浓度的两侧,生长素都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B正确;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实验中,沾蘸法适用于蘸取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于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适用于浸泡法,C错误;

因油菜收获的是种子,而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可得到无子果实,故对于以收获以种子为目的的植物无法用喷洒生长素来减少损失,此种方法一般用于茄果类,D错误;

故正确的选B。

13.下列关于“研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预实验缩小NAA浓度的探索范围

B.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各组处理时间应相同

C.实验用月季插条应尽量多带一些幼叶或幼芽

D.统计各组生根数量应取该组生根数量的平均值

【解析】A.该实验可通过预实验缩小a-萘乙酸(NAA)浓度的探索范围,为正式实验做准备,A正确;

B.泡法处理插条时,各组处理时间应该一致,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B正确;

C.实验用月季插条应尽量少带一些幼叶或幼芽,如果幼芽过多生长素浓度会较高,再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能会抑制生根,C错误;

D.统计一定时间内插条的生根条数并得出实验结论,D正确。

故选:

C。

14.某研究小组将含有未知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X和Y同时放置在一个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两侧(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则左侧细胞的长度大于右侧

B.若胚芽鞘直立生长,则琼脂块X与Y中的生长素浓度可能相等

C.若图中胚芽鞘不生长,可能是切段的形态学上端与下端颠倒所致

D.若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则琼脂块X中的生长素浓度小于Y中的生长素浓度

【解析】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则左侧细胞的长度大于右侧,A正确;

B.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存在促进作用相等的两个浓度,若胚芽鞘直立生长,则琼脂块X与Y中的生长素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B正确;

C.若胚芽鞘不生长,可能是胚芽鞘切段的形态学上端与下端颠倒,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无法起作用,C正确;

D.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若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说明琼脂块X侧的促进作用偏小,琼脂块Y侧的促进作用偏大,此时X<

Y,或琼脂块X侧生长素浓度偏大而抑制生长,而琼脂块Y侧浓度小于X,有促进作用,故不能判断两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的大小关系,D错误。

故选D。

15.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A点(为10-10mol·

L−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图中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左图中C点之前(FC范围内),都是促进作用,A正确;

AC范围内属于促进作用,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D范围内属于抑制作用,B错误;

由于受到重力作用,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抑制了根的生长,相当于曲线CD段浓度,C错误;

在太空中,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仍然适用于根的生长,但由于太空中重力为0,所以a、b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根水平生长,D错误。

16.为探究小麦根、芽对生长素类似物敏感性的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萌发的小麦种子,8天后分别测定小麦幼苗根、芽的长度,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NAA浓度/ppm

10

1

0.1

0.01

0.001

0.0001

芽长/cm

0.64

4.74

7.27

6.86

6.74

6.22

5.75

根长/cm

0.63

2.37

5.72

6.60

6.68

6.12

5.97

A.每组实验需处理多粒小麦种子,然后获得根、芽的平均长度

B.低于最适浓度时,NAA对根的促进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C.0.1ppm的NAA对根、芽的作用效应体现了NAA作用具有两重性

D.促进根伸长的最适NAA浓度小于芽,根对NAA的敏感性大于芽

【解析】A.实验的次数越多或者实验的组数越多,实验结果越准确,所以每组实验需处理多粒小麦种子,然后获得根、芽的平均长度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A正确;

B.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

根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0001-0.01ppm之间,而芽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01-1ppm之间,B正确;

C.与对照组相比可知,芽在浓度1ppm时抑制,根在0.1ppm时抑制,两重性反映的是不同浓度激素或激素类似物对同一器官的不同效应,0.1ppm的NAA对根、芽的作用效应没有体现NAA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

D.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

根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0001-0.01之间,而芽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01-1之间,因此促进根伸长的最适NAA浓度小于芽,根对NAA的敏感性大于芽,D正确。

17.某同学在"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中获得了下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解析】A.该实验不能够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因此为了防止实验的盲目性,需要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预实验,A正确;

B.芽能够产生生长素,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它们属于无关变量,B错误;

C.图中没有设置C点之后浓度的实验组,因此不能确定C浓度为最适浓度,C错误;

D.NAA处理插条的时间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D错误。

18.如图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H点表示促进生长作用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g

B.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

C.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g

D.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m

【解析】A.H点表示促进生长作用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g,A正确;

B.做向光性实验时,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若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否则背光侧生长会比向光侧生长慢,B正确;

C.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m,C错误;

D.若植物水平放置,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靠地一侧分布较多,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m,D正确。

19.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组的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介于a~d之间

B.生根数多的实验组根的长度也更长

C.若清水对照组中平均生根数为15,则该实验中最大浓度为c

D.仅据此表不能判断各浓度对该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

【解析】A.a与d浓度下生根数目较多且相同,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最适浓度应介于a~d之间,A正确;

B.题干中不能得出生根数与根长之间的关系,B错误;

C.生长素类似物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根,与清水对照组比较,只有浓度c时表现为抑制,说明其浓度最高,C正确;

D.判断各种浓度对该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应与清水对照组比较生根数,表格中无清水对照组,D正确。

20.下图是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解析】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分布的多,长得快,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浓度比a大,且生长速度要比a处快,图中b不相符,A错误。

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近地侧分布的多,远地侧分布的少,根对生长素不敏感,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不可能是d,B错误;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可以表示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C正确;

茎和根相比较,茎对生长素不敏感,D错误。

21.一般在幼苗生长时期,含量最低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B.赤霉素C.乙烯D.细胞分裂素

【解析】幼苗生长时期主要需要促进幼苗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很少需要促进细胞衰老和脱落的激素,如乙烯、脱落酸等,所以本题选C。

2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生长素处理番茄果实,可促进其成熟

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C.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生长,促进叶和种子的衰老、脱落

D.乙烯在发育的果实里合成,促进果实成熟

【解析】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而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A错误;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能促进果实发育,此外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B正确;

脱落酸具有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

促进植物进入休眠;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C错误;

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

2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扔在实践中应用。

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小便浸之,凡十余次……则根生(据《种艺必用》)

【解析】A.适时打顶去心,可以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含量,促进生长,A不符合题意;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利用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与植物激素无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

C.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利用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

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小便浸之,凡十余次……则根生利用生长素促进生根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

24.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在该植物某一生长周期内,发现茎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和茎段生长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茎段的伸长生长只受生长素的调节

B.生长素可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茎段生长

C.乙烯可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分解

D.在a、b两个时刻,该植物茎段的生长速度相同

【解析】A.由图可知,该植物茎段的伸长生长受多种植物激素,如生长素、乙烯的调节,A错误;

B.据图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即M值时,会促进植物茎中乙烯的合成,乙烯合成后,茎段的伸长生长变慢,最终不再伸长,说明乙烯抑制茎段的生长,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当乙烯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C错误;

D.图中a、b两个时刻,该植物生长素的含量相同,但a点能促进茎段生长,b点茎段基本不生长,D错误。

25.油松种子表面含有脱落酸,水洗可以去除种子表面的大部分脱落酸,某实验小组探究了水洗和夹破种皮两种处理方式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脱落酸的含量能显著影响油松种子的萌发

B.油松种子的萌发主要与外种皮是否破损有关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的含量和外种皮是否完整

D.外种皮可能通过影响水分和气体的通透性影响其种子萌发

【解析】结合图示比较是否冲洗种子萌发率几乎无差别,因此脱落酸含量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小,A错误;

结合图示,外种皮破损油松种子的萌发高,反之则萌发率低,说明油松种子的萌发主要与外种皮是否破损有关,B正确;

结合图示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冲洗和是否夹破种皮,C正确;

水分和氧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种皮可能通过影响水分和气体的通透性影响种子萌发,D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12分)有人提出一种假说,植物向光性是由于单测光引起MBOA(植物自身产生的一种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为了验证此假说,研究人员利用玉米胚芽鞘和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甲、乙、丙、丁四个琼脂块中MBOA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光照对玉米胚芽鞘产生MBOA具有_____作用,做出这种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_____(填“能”或¨

不能”)证明MBOA在胚芽鞘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

(2)若要同时证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是否与生长素的分布有关,需要补充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则说明植物向光性不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促进甲乙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大于丙丁琼脂块不能

(2)测定图1装置中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3分)甲、乙、丙、丁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无明显差异(3分)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图2中甲乙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远大于丙丁琼脂块,说明光照对玉米胚芽鞘产生MBOA具有促进作用。

图1中的云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