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396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这首诗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对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的描绘。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

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

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知常识]

填词:

人们依照音乐或格律,填写能依声诵唱的词。

由于“词”在古今有所不同,因此“填”亦可以按所填的“词”是古或今而分类。

但不论是哪种词,填词都是依声填写字句的文学创作。

要注意粤语“填词”可同时解作现代标准汉语的“填词”和“作词”。

现代标准汉语的“填词”指“旧曲填新词”,作词指“新曲作新词”。

由于单纯一个“词”字可能指歌词中的词,也可能是指诗词中的词,而诗词中的词大部分是律化了的长短句,因此我们把诗词中的词也叫“律词”。

“律词”可以说是格律诗体对长短句的延伸,从而也丰富了格律诗的体裁。

1.蒸藜(lí

)2.东菑(zī)3.黄鹂(lí

4.朝槿(jǐn)5.危樯(qiá

ng)6.铜钲(zhēnɡ)

7.西崦(yān)8.饷春耕(xiǎnɡ)9.初霁(jì

10.荠麦(jì

)11.怆然(chuà

nɡ)12.清角(jiǎo)

13.豆蔻(kò

u)14.聒碎(guō)

二、词语释义

1.蒸藜炊黍饷东菑藜:

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菑:

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2.漠漠水田飞白鹭漠漠:

形容广漠无际

3.阴阴夏木啭黄鹂阴阴:

幽暗的样子

4.危樯独夜舟危樯:

高高的桅杆

5.官应老病休应:

认为是、是

6.西崦人家应最乐西崦:

西山地区

7.煮芹烧笋饷春耕饷:

用食物款待别人

8.尽荠麦青青荠麦:

野生的麦子

9.杜郎俊赏俊赏:

眼光很高的鉴赏

10.算而今重到须惊算:

料想

11.青楼梦好青楼:

歌伎居住之处

12.聒碎乡心梦不成聒: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13.故园无此声故园:

家乡,这里指北京

三、名句默写

1.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3.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4.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7.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8.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9.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10.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11.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12.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3.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14.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5.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16.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17.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18.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1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20.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2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了解行文脉络

首联—近景—孤舟夜泊颈联—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颔联—远景—雄浑阔大尾联—以沙鸥自况,自伤漂泊

二、把握文章主旨

这首诗将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紧密结合,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这首诗通过描写孤舟夜泊、星垂野阔、月涌江流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漂泊无依的孤独凄凉的感受。

这首诗描写诗人出巡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平和的劳动生活,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这首词抚今追昔,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本词通过描写出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一种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一、阅读《积雨辋川庄作》,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为例,简要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答:

提示:

这两句写自然景色,是诗人静观所得。

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白鹭、黄鹂,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

①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

②白鹭飞行,黄鹂鸣转,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

③“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述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色互相映衬,互相配合,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2.尾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有何作用?

尾联运用“野老争席”和“海鸥相疑”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写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早已去除机心,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呢?

可以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二、阅读《旅夜书怀》,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3.这首诗的前两联写“旅夜”所见,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蕴含了诗人什么情感?

(1)首联写孤弱的细草在风中飘摇,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2)颔联写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月空下江水汹涌奔流,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阔大之景反衬出孤苦伶仃的自我形象,表达出凄冷之情。

4.这首诗的后两联“抒怀”,分别是如何抒情的?

(1)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陈述句意为:

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

言外之意:

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

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2)尾联采用设问、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更突出沙鸥的孤独,也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三、阅读《新城道中》(其一),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5.“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

(1)诗人正打算去山里,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

“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

一方面是有隐曲委婉表达之妙;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

(2)诗人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特别敏感。

所以,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吹断”了。

新颖别致,饶有诗意。

6.二、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1)第二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

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

(2)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翻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桃花、竹篱等,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

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四、阅读《扬州慢》,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7.词的正文写了哪些意象来渲染凄凉的氛围,表现词人的“《黍离》之悲”?

找出这些意象,并分析其效果。

意象

意蕴

效果

青青

荠麦

凄凉荒芜。

荒凉的空城,与往日的繁华形成对比

写出了扬州遭劫后的荒凉、寂寞,渲染了郁闷悲凉的气氛,景中含情,寄托了作者感怀家园、伤时念乱的无限痛惜之情

废池

乔木

揭示战争的破坏程度,衬托出扬州人民的痛苦

二十四桥

无声冷月

给人物是人非、凄清冷落之感

桥边

红药

有“寂寞开无主”之感和生在乱世无人怜之叹

凄清的

号角

军号凄厉,渲染空城的凄清

五、阅读《长相思》,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8.这首词使用了哪些手法?

试简要分析。

(1)反复。

“山一程,水一程”反复使用“一程”突出路程的艰难曲折、漫长悠远。

“风一更,雪一更”反复使用“一更”突出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

(2)对比。

“故园无此声”由塞外风雪声联想起故园,将故园与塞外对比,表达思乡之情。

(3)白描。

写景选取典型景物,简洁勾勒出军旅生涯的样貌,凸现行军的艰苦和塞外军营的壮观。

9.试分析这首词“一”字和“身”字的表达效果。

(1)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而且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积雨辋川庄作》

1.意境淡雅超逸

全诗将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幽雅清淡的隐士生活相结合,抒写出一种物我相惬、悠然于山林的超逸情趣,表现了诗人对烦扰世俗的厌恶及对田园风光的陶然自适。

2.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之中

诗人常在山中静观朝槿,领悟人生无常、奉佛有乐;

又在松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以实践清心寡欲的佛教教义。

3.运用典故

尾联连用了杨朱和《列子》中的故事这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淡泊的心志。

《旅夜书怀》

1.寓情于景,烘托渲染

前两联写景,诗眼是“独夜舟”。

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

“独”,数量极少;

“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

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自己内心的孤独于景。

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

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

近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此情此景,难免使诗人感到一叶小舟的孤单、渺小,它的命运只能听凭大自然的摆布。

这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2.直抒胸臆,反而用之

颈联反其意而写,表明了自己理想不得实现的悲愤:

名因文章而著,官非因病而休。

《新城道中》(其一)

1.情景互生

这是一首七律,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

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

内心之乐和景色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

情景互生。

2.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诗中之景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

岭上的云像顶绵帽,枝头的太阳像只铜钲,大自然的面目居然有些幽默;

野桃含笑,柳条摇曳,草木也是那样欢快自得;

田头春耕正忙,山村人家飘出芹笋的香味,人间犹如桃源。

《扬州慢》

1.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在这首词的上片是比较突出的。

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其一)》]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难赋深情”。

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2.“移情”的表现手法

“移情”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司空见惯的表现手法。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写景物时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

它的写景,不俗不滥,紧紧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为抒发“《黍离》之悲”而写。

如下片“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但词人却借助“通感”的手法,“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

这里的“冷月”“无声”与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字,都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

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长相思》

1.重章叠句,情味隽永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的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祥和。

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2.音韵优美,含蓄深沉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

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

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于一体,融合成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素材主题

个性

[课内·

提炼]

不愿随俗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22岁考中进士,成为康熙皇帝的侍卫。

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帝唱和诗词,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是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是前途无量的达官贵人。

但作为诗文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的庸俗和侍从的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虽然“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究其原因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欲望,而有着自身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

[课外·

延伸]

1.个性创造成功

名人似乎总有与众不同之处,盖茨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电脑世界的显赫人物,其独特的性格特征也许早已注定了他的非同寻常。

对小时候的盖茨来说,在课堂上睡觉是常有的事。

他的生活极其紧张,三天不睡觉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

据一位朋友说,他通常36个小时不睡觉,然后倒头便睡上十来个小时。

盖茨睡觉的习惯很独特,他从不在床单上睡觉。

累了的时候,他就躺在他那张乱糟糟的床上,拉过一条电热毯盖在头上,不管何时,也不管环境如何喧闹,他总能马上进入甜甜的梦乡。

盖茨至今仍保持着这个习惯,当他坐飞机时,他常用一条毯子盖在头上,然后整个航程中酣睡不止。

在同学眼中,盖茨极有个性。

他在谈话、阅读或沉思时,总习惯把头置于双手之间,身体前后猛烈地摇摆。

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甚至还会疯狂地挥舞手臂。

2.名言警句

(1)人们生而平等,但又生来个性各有千秋。

——弗洛姆

(2)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爱迪生

(3)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

——屠格涅夫

(4)我知道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个性却为我所独有。

——歌德

(5)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黑格尔

[运用·

点拨]

有个性才有魅力,有个性才有创造。

个性就像一个标志,个性张扬才能使你鹤立鸡群。

个性就像是一张强大的磁场,使你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纳兰性德正是凭着自己的个性,才在艺术与人生上得到了世人的称颂;

比尔·

盖茨也是因为具有鲜明的个性,才获得了别人不能企及的成功。

个性的色彩如此斑驳,个性的色彩鲜艳,才会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个性的多姿多彩,才知道你我之间除了外表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同。

只有个性的张扬才能体现出社会的鲜艳多彩。

(时间:

40分钟分值:

52分)

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辋川(wǎnɡ)木槿(jǐn)

黍米(sǔ)涟漪(yī)

B.停泊(pō)旷远(kuà

nɡ)

清斋(zhāi)河畔(pà

n)

C.粮饷(xiǎnɡ)竹笋(sǔn)

聒噪(ɡuō)吹拂(fó

D.悲吟(yí

n)荠麦(jì

怆然(chuà

nɡ)危樯(qiá

解析:

选DA项,“黍”应读shǔ;

B项,“泊”应读bó

C项,“拂”应读f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D.

选B“何厌之有”的“厌”,意为“动词,满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夜雪初霁雪:

名词作动词,下雪

B.聒碎乡心梦不成碎:

使动用法,使……碎

C.中原北望气如山北:

名词作状语,向北

D.隔叶黄鹂空好音空:

形容词作名词,空的

选D形容词作动词,空有。

4.名句默写。

(6分)

(1)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积雨辋川庄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2)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新城道中(其一)》]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春景》)

二、阅读鉴赏(27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颈联中的“浮”和“动”,用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意赏析。

(4分)

(2)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江汉的自然景色,诗人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回答出两种并结合诗的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

(1)“浮”字准确地写出了江水的壮阔,给人一种将“郡邑”漂浮起来的错觉。

“动”字生动地写出了江水的气势,波涛激荡翻腾,震动远空。

诗人生动地写出了江汉壮丽浩渺的自然景观。

(2)①白描。

诗人不着色彩,只用粗线条勾勒,构成了一幅简约闳深的水墨画。

②夸张。

“江流天地外”“波澜动远空”夸张地写出了江汉的流长以及壮阔气势。

③虚实结合。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目下流注长江的汉水,是实写;

江汉之水在天地之外奔流,是虚写;

两岸青山伴着江汉的波涛,看上去若有若无,此乃虚实合用,写出了浩浩江流奔腾不羁的气势。

④化静为动。

“郡邑浮前浦”,利用动静的错觉,将静止的“郡邑”动态化。

6.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减字木兰花

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5分)

(2)“转过回廊叩玉钗”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有什么效果?

(1)塑造了一个情窦初开、对于爱情既向往又羞涩、急于表达自己的心情而又欲言又止的少女形象。

(2)此句是细节描写,细致描绘了少女轻叩玉钗的微妙动作。

通过这一细微的动作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少女心怀幽情、娇羞难言的复杂心境。

(第一问要抓住描写少女情态的词语来体会,如“不语”“恐人见”等。

第二问考查表达技巧,此处为细节描写)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注],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

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1)“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所写环境的特点是:

荒僻(僻远、冷寂)、凄清。

运用了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

“孤村”坐落在旷野之中,显得荒僻;

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给人以凄清之感;

用“一犬吠”衬托环境的荒僻,“残月”的静景和“几人行”的动景结合着写。

(2)诗歌由“倦”字引出投宿荒村、长夜难眠之事,所见凄凉之景;

诗人想到自己常年奔波,鬓发已白,却竟像络纬虚织一样,由此表达了对自己年华已去、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语言运用(10分)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让我们远离了诗歌,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在。

但在我们心底深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