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23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初中历史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初中历史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初中历史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初中历史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历史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都城:

阳城(今河南登封)意义: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⑵、王位世袭制

⑶、商汤灭夏

客观原因:

桀残暴不仁

①原因

主观原因:

汤励精图治,深得人心

②商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

汤都城:

⑷、盘庚迁殷

公元前1300,商王将都城迁到殷,因此,后代又称商朝为殷朝。

6、西周的分封

⑴、周朝(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

周武王都城:

⑵、分封诸侯

①目的:

为加强统治。

②嫡长子继承制:

保证子王室,贵族统治权力的更替,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作用:

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经济发展。

⑶、平王东迁

①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7、甲骨文与青铜器

⑴、甲骨文

①、地点:

殷(墟)(今河南安阳)

②、甲骨文与汉字:

一脉相传

③、甲骨文的作用与内容:

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应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⑵、青铜器

①、青铜器的制造:

铜、锡、铅的合金,把这三种金属按一定比例分配,然后放入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冶炼。

②、代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③、青铜时代:

夏、商、周

⑶、金文(春秋时期)

8、春秋战国的纷争

⑴、春秋争霸

①、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春秋争霸的原因:

㈠平王迁都后,周王室地位下降,一些大的诸侯国实力大增。

㈡从而不断争夺土地、人口和其他诸侯的支配权。

③、争霸的实质:

争夺土地、人口、财富。

④、齐桓公争霸: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增强了国力。

㈠原因

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通过了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㈡、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确定了齐桓公霸主的地位。

㈢、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⑤晋楚争霸

㈠晋文公即位后,重用人才,发展工商业,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退避三舍”,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称霸中原。

㈡、楚庄王即位后,采取措施稳定败局,发展生产,公元前597年,楚庄王打败晋军,成就霸业。

⑥吴越争霸

㈠、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为霸主。

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成就霸业。

⑦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⑵、战国七雄

①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打败六个强国,统一中国。

②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晋国。

③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④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桂陵之战等。

9、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⑴、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春秋时期使用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⑵、商鞅变法

①背景: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地主和农民两个新兴阶级。

②原因:

㈠、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他们要政治上的权力,并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㈡、秦国为顺应形势,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实行变法。

③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

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㈠、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㈡、奖励耕战。

㈢、推行县制。

⑤历史作用:

㈠、废除了旧贵族的特权。

㈡、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㈣、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10、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⑵、战国时期,屈原运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势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载——“楚辞”,它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

⑶、传说舜时的《韶乐》非常优美。

⑷、西周时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

⑸、战国之时钟鼓之乐盛行,湖北随县出土的全套编钟是当时最珍贵的乐器。

⑹、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湖南长沙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

11、百家争鸣

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①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晚期的鲁国。

②、孔子的历史贡献:

㈠、在思想上提出了“仁”的学说。

㈡、在文化方面整理了《诗经》,编辑了《春秋》。

㈢、在教育方面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⑵、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快速,为学术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②、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

⑶、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

儒家

孟子、荀子

孟:

民为贵、君为轻

荀:

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墨家

墨子(创始人)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与创始人老子并称“老庄”)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

兵家

孙膑

以寡击众,以少胜多

13、大王毕四海一

⑴秦王扫六国

①、统一条件:

㈠诸侯纷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㈡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统一。

㈢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㈣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㈤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决策适当。

②统一过程:

㈠时间:

公元前221年㈡都城:

咸阳

③统一意义:

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

㈡开创了中国历史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⑵、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㈢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事务)、御使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大尉(掌管军事)。

⑶、书同文同轨

㈠统一货币㈡统一文字㈢统一度量衡㈣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⑷、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

⑸、修筑万里长城

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②、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14、伐无道诛暴秦

⑴、秦的暴政

①刑法严苛②徭役繁重③秦二世更残暴

⑵、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①原因:

㈠直接原因:

遇雨误工㈡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②时间:

公元前209年地点:

大泽乡领导人:

陈胜、吴广

③大泽乡起义的意义:

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⑶、西汉的建立

①楚汉争霸:

公元前202年地点:

垓下

②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㈡建立者:

刘邦(汉高祖)

㈢都城:

长安(今陕西西安)

③治国方略: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道家)

15、汉武帝“大一统”

⑴、王国问题的解决

①王国问题的由来:

汉景帝接受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削夺国王土地——“削藩”,从而导致“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完全解决汉初的王国问题。

⑵、独尊儒术

①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作用:

确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③原因:

㈠客观原因:

诸子百家学说不利于统治。

㈡主观原因:

董仲舒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

⑶、与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⑷、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①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②思想上:

③军事上:

主动出击匈奴,解决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16、丝绸之路的开辟

⑴张骞通西域

①西域:

汉朝时,人们把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今新疆地域,称为西域(西域=新疆)。

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㈠公元前138年,汉武帝联合大胝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到目的。

㈡公元前119年,通往西域的道路已经打通,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为了建立西汉与西域进行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知识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⑵、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6人)——“投笔从戎”。

⑶、丝绸之路

①路线:

起点为长安,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东亚,再转到大秦(西罗马)。

大秦=罗马帝国(西罗马)

②主要商品:

中国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国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品,印度的佛教、相断教传人中国。

③意义:

促进了东西方位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8、秦汉的科学技术

⑴、造纸术

意义: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改造者:

蔡伦)。

⑵、《九章算术》

①时期:

成书于东汉时期

②内容:

全书分九章,涉及大量土地,交换粮食,计算仓库容积和测量距离等。

⑶、地动仪

①公元132年,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发明的。

②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⑷、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①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②名医华佗,创制了“麻沸散”(麻醉药),被称为外科鼻祖。

他还编成了“五禽戏”锻炼身体(神医)。

19、秦汉的宗教

⑴、西汉末年,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兴起。

⑵、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

⑶、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大的艺术瑰宝库。

20、三足鼎立

⑴、官渡之战

性质上:

曹操集团是战争正义的一方。

政治上: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②“唯提举”

经济上:

实行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战术上:

火烧鸟巢,断粮草,战术得当。

⑵、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

曹操:

①战争的非正义的一方。

②曹军长途作战,舍长取短。

③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

孙刘联盟精诚团结,运用正确战术。

⑶、魏、蜀、吴三分天下

国号

建国者

定都

220年

曹丕(称帝)

洛阳

221年

刘备(称帝)

成都

222年

孙权(称王)

建业

22、北方民族大融合

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内迁的民族主要有: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⑵、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①实行官吏傣椂制,严惩贪污。

(惩贪)

②颁布均田令。

(均田)

③迁都洛阳。

(迁都)

④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汉化)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作用:

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

③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3、江南地区的开发

⑴、北方人口南迁

①北方人口南迁时间:

东汉末年原因:

北方的民族战乱。

②南迁人口集中的地区:

③北民南迁的影响:

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⑵、江南经济的发展

①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称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

此后的160多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均在建康,总称为南朝。

②南朝时,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

南朝时发明灌钢法,是冶铁技术的一大进步,造纸也有新的发展,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

③南朝商业发展迅速,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的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中心。

 

2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主要科技成就—览表

姓名

生活朝代

主要成就

历史意义

祖冲之

南朝

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比欧洲早1100年

贾思勰

北魏

著《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郦道元

著《水经注》

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⑵、三国两晋的主要艺术成就—览表

类别

所处朝代

代表作品

书法

王羲之

东晋

《兰亭序》(“书圣”)

绘画

顾恺之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塑

北朝

云盖石窟和龙门石窟

七年级下册

1、开运河创科举

⑴隋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581年建立者:

杨坚首都:

长安统一时间:

589年

⑵开凿大运河

分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特点:

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⑶科举制

影响:

①打破了门第限制,给知识分子提供了发政的机会。

②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扩广了道路。

③对后代影响深远,以后各朝相继沿用。

2、贞观之治

⑴唐朝的建立

618年建立者:

李渊都城:

长安

⑵唐朝为什么越来越昌盛,作用是什么?

根本原因:

轻徭薄赋

唐初经济衰弱。

直接原因

吸取隋灭亡的教训。

作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⑶玄武门之变

时间:

626年地点:

玄武门

⑷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①沿用三省六部制②精简制作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起草政令)吏部

皇帝门下省(负责审核)户部

尚书省(行政实施)礼部

刑部

工部

兵部

唐太宗时出贞观之治

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李渊建立唐朝

加强中央集权

完善科举制

3、开元盛世

⑴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

⑵武则天统治时期被称作——贞观遗风

⑶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⑷唐朝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代表有曲辕犁和筒车,唐朝手工艺品代表有:

唐三彩。

⑸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三位著名宰相,分别是:

姚崇、宋璟、张九龄。

⑹唐朝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4、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朝

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

大海

咸海

南海

5、唐代的中外交往

⑴唐朝为什么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答:

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科技居世界领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发达

6、隋唐科学技术

类型

人物

代表成就

朝代

计价

建筑

李春

赵州桥

隋朝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比欧洲早800年

印刷术

雕版印刷

《金刚经》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佛经

天文学

僧一行

《太衍历》

世界计算午线的人

医学

孙思邈

《千金方》

隋唐

药王

7、隋唐的文学艺术

盛唐:

“诗仙”李白作品:

《望庐山瀑布》、《蜀道难》

中唐:

“诗圣”杜甫作品:

《三吏》、《三别》

晚唐:

白居易作品:

《长恨歌》、《琵笆行》

书法:

颜真卿——“颜体”——《多宝塔》

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

张旭、怀素的草书,各成一体

绘画:

闫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吴道子——擅长人物、山水画——“画圣”

雕塑:

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隋唐开凿,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

音乐:

隋朝——万宝常唐朝——李龟年——歌圣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舞蹈:

《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

9、辽、夏与北宋的合战

⑴契丹的兴起(耶律拿宝鸡上京就要溜)

916年

首都:

上京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国号:

契丹国(后改辽)

⑵、陈桥兵变

①北宋的建立(赵匡胤将陈桥酒肉白送给东京)

960年

东京

宋(北宋)

②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的意义

㈠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

㈡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㈢为两宋时期出现繁荣景象奠定了基础。

㈣是历史的进步。

⑶、①澶渊之战(1004年)

宋真宗+寇准VS萧太后+辽圣宗

②澶渊之盟(1005年)

③澶渊之盟影响:

㈠对宋方面:

政治屈辱,经济负担沉重(消极)。

㈡对辽方面:

可以体面的撤退,并达到了掠夺财富的目的(积极)。

㈢对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方面:

有利于民族和平相互交流与共同繁荣(积极)。

⑷、宋夏和战

①、西夏的建立(103班西侠元昊心情倍儿爽)

1038年

兴庆

元昊

大夏(西夏)

②宋夏和议:

㈠、称臣㈡岁赐㈢贸易

⑸、辽和西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

①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②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汉代和封建代。

③有利于民族融合与交流。

④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10、宋金对峙

⑴、靖康之变

金国建立(完颜阿骨3.15打假真的会赢)

1115年

完颜阿骨打

会宁

大金

⑵、岳飞抗金

南宋建立

1127年

赵构(宋高宗)

临安(今杭州)

⑶、宋金和议(1141年)

宋金和议的内容:

①宋金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

——定界

②宋向金称臣。

——称臣

③宋每年向金贡送25万两、绢25万匹。

影响:

①南宋统治得到暂时稳定。

②金加强了黄河流域的控制。

③形成了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三国:

难送惊吓(南宋金夏)

党项族建立西夏

契丹族建立辽国

女真建立金国

11、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⑴、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了开发。

②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③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增加了劳动力。

④统治者采取了有利经济发展政策。

12、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⑴、元朝的大统一

①元朝的建立

1271年

忽必烈(元世祖)

大都

大元建立行省制

②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设宣政院

设澎湖巡检司

⑵、民族关系的发展

条件: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各族人民杂居相外,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表现

一个新的民族形成——回族。

13宋元的科学技术

⑴、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

①发明:

㈠战国时,人们制成了司南。

㈡宋朝时,人们制成指南针。

②使用:

宋朝时,指南针用于交通。

③意义:

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⑵、火药的发明与使用

唐代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唐末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平民毕昇活字印刷术。

②发展:

元代又发明了木活字、锡活字。

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灵活、经济实惠、省时很快得到了推广。

⑷、四大发明的传播(纸难印刷,包不住火)。

①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②传播:

㈠途径:

由阿拉伯人传人西方。

㈡意义: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14、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⑵、宋词:

①北宋的苏轼:

开创了豪放词风,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两宋之际的女词人李清照:

婉约派代表人,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③南宋的辛弃疾:

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词风,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⑶、元曲

①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②马致远

⑷、绘画

①北宋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②元朝的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16、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

⑴、明朝的建立(朱元璋顺应天意一生要发)

1368年

建立者:

朱元璋

都城:

应天(今南京)

⑵、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废掉丞相八个厂卫)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⑶、为了加强思想秦朝、汉朝、明朝、清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秦朝——焚书坑儒。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文字狱。

17、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

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航海壮举的最佳时期。

②客观原因:

经济发展,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的提高了指南针的应用。

③主观因素:

郑和本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好英勇无畏的气概,还具有一定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18、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⑴、清朝的建立

①、时间:

1616年②、时间:

1636年

首领:

努尔哈赤建立者:

皇太极

建立政权:

后金主要活动:

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

⑵、军机处

设立的目的:

进一步加强皇权,削弱满族贵族对皇权的威胁。

军机处的影响: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⑶、文字狱

施行目的:

压制汉人的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的统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

19、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

⑴、台湾自古以来为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

⑵、郑成功被称为“开台第一人”。

20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⑴、清朝疆域

北至西伯利亚南至南沙群岛西至巴尔喀什湖东至东海东南至台湾府东北至外兴安岭和以北库页岛西南至驻藏大臣西北至伊犁将军

⑵、清朝为加强对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

蒙古:

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漠北。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

西藏:

确立中央册封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