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实用型教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021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密欧与朱丽叶》实用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实用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实用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实用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罗密欧与朱丽叶》实用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密欧与朱丽叶》实用型教案.doc

《《罗密欧与朱丽叶》实用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密欧与朱丽叶》实用型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密欧与朱丽叶》实用型教案.doc

中学高一语文教案《罗密欧与朱丽叶》日期2017年3月25日

制作人:

审核人:

高一语文组全体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教学目标】

1.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总结人物形象。

 

3.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的比较学习,探究造成各自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教学重点】

欣赏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一、回顾预习

1、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

他幼年时就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他曾进过文法学校,接触到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曾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登台演戏。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三个时期。

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

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

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

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

 

2、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注音写汉字。

妒忌(dùjì)墙垣(yuán)怂恿(sǒngyǒng)

矜持(jīn)蓓蕾(bèiléi)乳媪(ǎo)

通宵(xiāo)达旦气冲云霄(xiāo)

3.根据原著,理清人物身份及其之间的关系。

(1)凯普莱特家族的人(从朱丽叶的角度说)

①父亲凯普莱特

②表哥提伯尔特

③被强迫的婚姻对象帕里斯

(2)蒙太古家族的人(从罗密欧的角度说)

①父亲蒙太古

②仆人鲍尔萨泽

③好友茂丘西奥

(3)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婚人劳伦斯

(4)亲王的亲戚帕里斯

二、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一: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圈点能表现罗密欧心情的语句,作旁批。

从节选部分来看,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呢?

教师小结:

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

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

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

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

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

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探究二:

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别是具备什么思想性格的人物形象?

明确:

《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同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表达了作者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剧中的主人公朱丽叶是一位名门闺秀。

她热爱生活,天真纯洁,在同罗密欧相爱之前是一个循规蹈矩、惟命是从的贤淑少女了。

月夜中,她自言自语,道出了对罗密欧的爱慕与思念,当心上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她放下了少女的矜持,果敢地冲破了封建束缚,彻底抛弃了封建家族观念,大胆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情,显示了她是一个坚定果敢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资产阶级新女性。

罗密欧也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为了追求个人幸福生活,他敢于挣脱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

他出身于名门贵族,热爱生活,有理想,为了纯洁的爱情,他视死如归,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这显示了人文主义者为追求幸福生活,实现生活理想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探究三:

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安排了结怨多年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和好呢?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悲剧,但无论主题思想还是艺术风格,都和这一时期的喜剧接近。

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两个青年无法结合,终于殉情。

两个原本武斗不断的家庭,在各自失去了心爱的儿女,得到了复仇的最惨痛的结果后,两个家族却没有再像过去那样发生大规模的械斗,而是显得非常冷静。

亲王适时地劝导后,凯普莱特说:

“啊,蒙太古大哥!

把你的手给我。

这就是你给我女儿的一份聘礼”看来凯普莱特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血的代价。

蒙太古也说道:

“但是我可以给你更多的。

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

”两家的握手言和说明,第一,年轻的一代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举动已冲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且取得了胜利;第二,这一结果象征了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思想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当堂达标

《西厢记》中张生高中状元,最终与莺莺成为眷属。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相爱,双双以死告白天下,一个以美满收场,一个却以悲怆结局。

在反封建的题材上,《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曲同工,可结局却迥然不同,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思维提示:

中西戏剧的比较:

1.关于爱情剧。

中西都有大量的爱情剧。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

作家同情、歌颂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憎恨、谴责、控诉破坏爱情的恶势力,是中西爱情剧的共性。

2.西方更多的是从悲剧的角度去表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

中国戏曲更多的是从喜剧的角度去表现同样的观念。

所以,大多表现为“悲——欢——离——合(大团圆)”的公式。

西方的则为“悲——欢——离——亡”。

3.西方的爱情剧多侧重于两个人的爱情心理。

中国的爱情剧大多与国家、社会相联系,从更大的社会背景去描写爱情。

明确:

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是使两部剧作结尾迥异的主要因素。

中国人自《诗经》、神话以来,都在追求一种爱情婚姻的美满和社会生活的和谐。

儒学中“大同”、“中庸”、“仁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因而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爱情故事往往是饱经挫折与坎坷之后终成眷属。

但是西方人自希腊神话产生以来,文学作品中悲剧的色彩尤为浓重。

这就与西方渐次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分不开。

但是悲喜剧在中西方都有存在,因而作家个人的构思亦有不同。

倘使张生与莺莺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的结局,也未为不可,只是中国老百姓不一定买帐。

同样罗密欧与朱丽叶也终成眷属,主题中的反封建意识也就受到削弱。

因而两剧结尾的不同正反映一种现象:

社会背景不同,群众欣赏口味不同,作品构思不同,结尾亦有不同表现。

规律点拨:

文艺来自生活,学会站在生活的高度来欣赏文学作品,并且要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四、总结提升

五、拓展延伸

材料补充:

教学指导

明确教学目标并能升华学生的价值观

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基本常识、文本内容和感情。

这是学生深入课文内容的第一步。

要求学生读下发的材料“知人论世”

检验督促学生标出字音,可查阅词典。

在课文中画出来并写出。

感受母亲对作者平凡的爱

加深对亲情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感恩父母,升华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诱导学生体悟这些平凡又伟大的事迹,感恩父母。

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怎样做才算更好的孝敬父母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此材料,注意标记。

再返回头品读文章,结合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升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