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8005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docx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docx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6月月考高一化学试题2017.6

1.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两极材料

Zn片.石墨

Cu片.Ag片

Zn片.Cu片

Fe片.Cu片

插入溶液

H2SO4

AgNO3溶液

蔗糖溶液

稀盐酸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锌是活泼金属,石墨能导电,锌和硫酸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A不符合;B.两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且铜片能自发的与硝酸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B不符合;C.两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但蔗糖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负极不能和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C符合;D.两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且铁片能自发的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D不符合;故选C。

点睛:

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来判断,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非金属导体)作电极;2.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两极相互连接(或接触);4.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对于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H+向负极移动B.电子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

C.Zn电极反应:

Zn-2e-=Zn2+D.Cu是正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A、溶液中H+向正极移动,A错误;B、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则电子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B正确;C、Zn是负极,电极反应:

Zn-2e-=Zn2+,C正确;D、Cu是正极,D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3.如图所示装置中,电流表G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极放出气体,Y极逐渐变细。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是Zn,Y是Cu,Z为稀HCl溶液

B.X是Cu,Y是Zn,Z为稀H2SO4溶液

C.X是Cu,Y是石墨,Z为稀AgNO3溶液

D.X是石墨,Y是Fe,Z为稀AgNO3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电流表G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构成了原电池,Y极逐渐变细,说明Y是负极,X极放出气体,说明X是正极,并且是溶液中的H+放电。

A、Zn比Cu活泼,此时X是负极,与题意不符,A错误;B、Cu没有Zn活泼,此时Y是负极,Z为稀H2SO4溶液,Cu上放出H2,与题意吻合,B正确;C、Cu(X)是负极,与题意不符,C错误;D、石墨(X)是正极,有固体Ag析出,与题意不符,D错误。

考点:

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相关知识。

4.有关如下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胶)()

A.锌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

C.电子由铜极向锌极移动

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

【答案】B

【解析】A.Cu为正极,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故B正确;C.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向正极移动,其中锌为负极,故C错误;D.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析出Cu附着在Cu电极上,故铜片质量增加,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注意电极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图为原电池装置,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5.有A、B、C、D四种金属。

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

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

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C>A>BB.D>A>B>C

C.D>B>A>CD.B>A>D>C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A、B相连在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显然是A被腐蚀,电子经导线流到B中,B被保护,故活泼性A>B;A、D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D比A反应剧烈,表明活泼性D>A,由Cu能置换出C而不能置换出B可知活泼性:

B>Cu>C。

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D>A>B>C,故选B。

考点:

考查了金属活泼性的比较的相关知识。

6.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和己烷相同,且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则下列关于a的观点正确的是()

A.a的一氯代物可能有三种B.a分子中可能有三个甲基

C.a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D.a的分子式为C6H10

【答案】A

【解析】a可能有两种结构、。

A、a的一氯代物分别是二种和三种,故A正确;B、a分子中均有四个甲基,故B错误;C.a能与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C错误;D.a的分子式为C6H14,故D错误;故选A。

7.在探究乙醇的有关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在酒精试样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搅拌,试管底部有蓝色晶体

酒精试样中一定含有水

B

在乙醇燃烧火焰上方罩一冷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另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沉淀

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

将灼热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的乙醇中,铜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

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D

在0.01mol金属钠中加入过量的乙醇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112mL

乙醇分子中有1个氢原子与氧原子相连,其余与碳原子相连

 

A.AB.BC.CD.D

【答案】C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用溴水鉴别丙烯和苯

B.用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C.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D.可以用烧灼的方法鉴别真丝布料和纯棉布料

【答案】C

考点:

考查物质的鉴别,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9.某实验兴趣小组按下图装置实验后,所记录内容合理的是()

A.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

【答案】B

【解析】①Zn比Cu活泼,Zn为负极,Cu为正极,故①正确;②铜为正极,发生Cu2++2e-=Cu,铜极质量增大,故②错误;③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③错误;④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电子由Zn电极流向Cu电极,故④正确;⑤Zn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故⑤错误;⑥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故⑥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电极的判断、发生的电极反应、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解题关键:

Zn-Cu原电池中,Zn作负极,发生电池反应Zn+Cu2+=Zn2++Cu,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10.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后黄绿色变浅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正确;B、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错误;C、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错误;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后黄绿色变浅,发生取代反应,错误。

考点:

考查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

11.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B.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C.用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加热反应制取氯气

D.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答案】B

【解析】A、实验室制备氯气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备,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除杂装置是利用呈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先吸收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气体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所以第一个洗气瓶盛有的溶液为饱和食盐水。

反应条件是加热,故A错误;B、实验室用加热铵盐与碱反应制取氨气,故B正确;C、应用浓盐酸,故C错误;D、用10mL量筒量取8.6mL蒸馏水,量筒精确到0.1ml,故D错误;故选B。

12.某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三处明显错误

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

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

【答案】B

【解析】A.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图中缺少加热装置,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有尾气吸收装置,浓盐酸是易挥发酸,需要用分液漏斗加入,故A正确;B.氯气比空气重,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装置中正确,故B错误;C.氯气有毒应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吸收,故C正确;D.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淀粉遇碘变蓝色,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以及氯气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实验制备的原理和装置,把握物质的性质。

解题关键:

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需要用分液漏斗加入,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有尾气吸收装置,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

13.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  )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

B.将饱和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制NH3

C.BaCl2与碳酸反应制备BaCO3

D.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备CO2

【答案】B

【解析】A、硝酸有强氧化性,自身被还原成氮的化合物,所以得不到氢气,故A错误;B、生石灰可以吸收氨水中的水,生成强碱,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氨水分解产生氨气,故B正确;C、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的,所以不能用氯化钡与碳酸反应制备碳酸钡,故C错误;D、大理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进一步的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4.下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

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

D.固体NH4Cl和消石灰制取氨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该装置的使用条件是:

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生成的气体不溶于水。

A、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进一步的反应,故A错误;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符合该装置的使用条件,故B正确;

C、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需要加热,故C错误;

D、固体NH4Cl和消石灰制取氨气,需要加热,故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常见气体制备实验装置选择的判断

点评:

该题考查了制取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该装置的使用条件是:

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生成的气体不溶于水,生成物不能阻塞多孔塑料板;是高考的热点,经常在实验题中出现,需要学生重点周围。

15.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  )

A.SO2B.NH3

C.HClD.Cl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用碱石灰干燥,说明此气体是中性或碱性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此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A、S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不能用此装置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