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模拟创新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043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模拟创新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模拟创新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模拟创新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模拟创新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模拟创新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模拟创新题Word下载.docx

《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模拟创新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模拟创新题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模拟创新题Word下载.docx

2.(2016·

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

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解析 材料信息“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说明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民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克服经济危机,这体现了对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不满,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2016·

河南洛阳二模)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英美各国的做法(  )

A.有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B.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D.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

解析 美国等国的关税战不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故A项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大幅度降低关税,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等国向其他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客观上也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美国等国的关税战不利于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故C项错误;

美国等国的关税战加紧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从长远看,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故D项错误。

4.(2016·

陕西咸阳二模)1981年上台的美国总统里根采纳了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减少政府开支,实行减税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

其主要目的是(  )

A.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B.解决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

C.迎接“新经济”到来D.促进产业结构更加高级化

解析 联系所学,在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滞胀时期,凯恩斯主义失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里根上台之后主张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5.(2015·

四川绵阳诊断)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增长率

-0.3

1.9

-2.5

3.6

6.8

3.4

2.8

4.6

3.0

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①经济处于“滞胀”阶段 ②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③增长得益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④增长得益于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处于“滞胀”阶段,西方国家纷纷减少干预,80年代经济逐渐复苏发展。

6.(2014·

山东淄博模拟)英国《经济学家》预测:

“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这表明欧洲国家(  )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解析 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显示出福利政策的弊端,故选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7.(2016·

陕西汉中二模)(节选)社会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发展的活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

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

……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

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答案 

(2)表现:

政治制度创新:

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共和制(民主共和制也可)。

经济体制创新:

1933年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影响:

确立和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山东淄博一模)“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

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

”材料表明(  )

A.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被广泛接受

B.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

C.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摆脱经济危机

D.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由题干“避开大萧条”等信息可知“计划”一词的流行与大危机息息相关,西方鼓吹计划的重要并不是要实行计划经济,而是当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果与西方大危机的爆发形成鲜明对比所致。

故选B项。

河南开封一模)到1870年为止,英国社会问题堆积如山,自由党人主张渐进的改革,并且提出以下改革纲领:

(1)保护穷人,使其免除疾病、过分劳累、贫困及意外工伤的折磨。

(2)发展教育及工会,作为工人自助的手段。

(3)向“膨胀的”、不劳而获的财产征收重税,以便缓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

这表明(  )

A.“严重社会问题”使英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B.英国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以解决“严重社会问题”

C.“严重社会问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成的

D.自由党人认识到“严重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主义社会长治久安

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英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故A项错误;

题干中自由党人主张渐进的改革,并不是全面干预,故B项错误;

英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二战之后,故C项错误;

题干中“英国社会问题堆积如山,自由党人主张渐进的改革”说明自由党人认识到了“严重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主义社会长治久安,故D项正确。

河南洛阳二模)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该表主要反映了(  )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7%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7%

A.世界经济工业总量的不断提高B.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

C.低收入国家工业总量领先世界D.中收入国家社会工业化的完成

解析 由材料无法推断世界经济工业总量的变化,故A项错误;

20世纪后半期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兴起,发达国家社会经济不断转型,故B项正确;

表中只反映出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而无法推断其工业总量,故C项错误;

由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未超过50%,无法推断其工业化的完成,故D项错误。

吉林长春二检)1960年,民主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974美元,联邦德国为1320美元,相差只有1/3多点。

而到了30年后的1990年,民主德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144美元,而联邦德国为23980美元,联邦德国是民主德国的5.8倍。

对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经济差距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冷战阻断了东西方正常交流,不利于民主德国经济的发展

B.民主德国经济的落后是因为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C.联邦德国经济优于民主德国主要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联邦德国经济的优越最终使民主德国并入,实现德国统一

解析 冷战阻断了东西方正常交流,对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影响应该是一样的,而不是如材料所述的那样,故A项错误;

民主德国是由苏联扶持建立的,在经济发展方式上照搬了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同样的弊端也制约了后来经济发展的活力,故B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是原因之一,但是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

民主德国由于经济发展的活力丧失,国内改革不成功,加上苏联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等因素综合影响,最终以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因为联邦德国的经济优越,故D项错误。

河南郑州质量预测)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解析 由“自然调整”“上抗生素”“反应过度”可知,体现了反对国家过度干预,B项体现的是减少国家干预,故B项正确。

6.(2016·

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三联考)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

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

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

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  )

A.大国霸权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D.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虽然遭到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普遍现象,虽然在不同时期国家干预的力度有所不同,但迄今为止仍在使用,故B项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随着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黄金储备减少,美元实际贬值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故C项正确;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加强,故D项错误。

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二调)(节选)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

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试举一例说明这些调整对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 

(2)调整:

在经济方面,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制度;

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在政治方面,扩大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

加强社会立法,完善美国的法律制度。

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例,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出现。

(或以福利政策为例,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答出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1.[历史主流意识——全民齐努力,实现强国梦]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幽默作家威尔·

罗杰斯曾这样描写罗斯福:

“整个国家都站在他那边,即使他做的事情是错的,人们还是追随他。

事实如此,人们拥护他所做的一切,如果他把国会大厦烧为灰烬,人们仍然会欢呼喝彩,‘烧得好啊,我们总算点起了一把大火’。

”由此推断(  )

A.美国民众帮助罗斯福掩盖政策失误

B.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民众宣泄不满

C.美国民众对国会通过的法案很不满

D.罗斯福新政激发了美国民众的信心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众对罗斯福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因为罗斯福新政点燃了美国民众对未来的希望、激发了美国民众的信心,故D项正确。

“即使他做的事情是错的,人们还是追随他”,“把国会大厦烧为灰烬,人们仍然会欢呼喝彩”,意在说明人们对罗斯福的信任,A、C两项理解错误;

罗斯福新政点燃了民众对未来的希望,并不是帮助美国民众宣泄不满,故B项错误。

2.[主干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政府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

A.强调政府职能,实行混合经济

B.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经济结构

C.加强国家立法,完善社会保障

D.改变发展方向,保障有效需求

解析 从材料信息“《紧急救济法令》”“《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法》”等可知,新政加强立法,完善社会保障。

故C项正确。

3.[现实热点的历史思考——提高社会效率]

(原创)美国第一流的经济学家在为里根准备的《总统经济报告》中这样写道:

“有效的经济制度是关心个人的需要;

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奔波,这才算是有效率。

”据此可知,以上经济学家的政策是(  )

A.大力推行国有化B.保护私人经济

C.减少社会福利D.实行赤字财政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这些经济学家认为有效的经济制度应该是国家保持和促进市场竞争机制,在保护私人经济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可以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故选B项。

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里根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

4.[透过现象看本质——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国家的国企进退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虽然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国有化浪潮主要是为了(  )

A.借鉴苏联经验,发展计划经济B.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C.满足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要求D.克服石油危机带来的影响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国有化浪潮,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故选B。

二战后西方国家仍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

C与企业的“国有化浪潮”没有太大关系,排除;

石油危机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要晚于西方国家的“国有化浪潮”,排除D。

5.[历史思维看现实——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

二战后“福利国家”迅速扩张,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且不再局限于穷人和弱势群体。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上开始发出这样的声音:

所有这些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利已经变得过多了。

这是因为福利政策(  )

A.造成了欧美国家人们的长期失业

B.对经济增长和保持竞争力构成危害

C.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D.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解析 庞大的福利开支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成为社会持续充分发展和社会竞争力提高的障碍。

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对福利政策的不同看法,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本身说法错误;

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

6.[老话题新关注——大危机及罗斯福的应对举措]

材料一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

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

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

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举行英联邦会议,决定在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这就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33年3~4月政府先后命令居民和私人银行把黄金全部交售给联邦储备银行,停止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禁止黄金出口。

1933年3月和1934年1月,联邦储备银行两次增发新钞,总数达60亿美元,实行通货膨胀,并宣布美元贬值40.9%。

在整顿金融业的同时,政府利用实行通货膨胀所掌握的钱款,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帮助恢复了美国民众的信心,避免了资本主义的崩溃,也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化的道路,但另一方面,罗斯福的金融货币政策并没有使美国走出萧条。

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却使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失去了一位稳健的领导者,也失去了一位负责任的参与者,这给其他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也直接促成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分裂,这种分裂局面反过来又造成了1937~1938年美国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延长了美国经济萧条的时间。

——摘编自叶江、吴忠超《论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进行关税战和市场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直接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政府在金融领域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

(3)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金融货币政策产生的不利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危机的解决方法及结果中,我们要吸取哪些教训。

答案 

(1)表现:

采取报复措施,提高关税;

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建立贸易保护集团)。

直接影响:

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2)措施:

放弃金本位;

实行美元贬值;

增发纸币。

目的:

筹集新政所需的资金。

(3)不利影响:

延长了美国经济萧条的时间;

加剧了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的混乱和无序;

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

教训:

应对危机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政府对经济应采取合理的干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