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9996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9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文档格式.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文档格式.docx

       学生交流学习。

    

(2)出示“保”和“宝”学生区别。

师引导学生认真区别其不同用法。

  三、再读课文,体会意境。

   1、指名分小节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2、指名简述读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彩色画面。

  四、完成“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

    抄一抄:

碧绿蔚蓝辽阔威武乘风破浪……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积累词语。

   1、试背诗歌,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说出自己积累的有关“颜色”的词语。

  二、精品细读,体会感情。

   1、学生自主探究三小节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3、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天地”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

红()()……

     师重点指导学生“运用联想理解词语”(金钥匙)

   2、请仿照诗歌再编一段。

                第三课时

  一、展示续编,培养兴趣。

   1、小组内展示,评出最好的作品。

   2、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鲜活的事物来描绘。

  二、读一读,背一背。

    不仅我们能用文字描绘世界的色彩,古人对色彩亦是喜爱有加。

出示《渔歌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生自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2、标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

   3、说一说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

  三、课后延伸

    收集有关描写颜色的古诗。

 

教学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

 

金色的草地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讲解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两课时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

开黄色舌状花。

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

金黄的草地

  

(1)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

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

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

弟:

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

“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

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

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

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

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

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

“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

“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

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

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相互交流。

           金色的草地

              寻开心——新发现——感兴趣

               碧绿——金 黄——碧绿

               收拢——张 开——收拢

              启示:

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课堂练习设计:

语文天地一

第一课时

完成积累运用的“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过程:

一、进行组词练习,区分同音字

   1教师出示练习中的几组同音字,让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这几组字的特点(指名反馈:

读音相同,字形字义不同)

   3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4集体反馈。

   5师生互动,形象记忆,区别这些同音字。

   6一起读一读。

 二、抄一抄,找一找,说一说。

   1指名读一读。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进行口头说句练习。

   4鼓励学生到书中找找,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三、收集描写颜色的词语

   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2集体反馈。

   3拓展练习,说说什么东西是这些颜色的。

  四、巩固文中了解的知识

   1复习课文《金色的草地》,读一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指导学生回答。

   3学生完成练习。

   4集体讲评。

  五、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把古诗读懂。

   2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3简单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

    

(1)教师出示文中的两幅图,学生分辨两幅图分别画的是哪首古诗。

    

(2)分别指导看图,了解两幅图所表达的内容。

    (3)组合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所描绘的内容。

    (4)找出两首古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读一读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比比谁背得最快。

  教学目标:

教学“开卷有益”和“畅所欲言”。

一、开卷有益

   1学生借助字典自读课文,把短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读通情况。

   3教师出示提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短文

    

(1)三种的基本原色是什么?

(2)西瓜、橘子、香蕉、葡萄各是什么颜色的?

   4指名反馈问题。

   5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反馈,调一调绿色、紫色、橙色。

   6学生自由调配其他颜色。

   7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二、畅所欲言

   1学生小组互相交流,你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以颜色为标志的图案,知道它有思念特殊的作用吗?

   2集体交流反馈。

   3教师出示以颜色为标志的图标,请学生说说它们的作用及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笔下生花”和“金钥匙”。

一、笔下生花

   1教师谈话,导入本次习作的内容。

   2教师指名读题,明确习作的要求。

   3请学生说说秋天有哪些色彩突出的、有代表性的事物(引导学生联想各种水果、蔬菜成熟的颜色,各种秋天开放的花的颜色等等) 

   4学生动手画一画。

   5展示作品。

   6指导写作。

    

(1)先口头描述自己画的图画。

    

(2)教师指导:

注意选择最能体现秋天色彩的景致来写,写的候要有一定的顺序,语句通顺,意思清楚,注意使用表达色彩的词语。

   7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金钥匙

   1教师引导自读:

丁丁和冬冬在讨论什么?

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参与交流。

   3引导学生总结:

联想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二单元声音

声音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2、轻轻、细细品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下载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

教学时间:

  一、预习课文

   1、自渎课文,借助字典,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内容。

   2、标记自己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

  二、导入新课

   1、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一段各种声音的录音,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默读课文,小组交流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大意。

  四、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

     梳头 掠过 吹拂 麻雀 呼啸 拨水 啃骨头

     机警 闲暇 美妙 逐渐 狂风卷起 上楼梯

   2、重点理解词语:

呼啸寂静闲暇美妙逐渐

   3、选择重点词语造句

   4、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五、深入理解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小组提问,全班讨论

   3、全班交流:

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

为什么呢?

     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了。

但却从没听到过,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六、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一、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互听互评)

  二、完成“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

   1、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2、当田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三、练习巩固

   1、听写词语比赛

   2、朗读自己喜欢的而且自己觉得读得好的句子。

              你一定会听见的

               用心去听

            声音多么丰富、多么美妙

喜爱音乐的白鲸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产生喜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件

 两课时

   1、查看地图,找到北极,了解北极的特点,搜集白鲸及《蓝色多瑙河》的有关资料。

   2、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导入课文

   1、板书并齐读课题。

   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请学生分节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zhāo wá

n há

n jiānyì

ng yōuyǎ qì

  qū

     召唤 顽皮 寒冷 坚 硬  优 雅 奇迹 冰区

     jīng jǐ liè

 zá

o  zhè

ngfǔ yuá

n

     白鲸 脊背 猎人 凿开  政 府  援助

   2、共同讨论该如何记住生字

   3、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得好看?

    (练习书写)

   4、重点理解词语:

召唤顽皮坚硬优雅脊背

   5、选词造句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比一比,组词:

     招()玩()坚()雅()区()

     召()顽()竖()准()医()

  一、听音乐,导入新课。

    播放《蓝色多瑙河》师述:

居住在海洋中的白鲸也喜欢这首曲子,它们还和这首乐曲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

  二、小组讨论学习

   1、读课文,说说小白鲸和蓝色多瑙河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对白鲸的关爱?

找出来读一读。

   4、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三、自由读课文,质疑。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跟课文讲到的内容有关的疑问?

请大胆提出来。

  四、学生间交流相关资料,解决部分问题。

  五、老师提供“知识大餐”,供学生“点单”。

  六、小组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七、指导朗读(听音乐读课文)

  八、发散:

听声音编故事。

寓言二则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从网上下载课文图片和竽的图片,准备生字卡。

  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

   提问: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

结果怎样?

      4.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

    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

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

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

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

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

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指名读第2句

    出投影片:

    a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

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点评归纳

   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三、总结延伸

   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2、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则寓言的。

  二、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学习寓言《滥竽充数》

   1、小组学习

   2、重点词语:

     战国 待遇 吹竽 鼓腮帮 捂着 装腔作势

     齐缗王 继承 溜走 南郭先生

   3、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4、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

他的想法对吗?

  三、拓展练习

    在两个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样想的?

从故事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四、自渎古文《滥竽充数》,老师适当翻译。

  五、练习写字:

    掩 盗 零 滥 竽 装 腔 势

  六、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语文天地二

   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词句的能力。

   2、阅读《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对声音的认识。

   3、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4、学习怎样把字写整齐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课文,师生共议。

  二、认读词语,积累词语

   1、抄一抄:

顽皮寒流幽雅奇迹欣赏……

   2、选词造句

  三、写字练习。

  四、巩固练习:

比一比,组成词。

     招()玩()竖()便()医()

     召()顽()坚()硬()区()

  五、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说说你听到过的最响的声音,谈谈你听过后的感受。

  二、导入新课《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自读课文

   1、分组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交流

   2、检查学习情况

    A.认识词语:

大叫大嚷 喧闹 噪音震天 建议 鼓手

           敲锣打鼓 意志 聚集 激动 焦急 轻声细语

    B.理解词语

    C.让学生交流记子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3、说说你读国课文后感想。

  四、畅所欲言

     噪音的危害很大,你知道它有哪些危害吗?

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读背古诗

  二、根据插图的内容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根据故事描绘的内容,标出诗中描写声音的词语,读一读,说一说自己所想象的声音。

  四、重点学习词语:

    锦城 丝管 桂花

  五、完成语文天地的“找一找“描写声音的词语,填一填。

  六、让学生自学领悟“金钥匙“的内容:

怎样在横线上把字写好,

    让学生当场抄写一段话,看谁能用“金钥匙“的方法写好一段话。

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国徽

学情分析: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有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适合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

    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有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卡片

2课时

  一、教学导入

    出示一枚硬币,请学生观察背面是什么图案?

说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它?

  二、初读课文

    安排充分的自渎时间。

   1、首先利用汉语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将诗歌读通读顺.通过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