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概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9840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概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概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概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概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概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概况Word下载.docx

《四川省概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概况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概况Word下载.docx

  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率先在全国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26.6%。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山民江、沱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治理积极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初步建成。

  五、大熊猫故乡

  全国85%以上的大熊猫、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生活在四川,因此四川素有“熊猫故乡”之称。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

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保护机构是四川(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机构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熊

  猫生态公园)。

中国一共有32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有25个在四川。

大熊猫己被选定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大熊猫是全世界公众最喜欢的动物之一。

  六、四川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

  大自然似乎在四川这块土地上聚集了全韵狗神奇和灵秀。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四川到处是绚丽的自然风光、迷人的自然美景。

  四川有3处世界自然遗产,即九寨沟、黄龙和大熊猫栖息地;

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即都江堰—青城山;

有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即峨眉山——乐山大佛。

四川的黄龙、卧龙、九寨沟和稻城亚丁定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

四川宜宾兴文地质公园纳入世界地质公园。

九寨沟、黄龙是全世界仅有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自然风景名胜区。

  四川有国家最高级(4A级)风景名胜区13处: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都江堰景区、青城山景区、乐山大佛景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宜宾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沪定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自贡恐龙博物馆、雅安碧峰峡、大邑刘氏庄园、小金四姑娘山等。

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4处:

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贡嘎山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邓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白龙湖风景名胜区、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等。

  七、四川历史文化积淀丰厚

  四川有6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多到、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以盆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景观,以武侯祠、剑门关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青城山(道教文化)一都江堰(水利工程)、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佛教文化)景观。

  秦汉时期,巴蜀文化得到空前发展。

最突出的标志是,汉景帝时蜀郡守文翁在成都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学校“蜀郡郡学”,又称“文翁石室”。

文翁兴学是巴蜀地区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壮举。

四川著名学者郭沫若、王光祈、李一氓、李劫人、蒙文通、魏时珍等都出自于该校。

两千多年同一地址办学不断,这是全世界仅见的一例。

  巴蜀文坛英才辈出,群星璀璨,名流竞秀,佳作纷呈。

  四川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

成都市、沪州市、自贡市、宜宾市、乐山市、都江堰市、阆中市。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是全国文化遗产遗址最多的省份之一。

  2005年8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84个,公共图书馆140个,文化馆201个,博物馆56个,无线广播电台20座,电视台22座,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4和96.7。

全省有档案馆241个,其中专门档案馆20个。

  八、四川科技教育优势明显

  四川拥有雄厚的科技开发实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大批高级科研人才,是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又一个重要的科研基地。

有举世闻名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有中国最大的受控热核聚变装置一中国环流器一号,有中国西部的“硅谷”——绵阳科学电子城。

有各级各类科研开发机构数百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万人,全省有两院院士57名,列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

  教育事业已形成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有普通高等学校72所,列西部第1位,其中5所列入全国“211工程”: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以上,居西部前列。

中等专业学校111所、普通中学4995所、小学1.9万所。

基础教育全面加强,到2005年底,四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7.7%,159个县(市、区)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4%.

  九、四川人才荟萃,英才辈出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仪陇人)、陈毅(乐至人)、罗瑞卿(南充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张爱萍(达县人)、陈伯钧(达县人)等都出在四川省。

  “戊戌变法六君子”中的刘光第(富顺人)、杨锐(绵竹人),被孙中山追赠为大将军的辛亥革命志士喻培伦(内江人),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宜宾人),为人民服务的忠诚战士张思德(仪陇人),巾帼英雄丁佑君(乐山市人),志愿军英雄黄继光(中江人)、邱少云(铜梁人),当代的少年英雄赖宁(石棉人)等等彪炳史册的古今英雄,为四川写下了不朽篇章。

  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和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吴玉章(荣县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之一张澜(西充人),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被国际学术界并列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的晏阳初(巴中人),显示了四川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四川历代文人学者如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成都人,一说蓬安人),我国最早的历算学家、西汉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阆中人),西汉辞赋家、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郫县人),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南充人),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陈子昂(射洪人),唐代诗仙李白(江油人),唐代女诗人薛涛(成都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明代文学家杨慎(新都人),清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蜀中才子”李调元(罗江人)等等,如灿烂的群星,辉耀着蜀中大地。

  四川当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乐山人),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成都人),国画大师张大千(内江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李劫人(成都人),更是蜚声国内外。

作家艾芜、沙丁在现代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唐宋时期,很多外省籍的文人纷纷入蜀,在这里留下了丰硕的创作成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杜甫、黄庭坚和陆游等,他们在第二故乡四川留下的踪迹(如成都杜甫草堂),甚至成为他们留在中华大地上的主要纪念地。

 第二章四川地理历史概况

  一、四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度21分~108度31分和北纬26度03分~34度19分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

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达51分钟。

现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

全省共有181个县(市、区),列全国首位,其中有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辖区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5大省。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

  四川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

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大致沿东经130度子午线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东边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势低陷,海拔高度一般在300或400米间,丘陵低山散布其间,物产丰富;

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雪峰、冰川、高原、沼泽、草原……,多种多样的地势,在这里应有尽有。

四川地理的概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出“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大观。

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齐全的地势地貌条件,造就了四川类型各异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光。

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

最低点在南边沪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米。

  四川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三、四川的气候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西部高原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

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0‐1400毫米。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

西部高原则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四、四川的土地

  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

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

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别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数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生长。

  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

该土壤内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

  四川湿地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类型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四大类。

全省单个面积大于100km2的湿地共有516个,全省现有湿地面积961680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9%。

  五、四川的植物资源

  四川地貌和气候多样,植被类型多,植物种类异常丰富。

全省森林面积746万公顷,是全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长有许多珍贵树种。

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珍稀树种,其种类占了中国的1/5以上。

全省高等植物万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

其中维管植物925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松杉植物种类居全国之首。

全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全国的30%.药用植物占75%。

  六、四川的动物资源

  四川幅员辽阔,且受冰川大面积破坏性的影响较小,现代生态环境优越,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余种,占全国的40%,其中鸟类和兽类约占全国的一半。

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种,珍稀动物保护资源居全国第2位。

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4个山系的36个县和保护区内。

  七、四川的水利资源

  四川有河流1400多条,蕴藏了充足的水资源和巨大的水能资源。

省内河流年径流量约3000亿立方米,居全国之冠。

全省水能蕴藏量约1.5亿千瓦,占全国的1/5,仅次于西藏,列全国第2位。

其中水能资源可开发量1.1亿千瓦,占全国的27%,居全国第一位。

特别是金沙江、雅碧江、大渡河,约占全省水力资源的2/3,可建1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的站址有200多处,百万千瓦以上水电站的站址有20多处。

四川是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

  送基地之一。

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是中国20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电站。

  四川的地下热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已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水钻孔114个。

四川的地下热水及地热能开发利用有广阔的前景。

  四川属于长江水系。

四川共有大小河流1419条,号称“千水之省”。

除西北的白河、黑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外,主要河流金沙江、山民江、嘉陵江、沱江、涪江等,皆注入长江之中。

长江横贯全省,宜宾以上称金沙江,宜宾至湖北宜昌河段又名川江或蜀江。

  四川的天然湖泊虽有1000余个,但水域面积多不大,一般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

其中较大者有沪沽湖,位于四川盐源县与云南宁蒗县之间,面积72平方公里,四川境内面积约27平方公里。

邓海位于西昌市东南5公里,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是四川最大的湖泊。

  第三章中国西部的经济大省

  四川经济开发较早,历史上就以畜牧农耕、凿井煮盐、养蚕织锦著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四川省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5年,四川本地生产总值(GDP)达7385.1亿元,列全国第10位,西部第1位。

地方财政收入列全国第9位,西部第1位。

四川经济总量占西部地区总和的22.1%,在西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川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是中国西部经济大省,主要经济指标均居西部第一位,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

经济结构不断提升,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达到20.7:

41.4:

37.8,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

  一、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四川工业规模较大,门类基本齐全。

发电量、天然气、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农药、丝、原盐、啤酒、彩电等产品产量均名列西部第1位。

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筑、建材、食品、医药、皮革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2512.6亿元,占本地生产总值(GDP)34%。

  长虹集团公司、五粮液集团公司、攀钢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希望集团等一大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闻名国内外。

名优产品畅销全国,·

远销世界。

  二、中国重要的粮油基地

  四川的粮食产量历来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左右。

2005年,四川全年粮食总产量3409.2万吨,列全国第3位,西部第1位,占全国的6.6,西部的23.9;

油料产量232.3万吨,列全国第5位,西部第1位。

  三、全国畜牧业生产大省

  养猪业是四川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生猪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出栏数、猪肉产量及省际猪肉贸易量,均占全国10%左右。

2005年生猪出栏8764.3万头,猪肉产量652.4万吨,列全国第1位,西部第1位。

猪牛羊肉产量739.7万吨,列全国第2位,西部第1位。

  四、经济作物和中药材之乡

  四川经济作物油菜籽、甘蔗、茶叶、柑橘、蚕丝产量居全国前列;

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个国;

林副产品油桐、生漆产量分居全国第一、二位;

还盛产白蜡、棕片、竹类、木耳、黄花、花椒等。

  四川又是“中药材之乡”,中药材驰名中外,中药材产量占全国的1/100大宗药材有贝母、虫草、天麻、黄连、川芎、麝香等40种以上。

  五、西部最大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

  四川商业机构门类齐、网点分布广、覆盖面积大,是全国的商贸大省。

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1.4亿元,列全国第7位,西部第1位。

国务院确定了把省会成都建成中国西南的商贸、科技、金融中心,交通、通讯枢纽,使成都的发展日益加快。

新会展中心落成,城市地铁奠基开工,新增数条国际航线等,年年有新进展。

  六、中国西部投资热土

  以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为标志,四川利用外资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2005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11%。

截至2006年6月,落户四川省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已增至116家。

“十五”期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51.9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3.4%占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累计利用外资的40.3%.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成效。

2005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 

245个,合同金额14.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亿美元;

外派劳务17549人次。

同时,对省外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四川历史_廿“蜀道难”的状况己经得到根本改变,交通四通八达,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民航、内河航运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了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2005年末铁路通车2988公里。

县县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己达11.5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1759公里)。

大小通航河流120多条,通航里程1万多公里。

国际国内空运航线145条,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枢纽机场。

  八、通讯网络完善

  与国内通讯系统连成一体的四川通讯,国际直拨电话可通达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末市话用户1101万户,农话用户47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90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38%。

初步形成了现代交通、通信网络。

  九、中国西南金融中心

  四川是西南地区金融中心,在西部地区也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905.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743.0亿元,存贷规模均列西部第1位。

全年保险业务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余额46.1亿元。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落实“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西部文化强省和法治四川、和谐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的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建设惠及全川人民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深入推进“三个转变”

  “三个转变,,是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想。

“三个转变”即:

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快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三个转变,,的核心是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三个转变”只是一种概括的提法,市场化配置资源绝不仅仅局限于这三个方面。

要进一步增强推进“三个转变”的自觉性,在确立新思想新理念上下功夫,主要应着力于:

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

要深化对资源的认识;

要准确把握资本的本质;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十二、六大支柱产业、八大产业基地

  四川确定以电子信息业、水电业、机械冶金业、医药化工业、饮料食品业、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省的“一号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水电业,重点加快崛江、雅碧江、大渡河、金沙江、嘉陵江等水能资源的滚动开发,逐步建设强大的水电能源和高耗能产品生产基地;

  —以大型发电设备、重型机械、工程机械、铁道运输设备等为重点,改造振兴机械工业,建设重大装备国产化基地;

加强钒钛、稀土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建设特种钢基地、钒钛新材料基地;

  —大力发展中成药和生物制药工业,加快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磷化工、精细化工,建设天然气化工基地;

  以名酒、名烟、名茶、川菜、肉制品、绿色保健品等为拳头产品,扩大名品比重,建设饮料食品工业基地。

  —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大省。

围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和“中国第一山”、“大九寨”、“卧龙中华大熊猫”、“三星堆古遗址文化”、“都江堰—青城山”等5大国际精品旅游品牌,努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

  四川将重点引导和推进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和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精品钢及钒钛稀土等新材料

  产业、化工产业、现代中医药产业、水电及相关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旅游产业。

其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则要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川粮、川油、川猪、川烟、川酒、川茶、川药、川果、川竹、川菜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把四川建成西部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营销中心。

  十三、发展五大经济区

  根据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发展潜力,在充分发挥各地区特色与优势、保护好和引导好各地区加快发展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经济和人口转移,四川将逐步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生态5大经济区。

  成都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 

5市。

按照“城乡一体,率先跨越”的思路,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城镇发展水平较高和经济技术实力较强的比较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发挥在全省经济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

  川南经济区包括自贡、宜宾、沪州、内江、乐山 

按照“产业整合、快速崛起”的思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和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比较优势,以建设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为主要方向,发展能源、化工、机械、建材、食品工业和特色农业、旅游业,使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攀西经济区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雅安市3个市(州)。

按照“资源整合、高速增长”的思路,充分发挥独特的水能、矿产、生物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川东北经济区包括南充、遂宁、达州、广安、巴中、广元 

6市。

按照“开发资源、培育产业”的思路,充分发挥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延伸天然气产业链,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

  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包括甘孜、阿坝 

2个州。

按照“保护生态、点状发展”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