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多少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9726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知多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知多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知多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知多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知多少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知多少Word文件下载.docx

《北京知多少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知多少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知多少Word文件下载.docx

清朝京师

公元1644年(清),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明朝后,满人攻占北京,并在此定都建立了清朝。

公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烧毁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公园-圆明园。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镇压反帝的义和团,对北京的宫殿及园林进行大肆破坏、掠夺。

公元1912年,清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37年,日军侵占北平,中国人民开始了八年抗战。

揭老北京城神秘风水布局

(1)

有关专家对北京景山地区的遥感航摄照片进行了研究,发现这里的古代建筑群的整体设计形状貌似一组拟人化的建筑。

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利用遥感技术所拍摄的全北京城鸟瞰照片,翻阅了大量有关史料,相互印证。

北京城里的“双龙”布局

他们惊奇地发现,明朝人对北京城的设计建造是双龙布局形状。

一条水龙和一条陆龙衡山环水,蔚为奇观。

北京的“双龙”,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剎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

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骨龙身,四座角楼好像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

正阳门好似一宝珠。

通览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极富匠心。

明代北京城建筑的这种“双龙”布局,反映了在华夏民族历史上君权神授的思想。

在一种观念看来,北京乃兴龙之地,帝王乃天降龙种。

这种神奇的双龙布局设计是中国古人的艺术造诣,还是天然的巧合,仍然是一个谜。

1987年3月在北京地区航空遥感成果展览会上,曝出一个惊人的消息:

遥感拍摄的北京景山公园平面园林图,酷似一尊盘腿打坐的人像,被称为“景山坐像”。

这是怎么回事呢?

景山在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对面,元代时本是大都城内的一座土丘,名叫“青山”。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营建宫殿时,把拆除元代旧城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泥土堆在这里,取名“万岁山”,意在镇压元朝的王气,所以又叫“镇山”。

传说皇宫在这里堆积煤炭,又俗称“煤山”。

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煤山改成景山。

专家夔中羽在冲洗遥感卫星拍摄回来的照片时偶然发现,俯瞰北京中轴线上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园的整体建筑群落,酷似一尊闭目盘坐着的人像。

人像面带微笑,公园的寿皇殿建筑群为“坐像”的头部,大殿和宫门组成眼、鼻、口,眉毛由树组成,两边非常对称的三角形树林组成了胡须,但它被寿皇殿外墙隔开了。

经过仔细辨认,这个图像的边框是由景山公园四周的内外围墙构成,近似于最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它的面积是0.23平方公里,如果真是一幅人像的话,那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用人工建筑组成的人像。

景山的这个坐像到底是什么人?

夔中羽发现故宫中轴线上最北端的一座宫殿钦安殿,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许多年都没有对外开放了,那里供奉着被称为水神的玄武帝的造像。

“玄”意为黑色,“武”古人解释为乌龟壳。

玄武在“五方”中代表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

打开沉重的大门,端坐在中央的水神玄武帝和殿内饰物仍然保持着明代的原貌。

坐像和他有关吗?

夔中羽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曾经写信给溥杰先生和他的亲属,询问景山建筑是否与人像有关的事。

回信答复是,他们这些亲属当时在清宫中没有议论过这样的事。

这说明整个清朝对景山是否有这张像是不清楚的,那是不是造像的人有意把这张图纸隐藏了呢?

可惜的是,这样的依据一直没找到。

“景山坐像”引起了科技界和考古界的广泛兴趣。

这幅近似人像的图形为什么会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出现呢?

作为皇城宫苑园林,景山从辽代堆山,金代建园,逐步成为北京城南北轴线的中心点。

这座人像究竟是古人有意建造还是一种巧合?

几年来,专业人员为此作了大量的研究考证,但收获均微,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颐和园的布局也极其奇妙。

卫星照片上的昆明湖变成了一个寿桃,万寿山展翅成了一只蝙蝠,连十七孔桥也成了一只长长的龟颈。

北京人极其熟悉的颐和园在高空中看起来竟然是一幅“福山寿海”的图案。

这些精妙的设计到底是古人有意建造还是一种巧合?

根据七代皆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总管的煌煌望族“样式雷”透露,当年为了给慈禧祝寿修建颐和园时,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巧用心思,完成了皇上交待的任务。

老北京城神秘风水布局

(2)

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剎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

他设计了一个人工湖,将这个人工湖挖成一个寿桃的形状,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从万寿山望下去,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寿桃。

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

至于“福”字,雷廷昌将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

专家夔中羽把收藏多年的颐和园彩色红外遥感相片拿出来,开始了对照式研究。

昆明湖确实酷似一只寿桃,只见寿桃的“歪嘴”,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

寿桃的梗蒂,是颐和园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

最为称奇的是,斜贯湖面的狭长的西堤,构成了桃体上的沟痕。

而万寿山下濒临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则恰似一只蝙蝠,振翅欲飞。

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

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像是蝙蝠的嘴。

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

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舫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共同构或了蝙蝠的身躯。

中轴线有点“歪”,起点指向是个谜

专家发现:

一直被认为是正南正北贯穿北京城的中轴线却出现了与子午线不重合的现象,似乎有点“歪”。

作为元、明、清三朝皇权至上和大一统思想的标志,中轴线是突出“正”和“中”的中心部位,同时也是向心对称各级建筑为依据的轴线。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条有着730年历史的中轴线并非想像中的正南正北,而是向逆时针方向倾斜。

更令人不解的是,中轴线直指270公里外的元上都。

经准确测量显示:

以永定门为端点的北京中轴线,从逆时针方向与子午线有一个2度多的夹角。

虽然只偏离了2度多的夹角,但在永定门北6公里多的地安门已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而在永定门北约8公里的鼓楼则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

由于偏差角度比较小,普通市民根本感觉不到。

北京现有的中轴线是沿用元大都时的中轴线,当时中轴线的南端是丽正门(今天安门)。

明朝将城南移,北京内城东城墙和西城墙均是在元大都土城基础上包砌城砖筑成,但中轴线方向未动。

东直门至建国门一线是东城墙,西直门至复兴门一线是西城墙。

清沿用明城,中轴线也未改动,至今已有730多年。

专家惊奇地发现,北京中轴线继续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距离北京270多公里的古开平,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而兆奈曼苏默是元上都遗址的所在地。

当年忽必烈就是从此地迁都到大都,即现在的北京,但仍将上都保留作为夏都。

专家认为,北京中轴线北延至此并非巧合,因此兆奈曼苏默才是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点。

为什么延长歪斜的中轴线,其起点恰好就是曾经的元上都的遗址,这中间又有什么含义呢?

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寻找着答案。

北京古城墙缺个角

翻开北京交通图,很容易就看到一条环形的线路像窗格似地镶嵌在北京城的正中心,把北京城分出城内城外。

它就是二环路,北京古城墙遗址的位置。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

今天,古城墙已不见踪影,被二环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

据说,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60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

细心的人会发现,古城墙没有西北角,即二环路没有西北角,西直门和东直门路线有所不同,西直门路段就像方形桌子被砍去了一角。

据史书记载,巍巍北京古城墙在元代时是方方正正的,此所谓“城方如印”。

到了明代,内城、外城和皇城均有缺角现象。

内城没有西北角,破坏了北京城整体的对称性,从整体布局上看,似有缺憾之处。

为什么古城墙没有西北角?

这是长久遗留下来的不被普通百姓所熟知的一个谜。

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从卷帙浩繁的史书中寻找谜底,原由事理各有所云,但这个缺角之用意则异曲同工。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曾这样解释,当初城墙是按矩形设计的,工程设计师们千方百计地想把矩形图案的对角线交在故宫的金銮殿上,以表示皇帝至高无上的中心地位。

但由于自然原因,最终还是偏离了金銮殿。

为避免杀身之祸,他们只好去掉一角,这就是西北角。

老北京城神秘风水布局(3)

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剎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骨龙身。

另有相传,明朝建筑北城墙时,西北角修建为直角,但不知何故,屡建屡塌,前后百年间,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次。

出于无奈,最后建为斜角。

社会学家对这一自然现象有一番传统观念上的解释,我国古代有一种说法,认为西北方向是个缺口。

如西汉刘安写有《地形训》,认为大地八方有八座大山支撑着天体,其中支撑西北方向的山叫不周山。

《天文训》讲八方吹来八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称不周风,东汉班固解释为不周就是不交之意。

按这种解释,西北两个方向不应该互相连接,而应缺口。

东华门门钉也有谜团

意大利摄影家马达罗的“二十世纪初的北京”摄影作品展上,有一张1898年从正东向西拍摄的东华门照片,照片上的门钉清晰可见———横七竖九。

有细心人提出,现在东华门的门钉数是横八竖九。

《帝京旧影》一书中有张摄于1922年的东华门照片,门钉数也是“横七竖九”。

而《北京老城门》一书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东华门照片,与1898年那张照片的拍摄角度完全相同,门钉数却已经是“横八竖九”了。

那么东华门门钉究竟是“横七”还是“横八”?

从什么时候起“横七”变成了“横八”?

古代中国人认为:

单为阳,双为阴。

九是阳数之极,故九路门钉是体现最高等级的门钉排列。

紫禁城南(午门)、北(神武门)、西(西华门)三门都是横九竖九,共81颗门钉。

唯独东华门是横八竖九,共72颗门钉。

为何此处用偶数(阴数)而不用奇数(阳数)?

在大门上装门钉,本是构造需要———加固门板。

关于门钉使用的数量,明代以前无明文规定。

到了清代,才把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

《大清会典》规定,门钉只用在皇宫、坛庙和皇室成员府第上。

皇宫、坛庙大门,每扇门板门钉九行,每行九枚;

亲王九行,每行七枚;

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九行,每行五枚。

那东华门门钉数目变动有什么历史背景?

是故宫修缮过程中不慎弄错了还是其他原因?

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北海的白塔

北海白塔是一个俗称,实际是永安寺白塔。

该塔属于琼华岛南端的永安寺,位于永安寺后部的琼华岛的顶端。

该塔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高35.9米,是一座覆钵式佛塔,外形与妙应寺白塔颇为相似,但更为秀丽。

是在原广寒殿旧址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

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雍正九年(1731年)两次因地震倒塌,后来都进行了重建。

塔的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石砌须弥座,座上是覆钵式塔身。

覆钵的正面有壶门式眼光门,内刻“十相自在”图案。

塔身上是高大的塔刹。

刹座是一个小型须弥座,其上是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十三天”刹身。

十三天之上覆以两层铜制华盖,下层周边悬14个铜铃。

塔的顶端是仰月和鎏金火焰宝珠组成的刹顶。

永安寺白塔上置有信炮,据《大清会典》记载起报警的作用,实际上是一个用以补全风水的镇物。

高达35.9米的白塔。

它是一座覆钵式塔,外形与妙应寺白塔颇为相似,但更为秀丽。

永安寺白塔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在原广寒殿旧址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

塔的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高大石砌须弥座,座上置覆钵式塔身。

塔身上有高大挺拔的塔刹。

刹座是一个小型须弥座,其上置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十三天”刹身。

永安寺白塔上置有信炮,据《大清会典》记载起报警的作用,实际上是一个镇物用以补全风水。

塔身内部有什么:

在白塔的塔身内部,是支撑整个塔身的木结构。

这一点从外部看不出来,但可以看到白塔通身有306个方形青砖透雕通风孔,这是为塔内木构架通风而设立的,以防塔内木料潮湿糟朽。

白塔内部有根立木,为白塔主心木,柏木制,高约30米,从塔基处直通刹顶。

1977年对白塔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时。

意外发现相轮中心的主心上有一个两层金质舍利盒,内装舍利子十八颗(如米粒般大小),太极图形玛瑙盖四个(缺一个)。

白塔底部有什么:

在白塔底部建有藏井,藏井内藏有旱船、佛龛及银盒奉舍利子,有喇嘛经文、衣钵和佛教法物,以及织品、五谷、药材、茶果等供物。

据康熙朝修复白塔时的清代档案记载,塔内装葬铸嘛哈噶喇佛一尊,高一尺,铜铸镀金;

银满达一个,重十两;

舍利子盒一个,重一两;

旱船三架以及佛龛、供物等。

此外还装藏有“各色茶叶十斤,各色净果品饽饽五筐,除毒药外各色药品共五斤,银九两九钱,珍珠、珊瑚、青金石,每样九钱;

各色绒缎碎缕红条共五斤,和仙人掌、海螵蛸、菖蒲根、丁香、列志干莲、哈喇每样二斤,沉迷香一斤,高香五百箍,西天红黄香五箍,吉祥草二十一根,白地瓷罐九个,内装各色杂粮,康熙朝铜钱九枚,纸张千张,笔五十管。

老北京的传说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潭柘寺在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前年古刹。

史书载“先有潭柘、后有幽州”,民间则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俗谚。

潭柘寺建于1600余年前的晋代,初称嘉福寺,兴盛于唐代的武则天时期,名为龙泉寺,金代改称为大万寿寺,清康熙年间改称岫云寺。

据《岫云寺莲花池记略》载:

“寺址本在青龙潭上,有古柘千章,故名潭柘寺”。

北京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础上发展改建的。

元朝初年,世祖忽必烈听从了大将巴图鲁和汉族学者、谋士刘秉忠的建议,以“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为由,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大都城,这已经晚于晋代800余年了。

在此之前,辽国曾在公元916年以幽州为南京,晚于晋代近500年,就是唐武则天时代也比晋代晚400多年。

因之,民谚所说的潭柘寺与北京城的关系是真实的。

(1)北新桥的海眼

说这刘伯温和姚广孝俩人建了北京城,发现北京城有几口海眼,东边通到大海。

最大的俩;

一个在京西玉泉山,镇在一个大庙地下,一个在北海,被白塔镇着,还有一口在北新桥;

没镇住。

这镇海兽就老出来闹腾。

刘伯温就跟它商量;

说我们要建北京城,你先进去,等什么时候这桥变了旧桥你再出来。

镇海兽想了想就跳进了海眼。

回头刘伯温就告诉百姓,说这里只能叫北新桥,永远不能叫旧桥了。

后来年头,这北新桥的海眼被动过两回,一回是RB鬼子进北京,使大铁链子往上拉,拉了一两公里,就看底下呼呼的往上翻黄汤,还隐隐的有海风的声音,伴着腥味。

RB人慌了,赶紧把链子又顺了回去。

第二次是红卫兵为破四旧;

也用大铁链子往上拉,结果跟RB人一样;

也全吓傻了,赶紧恢复了原貌最近一次跟北新桥海眼有关的事是修地铁几号线来的,新闻里还播了;

说是为了不破坏北新桥的一口古井,地铁绕了多少多少公里。

~~听了觉得这事挺神的!

(2)短篇的一个

大家都知道故宫对外开放的其实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对外开放的。

具体原因谁也说不清楚。

但传说,刚解放那会,故宫博物院晚上巡查保卫的人员经常看见有种奇怪的动物,说像老鼠但特别大,说像猪又跑的奇快。

人说这是皇族养在东西宫内镇宫之兽。

后来好些人想抓住一两只,但这快六十年了,看见的人越来越多,却没人真正抓住过一只!

想来真是玄乎。

(3)菜市口刑场

大家都知道,菜市口是前朝的刑场。

有这么一家裁缝铺子,就住菜市口,由于手艺好,生意很旺。

时间久了就远近都出了名。

就说有这么一年,夏景天儿,菜市口外砍死了一个乱党。

当天晚上,裁缝铺掌柜的睡着正香,突然发现屋里有人走动,估摸着八成是闹贼。

可又一想,这贼就让他闹吧,反正我这屋里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就眯缝着眼睛瞅着,这贼摸索了一会,倒也懂事;

出门随手把门给关了。

第二天,掌柜的起床看看丢没丢什么东西,一收拾发现自己的针线笸箩不见了。

就在这时外头有人喊:

掌柜的快出来看看吧。

掌柜的出门跟众人到荒郊外一看,昨天那个斩首的人,脑袋和身子连在了一起。

而且脖子上有一串细细的线痕,旁边就扔着裁缝铺的笸箩!

菜市口斜对过儿有个鹤年堂,刀伤药出名。

每次行完刑,夜里总有“人”拍门买刀伤药。

后来,"

到鹤年堂买刀伤药"

也成了老北京的一句骂人俗话了。

老铺现在应该已经拆了。

唉~

(4)铸钟娘娘

现在钟楼的大钟不敲了,当年敲的时候,尾音里总是带着隐隐的“邪,邪,邪”的声音。

这时那老人就该说:

"

铸钟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

话说这皇上盖了鼓楼,就要有和鼓楼差不多的钟楼。

皇上下了圣旨责成工部在三个月内铸1万3千斤大钟一座。

工部就找到了北京最好的铸钟师傅。

大家齐心合力很早就铸成了大钟,心想这下可以请功领赏了。

可谁知皇上看了大钟;

很不满意,说这么大的一口钟怎么是铁铸的,黑漆漆的真难看。

下令工部务必在三个月之内铸成一万三千斤铜钟一口,如若不成,拿工部大人是问。

工部大人接旨谢恩,迅速找到铸钟师傅。

说要是完不了工,你们的脑袋就都没了!

铸钟师傅赶紧都回去工作。

可是到了最后一夜了大钟还是铸不成,因为这铜呀它不好凝结。

等凝结了,这钟早就变形了,于是大家只能坐在化钟炉旁边;

等天亮了那就是大家的死期!

说这铸钟师傅里有个年纪最大最受人尊重的,家里有个小女儿。

这天小女儿来到铸钟厂给爸爸送饭,知道了大家的事情;

疯了似的一头就冲进了化钟炉。

大家一看不好都上去拦,却都晚了一步,只有爸爸抓住了一只绣花鞋!

可谁知待大家回头一看化钟炉;

铜水早变了另一种颜色。

大家齐努力,竟连夜铸成了大钟!

至于说后来,铸钟厂拆了在原址盖了一座铸钟娘娘庙,现在好像也拆了,鼓楼后面就放着那口不用的铁钟。

(5)隆福寺大火

话说多少年前的那场大火,把隆福寺一把火点了。

曾经住过东四的人;

而且不仅住过东四的人都知道,那会儿,隆福寺和它跟前儿的那条胡同多火啊!

可着了火以后呢,就完了吧?

彻底完了。

这是因为破了风水了。

隆福寺头喽的那跟牌楼似的叫做隆福大厦的建筑是后盖的,就头两年的事儿。

盖那东西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两只石龟来,这当时住东四的人都应该知道吧?

反正我知道。

挖出来的石龟上刻着字,刘伯温埋的,石龟挖出来后就运走了,自此,东四彻底颓了,隆福大厦更是一蹶不振。

还有传得更邪乎的,说那俩石龟个儿挺大的,每个都得跟汽车似的,是真不小啊。

不过去年隆福大厦边儿上盖了一个娃哈哈酒楼,倍儿火,异常的火,我也去那儿吃了两回,杭州菜。

不知道什么原因,真是异常的火。

(6)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哎,你们知道为什么万寿山上要盖个佛香阁吗?

说啊当年朝庭想在海淀这片风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园子。

那前儿是乾隆皇上,人家说这万寿山下有个古墓。

是明朝哪个王妃的墓,动不得。

一是由祖宗入关后的遗训;

说是前朝墓地的一草一木都应保护,因为咱们旗人入关时,是从李闯王手里得的天下,跟前朝可没那么大的仇恨。

二呢据传这妃子当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动不得!

乾隆爷听了,说怕什么,给我掘喽。

底下人哪敢不从,当然只能挖,谁知一挖挖出了乱子。

乾隆爷亲到现场一看;

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就见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

你不动我,我不动你!

把个乾隆爷吓得一机灵;

赶忙命人把石门重新封好,土都盖回去,并在万寿山上盖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