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9586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教育技术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教育技术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教育技术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教育技术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现代教育技术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技术离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二、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15分)

 答: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1.塔的经验分布。

塔的最底层的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

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

塔"

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

它根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

  2.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的分类基础→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

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3.教育升华。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防止"

言语主义"

--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

  4.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

位于"

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

替代经验"

,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5.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教育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使教学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在"

经验之塔"

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

强调根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该仅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

这一在目前看来已是很简单的基本分类思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类学的研究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研究奠定了基础。

(3)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以后形成的教学系统方法等可以说都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发展与深化。

(4)“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而位于塔的中部的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电影电视等介于做的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既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又便于借助于解说或教师的提示、概括、总结,从具体的画面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定理,形成规律,是有效的学习手段。

当今,教育技术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恐怕就是对于网络媒体的利用与推广了,而"

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网络媒体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它所使用的教学层次,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把新的教学手段加入到"

的适当位置上。

其次,必须与课程相结合的理论更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牢记。

因为网络的强大威力已经在教学中产生了盲目使用的问题,这是在使用新媒体时所必须要重视的不良倾向。

由此可见,"

理论对本世纪的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确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只有教育工作者们都本着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和批判继承的精神对待这些经典理论,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

三、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特性和教学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试结合网络电视媒体说明其基本特性。

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

不同的媒体,使用了不同的符号来传达信息,并刺激受者的不同感官,因而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功能和特性各不相同。

分析各种教育技术媒体的教学功能与特性,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编制、选择和使用教育技术媒体。

1.呈现力。

呈现力是指媒体呈现事物信息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空间特征:

指事物的形状(点、线、面)、大小、距离、方位及影调和色调等。

(2)时间特征:

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

(3)运动特征:

指事物的运动形式(平移、旋转、滚动)、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

(4)颜色特征:

指事物的颜色与色调属性。

(5)声音特征:

指事物运动时发出的音响属性。

不同的媒体对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颜色、声音特征的呈现能力是不同的。

如:

电影、电视具有极强的信息呈现能力,表现在:

A.能呈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动向。

即能表现事物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一连串的流程,能很好表现事物的运动特征(运动形式、空间位移、相对关系及形态变化)。

B.调节事物与现象所包含的时间因素。

可化快为慢、化慢为快,如利用高速摄影(上千幅画面/秒)然后按正常速度放映,可以观察到火箭上天、导弹发射等难以观察到现象。

又如通过慢速摄影(1幅/小时),正常速度播放,就可以看到花卉的快速开放、生物的生长发育。

还可通过影视的特技功能,进行时间的过渡,如利用淡变转换季节;

利用画面的组接技巧表现先后顺序、出现的频度、节奏快慢等时间特征。

C.调节事物与现象的空间因素。

可以通过镜头的运动,有效地表现出事物的形态、方位、立体感等空间特征,还可进行放大和缩小处理,突出某种事物。

D.能呈现颜色和声音特征。

电影、电视的弊病在于内容瞬间即逝,不利于学生细心观察和思考

幻灯投影媒体利于呈现事物的空间和颜色特征,静止的画面易让学生细心观察和思考,但不易表现事物的时间、运动和声音特征。

广播与录音媒体是借助语言、音乐及音响来呈现教学信息的,具有很强的声音和时间特征,但对空间、运动及颜色特征的描述是不具体的、抽象的。

2.重现力。

指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现信息的能力。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是受同时性限制的媒体,即传送和接收应同时进行,而且内容瞬间即逝,难以重现;

录音、录像、幻灯、投影及计算机媒体,可以按教学需要反复重现教学内容,故重现力强。

3.接触面。

指把信息同时传送给接收者的范围。

按范围大小又可分为有限接触和无限接触。

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以及计算机网络能把信息传递到广阔的范围,是一种无限接触;

而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等,只能在有限的教学场所进行传送。

4.可控性。

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

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及计算机都比较容易操纵,适合于个别化学习。

广播和电视广播,使用者只能按电台的播出时间去视听,难以控制。

5.参与性。

是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特性。

可分为行为参与和感情参与。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学习者可以自行控制学习过程,是一种行为和情感皆参与的媒体。

广播、电影、电视、录像,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应,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参与。

幻灯、投影媒体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程度,组织教学活动,且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行为上参与媒体的活动,使学习步步深入。

四、请写出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有哪些?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有:

(1)信息媒体的多样化和媒体处理方式的多样化。

(2)集成性。

(3)交互性。

(4)实时性

五、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主要有:

多媒体素材的开发、网络课程的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专业资源库的建设、网上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演示的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

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

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2)、主体交流的媒体。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

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

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资源环境的生成。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就会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论述题:

(30分)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规划过程。

2.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由哪些环节构成?

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含:

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策略的制定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方面。

3.结合你的教学实践叙述一节课的设计过程。

下面我就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述一节课的设计过程:

1、分析、确定单元目标

(1)分析学生、课程学习的特点

(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2、界定问题、主题

(1)问题/主题/项目的确定应与单元目标一致,具有趣味性、吸引力和挑战性

(2)应当反映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或法则

(3)充分描述其产生的情境、恰当地呈现/模拟、描述对问题的可操控方面

3、提供案例、范例

(1)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与主题学习任务有内在联系的案例

(2)学生学习案例,考察其与主题学习任务之间的异同

(3)案例要有益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联

(4)案例必须能描述问题的复杂性,不能以简单化替代复杂化

4、选择、创建量规

(1)根据预期的学习结果形式,选择、创建科学的评价量规

(2)量规的选择/创建要符合学习目标、主题任务、学习者心理特点的需求

(3)量规应当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共识的基础上,并且事先要告之学生

5、准备资源/技术

(1)围绕学习任务,匹配信息化学习资源/技术支持(结合传统学习资源/技术)

(2)确定资源获取方式。

由教师提供,还是学生根据任务自行查找?

如果教师提供,则教师先要寻找并认真评价相关资源,以确保学生获得可靠的、有用的信息;

如学生自行查找,教师则要设计好查找目的、要求、策略,以免学生漫无目的,浪费时间

(3)确定技术的工具作用,特别是认知工具的作用

6、设计活动过程

(1)告知学生需要怎么做才能完成任务?

需要遵循哪些步骤才能完成任务?

(2)围绕学习需求,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

(3)把个性化学习、小组协作、交流学习和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7、组织实施

(1)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2)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反思学习活动的进展

(3)对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咨询帮助和心理激励

8、评价反思

(1)学生展示学习结果(作品),并说明结果产生的过程

(2)按预定的量规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或外在人士评价

(3)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4)根据评价结果反思学习过程的得失,并提出改进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