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感知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9413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的感知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幼儿的感知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幼儿的感知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幼儿的感知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幼儿的感知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的感知觉Word下载.docx

《幼儿的感知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的感知觉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的感知觉Word下载.docx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教学过程:

【复习】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导入】

你能解释下列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吗?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嗅”

2.“月明星稀”

3.感冒后吃东西索然无味

4.辣会引起痛的感觉

【新授】

(一)感知觉的概念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演示实验:

学生看、闻、尝、触布袋中的苹果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例:

通过眼睛看到颜色,这是视觉;

通过耳朵听到声音,这是听觉。

而把物体的各个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

我们看到了猴子的动作、皮毛颜色,又听到了猴子的叫声,在头脑中就形成了对猴子的总的形象,这就产生了对猴子的知觉。

案例分析:

1.苹果、葡萄、核桃的不同,幼儿是在对它们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亲口尝一尝中认识 

的。

孩子们把木块和铁钉放到水里,看到木块总是浮在水面, 

而铁钉总是沉到水底,久而久之,逐渐就懂得了物体沉浮和 

物体重量的关系。

孩子们在夏天多次看见天空出现了乌云, 

感觉到很闷热,随之闪电霹雳,又听到雷声轰隆,继之大雨瓢泼而下,这一情况反复多次,他们就知道了雨前的一般征兆。

2.幼儿只有看见过各种 

各样的苹果、桔子、梨、桃及西瓜等,才可能在脑子中留有 

它们的形象,产生“红红脸盘象苹果”之类的想象,也才可能有“水果”这个概念的掌握和“这是苹果”,“西瓜是绿颜色的”,“桔子是一种水果”等判断。

总结:

(一)感觉和知觉是认知的开端

(二)感觉和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

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

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

被试单独待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待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

出现错觉幻觉;

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

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这个实验表明:

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

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也能更好地发展。

(一)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二)知觉的种类

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等。

根据对象不同:

1.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和人际关系的知觉。

(一)感觉的特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的感受性不同,反之,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也不尽相同。

1.感觉的相互作用

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或提高,或降低。

例如:

餐馆里端上来的食物如果颜色很好,你会觉得这道菜特别好吃。

2.感觉的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适应是最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3.感觉的对比

感觉的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1)同时对比:

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

例如“月明星稀”明暗同时对比图如图2-1所示。

明暗同时对比图

(2)相继对比:

当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

吃了苦药后,喝白开水都会觉得水很甜。

研究对比现象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比现象组织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4.感受性的训练

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得到提高,由于职业的训练或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某种感觉作长期、精细的训练,能使感受性大大地提高。

品一口茶,就知道茶的产地、等级、品质等;

染色工人可以辨认40多种黑色。

另一方面由于为了代偿某种丧失的感觉能力,会使其他感觉能力得到发展。

如聋哑人视觉特别好,盲人听觉、触觉特别发达。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选择性

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作知觉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2)对象的活动性,活动的刺激容易被感知;

(3)对象的特征,特征明显的刺激物易被感知。

主观因素包括:

目的性、任务、知识经验、个人需要、兴趣、情感状态等。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人并不它知觉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如图2-4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即为知觉的理解性。

有一天,诗人、哲学家、植物学家一同去春游,但是对田野风光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哲学家看到的是万物复苏,想的是一年复始,万象更新,大自然在永恒的运动中保持着和谐;

诗人看到的是风和日丽,潺潺流水;

植物学家看到的是路旁栽的是什么树,河边长的是什么草,墙上开的是什么花。

4.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光亮等的变化而改变,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这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主要表现在大小、亮度、形状和颜色等方面。

【小结】

感觉和知觉的重要性

【思考】

1.举例研讨感觉和知觉的重要作用

教师演示实验,师生共同总结概念

举例说明

案例分析

教师总结

补充实验,

感受作用

学生举例

补充教学应用

教师讲授

教师总结解释

列举知识点

看图学生讨论

第3课时

第二节0-3岁婴幼儿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视觉悬崖实验

2019年10月10日

第二节0-3岁婴幼儿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一、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1.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2.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3.婴幼儿肤觉的发展

4.婴幼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二、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

1.感觉的定义

2.知觉的定义

婴儿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一起走进婴儿的世界。

(一)婴幼儿视觉的发展

人对周围环境的信息大多数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

视觉主要是对物体所展现的复杂信息的察觉和辨认。

新生儿已经有了瞳孔短暂的原始注视,目光能跟随近距离缓慢移动的物体,能在20厘米处调节视力和两眼协调。

但总体上看,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在最初的2~3周内,难以形成视觉集中。

同时,新生儿视野比成人狭窄。

1个月开始出现头眼协调,眼在水平方向跟随物体在90度范围内移动。

2个月表现出较明显的视觉集中现象。

3个月调节范围扩大,头眼协调好。

仰卧时水平方向视线可随180度,能看见直径0.8厘米的物体。

能追随物体作圆周运动。

4个月能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内的客体。

颜色视觉开始发育,从三四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

6个月视线跟随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的物体移动,能看到远距离的物体,并能主动观察事物。

8个月开始出现深度知觉。

9个月能较长时间地看相距3~3.5米以内物体的活动,喜欢鲜艳的颜色。

18个月能区别形状。

2岁会区别直线与横线,喜欢看图画。

3岁能区别基本色(红、黄、蓝、绿)。

通过范兹(RobertFantz)的刺激偏爱程序的创新,发现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如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

这种偏好的意义在于:

婴儿注视承载客体较大信息量的轮廓和边线,可以获得最多的信息,表明他们对所接触的外部事件具有选择性。

这对于为婴儿丰富环境很有意义。

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受外界刺激的控制作用逐渐为经验所调整。

(二)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100年前,普莱尔提出“所有婴儿刚刚生下时都耳聋”。

因为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内耳中的液体妨碍了婴儿听觉能力的准确测量。

1983年廖德爱、黄华建研究得出结论,出生第一天婴儿已有听觉反应。

新生儿的听觉反应是极其充分的,能声音定位、能区别不同强度和时间的声音等。

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

新生儿对听起来更像人们说话的音高和频率的声音颇为敏感;

刚出生几个小时就表现出对声音的粗略定位能力,他们能够将头转向声源方向,到4个月时声音定位才较为准确;

6个月时对母亲的语音有反应。

9个月时会寻找来自不同高度的声源。

1岁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2岁时能听懂简单的吩咐。

3岁后可精细区别不同声音。

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表现出了对许多种语言的语音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会发生调整;

新生儿的听觉阈限个体差异很大。

(三)婴幼儿肤觉的发展

皮肤觉是最早出现的感觉。

温觉:

新生儿触觉已经很发达,皮肤对刺激的敏感性已经接近成人,新生儿对冷热的感觉非常灵敏,痛觉:

对痛觉反应迟钝,第2个月起才对痛刺激表示痛苦。

触觉:

胎儿在第49天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新生儿凭口腔触觉辨别软硬不同的乳头,4个月以后的婴儿具有成熟的用手够物行为。

(四)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味觉是选择食物的重要手段,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

新生儿能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等方式对甜、酸、苦、咸4种基本味道做出反应。

这表明他们已具有了辨别能力。

嗅觉功能在出生24小时就有所表现,并能形成嗅觉的习惯化和嗅觉适应。

出生一周能够辨别不同气味,且表现出对母亲体味的偏爱。

人的嗅觉改善延续到成年,到老年又衰退。

人的嗅觉敏感个体差异很大。

婴幼儿知觉发展表现为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协调活动,共同参加对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

半岁到3周岁左右是各种知觉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半岁左右知觉开始萌芽。

能坐起来时,可以较好地完成手眼协调的活动。

1岁认识物体的永久性。

2岁掌握物体的名称。

3岁开始辨别上下、大小。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由视、听、触和动觉联合活动而形成的复杂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1.形状知觉

通过习惯化研究,证明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形状知觉研究还表明,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

他们偏爱一定程度的复杂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2)深度知觉

吉布森(E.J.C,ib60n)等通过视觉悬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有人发现2--3个月婴儿能够把视崖作为新异刺激物来辨认。

2.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研究表明,婴儿早在6个月就有了深度知觉。

吉布森和瓦尔克的“视崖”实验(Gibson&

Walk,1961)。

这个实验表明,婴儿早在6个月就有了深度知觉,但还不能由此断定深度知觉是先天的,因为它很可能是在婴儿出生后的六个月中学会的。

3.方位知觉

婴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

新生儿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

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

一般说来,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方位。

4.时间知觉

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也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

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的特点。

所以,在五六岁以前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不准确,也不会使用时间标尺。

7岁开始发展时间知觉。

小学阶段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

婴幼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学前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宝贵时期。

简述0-3岁婴幼儿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用视觉

学生讨论

借助图片教师分析讲解

学生思考

教师举例

第4课时

第三节3-6岁幼儿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幼儿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2019年10月15日

第三节3-6岁幼儿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一、幼儿感觉的发展

1.幼儿视觉的发展

2.幼儿听觉的发展

3.幼儿触觉的发展

二、幼儿知觉的发展

三、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二)在观察中培养幼儿的概括能力

(三)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四)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

1.婴幼儿感觉的发展特点?

2.视觉悬崖实验

幼儿是世界的新客,周围许多事物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新鲜的,都有待于去认识;

而幼儿认识每个新事物,都不能象成人那样,看一下书或听别人介绍一下,就可以对事物有个初步的认识。

幼儿需要用各种感官去接触事物,对它们进行直接的感知才能认知。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幼儿的感知觉发展情况。

一、幼儿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

幼儿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视觉敏锐度和颜色视觉。

1.视觉敏锐度

视觉敏锐度是指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视力。

以在检测视力时使用的视力表(E字型和c字型)为例,E字型视力表设计的依据就是视觉敏锐度理论:

检测表上E字形字体越小,E字形的三条横线(细微部分)越趋向于重合,就越难以辨别。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人们报告出不同大小E字形开口方向的情况来测定他们的视力情况。

人们通常认为年龄越小视力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整个幼儿期,幼儿的视觉敏锐度在不断地提高。

例如,研究者对4~7岁的幼儿进行调查,让幼儿在一定距离内看白色背景上画有缺口的圆圈,测量幼儿能看出缺口的距离,结果是,4—5岁幼儿能看到的平均距离为207.5厘米,5~6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70厘米,6—7岁幼儿平均距离为303厘米。

如果以6—7岁幼儿视觉敏锐度的发展程度为100%的话,那么,4~5岁幼儿为70%,5—6岁幼儿为90%。

因此,5岁是视觉敏锐度发展的转折期。

<

思考>

现实生活中,在幼儿视力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幼儿视力发育的特点,4岁以前,不宜让幼儿在光线不足或光线较强的环境中做较精细的活动,不要让幼儿看画面或字体很小的图书;

为幼儿准备教具时,应注意年龄越小,字、画应该越大;

上课时,不要让幼儿坐在离图片或实物太远的地方,以免影响幼儿的视力及课堂效果。

2.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辨色能力。

幼儿的视觉发展有如下特点:

(1)幼儿初期,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比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2)幼儿中期,大多数幼儿已能区分基本色与近似色,如黄色与淡棕色。

能够经常地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3)幼儿晚期,幼儿不仅能认识颜色,画图时还能运用各种颜料调出需要的颜色,而且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橙等颜色名称。

幼儿的颜色视觉存在个别差异,适当的练习有利于提高颜色视觉的敏感程度。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注意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使幼儿多接触各种颜色,并经常辅导幼儿做颜色辨认练习。

在教学和游戏中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颜色名称。

(二)听觉

听觉是在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产生的反应。

幼儿通过听觉辨别周围事物发出的各种声音,辨认周围人们所发出的语音,进而促进言语的发展。

1.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

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高些,有的低些。

研究表明,孩子在12岁之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6~8岁间几乎增加一倍。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教学和音乐游戏来促进幼儿听觉感受性的发展。

2.言语听觉

幼儿对语音的辨别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言的细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基本上可以辨别本民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幼儿园教师应经常对幼儿进行听力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听力有缺陷的幼儿,尤其要注意幼儿的“重听”现象。

【小资料】

幼儿的“重听”现象

“重听”现象是幼儿期儿童听力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有些幼儿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整,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猜到说话的内容。

这种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幼儿身上。

造成幼儿出现“重听”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幼儿的听觉器官(主要是耳)出现问题,导致幼儿听力上的缺陷;

二是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作为成年人,对这两种情况应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

一是经常对幼儿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幼儿的听力缺陷,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

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幼儿身体疲倦,可能是情绪不稳定,还有可能是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等等。

排除了这些干扰,有了良好的注意作基础,对幼儿的听力进行认真训练,如采取老师讲,幼儿复述故事等方法,就可逐步恢复幼儿的听力,“重听”现象也就可以纠正了。

(三)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使人在触摸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和粗糙等属性。

触觉的绝对感受性在幼儿很小的时候就发展起来了,在幼儿期,这种感觉的感受性逐渐提高。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

包括对方位、距离(或深度)、形状、大小等的辨别,是用多种感官进行的复合知觉。

1.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的辨别。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

上、下、前、后、左、右。

3岁幼儿能辨别上下,4岁幼儿开始辨别前后,5岁幼儿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幼儿能较轻松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

由于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从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辨别的,因此,教师在音乐、舞蹈、体育等教学活动中,要用“照镜子式”的方法示范动作,即以幼儿的角度来做示范动作。

如要对面站立的幼儿举起左手,教师示范时自己要举起右手。

否则,幼儿会顺着教师的方向,错误地伸出同侧的手。

2.形状知觉

小班:

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中班:

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

大班:

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柱体,并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

幼儿掌握形状的次序:

由易到难依次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4岁是幼儿形状知觉最为敏感的时期。

3.距离与深度知觉

距离与深度知觉是指一个人判定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物体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

幼儿能分清熟悉的物体或场所的远近,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还不能正确认识。

幼儿对于透视原理还不能很好掌握,不熟悉“近物大,远物小”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

所以,幼儿画出的物体也是远近大小不分。

(二)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时间很抽象,为了正确地感知它,人总是通过某种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反映时间的。

小班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与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如“早晨”是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下午”是从幼儿园回家的时候,“晚上”是睡觉的时候。

而对于“昨天”“今天”“明天”等带有相对性的时间概念就难以正确掌握。

中班幼儿会运用早晨、晚上等词语,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今天、明天。

但对于前天、后天等较远的时间概念就不是很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事情去理解。

例如,通知幼儿后天开运动会,要解释说“后天就是睡了一个晚上,过了一天,再睡一个晚上就到了”。

大班幼儿能分清上午、下午,开始能辨别前天、后天,知道星期几,但对于更短的或更远的时间概念就很难分清,如马上、从前等。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掌握知识、发展心理、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幼儿观察能力不强,观察不认真、不细致,结果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粗略的,对事物的印象也只能是表面、片面、孤立零碎、星星点点的。

因此,在发展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幼儿常常不能进行自觉、有意识的观察,他们的观察或事先无目的,或易在观察中忘记,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和个人情绪、兴趣的影响。

因此,给幼儿提出的观察目的和任务一定要明确。

心理小实验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

请两组幼儿观察两张初看完全相同的图片,对其中一组幼儿在观察前讲明这两张图片有5处不同,而对另一组幼儿只笼统地要求他们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而不告诉他们共有几处不同。

结果前一组幼儿平均找出4.5个不同,后一组幼儿只找出3.7个不同。

由此看出,观察目的、任务的明

确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目的、任务越明确,效果越好。

例如,教师组织了一次班级主题活动——观察各种各样的车。

为了让幼儿对各种车辆有较直观的感知,使该主题的一系列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