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资源与利用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9192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树资源与利用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果树资源与利用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果树资源与利用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果树资源与利用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果树资源与利用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果树资源与利用总结Word格式.docx

《果树资源与利用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树资源与利用总结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果树资源与利用总结Word格式.docx

橄榄科

橄榄属

砂梨

杨梅

杨梅科

杨梅属

白梨

石榴

安石榴科

石榴属

西洋梨

荔枝

无患子科

荔枝属

杜梨

龙眼

龙眼属

豆梨

菠萝

凤梨科

凤梨属

普通桃

桃属

香蕉

芭蕉科

芭蕉属

普通杏

杏属

椰子

棕榈科

椰子属

中国李

李属

杧果

漆树科

杧果属

欧洲甜樱桃

樱桃属

阿月浑子

黄连木属

欧洲葡萄

葡萄科

葡萄属

腰果

腰果属

美洲葡萄

柿科

柿属

山葡萄

君迁子

中华猕猴桃

猕猴桃科

猕猴桃属

鼠李科

枣属

普通核桃

核桃科

核桃属

板栗

山毛榉科

栗属

铁核桃

欧榛

榛科

榛属

山核桃

山核桃属

中国榛(平榛)

长山核桃

扁桃

扁桃亚属

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载体。

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它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另一方面它能在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

种质可以是种内一个群体基因的总称,也可以是一个植株或是某个器官——如根、块茎、胚芽组织以及花粉、细胞,甚至可以是染色体的核酸片段。

种质资源的丰度是通过其遗传多样性来衡量的。

一种栽培植物的种质资源包括:

主栽品种、地方品种、野生种、近缘野生种、育种材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A.需要——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需要;

B.限制——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

C.公平——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代与代之间,当代人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人类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

2.果树种质资源学研究的内容:

从果树种质资源学现有的研究对象和水平来看,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起源与分布:

即研究现代果树的原生地及其古今分布范围。

对于果树种质资源的引种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演化与传播:

包括研究过去野生种演变为当今栽培果树的过程,以及野生果树种类之间的进化关系等。

牵涉到资源的进一步分类等问题。

3)资源的分类:

是按照某种属性对不同果树资源进行一定的分类处理,是资源进一步研究利用的开始。

4)收集与保存:

有效地收集与保存已有的果树种质资源,不但可以防止种质流失,而且有利于集中研究和利用。

收集包括收集对象的选择和收集时期;

保存主要是保存方法的研究。

5)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评价是利用的基础,同时本身又对资源的收集保存起着一定的反馈指导作用。

利用是资源研究的最终目标。

3.果树资源的研究方法

1)历史考古法;

2)资源调查法;

3)观察记载法(度量法、比重法、归类法);

4)试验法(田间试验、实验室试验);

5)遗传学研究方法;

6)生物数学方法

第一章果树的起源、演化与传播

第一节果树的起源

一、果树起源论

1.进化论:

达尔文《物种起源》指出,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代栽培植物是古代野生植物经人工选择栽培,发生深刻变化而来,为研究起源指明了方向,即从野生种类,探寻栽培植物的起源。

2.果树起源中心论:

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考源》指出栽培植物应有起源中心,瓦维洛夫把德坎道尔、达尔文和孟德尔的方法与学说融为一体,提出了著名的植物八大起源中心或基因中心理论。

茹可夫斯基《栽培植物及其演变中心辞典》,总结了世界各国学者考究、发现和报道的栽培植物及其野生近缘种,并按科、属、种拉丁名名称的字母排序。

第二节果树的演化

一、果树演化的动力

1.演化的内部原因

现代遗传学及其它生物科学证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所有变异都有其自身的遗传因素(如基因重组、突变等),也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光、温、水、土壤、生物等),这些使得生物的变异具有绝对性和普遍性。

正是这些变异为物种的发生和演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2.演化的外部原因

选择力的存在。

所谓选择,就是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生存能力的一种有利或不利的选择,具体表现为劣汰良留。

这种选择是通过自然力和人工活动实现的。

由此可以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在生物发生以来一直悄无声迹地进行着,推动着生物不断向前进化发展。

而人工选择,则是人类文明出现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与自然选择相比,其历史短暂。

但是人工选择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进化速度快。

通过选择活动,形成了当今数以千计的果树品种,使果树成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

二、果树人工演化的原理

1.果树的人工选择类型:

适应性选择和非适应性选择

2.人工选择的原理

(1)达尔文学说

(2)气候相似论(3)生态历史论

果树人工选择的反应:

适应性选择:

1.增加了属体抗性能力2.改变了光周期的反应控制3.改变授粉方式4.改变了植物生命周期。

非适应性选择:

1.经济性状①果实性状:

大小,外观,品质,风味,核的有无等等;

②生育期:

结果早晚,果实成熟早晚等等;

③丰产性。

2.农艺性状:

株型(苹果中矮化与乔化之分),开花结果习性,繁殖特性,修剪反应等。

第三节果树的传播

一、果树传播的特点

果树传播是在人类活动参与下,将其从某地迁移到另外地方的一种现象。

二、果树传播的作用及其影响

通过果树的引种和传播,使世界各地都能分享到全人类劳动和智慧的果实。

另外,它还可以改变某一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

如起源中心在东南亚的香蕉,却成为目前南美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起源中心在巴西的凤梨,世界生产中心却移到了夏威夷;

起源于我国的猕猴桃,却富庶了新西兰。

果树传播功不可没,但是传播过程也有其副作用的发生。

如可以造成种质资源的丢失,原因主要是人们在引种过程中,存在着选择的“片面性”,使某些类型遭到遗弃。

还有新引类型对当地品种类型的排挤,也使种质遭受损失。

果树的引种传播,还会妨碍某些果树种类的开发利用。

果树的引种传播,往往导致某种病虫害迅速发生,猝不及防。

第二章果树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和保存

第一节果树种质资源的考察

果树种质资源考察的内容和方法

(一)考察前的准备;

(二)环境与生态条件的考察;

(三)植被考察;

(四)果树概况考察(五)果树种类和品种考察:

(六)果树种质资源考察记载项目表1.整体概况:

2.植株情况:

3.生物学特性:

包括生长习性、结果习性、主要物候期、适应性与抗逆性。

4.经济性状和利用价值:

包括产量、品质、用途、贮运性及潜在利用价值。

5.品种和种类的评价:

包括优缺点和发展前途。

第二节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

果树种质资源收集的一般原则:

(1)根据需要和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种质资源。

(2)对需要的种质资源要采用一切必要途径进行收集。

(3)种苗的收集要遵循种苗的调拨制度。

(检疫)(4)由近及远,从本地到外地,根据需要先后进行。

(5)收集时要做到细致周到,清楚无误,分好类。

(一)当地种质资源的收集;

(二)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

(三)外地种质资源的收集

第三节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

三、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

1.就地保存:

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果树种质资源。

就地保存的方法有建立(果树)自然保护区、人为圈护栽培果树的珍贵的古树和稀有良株等。

2.迁地保存:

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圃或原始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迁地保存的方法是建立诸如果树种质资源圃、种质库、原始材料圃、品种园、母本园等具有一定面积和规模的栽植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圃地。

3.离体保存:

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或器官来保存种质资源。

离体保存的方法有种子保存、花粉保存、营养体保存、分生组织保存等。

四、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

1.栽植保存:

即将整个果树植株在原地(就地保存)或迁移栽植到一定的圃地(迁地保存)中保存的方法。

栽植保存是目前最常用、最可靠的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

2.种子保存:

即在适宜条件下,用果树植物的种子来作为保存其种质的材料。

种子保存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3.花粉保存:

即在适宜条件下,以果树植物的花粉作为保存其种质的材料来加以保存的方法。

花粉保存经济、简便,尤其在果树品种改良方面有特殊意义。

4.营养体保存:

休眠期的果树枝条或插穗在低温保湿(-2~2℃,相对湿度96%-98%)条件下可以短期贮藏,避免营养体失水,并延长休眠期,保证再生长的适宜生理状态。

在一定条件(如低温保湿、液态冷冻)下有选择地长期(至少10年)保存经过很好鉴定、保持遗传完整行材料的场所称为营养系库。

营养体保存或营养系库是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理想方法,其经济简便,更重要的是保存的种质具有个体的全部遗传特性。

但该法目前因技术原因尚未达到实用阶段。

5.分生组织保存: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果树植物的分生组织进行繁殖保存,以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

分生组织保存具有占空间少、存份数多、维持费用低、繁殖速度快、可育无病毒材料、繁殖材料能表现出原品种或种质的遗传特性等优点,因而是理想的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

果树种植资源圃保存、种子保存、原生境保存、组织培养保存、超低温保存、DNA水平保存

第三章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和利用

第一节果树种质资源的分类

果实构造分类:

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坚果类、聚复果类、荚果类、柑果类、荔果类

一、植物学分类

依据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将果树植物分类,即按界、门、纲、亚纲、科、属、种的梯级结构顺次进行的分类体系。

二、园艺学分类

1.园艺学分类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将果树分为水果和干(坚)果两大类。

2.按叶生长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两类;

3.按果树生长习性分为乔木果树、灌木果树、藤本果树和多年生草本果树四类;

4.按果树植物适宜气候条件分为热带果树、亚热带果树和温带果树三类等等。

三、果树栽培学分类

果树栽培学上,根据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相近似,栽培管理措施大体相似的原则分类,叶子生长期、果树生态适应性、果实构造。

落叶果树种类的栽培学分类:

仁果类:

苹果、梨、山楂、榅桲、木瓜等。

核果类:

桃、李、杏、梅、樱桃等。

坚果类:

核桃、扁桃、银杏、阿月浑子等。

浆果类:

树莓、醋栗、穗状醋栗等(灌木)无花果、石榴等(小乔木)葡萄、猕猴桃等(藤本)草莓(多年生草本)。

柿枣类:

柿、枣、酸枣、君迁子等。

第二节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研究

二、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原则:

取样的代表性;

取样的典型性;

尽量减少环境误差;

正确分析性状间的关系;

先进技术和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一)果树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鉴定、评价和研究

(二)果树种质资源农业性状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1.果树种质资源的物候学

对落叶果树种质资源进行物候学鉴定、评价和研究,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在年复一年的果树生活史中,果树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如生长期和休眠期;

另一个方面即果树的某一性状在年份中表现的具体日期,如绽叶期、花期、果实成熟期和采收期、落叶期等。

2.果树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

果树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出了丰产性外,还包括稳产性、早果性、产量构成因素(如结果枝百分率、果枝结实数、单果重等)以及产量形成和持续的经济寿命等性状。

3.果树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

果树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包括外观品质(果形、果个、果面、果色果个匀称度和果实的外观新鲜度等)、鲜食品质(汁液、果肉质地、可食部分比例、果实香味或异味、糖酸含量及比例、单宁、石细胞等)、加工品质(制罐、干、脯、汁、酒、浆、醋等)、营养品质、贮运品质及烹食品质等。

4.果树种质资源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果树种质资源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包含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碱性、抗病性、抗虫性、越冬性、耐热性、耐营养瘠薄性、耐湿性及耐(大气、地下水等)污染毒害性等。

5.果树种质资源的其他农业性状

如果树根系的固地性、采用嫁接繁殖时的亲和性、果树砧木或品种适于何种繁殖方式及其易繁性、砧木的矮化性或品种的紧凑性或短枝型性状等。

(三)果树种质资源的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和遗传学性状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第三节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

调查、收集、保存、鉴定研究、评价果树种质资源,进行果树种质资源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果树育种通过可利用种质,为果树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和砧木,并保持生物多样性。

从用途上看,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包括育种、生产(砧木、品种、鲜食、加工或特定用途)和观赏。

从利用方式看,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第四章仁果类果树

苹果属、梨属、山楂属、枇杷属、木瓜属、榅桲属的果实均为仁果。

第一节苹果

1.起源:

苹果属植物原产并分布于欧、亚及北美三大洲。

苹果属植物起源的确切时期还未定论,其起源中心亦因考究者与研究者的不同而有异。

无疑,我国是苹果属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

李育农指出苹果属植物的原生种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形成该属植物起源的多基因中心。

2.传播:

(1)中国:

远在1400年以前,我国就盛行苹果栽培(绵苹果)。

而西洋苹果或大苹果,即一般称的苹果,在我国栽培历史很短,迄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

全国以山东烟台栽培最早。

(2)欧洲:

苹果是欧洲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

也就是从16世纪起,生食苹果品种在英国等地得以兴起和发展,成为现代大苹果栽培的开端。

而英国园艺学家Knight(1759-1838)则是现代苹果之父,是他首先开始通过杂交方法改良苹果品种,也使得果树育种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3.苹果属植物的分类

阎振茏将我国原产的24种苹果属植物按其分类依据分为三组六系。

(1)真正苹果组:

包括山定子系、苹果系和海棠系

(2)花楸苹果组:

包括三叶海棠系、陇东海棠系和滇池海棠系。

(3)海棠组:

内含台湾林檎和尖嘴林檎等两个种。

苹果属植物的分类至今尚未完满解决。

生产上常用的三个种:

A..苹果:

包括道生苹果、乐园苹果、红肉苹果、垂枝苹果4个变种。

B.花红:

又名沙果、林檎。

C.楸子:

又名海棠果

4苹果属植物的分布

1989年,李育农报道,世界上苹果属植物定有种名的有37-60种,其中24个种起源于中国,4-7种起源于北美,欧洲和高加索各有2-3种,中亚西亚有1-10种或变种,日本有4种。

二、苹果砧木资源

3.苹果属矮化砧木资源:

1)M系和MM系、EMLA系矮化砧木资源;

2)渥太华系矮化砧木资源;

3)MAC系矮化砧木资源;

4)CG系矮化砧木资源;

5)P系矮化砧木资源;

6)B系矮化砧木资源;

7)我国的矮化砧木资源:

在我国丰富的苹果属及异属植物资源中,有很多具有矮化性状,可作为或试作为苹果矮化砧木。

此外,山西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从武乡海棠中选出了矮化性能很好的我国苹果属砧木资源SH系列,其中S20为矮化砧,S63为半矮化砧。

三、苹果属品种资源

苹果品种按成熟期分为下述三个类群(以我国华北地区成熟期为例):

1.早熟品种:

成熟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一般不耐贮藏,栽培数量少。

2.中熟品种:

成熟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耐贮性差,但略强于早熟品种,栽培数量也略多于早熟品种,但占苹果栽培品种和面积的比例也很少。

3.晚熟品种:

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或更迟,其果实耐贮性好,栽培品种和面积最大,为苹果栽培的主要品种类群。

在我国,苹果品种还可按成熟果实的果面色泽分为下列四个类群,包括:

1.红色品种:

果面全红,或条红、片红,在栽培苹果品种中数量最大。

(红星、富士)

2.黄色品种:

成熟时果面呈现黄色,在栽培品种中占一定的数量。

(金冠)

3.绿色品种:

成熟果实的果面呈绿色,在栽培品种中所占数量少于前两个类群。

(澳洲青苹)

4.锈色品种:

成熟时因品种特性,果面布满锈层,在栽培品种中数量极少。

按成熟期分类:

早熟品种:

早捷、藤木1号、贝拉、丰艳、安娜等。

中熟品种:

霞艳、嘎拉、津轻及红津轻等。

中晚熟品种:

新红星、乔纳金及新乔纳金、王林等。

晚熟品种:

秦冠、富士等。

按倍性分类:

二倍体品种:

2n=34绝大多数品种。

三倍体品种:

(伏花皮、大珊瑚、绯之衣、新金帅、乔纳金、陆奥、北斗、北海道9号、新乔纳金等)四倍体品种:

皇家嘎啦

(二)苹果属主要的栽培品种资源

1.短枝型品种:

1)短枝红富士;

2)新红星:

红星芽变;

3)金矮生:

金冠芽变;

4)首红:

新红星芽变;

5)超红:

红星芽变品种;

6)艳红:

8)魁红:

]顶红的枝条进行了γ射线的诱变处理,短枝型芽变;

9)黄矮生:

10)丽红:

由山西农业大学育成,亲本为红星×

金矮生

2.普通型品种:

1)红富士:

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盛冈支场育成。

亲本为国光×

元帅;

2)乔纳金(新乔纳金):

美国纽约州农业试验站从金冠×

红玉后代中选出。

三倍体品种。

新乔纳金是乔纳金在日本产生的浓红型芽变;

3)北斗:

日本育成的三倍体品种。

亲本富士×

陆奥;

4)华冠:

中国郑州果树所选育,亲本为金冠×

富士;

5)丹霞:

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选育,为金冠实生后代;

6)澳洲青苹:

原产澳大利亚,为一偶然实生苗;

7)陆奥:

日本青森县苹果试验场选育,亲本为金冠×

印度,三倍体品种;

8)王林:

日本福岛县从金冠实生苗中选出;

9)嘎拉(新嘎拉):

新西兰Kidd1939年育成,亲本为(红桔橙×

元帅)×

金冠;

10)津轻(红津轻):

日本青森县苹果试验场由金冠实生苗中选出;

13)北海道9号:

日本北海道中央农业试验场用富士×

津轻杂交育成。

3.三大主栽品种群及其谱系

1)元帅系:

元帅(第一代)原产美国;

第二——第五代品种:

第二代品种:

浓红型芽变红冠。

着色好、条红型芽变品种红星。

第三代品种:

短枝型芽变新品种新红星。

人们又陆续选出了矮红、矮壮、艳红、超红等十多个矮枝型芽变品种。

第四代品种:

代表品种为首红、魁红等十多个短枝型芽变品种。

第五代品种:

着色更早、色泽浓红、树体开张,半矮化短枝型五代品种,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管理方便,代表品种俄矮二号,矮鲜,华矮红。

元帅系列芽变品种:

元帅(第一代)红星(第二代)新红星(第三代)首红、超红、魁红(第四代)矮鲜俄矮2号(第五代)

2)金冠系:

金冠:

19世纪末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现,为偶然实生苗。

金冠系短枝型品种:

金矮生、黄矮生、矮金冠、纳吉特、弗拉贝格等。

金冠系普通型品种:

吉金,乔纳金(金冠×

红玉),华冠(金冠×

富士),丹霞、王林、津轻(金冠实生),奥扎克金,陆奥(金冠×

印度),阳光,嘎拉,秦冠等。

3)国光富士系

国光:

原产美国弗吉尼亚州,系偶然实生苗,为一主栽老品种。

国光系统的优良品种:

红国光、晋光、富士、红宝石、新国光、秀水国光等。

谱系图

第一代国光×

元帅国光

↓有性杂交↓芽变选种

第二代晋光富士红宝石红国光、新国光(短枝型)

↓芽变选种秀水国光

第三代红富士

(普通型、短枝型共100多个单系)

B.三倍体(卡蒂纳、富丽、赤龙、大绿、大珊珊、洛岛绿、陆奥、新金冠、乔金、新乔纳金、伏花皮、北斗、红珊珊、斯派金、阿堪、查登)

苹果生产上常用矮化砧综合性状:

山定子(抗寒力和越冬性极强,但不耐盐碱,土壤pH>

7.6,叶片即黄化;

中部或偏南果产区呈现“小脚”);

西府海棠(观赏、加工蜜饯。

耐早、较耐盐碱,可至pH8.6土壤;

可适应多种土壤;

但始果晚,抗寒性低于山定子);

楸子(基本同西府海棠);

新疆野苹果(与大多数品种亲和力强,长势旺);

湖北海棠(类型多,耐旱、涝、盐碱能力差异明显)

第二节梨

一、梨属植物的起源、传播及分类和分布

(一)梨属植物的起源和传播

1.起源:

蒲富慎研究并综合报道认为,梨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中国西部的山岳地带,由于山脉的地理隔离和气候生态条件的差异,梨属植物演化而分为东方梨系和西方梨系两大系统,同时形成了世界栽培梨的三大起源中心,即中国中心、中亚中心和西亚中心。

2.传播

1)中国梨:

我国约在2500年前的周秦时代,已经开始了梨的经济栽培。

19世纪以来,我国梨虽然多次以接穗或苗木传到欧美各地,但终因食用习惯的原因,一直未能在当地推广发展,仅作为观赏花木而已。

但是美国引入我国梨子梨、棠梨,改良西洋梨品种,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西洋梨火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东方梨系基本只种植于其原产地中国及日本和朝鲜。

2)西洋梨:

在欧洲原生地,西洋梨为最古老果树之一,其栽培开始于有史以前。

古希腊、罗马,西洋梨栽培。

法国的气候最适宜西洋梨发育,故其栽培先于其它各国,品种改良的历史也较早。

(二)梨属植物的分类和分布

1.梨属植物的分类

目前,对梨属植物种的数量尚未完全确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蒲富慎综合梨属植物种的演化和生态地理条件,将世界梨属植物的30余种中的28种分为两个系四个种群,即西方梨系(包括欧洲种群、北非种群和西亚种群)和东方梨系(仅有一个东亚群种)。

梨品种在世界上的分布也是以亚洲、欧洲为主,其次是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二、梨砧木资源

(一)梨属砧木资源

杜梨(P.betulaefoliaBge.):

耐寒、耐早、耐涝力极强,抗砂和粘土,且具有很强的耐盐碱力。

对梨衰退病、梨木虱和苹果蠧蛾抗力强,抗叶斑病、细菌性疮痂病、白粉病、梨叶疹壁虱和绵蚜,不抗根线虫病和火疫病。

本种无栽培品种,野生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及朝鲜和日本。

为我国北方梨区的主要砧木,嫁接西洋梨、中国梨均易成活。

豆梨(P.calleryanaDcne.):

为野生种,适应暖冬气候,对潮湿、砂土、粘土抗力均强,抗干旱、酸土,但抗寒力较差,不抗高pH,对腐烂病、火疫病、根线虫病、梨木虱、梨绵蚜和苹果蠹蛾抗力强,抗颈腐病、细菌性疮痂病、叶斑病和冠瘿病,不抗栎根病,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华南各省及越南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我国南方多用本种作为砂梨的砧木,嫁接西洋梨亲和力也强。

有人认为本种有好几个变种,似有选出矮化砧木的可能。

(二)梨的近缘植物

在实际当中应用最广的是榅桲。

榅桲嫁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