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才女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8873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叶才女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荷叶才女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荷叶才女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荷叶才女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荷叶才女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荷叶才女Word格式.docx

《荷叶才女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叶才女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荷叶才女Word格式.docx

一代才女——刘鉴

  刘鉴,字惠叔(1852—1930),长沙人。

同治八年(1869)与荷叶曾纪官结为夫妇。

纪官是曾国荃的次子,伯父即国藩。

  曾祖父刘湘容,雍正朝进士,泗城知府。

  伯祖父刘校之,乾隆朝进士,贵州学政。

  祖父刘权之,乾隆朝进士,拜体仁阁大学士。

  父亲刘若硅,由乡试副榜官员外郎。

历任湖北知府、靳水令等职。

  刘鉴在少女时,诗词文赋,样样俱工;

琴棋书画,无所不涉,传世著作有《集字避复》《曾氏女训》《分绿窗诗文集》等。

  曾国荃家族子孙,多为刘鉴教育成人。

1911年刘鉴60岁生日,曾氏家族合赠其“传家有训”扁额。

这是对她数十年来于曾氏子孙教育所付出的心血的最高奖励。

秋瑾与荷叶

  革命家秋瑾,其革命历史,早为人民熟悉。

但以往研究秋瑾夫家王氏的史料,大都只论及她是嫁与湘潭豪富王廷钧,并对王家及其丈夫,还有许多不合事实的指责。

最近赵世荣先生在《荷叶—中国女杰之乡》(手稿本)一书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因是书正在出版之中,只摘录几个要点如下:

  1、秋瑾的婆家在荷叶神冲村街口。

王家以蒸酒磨豆腐及经营乡村杂货,在神冲发家,再至湘潭开纸行、钱庄致大富。

  2、曾国藩的外甥王瑞臣与秋瑾丈夫王廷钧的爷爷王宝田仅是五服内的兄弟。

过去说王宝田是曾国藩的管家、表兄弟,靠镇压太平天国发了横财,没有一点根据。

  3、秋瑾曾是曾国藩之孙曾广钧的弟子,秋瑾拜曾广钧为师,学习书法、诗词。

  4、据《上湘城南王氏族谱》载:

秋瑾出生于光绪三年(1877)十月十一日卯时,否定了有关秋瑾出生年月的其它四种说法。

  5、秋瑾的丈夫王廷钧并不是什么纨裤子弟,夫妻感情“笃伉俪”。

  秋瑾的儿子王德沅,1955年死于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任上。

女儿王灿芝被誉为“东方女飞将”,60年代病逝于台湾。

  秋瑾在荷叶神冲的故居“老铺子”,尚残存部分,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计划2010年前修复。

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

  唐群英,字希陶(1871—),衡山人,父亲唐星照,湘军副将,光绪十七年(1891),唐群英与荷叶下宥湾曾传纲结为夫妻。

曾传纲是曾国藩的堂弟,婚后不到八年,曾传纲不幸去世。

唐群英大归衡山新桥,终身不再嫁人。

  1904年,唐群英自费留学日本。

1905年5月,她在日本由黄兴、赵恒惕介绍加入华光会。

同年八月二十日,她是参加同盟会第一个签字的女会员。

辛亥革命时期,她在湖北组织女子北伐队任队长,参加攻克南京的战斗。

创立民国孙中山誉也为“巾帼英雄”。

她在南京发展组建“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是我国女权运动的创始人。

晚年,她致力于教育事业,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女报人、女教育家。

1991年10月28日,在纪念唐群英诞生12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康克清题词“唐群英一代女魂”。

革命母亲——葛健豪

  葛健豪,原名兰英。

蔡和森、蔡畅之母。

清同治四年(1865)八月十七日生于荷叶桂林堂。

父亲葛葆吾,湘军名将,官至道员(正四品)。

  1914年春,年近50的葛健豪带着儿子、女儿还有一个三岁的外孙女,一家三代5人进了省城求学。

当她来到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报名时,学校老师见她年纪偏大,还带儿孙来读书,不肯让她报名。

葛健豪告到县衙门,县官在呈文上批了“奇志可嘉”,她因此而入学。

  1915年,葛健豪出任湘乡永丰(今双峰县城)第二女校校长。

  1917年,葛健豪居长沙荣湾镇刘家台子。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在葛家成立。

  1919年,葛健豪与儿女一道赴法国留学。

  1925年,葛健豪任湖南女子职业学校校长。

  葛健豪的儿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女儿蔡畅、女婿李富春都是中共中央委员。

她从小带大的外孙女刘昂同志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葛健豪不是中共党员,但中共党史即破例为她立了传。

葛健豪不愧于革命的母亲。

诗人曾广珊

  曾广珊(1872—),晚年自号心杏老人,又号辉远老人。

她是曾国藩次子纪鸿的独生女儿。

母亲郭筠(艺芳老人),时为有名诗人,广珊耳濡目染,也爱上了吟诗填词。

母女兄妹唱和不绝,有《华山馆诗钞》传世。

  曾广珊的丈夫俞明颐,字寿臣。

1904年前后做过湖南学政。

她的女儿俞大姻(曾昭抡的夫人)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儿子俞大维是国民党当局的国防部部长,俞大维的夫人是陈散原(三立)先生的女儿。

因此,曾广珊与陈散原为儿女亲家。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是陈散原的儿子,陈散原又是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

因此,湘乡(今双峰)曾氏与义宁陈氏三世通好。

  曾广珊所为诗词《华仙馆诗钞》不见原稿本及刻本。

唯俞大缜先生集一手抄本,收诗160余首,今藏北京图书馆。

其余诗作散见于其母《艺芳馆诗钞》刻本及台湾影印的手稿本中尚有20余首。

其生平事迹亦待挖掘。

试录与陈寅恪唱和各一首。

《海裳感怀》

陈寅恪

乙酉春,患目疾,闲置病室,偶见海裳一支,忆北平清华园寓中,曾植此花,今不知如何矣。

今年病榻更无春,独对繁枝一怆神。

世上已枯流泪眼,天涯宁有惜花人。

雨过锦里愁泥重,酒醒黄州讶雪新。

梦里旧京何处所,青阳如海隔兵尘。

《和寅恪六甥泳海裳感怀元韵》

曾广珊

闭户兼旬负好春,海裳犹是旧风神。

东华已付沧桑梦,西蜀长饥志气人。

病里转怜腰更瘦,愁中偏觉句常新。

追忆往事都惆怅,留得琴书劫后尘。

女教育家——曾宝荪

  曾宝荪(1893—1978),字平芳,别名浩如。

父亲曾重伯(广钧)是光绪十五年进士。

祖父曾纪鸿,清末著名数学家。

曾祖父即曾国藩。

曾宝荪一生以教育为业,终身未婚。

  曾宝荪自幼受祖母郭氏“艺芳老人”的教养,4岁开始读书,在富厚堂家塾期间,读完了《论语》和《御批通鉴》。

14岁去上海,先入晏摩、务本女校,旋入浙江冯氏高等女校。

宣统三年(1909),曾宝荪跟随冯氏高等女校校长巴路义(英国人)女士赴英国,入伦敦大学与曾约农同攻理科,共同追求“科学济世”。

曾宝荪在学习期间,作了一次题为《科学对人生之贡献》的演讲,博得校长瑟琳珂氏的赞赏。

民国五年(1916),曾宝荪为中国第一个在伦敦大学获得理科学士的女生。

是年十月,姐弟二人回归故居富厚堂。

  1918年,曾宝荪在长沙创办艺芳女校。

到1949年解放前夕止,历时32年。

时局的动荡,曾使艺芳“三起三落”。

艺芳是一所有附小、初中、高中的完全中学,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学生。

  曾宝荪女士的传世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岐路》及《曾宝荪回忆录》等。

其诗文在《艺芳季刊》中存录颇多。

她还是民国年间出版的《湖南妇女报》主编,她的对于抗战的评论,《湖南妇女报》中多达10余篇。

她与堂弟曾约农对曾国藩的家书、日记等家藏史料的保护颇费心机,现均藏台湾故宫博物馆。

著名的女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家——曾昭橘

  曾昭橘(1909—1964),双峰县荷叶镇万宜堂人。

解放前任南京中央博物馆专门设计委员、总干事。

1950年2月,任南京博物馆副院长。

1954年9月任南京博物馆院院长直至去世。

  曾昭橘的曾祖曾国潢(1820—1886)秀才出身,他是曾国藩的大弟弟。

祖父曾纪梁,秀才出身。

父亲曾广祚,秀才出身,曾任江苏候补道,有《屏锲斋诗文》十八卷传世。

  1914年,6岁的曾昭橘入曾氏家塾读书,由族师曾筱屏先生讲授《十三经》。

1921年入堂姐曾宝荪创办的长沙艺芳女校学习,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国学系,拜著名金石、文史学家胡小石为师。

  1935年,曾昭橘自费去英国伦敦求学,学习考古专业。

1937年,曾昭橘在伦敦完成毕业论文《中国古代铜器铭文与花纹》,受到英国专家的肯定,并授予她伦敦大学硕士学位。

同年3月,她去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参加什维希威格考古实习共10个月。

又去慕尼黑博物馆参加藏品整理和展览设计等实际工作2个月。

实习结束后,分别写出《论周至汉之首饰制度》论文一篇,《博物馆》专著一部。

作为两次实习的成果。

  1938年2月5日,曾昭橘被聘为伦敦大学助教。

  曾昭橘建国前后在南方博物院工作20多年,撰写了论文数十篇,领导和主持了著名的考古发掘数十次。

她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委员、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江苏省文管会副主任、江苏省社联、妇联副主席。

  曾昭橘诗词文赋俱工。

1999南京博物院为纪念他们尊敬的已故院长,曾编辑出版了一部50万字的《曾昭橘文集》。

同事们誉她为“当代的李清照”。

我们试读她的《祭诸葛亮》一联,即可知一二。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想酬三顾;

平西,征南蛮,东和西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神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联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联,下联以东、南、西、北、中、金、木、水、土相对,孔明一生大事,数语道清。

昭先生熟悉历史典故以及她豪放的想像力与细腻淡雅的文笔,由此可见一斑。

  曾昭橘终身未婚,她是从南京灵谷寺一跳身亡的,她的死,惊动了远在广州中山大学的一位著名学者陈寅恪。

陈《乙已元夕前二日,始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橘君逝世于灵谷寺追挽一律》云:

论交三世旧通家,初见长安岁月赊。

何待济民知道韫,未闻徐女配秦嘉。

高才短命人谁惜,白壁青蝇事可嗟。

灵谷烦宽应视哭,天阴雨湿隔天涯。

  在当时,敢诗吊曾昭橘先生的,唯陈寅恪先生一人而已。

历史学家——曾宪楷

  曾宪楷(1908—1985),曾宪植胞姐。

国立湖南大学文科学士、燕京大学硕士、历史学家。

解放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

诗文俱工。

有《七七庐沟烽火》《王昭君》等专著传世。

曾宪楷女士幼则为诗,其《咏史》云:

  英名留万古,盖世气无俦。

子弟八千渡,关河百二收。

虞歌辞虎帐,霸业失鸿沟。

成败寻常事,龙兴说刘汉。

  读书艺芳女校时,她曾发起成立“麓山消夏诗社”。

这并不是无病呻吟。

试看其《麓山消夏诗社公启》文中云:

  淞江战血,惊心陵谷。

楚士多悲,日夜江声,湘流有泪。

感物吟志,抚景伤时。

触绪生文,莫能自己。

不有吟社,何申雅怀。

  这正是针对日本侵略者之暴行,要用诗歌来唤醒人民,表现了诗人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曾宪楷的论文现仅见三篇。

即《宋理学与佛道二家之关学》《读〈艺文志·

诸子略〉》《文说》。

这都是曾宪楷30余岁的力作。

所论精辟,有大家风度。

亦可见其读书之多,思索之深。

  《七七庐沟烽火》是一本反映中国抗战初期重要历史事件的书籍。

全书分为《九一八以后日本的企图》等11节,用平易的字句,叙正确的史实,以唤醒国人抗战的激情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热爱国主义精神。

  《王昭君》是历史剧本。

曾宪楷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于60年代创作。

时中国戏剧学院教授周怡百先生看过这个剧本,大为肯定。

但据说因剧本中的某些观点在当时审查时被持否定态度,因此《王昭君》并未上演。

  据曾宪植先生的亲属介绍,晚年她和妹妹宪植同住全国妇联。

这位诗文俱佳的历史学家,为了自己的事业,也是终身未婚。

她的生平事迹及其研究,目前尚属一块空白,但家乡人民不会忘记这位杰出的学者、荷叶人民的优秀女儿。

医学博士、骨科专家——曾宝菡

  曾宝菡,号咸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农历三月初八诞生在荷叶富厚堂。

曾宝菡女士常与堂姐曾宝荪女士说:

“姐姐治人心,我治人身”。

她是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

  曾宝菡的父亲曾广钟(1875—1923),是曾国藩次子纪泽的第五子。

曾广钟承祖、父之荫,以正一品荫生特用少同知,奏派统领忠、恕两营。

1894年,曾广钟的长兄曾广钧奏派统领钢武马步炮队5000人出关援朝抗日,曾广钟也率忠、恕两营出关接应,中日讲和后撒回。

不久,曾广钟以候补道员分发浙江,在杭州,余姚等地做官多年,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才解甲归田,从此退出政界。

  曾宝菡9岁时就与堂姐曾宝荪入上海西门务本女学校读书。

1909年,她又与曾宝荪一起考入杭州冯氏高等女学校。

曾宝荪赴英留学,曾宝荪则考入杭州广济医学院。

经过五年的苦读,曾宝荪终于获得了“医学博士”。

以后曾宝菡出任了上海骨科医院主任医师,杭州广济医院儿童骨科部主任。

40年代,曾宝荪曾在上海“红房子”创办了自己的私立诊所。

事业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我治人身”的理想。

  曾宝荪精通骨科,在上海枫林桥骨科医院,她治好了张知本先生之公子手上的骨痨,不用开刀,免除了病人断手之痛苦,由此名声大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治疗国民党要员熊式辉的背骨伤,更见其医术之高明。

  曾宪菡曾在英、美、法、德、瑞士五国作研习医师(即今之访问学者),吸取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

曾宝菡为了献身事业,与曾宝荪一样,也是终身未婚。

她领养姐姐宝荷的养女富生,也是终身未婚。

1979年,宝菡病逝上海,终年73岁。

她的遗物本由富生的养女保管,富生的养女因移民加拿大,宝菡的遗物—著作及一些历史资料被带走或被烧毁了,因此,曾宝菡的生平事迹,就更鲜为人知了。

翻译家--曾宝施

  曾宝施(—1998),曾纪鸿孙女。

燕京大学毕业,民间年间著名的女翻译家(英译中),有《科学家奋斗史话》《世界科学名人传》等译著传世。

  曾宝施的父亲曾广钅容(1870—1919)字履初,一字理初,曾纪鸿次子。

他承父荫特赏员外郎,选授刑部员外郎,花翎二品衔湖北补任道、湖北牙厘局总办、简授湖北施鹤兵备道,署理湖北按察史。

1911年退出政界。

母亲周氏,长沙周明远女。

  曾宝施的丈夫于熙俭(子琴),浏阳人。

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学系。

解放后供职于国家外交人员服务局,曾任驻英大使一审(中译英),香港总督尢德翻译工作等职。

  曾宝施女士出生名门望族。

一生致力于科学精神之宣传。

其译著《科学家奋斗史记》一书,从退利斯到哥白尼,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介绍了28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成长发明史。

全书在原著的基础上,删其繁琐,内容通俗,文学浅近,至今仍不使一部优秀的科普读物。

  曾宝菡女士于1998年3月30病逝于北京。

她的大女儿在中央戏剧学院退休,二女儿在湖南省祁剧院退休,均定居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