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资源与石油工业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8610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资源与石油工业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石油资源与石油工业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石油资源与石油工业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石油资源与石油工业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石油资源与石油工业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资源与石油工业Word格式.docx

《石油资源与石油工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资源与石油工业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资源与石油工业Word格式.docx

目前常规的石油加工技术有:

1、裂化,顾名思义地可以理解为分裂石油中的长链烃(重油主要成分),使它成为短链烃(轻油主要成分);

就象把一条很长的链子剪断,变成几段较短的链子一样。

采用这种办法,会使石油“大家庭”增加许多低分子烃的新成员,这不仅可增加轻质油产量,而且是当今石油化学工业制取烯烃的重要途径,例如,辛烷裂化断链就可得到乙烯和己烷。

对炼油厂来说,裂化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热裂化。

就是完全依靠加热进行裂化。

热裂化的设备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裂化用的主要原料是减压塔生产中得到的含蜡油。

通过热裂化,又可取得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

但是,热裂化所得到的产品其质量不够稳定。

二是催化裂化。

就是在裂化时不仅加热而且加入催化剂。

由于催化剂就像人们蒸制馒头时加入酵母一样,能大大加快反应速度,所以,催化裂化比热裂化获得的轻质油多(汽油产率可达60%左右),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比较好。

三是加氢催化。

就是在加入氢气的情况下进行催化裂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所得到的轻质油收率更高,质量更好,而且对原料没有严格的要求,原油以至渣油都可以用;

缺点是设备要用特种钢来制造,投资大。

2、改变石油"

中三大"

家"

族(烷烃、环烷烃、芳烃)在产品中的组合情况,以提高产品质量。

如:

在石油第一次"

中获得的直馏汽油含直链烷烃多,性能不能满足飞机、汽车的要求, 

人们就采用"

重整"

的办法来解决。

重整,就是重新整顿的意思。

也就是将直链烃类重新整顿成为带侧链的烃类或环状的烃类。

经过重整的汽油,质量就能大大地提高。

而且从重整油的芳香烃中还可获取苯、甲苯及二甲苯等重要化工原料。

3、清除第一次"

所得产物中的有害东西,以便提高产品质量,这在炼厂就叫精制。

直馏汽油、柴油等油品,由于含有硫化物,会产生腐蚀性,必须经过精制才能使用。

另外,从减压塔得到的各种润滑油,也只是半成品,同样必须通过精制才能成为合格产品。

4、通过对石油"

中的烃,采取有"

分"

、有"

合"

的工艺措施,从而获取大量而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

当采用热裂化和催化裂化办法,将长链烃剪短,"

得的是大量短链烯烃后,再使这些烯烃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连接起来,像一个个铁环形成一条锁链一样。

这在化学上叫聚合反应。

例如,异丁烯,本来是一种无色气体,它有4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

但是经过聚合反应,成千上万的异丁烯分子就会"

手拉手"

地聚合成一个含有6000—8000个碳原子和1200-16000个氢原子的聚合物,人们叫它做聚异丁烯。

这样的化合物,也叫作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这时,它和原来的异丁烯的性质便完全不同了,再也不是气体,而是一种橡胶状的物质。

在石油加工炼制中,要想实现产品升级、吃干榨尽原油,就得不断提高石油加工技术。

一、石油资源

1、石油

石油是一种深藏在地壳下的矿产资源。

其成分主要是由许多不同的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碳氢化合物叫做“烃类”。

石油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由无数烃的正构物、异构物及其他成分构成。

这些烃的沸点各不同,所以石油可以用物理方法分成不同馏出温度的组分,构成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以及其他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资源是经过几十万年或上亿年的过程,在“充必”条件具备下生成的。

充分条件:

(1)地理条件是近海、成海、湖泊,能造成沉积岩;

(2)气候条件是适宜于动植物大量生长、大量繁殖、大量死亡;

(3)地质条件是地壳运动不断加深,使沉沙和动植物遗体能一层层的沉积,形成能生成石油的沉积岩—生油层。

除此而外,还必须要有一个沉积转化过程。

在缺氧和一定的温度100—200℃,压力在300个大气压条件下,有机淤泥的有机物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变成了石油。

我国著名的翻译出身的石油专家李国玉在“沉积盆地论”中说到:

大盆养大鱼,小盆养小鱼,天生盆地必有油。

2、油田

开始生成的石油,是呈油滴状态分散在生油岩石中,在各种力的作用下(静压力、动压力、水动力和重力、毛细引力等),使分散的油滴运移,一部分经岩石挥发和氧化,一部分分散在地层内,一部分流动到适当的储油构造的圈内聚集起来,逐渐形成具备开采价值的油田。

这种适宜的储油构造,大多是砂岩和砾岩的聚油层,在聚油层的上下,必须有渗透性很小的细密岩层作为盖层和底。

3、勘探

是钻井和采油的前期工作,就是用地质学的知识及各种科技手段寻找石油矿藏。

地面地质调查法:

(1)普查:

地层时代、生油储油条件、区域构造轮廓、油气田和储油构造,绘制地质图。

(2)详查:

详细描述含油岩层的特征。

(3)细测:

绘制精确的储油构造和地层剖面图。

地球物理勘探法:

根据地下岩石的弹性密度,磁性和电

性等物理性物质测定。

常用的有地震、重力、磁力、电法。

地球化学勘探法:

对评估区域采集的岩石、土壤、水和气等样品作化学分析,依据地下油气扩散引起环境的变化,常用气体测量和细菌测量。

放射性勘探法:

利用自动记录仪、放射性计数器,来测定岩石或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和变化情况,来寻找油藏。

钻井勘探法:

用钻井设备和工具,钻穿地层,通过专门工具把地下的岩石取上来,直接观察油层的含油情况。

常分为浅井、资料井、探井之类。

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

4、开采

石油埋藏较深,又是流动的液体,只有钻井法开采。

主要靠机械设备加压于钻头,并使钻头旋转将岩石层钻碎,岩屑储泥浆泵向井底注入泥浆而带至地面。

常用的转盘旋转钻、水力涡转钻、电钻。

常用的采油法有三种:

(1)当井底压力大于井内石油柱的压力时—自喷采油;

(2)井底压力只能使石油上升到一定高度而达不到地面时,采取向井内打进压力空气或天然气,利用气体的膨胀力和夹带力抽油举上地面;

(3)井底压力很小,采取机械抽油法,将石油抽吸或提捞上来。

目前,在陕北地区,原油万吨产能建设的造价大约在2500万元左右,天然气万吨产能建设的造价大约在3500万元左右。

钻进成本:

井深在1000米左右,每米进尺800元左右;

井深在1500—2500米,每米进尺1100元左右;

气井每米井尺成本在2000元左右。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4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

这4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

5、石油产品分类

石油产品的总分类

GB/T498—87

类别

各类别的含义

F

燃料

W

S

溶剂和化工原料

B

沥青

L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C

目前石油产品泛指六大类,五千多种工业品和日用品,随着技术进步高附加值的石油产品仍在向下游延伸。

6、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前十个国家

7、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8、位居世界前十位的产油国

9、世界石油消费

10、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产量

11、2006年世界各地区石油产量

20世纪及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

单位:

亿吨

年份

原油产量

19世纪末

2000万吨

1900年

1亿吨

1940年

3亿吨

1960年

10.5亿吨

1970年

22.8亿吨

1973年

27.4亿吨

1991年

28.5亿吨

2000年

37.9亿吨

2003年

34.04亿吨

12、战略石油储备比较

政府储备加上民间储备构成战略石油储备

储备量(天)

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都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开始对战略石油储备立法,用法制手段保障石油储备。

其中,日本所有的战略石油储备中,政府储备的可满足92天消费需求,民间储备的可满足77天消费需求。

战略石油储备的作用:

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影响价格变化

1、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2、稳定国内市场油价;

3、威慑作用。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不低于石油净进口量的1/4。

在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16287万吨,理论上算帐,在2006年中国石油储备应不低于4100万吨。

(42天)

13、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炼油能力

14、中国能源产量

15、2006年中国油气产量、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

16、2006年中国主要油田原油产量

二、我国的石油工业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出油井,开创了石油时代。

但从石油中成功地提取化学产品则是20世纪初开始。

在140年时间中,石油化学工业已经发展为一个成熟的工业部门。

习惯上所说的石油工业的概念,一般是指对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勘探、开采、炼制的全部生产和销售过程。

石油工业一般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看作是上游部门,而将石油炼制和销售看作是下游部门。

石化工业的原料严重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

石化产品一般指从石油中直接或间接提炼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往往是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炼制后的深加工产品。

汽油、煤油、燃料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不属于石化产品,而归于石油。

乙烯工业是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石化产品的龙头是从乙烯开始,以及提供可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化肥、农药等石油化工原料。

现代石油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

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叫巨人的世界、冒险家投机的竞技场。

(一)我国的石油工业已成为主导社会、经济、政治的基础产业

到目前为止,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近海海域发现了688个油气田,形成六大油气区,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新疆、四川、长庆、渤海和南海等24个油气生产基地。

全国原油产量从1949年的12万吨增至2006年的1.84亿吨,居世界第5位;

2006年天然气产量585亿立方米,列世界第15位。

基本形成了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地区的输油管网和西北、华北、川渝地区的输气管网。

2000年石油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25%和3%。

我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发展情况

年份

原油产量(万吨/年)

天然气产量(亿立方米/年)

1949

12

0.17

1952

43.6

0.22

1957

145.7

1.33

1962

574.6

14.3

1965

1131.5

16.1

1970

3064.6

41.3

1975

7705.9

114.6

1980

10594.1

154.1

1985

12488.7

140.3

1990

14108

156.3

1995

14906.4

170.31

2000

16086

262

2002

16887

326.3

2003

16931

341.3

注:

原油、天然气产量为我国主要油田产量

经过50年的奋斗,石油生产已跨入世界大产油国行列,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勘探开发、油气集输储运、炼制加工门类齐全、国内外石油贸易配套。

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的工业体系。

原油管道总长度和天然气管道总长度分别达到1.83万公里。

2006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3.12亿吨(综合配套加工能力2.48亿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截止到1999年底,中国陆上石油对外开放167个区块,签订合同52个,引进外资11亿美元。

截止到2001年,中海油先后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49个石油合同和协议,直接利用外资64.5亿美元,合作钻探发现了19个油气田和62个含油气构造,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7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30亿立方米。

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已形成一定规模。

从90年代以来,中国石油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

已在加拿大、委内瑞拉、秘鲁、苏丹、哈萨克斯坦、伊朗、印尼和泰国开展了石油风险勘探、合资合作和工程技术服务。

“九五”期间,各海外项目累计完成份额投资21.3亿美元,新增份额原油可采储量5134万吨,累计达到4.6亿吨,生产原油2379万吨,生产天然气30亿立方米,获得份额原油1017万吨,份额天然气9.9亿立方米,实现份额收入13亿美元。

石油企业通过海外项目投资带动国内各类出口18亿美元。

(二)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

资源和市场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基础。

总方针:

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1、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

2000年的全国第二轮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全国有石油资源量940亿吨(可采储量1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38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4万亿立方米左右)。

另有煤层气资源量30—35亿立方米。

目前中国石油可采储量的探明程度为42%,天然气可采储量的探明程度只有10.3%,煤层气资源基本未动用。

在已探明的储量中,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4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1万亿立方米,油气剩余可采储量的储采比分别为14:

1和61:

1。

还有70—80亿吨石油可采储量和10多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可采储量尚未探明,发展的资源潜力较大。

目前,东部地区石油产量基本上稳定在1.2亿吨左右,预计今后一段时间仍将维持目前的产量或略有增长;

西部和海域是中国油气产量增长的主要地区。

2、在21世纪我国发展石油工业的方针、战略

21世纪初期,石油天然气工业将按照“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强海域、油气并举、扩大开放”的方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勘探、合理开发、发展科技、降低成本、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1)可持续发展战略。

立足国内,保持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稳定增长,保障石油和石化产品的稳定供应;

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开发与节约并重,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

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石油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市场化发展战略。

不断改进政府管理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方式方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

实现石油石化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外延到内涵的转变,着力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3)国际化发展战略。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面发展石油工业领域的投资、贸易、技术及经营管理的合作,把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同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

3、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未来的5—10年,将进一步发展建设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和南海、渤海、东海等盆地以油气为主的能源工业基地;

重点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鄂尔多斯、四川、青海、塔里木、东海和南海六大天然气供应基地,起动并分别建成“西气东输”工程和广东“LNG”工程。

同时,通过参与国外油气开发,发展多边石油贸易,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

主要措施:

①东部。

现阶段我国石油产量80%集中在东部地区,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是油气主产区,今后的重点工作是深化老区勘探和提高原油采收率。

一方面通过滚动开发扩大含油面积和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寻找新的含油区块、含油层系、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

另一方面抓好已开发油田的综合调查和提高采收率,努力增加经济可采量,延长油田的稳产期。

②西部。

在我国陆上8个大含油盆地中,西部地区就占5个,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三个盆地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20万亿立方米,占中国陆上总资源量的66%。

整体上资源探明程度远低于东部地区,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区。

③海域。

加强渤海、东海、南海三大盆地的勘探开发工作,实现原油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近期,国家对外公布了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10亿吨的大油田,即中石油冀东南堡油田,实际上勘探作了近10年的工作。

加速开发利用东海天然气资源,与西部地区的油气对接发展。

④油气并举。

用5—10年的努力,在全国形成鄂尔多斯、川渝、塔里木、海域等四个累计探明储量分别在万亿立方米以上,产量在150亿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加快油气储运及管网建设,近期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建设:

塔里木—上海、忠县—武汉、涩北—西宁—兰州、东海—上海和杭嘉湖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LNG”输配气干线设施。

加快发展煤层气产业。

重点是加快对山西沁水盆地、河东煤田、安徽两淮地区、江西丰城、陕西韩城及六盘水地区含煤盆地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建成3—5个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⑤扩大开放。

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查速度,提高油气田的开发水平。

以多种方式进行国外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投资国外前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

⑥加速产业开放、加快销售网络建设。

石油的下游产业将大力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做好产品、品种和质量的文章,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

要完善销售网络,大力推进信息化,提高品牌效应,改善用户服务,在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上下功夫。

⑦西气东输工程

从塔里木雅克拉气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轮南)起到上海市的白鹤镇,全长4000公里,上游气田勘探开发投资273亿元,管道建设投资435亿元,下游用气项目及城市管网建设投资688亿元,总投资预计在1396亿元人民币。

(注:

三峡工程投资,静态900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1亿元,移民工程400亿元;

动态投资2039亿元)。

这项工程将会大大改善我国能源结构。

200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构成

项目

化工

工业燃料

城市燃气

发电

比例(%)

37%

29%

20%

14%

三、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的形势

(一)供需矛盾日显突出

从1963年到1993年,我国石油供需平衡,并有能力出口。

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石油消费量以年均1000万吨的速度增长,而国内石油产量每年的增长量不足200万吨。

到1993年我国重新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缺口越来越大。

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已达3.47亿吨,是世界第三大消费国,当年我国原油产量1.84亿吨,净进口石油1.63亿吨。

石油净进口量相当于全国原油产量的88%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内原油、成品油进口量占石油消费量的比例不会有较大改变。

来源:

环球能源网-独立的能源资讯媒体;

专业的能源研究服务平台(

作者:

xyjuian

原文:

能源数据:

中国历年石油生产、进口与依存度统计及预测(

中国石油消费量2001年为世界第3位,2006年石油消费量仅次于美国成为第2位。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2006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7.0%,较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

预测表明:

到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接近于50%。

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368万吨,同比增长1.7%;

石油净进口16287万吨,同比增长19.6%。

其中,原油净进口13884万吨,增长16.9%;

成品油净进口2403万吨,增长37.9%。

当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原油表观消费量与成品油净进口量之和)达34655万吨,同比增长9.3%。

中国石油生产、进口和进口依存度的统计与预测

单位:

万吨

年消费量

产量

净进口量

进口依存度(%)

1994

1996

1997

1998

1999

2004

2005 

2006

2007

2010

2015

2020

14964.72

15749.96

17239.81

19604.85

18937.00

20400.00

23300.00

26722.00

31823.30

31785.22

34655.00

36797.00

36300.00

37500.00

46000.00

14674.72

14901.96

15851.81

16219.85

16016.00

16000.00

16300.00

16983.00

17450.30

18142.22

18368.00

18665.70

18480.00

18600.00

19500.00

290

848

1388

3385

2920

4400

7000

9739

14373

13643

16287

18131

17820

18900

26500

1.9

5.4

8.1

17.0

15.4

21.5

30.0

36.4

45.1

42.9

47.0

49.3%

49.0

50.4

57.6

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中国最少需要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