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835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0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杜曲一中数学导学案

 

 

课题11.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一)

(1)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和全等三角形性质。

2、理解“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熟练 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P2-3页,完成下列要求:

1、理解并背诵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注意全等中对应点位置的书写。

3、理解并记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自学后完成展示的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三、展示内容:

1、________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____。

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

2、能够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一个图形经过__、__、__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

4、______叫做对应顶点。

_______叫做对应边。

_____叫做对应角。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

____相等。

6、课本P4练习1、2

7、如图1,△ABC≌△DEF,对应顶点是__________,对应角是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2,△ABC≌△CDA,AB和CD,BC和DA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3,△ABN≌△ACM,∠B=∠C,AC=AB,则BN=____,∠BAN=______,_____=AN,_____=∠AMC.

10、如图,△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

和∠BCE相等吗?

为什么?

 

课后反思:

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2、初步体会尺规作图

3、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

二、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P6-8页,完成下列要求:

1、小组讨论探究1。

(1)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满足3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注意分类。

2、小组讨论探究2,交流合作,初步体会尺规作图(具体按第7页画图步骤)

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一(SSS)

4、自主学习例1,初步体会证明的基本过程,并会利用判定(SSS)进行简单的推理,注意过程格式。

5、利用判定(SSS)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具体按第8页作法的具体步骤。

6、自学后完成展示的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三、展示内容:

1、P8,练习

2、如图 ,AB=AD,CB=CD,求证:

△ABC≌△ADC

3、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CD=BE,

求证:

△ACD≌△CBE

 

4、如图,AD=BC,AC=BD,

求证:

(1)∠DAB=∠CBA 

(2)∠ACD=∠BDC

 

5、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

AC=DF,BE=CF,  

求证:

 

(1)△ABC≌△DEF    

(2)AB∥DE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

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一、自学目标:

1、会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根据两边与夹角对应相等)

2、理解并掌握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3、利用边角边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探究具备“SSA”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二、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第8-1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2,注意画图时的规范,用尺规作图注意画法。

2、通过画图发现规律:

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认真学习例2后,我们得到: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中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时通常通过证明_________来解决。

4、自学后完成展示的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三、展示内容:

1、如图1已知△ABF与△DCE中,∠B=∠C,BE=CF,AB=CD,则△___≌△____

2、如图2已知AB=AC,AD=AE,∠1=∠2,

求证:

△ABD≌△ACE

证明:

∵∠1=∠2(       )

∴∠1+__=∠2+__(      )

即∠BAD=∠CAE

在△ABD和△ACE中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3、如图要测量工件内槽宽,可以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做成一个工具,只要测量出__的长,就是内槽的宽,为什么?

 

4、如图AB=AC,AD=AE,求证:

(1)∠B=∠C

(2)∠BDC=∠BEC

 

课后反思: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4)

学习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AAS”。

2、理解并运用“ASA”“AAS”解决相关问题。

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11—12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2、认真学习探究5的内容,按照课本提示的操作步骤动手操作,完成后,归纳探究5反映的规律。

3、认真阅读探究6,合作探究:

要运用-“ASA”证明“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关键点是什么。

4、学习例3,考虑要证明△ACD≌△ABE还需要的条件。

5、自学后完成要展示的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展示内容:

1、指导2反映的规律是: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

“”、或“”。

2、指导3中关键点是:

3、完成课本13页1—2题。

4、归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5、如图:

D在AB上,E在AC上,DC=EB,

∠C=∠B

求证:

(1)△ACD≌△ABE

(2)AC=AB

 

课后反思: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HL的判定(5)

一、学习目标

1、掌握RT△特殊的判定方法:

HL判定方法

2、能够用HL判定方法来判定两个RT△全等

二、自学指导

认真13阅读-14页内容,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1、前面学习的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是否还能用?

2、理解画RT△A,B,C,的过程,并由这个过程得出RT△的判定方法:

_____________,简称____

3、在学习探究时,一定要动手画图呀!

4、学习例4,想一想,要证BC=AD,需要证明什么?

5、学后完成展示内容,20分钟后展示

三、展示内容

1、已知如图RT△ADC与RT△BEC中,∠A=∠B=90°,AC=6cm,AD=BE,CD=CE,则AB=____

 

2、已知如图RT△ABC与RT△DEF中,若AC=FD,∠E=∠B=90°,BC=DE,

∠A=25°,则∠F=___,∠D=____

 

3、如图AB=CD,AE⊥BC,DF⊥BC,CE=BF

求证:

(1)AE=DF

   

(2)CD∥AB

 

课后反思:

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6)

一、学习目标

1、分用改尺规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会说作法)

2、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3、感受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方法与步骤

二、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19页(10分钟)

(1)说出探究中AE是∠DAE的平分线的理由

(2)作图时要读一步画一步

2、自学20-21页思考前的内容(6-10分钟)

(1)独立动手完成探究,从而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_____________。

(2)注意体会角平分线的性质这个命题是如何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的。

三、展示内容

P19页练习

1、已知∠AOB的角平分线OC,点P在OC上,且点P到OA的距离为4cm,则点P到边OB的距离是___

2、如图在△ABC中,∠C=900,AD平分∠BAC,BC=10cm,BD=6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______

3、△ABC中,AB=AC,M为BC中点,MD⊥AB于D,ME⊥AC于E,求证:

MD=ME

 

4、已知△ABC内,∠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且PD、PE、PF分别垂直于BC、AC、AB于D、E、F三点,求证:

PD=PE=PF

 

课后反思

11.3角的平分线(7)

学习目标:

1、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

2、会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解决简单的问题。

自学指导:

认真学习课本21—2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角平分线判定的题设与结论,并与角平分线性质的题设和结论进行比较。

2、合作探究“思考”部分的内容:

要确定集贸市场的准确位置

(1)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能否确定集贸市场在公路与铁路夹角的平分线上。

(2)再依据集贸市场离两路交叉处的距离。

3、认真学习例题,注意辅助线的作法。

4、自学后,完成展示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展示内容:

1、课本22页练习。

2、角的内部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交于点P,求证:

点P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

证明:

过点P作PD⊥AB于D,PE⊥BC于E,PF⊥AC于F。

(把辅助线补充完整)

∵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

∴PD=。

同理:

PE=.

∴PD==.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4、求证: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已知:

如图,PD⊥AB于D,PE⊥于E,PD=.点P在OC上。

求证:

∠AOC=

证明:

 

 

5、在△ABC中,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BF、CF相交于点F.

求证:

点F也在∠BAC的平分线上。

(提示:

过点F作AD、BC、AE的垂线段FN、FM、FP,然后证FN=FP)

 

课后反思:

 

12.1轴对称

(一)(8)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理解什么是“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

3、能够说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自学指导

1、自学29页,重点掌握___________,完成30页练习;

2、自学课本30页,图12·1-3是____个图形,关系。

请找出图中A、B、C的对称点A′、B′、C′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展示内容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___,这个图形就叫做___________,这条直线就是它的_________。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________,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材P30练习与P31练习。

4、教材P30与P31的思考,找同学回答。

 

5、教材P36习题12.1的1、2.

 

课后反思:

 12.1轴对称(9)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掌握并会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二、自学指导(15分钟)

认真阅读P31页思考-P32页探究前的内容

(1)思考部分可在课本上沿MN对折或用测量的方法进行探究

(2)探究部分要动手操作,找出你发现的规律:

P1A=__,P2A=__,(特别注意l与线段AB的关系)

由此可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____________

三、展示内容

1、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BC,AB=5,则AC=__

2、△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且AB=4cm,则A,B,= __

 

3、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MN对称,直线MN与线段AD的关系是____

 

4、如图△ABC中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