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区.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833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角色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园角色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园角色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园角色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园角色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角色区.doc

《幼儿园角色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角色区.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角色区.doc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凰苑幼儿园

浅析幼儿园角色区角材料投放

摘要:

艾里克森指出:

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

而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和探究性是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

幼儿园;区角材料;娃娃家

区角活动以其物化的操作使教师从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走了出来,也难怪有些老师说:

“孩子手中有玩的,打闹现象明显减少,我们也轻松多了。

”投放材料后,教师真的可以袖手旁观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区角的开设,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活动场所和可操作的活动材料。

其中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幼儿社会化情感的主要途径。

然而,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开设区角和投放材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放教师减少幼儿打闹,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同时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素质要求。

接下来针对我们班我想谈谈对于角色游戏材料制作和投放的一些感想。

 

角色区游戏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娃娃家”是经久不衰的典型角色区游戏。

从观念上来说,几乎没有人不认同“娃娃家”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

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在“娃娃家”常常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要么在“家”做一些单调的工作,要么就频繁外出。

“娃娃家”的游戏主题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家庭生活,如做饭、吃饭、照顾小宝宝、整理房间、洗涤衣物等;一是与其他区域相联系而生发出的活动,如幼儿外出去“餐厅”吃饭,去“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去“理发店”理发,去“超市”购物等。

应该说,其他角色区的存在拓展了“娃娃家”的游戏主题,但如果幼儿只对参与其他角色区有兴趣,而对“娃娃家”里的活动反应比较消极,那就值得我们反思了。

理想的“娃娃家”游戏应该是幼儿首先能够在“家”里兴致勃勃地游戏,然后通过互动、想象,与日常生活情节相联系,生发出一系列与其他角色区相关的活动。

但现在的问题是,幼儿在外玩得很开心,在“家”里却玩不起来,原因何在?

    在很多幼儿园,“娃娃家”的典型场景是这样的:

一张床,床上有一个布娃娃,有一张小桌子,两张小凳子,桌子上有缩小,版的燃气灶、碗、盘、勺子、奶瓶以及各种塑料蔬果等。

有的幼儿园还会用纸箱或纸板制作一些诸如微波炉、电视机、冰箱之类的家用电器。

单单看“娃娃家”的场景,我们就可以推想幼儿可能开展的活动:

抱娃娃,喂娃娃吃东西,在桌子上摆弄蔬菜、水果和碗盘,开关家用电器。

这些活动对于幼儿动作的要求比较单一。

由于所有物品都是现成的,没什么变化或延展活动情节的余地,幼儿无需太长时间就可以一一玩遍,接下来就无所事事了。

如果多玩几次“娃娃家”游戏,幼儿更玩不出什么新花样,要么简单重复,兴味索然,要么向“外”发展。

   “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在教师特意营造的家庭情境中通过动作和语言来扮演角色,使用游戏材料进行角色互动,展开游戏情节的活动。

所以,角色、材料、动作和情境是“娃娃家”游戏的基本要素。

幼儿自出生起,每天都在家庭中吃、穿、住、玩,他们对家庭生活有着丰富的经验。

因此,幼儿可以在“娃娃家”开展什么活动主要依赖外在游戏环境的支持,尤其是游戏材料的支持,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材料本身所预示的功能的限制。

不同的材料营造着不同的游戏情境,暗示着不同的活动方式,制约着游戏者的角色行为。

例如,手推车暗示幼儿可以推车外出购物;各种类型的衣服示意幼儿可以给娃娃穿脱衣服或整理衣物,练习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一把小锤子可能生发出修理活动;筷子可以让幼儿练习夹东西;纸杯、吸管、小豆子会让幼儿想到请客人喝珍珠奶茶;橡皮泥意味着幼儿可以拿来做糕点、面食;漂亮的蛋糕盒可能让幼儿想起庆祝生日,等等。

在很多幼儿园,教师往往满足于使“娃娃家”看起来像现实中的家:

彩色的地毯,温暖的靠垫,可爱的装饰品,迷你的厨具、家具、电器等,这些常用的家庭设施是他们创设“娃娃家”场景的基本选择。

他们通常认为,只要创设这样一种家庭环境,幼儿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开展游戏了。

而实际上,这样的环境虽然能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氛围,却不能暗示他们做些什么。

无论娃娃家与真实的家庭有多接近,如果缺乏可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幼儿必然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

例如,做饭是“娃娃家”的传统活动,虽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灶台、锅、碗、刀具以及各类逼真的塑料蔬菜、精心缝制的饺子等,可是面对成形的食物,除了摆放、排列,幼儿还能做什么呢?

如果教师准备的是纸片、橡皮泥、石子、草、树叶等材料,幼儿就可以择菜、切菜、做面条、包饺子、做糕点、炖肉……幼儿只有自主进行大量的切割、翻炒、盛放等活动,做饭才有乐趣可言。

    可见,“娃娃家”留不住人的根源在于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在数量、种类、可操作性上的不足是导致“娃娃家”游戏缺乏吸引力的关键原因。

一部电话机对“娃娃家”游戏来说,就比一台电视机更有意义,毕竟电话机可以让幼儿拿来练习拨号、假装打电话,而电视机只能作为摆设。

芬兰的儿童教育家苏塔玛曾经指出:

“一种理想的游戏材料是操作性的器件而不是消极的占有物”,就是强调了幼儿游戏中操作材料的重要意义。

再进一步分析,操作材料还存在着可操作性程度的不同。

可操作性强的材料相对来说更富于变化,幼儿可以用更多的动作类型和方式来操作这种材料,故而摆弄的时间也更持久。

例如,一根真黄瓜的可操作性就要强于一根塑料黄瓜。

虽然塑料黄瓜也可以诱导幼儿做模仿性的切、夹、吃等动作,但真黄瓜除了可以满足这些操作要求外,还可以由整体变成部分,由大变小,变换形状。

而这些变化会给幼儿带来新奇的感受,使游戏更有趣味。

因此,为了丰富“娃娃家”里的活动,教师应多投放一些操作材料,尤其是可操作性强的材料。

那些成品游戏材料虽然外形逼真,但功能固定,用法单一,留给幼儿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较小,幼儿不容易根据需要进行象征性改造。

而非成品游戏材料,尤其是一些废旧物品,如包装盒、瓶子、布头、棍子、石头、树叶、木块等,可以一物多玩,具有灵活、多功能、耐用、成本低等优点。

很明显,非成品游戏材料比成品游戏材料的可操作性更强。

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可多为幼儿准备一些用法多变的非成品游戏材料。

    此外,“娃娃家”游戏材料长期得不到更换也是导致游戏主题单一的原因。

游戏材料长期不变,幼儿的游戏内容为材料所限,他们的游戏就会在原有水平上停滞不前。

“娃娃家”里的游戏材料并非越多越好,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分期分批地投放。

比如,当幼儿对切菜、做糕点渐渐失去兴趣时,教师可增加一些毛线团,这样幼儿的兴趣就会自动地转向这些新材料,生发出一些与毛线团有关的编织、缠绕、捆绑等活动,也可能将这些新活动与原来的活动相结合,创造出更为丰富、高层次的游戏内容。

当幼儿对某些材料不再触碰、熟视无睹时,更新材料就变得势在必行。

因此,及时更新游戏材料是使“娃娃家”游戏保持吸引力的重要策略。

   “娃娃家”作为几个常设角色区中的一个,它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在其他角色区中也能得到印证,如“医院”游戏中的医生、“超市”游戏中的营业员,在没有病人和顾客时也常常无所事事或东游西逛。

角色游戏作为一种通过幼儿模仿、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形式,它的突出特征是社会性。

因此,很多教师把角色游戏定位为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游戏活动,认为角色游戏主要应强调幼儿之间的交往,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操作不是角色游戏的重点,由此,他们忽略了角色区操作性游戏材料的设计与投放。

确实,角色游戏是一种鼓励幼儿交往的活动,但问题在于,如果缺乏操作性游戏材料,幼儿无事可做,他们之间交往的主题是什么呢?

他们又该怎么交往呢?

幼儿只有拥有可以动手操作的材料,才可以清楚地用行为界定自己的角色,从而产生合作、交往的需要。

因此,在角色区,操作可以说是交往的基础。

要解决“医院”的医生在没有病人光顾时的左顾右盼,“超市”营业员在没有顾客时的百无聊赖等问题,增加操作材料与及时更新材料是关键。

我园的特色是绘本与区角活动。

由于区角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开展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以及投放材料。

现结合娃娃家的区角活动材料投放进行了简单分析。

案例一:

娃娃家小超市。

在娃娃家的小超市里面,教师根据主题《香喷喷的食物》与区角环境小超市进行了巧妙结合,在前期区角的材料投放中布置了超市的各种好吃的蔬菜、美味的水果、香喷喷的饼干。

教师为幼儿创设的小超市环境里面,是为了让幼儿在区角游戏情景中体验超市购物的感受;知道多种食物的名称,了解蔬菜与水果、糕点的区别。

与主题相关进行的幼儿已有经验不断更新,对第二次的区角材料投放有了一些创意,幼儿能想出在超市买了食物该怎么做好食物呢?

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加入了小厨房的餐具,这样是为了让幼儿在超市买了食物后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制作,可以在超市里面买到半成品的食物;同时幼儿会根据超市里面幼儿的数量太多选择一些简单的分工,比如有人推车买水果,有人卖蔬菜,有人加工制作美味的菜肴。

在进入到第三个子主题“吃食物的学问”时,教师有意在娃娃家里面投放了一张大的幼儿操作台,是为了让幼儿愿意尝试各种食物,不挑食;在进入区角游戏后能按娃娃嘴巴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小勺子,练习用小勺舀起食物;体验包饺子过程中的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案例二:

娃娃餐厅

角色区娃娃餐厅根据季节变化与主题环境《亲亲冬宝贝》相结合,在第一次材料投放时,放入一些冬季常吃的蔬菜、水果、点心。

让幼儿一进入到娃娃餐厅中就知道现在是冬天了,冬天常见的蔬果有哪些。

学会给蔬果分类摆放。

结合幼儿吃火锅的相关经验,扮演小厨师设计火锅以后,教师在区角环境材料中投放了亿童餐具的玩具,让幼儿在游戏时愿意大胆尝试与同伴交流合作完成火锅;请“客人”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圣诞节的时候,将娃娃餐厅家的环境有一个简单的布置,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进行了第三次的材料投放,放入圣诞树、圣诞苹果、圣诞披萨。

这样是为了让幼儿能通过区角环境的更新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让节日气氛在幼儿的心中越来越浓烈;投放的“新事物”让幼儿乐于去寻找,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提醒“小厨师”愉快的给“客人”介绍新的菜单。

对角色游戏的思考总是不断延续着,因为我们的角色游戏也在不断地开展和完善之中。

相信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我们的角色游戏也会开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杂志2008年第3期。

2.虞莉莉。

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与指导(小班)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幼儿教育》杂志2009年第2期。

4.董旭花。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中国轻工职业出版社,2014。

5.李惠虹。

《玩与学的释义: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