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千地质测量精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万一千地质测量精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一千地质测量精度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千
1/万(草测)
1/2千(草测)
1
2
3
4
5
6
7
地
质
观
测
研
究
程
度
沉
积
岩
l、对地层应划分到组成阶,如范围大应进一步二分或三分,确定其时代,测定其厚度及产状;
2,对标志层。
成矿有利的岩层在图上的宽度大于一毫米者应表示,小于一毫米者应扩大表示,应注明;
3,研究鉴别各地层的接触关系,岩层的层理机械沉积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岩石的物质成份、结构。
构造等特点;
4,研究喷出岩的特点,层序、层理。
及岩相等特征,岩石的组成及其特点,测定其时代、厚度及产状;
5、与矿产关系的研究:
含矿层或对成矿有利岩层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层位与岩性特征,测定其厚度与产状。
1。
在1/万分层的基础上,按岩层,岩性特点进一步详细划分岩层,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胶结物性质。
结核体的形态.积以韵律。
测定各层的厚度、产状与空间分布等;
2、3、4、5同左
6,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地层、或成矿的主要围旧岩、对其岩石作详细得岩石矿物坚定与岩石化学分析并应控制它的厚度、产状等有关特点在空间上的变化。
一般地段研究程度可低于1/万或与之相似
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岩层其研究程度应与1/万相同。
含矿层或成矿有利地层应与1/2千相同,其他问题研究程度可低于1/2千。
侵
入
1、确定侵入岩的时代、种类,规模,形态及产状,研究侵入岩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变化特征;
2、对侵入岩体应详细划分岩相;
3,研究岩体的原生构造:
对原生构造带的特征分布范旧与产状等,住图上应给予标示:
4,研究岩体之间及岩体与田岩之间的植触关系,接触变质的他围,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及产状;
5、脉岩的分布特点,岩性特征、规模及产状,脉岩与岩体的关系,脉岩之间的关系,脉岩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6、研究侵入体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岩体的形态变化,
产状变化与岩相变化对成矿的富集作用;
7、岩浆岩型的矿床,对岩体的研究程度与揭露程度,应达到对矿化研究程度的要求。
除左列1—7各项内容外应进一步作到:
1、详细划分岩相,步仅要从接触带得变化特征出发划分到边缘相、过度相和内部相,研究各自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点,而且要从岩浆的结晶与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同化作用和自变作用等特点划分岩相;
2、揭露和控制岩相接触带的产状变化;
3、详细划分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裂隙构造分布特征产状、研究岩体各部位的付矿物特征,尽可能的标出岩体流动前缘;
4、对岩体和脉岩应作详细的岩矿坚定与成矿有关应作岩石化学分析;
5、与成矿有关的岩组或脉岩,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表示,小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但应说明。
同上
表1—9
变
1、研究变质作用特点及变质程度,划分变质带,
2、研究各变质带空间分规律与产状的变化特点;
3、划分变质相研究各变质相系的特点;
4、研究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或矿化富集作用之间的关系;
5。
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变质带应详细研究并控制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其层位与岩相特点,测定其厚度与产状,其厚度能填出时应专门表示填不出时应扩大表示。
1、按变质程度及特点,详细划分各变质带的变质级,按岩性特点与构造特点划分岩层;
2,详细研究各变质相的剩余矿物,变化矿物及其特征,矿物组合与常见矿物组合特点;
3.详细研究各变质带的接触关系,对各带的片埋,线理,香肠状构造及残留构造等变化特点,并精确的测定其产状;
4.同左4、5。
5,对各变质基本岩石类型应做详细的岩矿鉴定与岩化学分析,以便进一步建立变质相系。
构
造
1、查明矿区的主要构造带与控矿构造的特征;
2、查明各种性质构造带的组合、排列方式、分布规律,着重研究压性构造大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和划分构造型式和体系;
3、查明各结构面性质、特点、规模及产状;
4、区分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与变化特点;
5、区分成矿前与成矿后的构造带特点与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级别构造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6、研究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对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控制作用;
7、对各主要断裂带与褶皱轴的实际位置应实测。
同1—6,应进一步研究;
1、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结构面对矿体的控制作用特点;
2、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带,在一定距离内应有工程控制,揭露其形态、规模、产状、充填物特征、准确地测量其产状;
3、对破坏矿体的断裂,地表应有工程控制,查明其性质、规模、产状及断距,其界线与断距应实测。
蚀
围
1、初步查明蚀变种类、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对蚀变带应有工程揭露;
2、圈定蚀变体和蚀变带,判断蚀变作用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的关系;
3、研究蚀变围岩的含矿性。
1、详细查明蚀变带种类,蚀变强度、矿物组合、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用工程控制蚀变带的变化;
2、详细圈定蚀变体和蚀变带的范围,按蚀变强度与矿物组合进一步细分,确定蚀变和火成活动,水成作用,矿化作用的关系;
3、详细研究蚀变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同1/万
1、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同1/2千;
2、与成矿关系不密切的精度可降低
一、地
质观测
研究程
矿
化
及
体
1、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含矿层的规模、产状及走向的变化;
1、矿化带、含矿层、矿体详细研究其规模、产状、形态、矿石自然类型等变化特点分布规律;
2、分析和鉴定金属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及含量;
3、对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条件作出初步判断,指出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1、用槽井探物化探手段系统控制矿化带和矿体;
1、矿化带:
较详细的研究确定矿化类型、规模、产状、矿物种类及金属矿物含量;
2、矿体:
按1/万要求外,尚需对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物质成分(半生有益有害组分)等进行研究对矿床成因类型,工业类型作出判断;
3、要求工程控制主矿体,上下盘的小矿体;
对露天开采的矿床,要详细查明矿体的边界;
4、系统的查明矿体有用组分的含量及其变化。
同1/2千
二、
精
要
求
必须表示的地质体规模(m)
1、矿体宽度大于5
2、一般岩石宽度大于20
3、蚀变体宽度大于10
4、各种构造形迹大于100
1、大于2.5
2、大于10
3、大于5
4、大于50
1、大于1
2、大于4
3、大于2
4、大于20
1、大于0.5
2、大于2
3、大于1
4、大于10
1、大于5
2、大于40
3、大于10
4、大于200
1、大于1
2、大于4
3、大于2
4、大于40
地质界线实测允许误差(m)
1、矿体5—10
2、一般地质体10—20
1、2.5—5
2、5—10
1、1—2
2、2—4
1、0.5—1
2、1—2
1、10—20
2、20—30
1、2—4
2、4—6
观测密度(个/Km2)
简单区
30—40
80—100
500—600
1200—1400
20—40
250—400
中常区
40—50
100—120
600—700
1400—1600
复杂区
>
60
120—150
700—800
1600—1800
观测线长Km/Km2
10—15
15—30
5—10
观测线距M
100—150
50—100
100—200
槽井探与地质点位置的测定
1、全部槽探,有意义的浅井,观测点,坑口位置用仪器测定。
2、一般意义的浅井,观测点用半仪器法或物化探测点确定。
3、探槽应同时采取原生晕样品。
1、槽探、浅井、有意义的观测点、坑口位置、采掘迹位置用仪器测定。
1、一般性观测点用半仪器法或物化探测点确定。
2、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及物化探结果等,布置2—4个控制剖面作系统揭露,并采取原生晕样品。
三、资
料齐备
程度
文字资料
地质测量报告书
同左
综合图件
1、地形地质图2、地层柱状图及代表性剖面图;
3、构造地质图(构造简单可不做)4、取样平面图
5、物化探异常图
同左。
根据矿山设计或地质勘探的需要编制各种平面图及剖面图
原始资料
1、实际材料图2、地层柱状图及代表性剖面图3、自然露头及采坑素描图4、各种化验分析样品登记本
5、化验报告6、岩矿鉴定报告7、标本8、标本登记本9、观测点卡片10、各种物化探资料
表1—10
个贯穿全区系统揭露的地质实测剖面,其数量、距离及比例尺可根据矿区或矿床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但比例尺必须大于平面图比例尺的1—10倍。
测制剖面时,应系统采集一套代表性的岩矿标本,作为工作中的主要参考。
随着工作的进展,可作必要的补充,或换上一些代表性更好的标本。
这套标本需有正规鉴定和详细描述。
7、测区的所有岩石、矿物都必须有详细的岩矿鉴定结果,与矿有关的岩石矿物要测定各种数据,并进行必要的化学分析工作。
根据鉴定与分析的结果确定岩矿名称,统一岩矿命名。
8、槽探折合观测点的办法:
用槽探系统控制的地段,计算点数时,槽探控制的面积不计算在内,总面积减去槽井探控制的面积。
对于稀疏的或个别的槽探,比例尺为l/万~1/5千时:
单槽长小于20米时折合一个观测点,大于20米时每20米折合一个点。
1/2千~1/千的:
单槽长小于10米折合一个点,大于10米的每10米折合一个点。
9、1/500的精度要求,由于很少涉及此项工作,故未作说明。
如生产建设要求测制1/500的矿体地形地质图时,其目的主要是测定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研究矿石自然类型的分布状态与物质成分等,故应严格圈定图幅范围,各方面的精度要求可参照表的精神具体制定。
10、关于各种草图:
由于测定草图的目的不同,加之地质条件各异。
因此,工作前应参照此表精神,结合工作目的、地质条件与资料掌握的程度,具体制定由队审查批准。
第二节准备工作
在地质勘探工作开始之前,应对工作地区的地质剖面进行详细研究,采集标准标本,据以确定岩石命名、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统一图式、图例。
制定工作细则,保证各项地质编录按统一规定进行。
为此,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资料搜集与综合研究
搜集的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一)地质矿产及物化探等资料(包括各种有关报告、图件、原始编录及群众报矿资料等)。
(二)搜集岩石、矿石、化石等标本岩矿鉴定、化学分析等资料。
(三)地形图及测量成果(包括经纬度、三角点及水准点等)。
(四)有关技术规范、规章制度、技术要求细则及图例等。
(五)对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如有可能编制地质草图,初步商定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地质问题,以供野外踏勘或施工时参考。
二,野外踏勘
野外踏勘时,主要了解下列问题:
(一)地形、水文及露头情况,确定地质实测剖面位置。
(二)岩石风化,浮土掩盖,树木生长情况以及进行地质测量时需要对原岩揭露的规模,概算槽井探、旧坑清理与调查的工作量。
(三)地层岩石的类别、性质、填图单位及填图标志层。
(四)地质构造特征,地形与构造的关系。
(五)矿床地质特征。
(六)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石、化石标本,通过岩矿鉴定,统一岩石名称。
确定地层的层序及年代。
标准标本的规格,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岩石标本可用3x8x12或2x6x9厘米,两种规格。
每块标本均须写上号码,附上标签,矿石标本应注明其品位,岩石标本需标明硬度等级,以供钻探方面参考。
标准标本应按剖面次序陈列,并附有地质剖面图和岩矿鉴定报告书,剖面图上应注明标本采集位置,以便了解其层位及变化关系。
(七)实际情况与过去资料的对照,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
(八)合理地圈定地质测量的范围。
进行踏勘时,应包括参加该区工作的主要行政人员、技术人员及工程管理人员等,以便在进行工作时对整个情况都有全面了解。
三、编制施工设计
为了使地质测量工作保质、保量、低耗、安全和及时提交成果,在踏勘后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设计,经队审批后方可施工。
其内容;
(一)地质测量的目的、任务、地质、物化探的方法选择和运用的依据。
(二)测区范围,基线和测线的方位,测线间距。
(三)槽(井)探布置的原则和间距,工程质量的要求。
(四)对各种地质体研究精度的要求和原始编录方法,制定各项技术要求细则,补充或制定统一的图式、图例。
(五)计划工作量和进度,施工顺序。
(六)表土、基岩和水文情况等,以及施工安全措施。
(七)人员配备与分工。
(八)附槽井探设计工程分布图或施工指示图。
第三节野外工作
一、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原则
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原则与前章要求相似,此不重叙。
二、槽井探布置原则
(一)根据前人资料和野外踏查结果,在已知矿体或矿化较好地段或已知的物化探异常,于现场实际布置,先布置垂直矿体或矿化带的探槽,然后也可根据需要布置沿脉槽。
(二)已有相应的地形地质图,可先在图上全面没计,然后实测,实测时地质人员必须亲自到现场,根据具体条件实地确定槽位。
(三)整个测区的槽(井)探布置,必须依据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工作成果全面考虑不要机械地采用观测线或观测网的方法,也不要强求一个方位。
(四)揭露矿体(矿化带)的槽探设计位置,必须考虑勘探和储量计算时的使用。
因此,对勘探线的安排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规化。
(五)槽探一般作为了解和研究矿体的规模、产状和质量变化、主要断裂特征和主要地质界线的手段。
浅井一般是补充天然露头的不足或作为控制了解地质特点时使用。
对于产状和含量不稳定的矿体用槽探揭露不利于研究时,可采用少量的原岩探井。
揭露矿体(矿化带)等的探槽应挖进原岩,挖进原岩的深度视风化程度与矿化程度而定。
(六)为了对一个测区有全面的了解,以及合理地使用槽井探工程,一个测区要有控制全区的实测剖面(使用长短槽,浅井和自然露头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研究)。
布置时要考虑代表性,控制程度及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
(七)槽探间距:
视使用目的与矿体或含矿地质体的规模与复杂程度而定。
但布置槽探间距时,也必须有个全面的观点,以便使地表工程与地下工程能互相参照。
一般可参考下列间距:
比例尺槽探间距
1/千~l/2干25~100米
l/5千~1/万50~500米
三、槽井探施工的几个问题
(一)施工顺序
1、有物化探工作配合时,物化探工作应先行。
2、先施工控制性剖面上的工程,后其他;
控制性剖面上的工程,先施工矿体(矿化带)上的工程,后其他。
3、施工与填图的先后或同时并进,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工程编号的方法
工程编号的原则:
简单明了不重复,同一地区同项工程的编号要统一。
尽量不用或少用文字符号。
各工程编号方法如下:
1、基线和勘探线(测线):
地质基线均应有编号。
勘探线在基线中间开始,一侧为奇数,另一侧为偶数。
有时为了勘探过程中加密线距,开始时可隔号编排。
视具体情况勘探线编号亦可由基线一端顺序编号。
2、槽井探与地质观测点编号:
以勘探线为单位,由北向南或由西向东依次顺序编号。
分母为勘探线号、分子为探槽号或点号。
两勘探线间的加密槽,可把两勘探线号写上,如有物化探测线时,也可以测线号作为勘探线号表示。
素描图编号应与槽井探编号一致。
3、岩矿和化石标本编号:
以单一工程为单位在工程编号右侧加一横,依顺序编号,如K2/3一5,“5”为标本号在素描图上,标本编号可以不表示工程编号而只表示顺序号,加上岩矿标本“▲5”或化石标本的专用图例即可。
(三)槽井探工程设计图和施工指示图的要求
槽井探工程设计图既是施工布置基线、勘探线。
槽井探的依据图纸,也是野外工作期间实际材料图的草图。
图纸的内容除基线、勘探线和槽井探位置外,还应附地质草图的界线及三角点等。
施工指示图的内容基本与前者相同,比例尺可略小或相同。
(四)为了消除槽探地质编录长度与工程实测长度的误差,槽探施工的同时,在探槽上应钉1—2个木桩,地质编录与工程实测都必须准确的标出木桩位置,以木桩为准进行长度校正或制图。
(五)槽井探施工
在施工前,地质人员和主管施工人员必须对测区范围再进行一次踏勘复查。
复查时要注意下面问题:
1、整个测区范围与设计是否符合。
2、基线与勘探线的精度是否达到要求,槽井探施工位置是否准确。
3,槽井探位置的施工在安全上(地形坡度、表土性质和厚度、涌水等)、地貌(悬
崖陡壁、露岩)、地物(坟墓、果园、水井、房屋)上,是否有问题。
(六)浅钻
地表复盖很厚的地段或槽井探无法施工的地段,可用小钻机打浅钻作为地质观测点。
四、原始资料编录工作
(一)地质点观测顺序及描述内容:
l、地质点编号、位置、观测类别、观测日期。
2、矿体
(1)矿体赋存的地质部位。
(2)矿石类型特点、金属矿物与脉石矿物组合、有用组分的目测品位o
(3)矿石的结构与构造特点。
(4)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
(5)矿体与圈岩的接触关系与特征。
(6)矿体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
(7)如有铁帽应注意观察铁帽中的颜色、构造特征、残余硫化物的种类、某些特异矿物及氧化物中的各种各样的溶蚀空洞。
3、围岩蚀变
规模、种类、强度、蚀变矿物的分布特点,蚀变的分带与变化特点等。
4、岩石特征
先描述岩性特征,再描述岩层特征,接触带特征,产状变化特征。
岩性的观测顺序:
颜色、结晶度、结构与构造、矿物成分、各种矿物的特点。
岩层观测内容:
整个岩层内岩相的划分岩性的变化,如系沉积岩要观察层理变化特点。
包裹体变化特点(包裹物的成分、大小、形状、浑园度、分布状态等)、化石的种类、特征及产出位置;
如系侵入岩则应详细观察岩相变化特点,原生构造特征及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
如系变质岩,则应详细观察变质程度、变质矿物的共生组合、变质作用特点。
5、构造特征观测顺序
结构面的观测
(1)结构面本身的特征:
宽或窄、光滑或粗糙、平直或弯曲等。
(2)破裂面旁侧现象:
有时在一侧,有时两边都有,这种现象包括同序次,也包括低序次。
(3)低序次的小构造特征。
(4)充填物特征:
岩脉与矿脉充填后所表现的特征;
(5)构造产物特征;
如片理、劈理、叶理带、构造透镜体、鳞形排列的片状矿物,断层泥、构造角砾岩及糜棱岩等。
(6)压、张、扭配套观察及综合考虑。
构造形态的研究
(1)研究形态的特点,划分形态类型。
(2)不同类型形态各部位的变化特点。
(3)各种构造要素的观测,如褶曲要素的核、翼、翼角、脊、顶、槽、顶角、轴、轴面、脊线等的变化特点:
6。
矿体、岩层、构造等产状要素的记录与表示方法:
走向用方位角表示。
倾斜用方向及倾角表示。
如走向320°
,倾向南西,倾角60°
。
7、记录样品及标本的采集地点及编号。
8、该点的素描图或剖面图。
9、观测线或点与点之间的地质现象观测,或附路线剖面。
(二)槽探编录
素描图做法
1、素描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
100~1:
200。
一个矿区,必须用统一的比例尺:
2.每幅图的规格为25cmX35cm,以桔黄色方格纸较好。
3,将皮尺沿槽壁顶部或底部拉直,并固定,测量槽长及坡度变化,并用木尺或小钢卷尺测各点壁高。
用所测得的数据把探槽形状用展开形式绘制。
用探槽的投影制出槽底,槽底的境界线用底部投影。
如矿体和地层产状为缓倾斜时,可考虑用项部投影。
素描图绘一壁一底,必要时增绘另一壁。
一个测区槽探素描图,应规定统一的一壁进行,一般都是座南朝北,座西朝东进行编录。
在槽底的一端或两端标出探槽方位角。
4、用实测法把槽壁上的表土、地层、岩石、矿体界限、岩石蚀变范围、成矿前成矿后构造变动等划在展开图上。
槽底地层、矿体等产状要素应与实测结果一致。
对强磁性地质体,用罗盘测定产状有影响时,可考虑用作图法绘制产状,然后用槽探方位换算产状数值。
5、素描图上应标出各种标本与样品的采取地点及编号、地层、构造、矿体等产状要素的测量地点及结果等。
6、矿体、地层,构造等产状要素表示方法见图(图一1)。
7、所做木桩测点,应实测到素描图上。
文字描述:
描述距离的起止段落,用槽探图的水平尺距离表示,描述顺序如图所示.
内容要求详见地质观测点。
(三)岩石探井及浅井编录方法
1、素描图的比例尺一般用1:
50或1:
100。
2、探井为四壁展开法;
浅井可用一壁一底。
3、编录应随探井掘进及时编录,不能等到探井竣工后编录,最好每掘进1.5~2公尺编录一次,浅井则可竣工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编录。
4、浅井素描图最好从一个方向开始素描。
5、在素描的一壁划一标尺。
6、素描图的表现形式及素描方法与槽探素描图相同。
(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