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非金属排水管道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室外非金属排水管道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外非金属排水管道施工工艺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1机具:
手电钻、冲击钻、。
2.2.2工具:
手锯、铣口器、扳手、手锤、水平尺、毛刷、棉布、线坠、钢卷尺、割管器、厂家提供的配套工具。
2.3作业条件
2.3.1管沟顺直,深度宽度符合设计要求,了解地下构筑物、障碍物的位置,掌握现状地下管线坐标、标高、走向、类别。
2.3.2沟沿两侧1.5m范围内不得堆土和其他物品,并根据土质情况,按要求留放一定的坡度等。
2.3.3基底平整、坚实,无明显突出的坚硬物,坡度、坡向与管线一致。
2.3.4管材、管件验收合格,施工机具已备齐全。
2.3.5现场临时水源、电源已接通。
2.3.6标高控制点测试完毕。
2.4技术准备
2.4.1认真熟悉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图纸,施工图纸已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会审,并办理会审记录。
2.4.2依据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2.4.3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绘制施工草图。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放线测位→管沟开挖→管道安装→灌水通水试验→管沟回填
3.2操作方法
3.2.1安装准备
3.2.1.1预制加工:
首先检查管材和管件的接口磨合度,然后按照施工图纸和实地情况测量预留口尺寸,绘制管沟、管线节点详图和管道施工草图,并注明实际尺寸进行断管,把管件较多部位进行预制加工,码放整齐备用。
组装时端口要用锉刀清除飞刺和毛口,并在外边缘铣出15°
角,以便插接;
粘接前应先作插入试验,不要全部插入,一般为承口的3/4深度,插试合格后,用棉布将水分、灰尘擦干净,遇到有油污的地方用丙酮擦洗;
用毛刷涂粘接剂,先涂口后涂插口,随后用力插入,插入后转动90°
,以便粘接剂粘接牢固,然后将多余粘接剂擦干净,30~60min即可。
3.2.2定位放线
3.2.2.1定位原则
(1)根据地下原有构筑物、管线和设计图纸实际情况,充分研究分析,合理布局,遵循原则:
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新建管让原有管,临时管让永久管,可弯管让不能弯管。
(2)充分考虑现行国家规范规定的各种管线间距要求。
(3)充分考虑现有建筑物、构筑物进出口管线的坐标、标高。
(4)确定堆土、堆料、运料、下管的区间或位置。
3.2.2.2定基准点
(1)按照交接的永久性水准点。
将施工水准点设在稳固和通视之处,尽量测设在永久性建筑物,距沟边大于10m地方,对居住区以外的管道水准点不低于Ⅲ级。
(2)水准点闭合差符合规定,满足要求。
(3)沿着管线方向定出管道中心和转角处检查井的中心点,并与当地固定建筑物相连。
(4)新建排水管及构筑物与地下原有管道或构筑物交叉处,要设置明显标记。
(5)核对新旧排水管道的管底标高是否合适。
3.2.2.3放线
(1)根据导线桩测定管道中心线,在管线的起点、终点和转角处,钉一较长的木桩作中心控制桩。
用两个控制点控制此桩,将窨井位置相继用短木桩钉出。
(2)根据设计坡度计算挖槽深度,放出上开口挖槽线;
沟槽深度必须大于当地冻土层深度。
(3)测定污水井等附属构筑物的位置。
(4)在中心桩上钉个小钉,用钢尺量出间距,在窨井中心牢固埋设水平板,不高出地面,将水平板测水平。
板上钉出管道中心线作挂线用,在每块水平板上注明井号、沟宽、坡度和立板至各控制点的常数。
3.2.3管沟开挖
3.2.3.1槽底开挖宽度等于管道结构基础宽度加两侧工作面宽度,每侧工作面宽度应不小于300mm。
3.2.3.2用机械开槽或开挖沟槽后,当天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时,沟底应留出200mm左右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前用人工清挖。
3.2.3.3沟槽土方应堆在沟的一侧,便于下道工序作业。
3.2.3.4堆土底边与沟边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得小于1m,高度应小于1.5m。
3.2.3.5堆土时严禁掩埋消火栓,地面井盖及雨水口,不得掩埋测量标志及道路附属构筑物等。
3.2.3.6沟边坡的大小与土质和沟深有关,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3.2.3.6的规定。
表3.2.3.6沟槽边坡坡度
土壤类别
坡度(高:
宽)
槽深0~1m
槽深1~3m
槽深3~5m
砂土
1:
0.50
0.75
1.00
亚砂土
0.00
0.67
亚粘土
0.33
粘土
0.25
干黄土
0.20
砖土和砂砾土
1.25
注:
此表适用于坡顶无荷载,如有荷载时应调整放缓。
3.2.3.7人工挖槽深度宜为2m左右。
3.2.3.8人工开挖多层槽的层间留台宽度应不小于500mm。
3.2.3.9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1)设基础的重力流管道沟槽,允许偏差为±
10mm。
(2)非重力流无管道基础的沟槽,允许偏差为±
20mm。
3.2.3.10基底处理
(1)地基处理应按设计规定进行;
施工中遇有与设计不符的松软地基及杂土层等情况,应会同设计协商解决。
(2)挖槽应控制槽底高程,槽底局部超挖宜按以下方法处理:
a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疏干槽超挖深度小于或等于150mm时,可用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天然地基上的密实度,或用石灰土处理,其压实度不应低于95%。
b槽底有地下水或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可用天然级配砂石回填夯实。
(3)排水不良造成地基上土壤扰动,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a扰动深度在100mm以内,可换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石处理;
b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可换大卵石或填块石,并用砾石填充空隙和找平表面。
填块石时应由一端顺序进行,大面向下,块与块相互挤紧。
(4)设计要求采用换土方案时,应按要求清槽,并经检查合格,方可进行换土回填。
回填材料、操作方法及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
3.2.4管道安装
3.2.4.1管道铺设
(1)下管前应校核管道垫层标高和中心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垫层为混凝土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方可下管。
(3)垫层为细沙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厚度、宽度及细沙品质时方可下管。
(4)稳管时管道两侧必须设置保险杠,防止管子从垫块上滚下伤人。
(5)稳管前必须将管子内外清扫干净。
(6)管道铺好后,必须用预制楔块等将管两侧卡牢、固定。
3.2.4.2管道连接:
(1)主管道安装:
首先将预制好的管段按编号运至安装部位。
各管段粘接时必须按粘接工艺依次进行,保证顺直,坡度均匀,预留位置准确,承口朝来水方向。
主管道安装完毕后,依设计图纸或规范安装支架,做好临时封堵和局部灌水试验,要求不渗漏,水位不下降,
(2)分支管道安装:
根据室内系统排出管位置,参照室外管线图,确定建筑物外下水管井位置,然后度量分支管尺寸。
安装前一定要核实管道承口朝向;
标高和坡度,以便于今后管井的砌筑。
分支管按水流方向铺设,根据管段长度调整好坡度,分支管穿越管沟和道路的地方要埋设金属套管,然后设置管卡固定。
(3)室外管井连接:
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管井位置、标高。
砌筑时要保护好分支管道甩口,避免碰撞和堵塞。
排水管口应伸进管井80~120mm,将管口四周对齐套管用水泥抹平。
3.2.5灌水通水试验:
排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灌水试验,试验管段应符合:
3.2.5.1管道和检查井外观质量已验收合格。
3.2.5.2管道未回填土且沟槽内无积水。
3.2.5.3全部预留孔应封堵,不得渗水,管道坡度、卡架符合要求,在管井出口处已封闭;
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加1m,然后满水30min,逐段观察,管接口无渗漏,排水通畅无堵塞,试验合格。
3.2.6管沟回填:
在灌水试验完成后进行,中间层用素土和粗沙沿管腔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并人工夯实,每层回填150~200mm为宜,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宜回填粗沙土、素土。
管顶700mm以上可用机械回填,碾轧机压实,但须从管线两侧同时碾压。
3.3季节性施工
3.3.1雨期施工
3.3.1.1编制雨期施工方案,防止雨水从地面带泥和砂浆流到沟槽和管道内,沟槽边坡采取防塌方措施,沟槽一侧分段设置集水坑,分段施工及时设置卡架和固定点,防止漂管。
3.3.1.2雨天不宜进行接口施工,管段连接时采取预制,或在干燥,干净的地方进行粘合,防止胶水未干透,影响粘接效果,产生渗漏。
3.3.1.3保护好预留口,防止由于雨水冲刷堵塞管口。
3.3.1.4雨季填土,应随填随夯,填土高度不高于检查井。
3.3.2冬期施工
3.3.2.1冬期进行管道连接,要在室内温度不低于5度的房间内操作预制,并停留至少半天,室外连接要在每天室外温度最高的中午时进行,或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适当的操作温度,管道铺设完后要覆盖保温。
3.3.2.2严禁将管道铺设在冻土上,应将管道上的冰霜清理干净,以防粘接剂不能良好附着在管道上。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4.1.1管道系统
4.1.1.1管道的材质,规格,尺寸,粘接剂的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查验合格证、出厂证明,观察检查。
4.1.1.2管道埋设前必须作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排水应通畅,无堵塞,接口无渗漏。
外观检查,查验试压记录。
4.1.1.3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严禁倒坡和无坡。
应以两检查井之间高度差定出管道坡度。
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
4.1.1.4管道的支座(墩)严禁铺设在冻土和未经处理的松土上。
观察检查。
4.1.1.5排水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加装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可参考厂家资料。
4.1.2排水管沟和井池
4.1.2.1沟基的处理和井池的底板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查验混凝土强度报告,现场观察和尺量检查。
4.1.2.2排水检查井以及进、出水管的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为15毫米。
尺量检查及用水准仪。
4.2一般项目
4.2.1管道系统
4.2.1.1管道的坐标和标高应符和设计要求,安装的允许偏差符合表中规定。
表4.2.1.1室外排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国标、行标
企标
坐标
埋地
100
拉线、尺量
敷设在沟槽内
50
高
±
20
用水平仪
拉线和尺量
敷在沟槽内
水平管道纵横向弯曲
每设5m长
10
拉线
尺量
全长(两井间)
30
4.2.2排水管沟和井池
4.2.2.1沟槽的走向和宽度,放坡要求要符合规定。
检查方法:
尺量检查,现场观察。
4.2.2.2井池的规格、尺寸和位置应正确,砌筑和抹灰符合要求。
尺量检查、观察。
4.2.2.3回填土或其他回填材料运入槽内时不得损伤管道和接口。
现场观察、查验隐检报告。
5成品保护
5.0.1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将所有管口封闭严密,防止杂物进入,造成管道堵塞。
5.0.2安装完的管道应加强保护。
回填土时严禁损坏管道及其接口,以免影响施工质量。
5.0.3管材和管件在运输、装卸、储存和搬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得曝晒。
5.0.4挖槽、管道连接时保护标高控制桩,避免人为移动。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0.1管道连接时应计算插接深度,以防止相互对接插入深度不够,影响粘接效果,导致漏水。
6.0.2由于外线管线长,进出口标高控制不好导致室内外管线不易连接,应合理计算铺设坡度,以防止管线排水不畅,造成堵塞。
6.0.3槽底应夯实找平,以避免管道铺设后局部受力下沉,损坏管道。
6.0.4安装完毕的管线应及时固定,浅埋封闭,以避免发生位移或管沟掉土损坏。
7质量记录
7.0.1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材料进场检验记录
7.0.6预检记录
7.0.7隐检记录
7.0.8试验记录(灌(满)水试验记录、通水试验记录等)
7.0.2地基处理记录
7.0.3地基验槽检查记录
7.0.4土方击实试验报告
7.0.5回填土实验报告
7.0.11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0.12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7.0.9施工检查记录
7.0.10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8安全,环保措施
8.1安全操作要求
8.1.1沟井开挖时,要设置明显的栏杆、标志牌、警示标志,晚上要设警示灯。
8.1.2沟槽开挖距上口边1.5m范围内,不得堆卸管材和其他材料机具。
8.1.3用大锤打木桩时,先检查大锤手柄是否松动,严防举锤时脱落伤人。
8.1.4安装管道时,随时检查管沟、边坡有无松动、塌方的迹象,确认安全后方可在沟内施工。
8.1.5胶粘剂、丙酮等易燃品,在存放和运输时,必须远离火源,存放处应安全可靠,粘接场所严禁明火,场内通风良好。
8.1.6粘接管道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处,戴防护用具。
8.2环保措施
8.2.1管材用粘接胶水应无毒、环保。
8.2.2施工现场要保持清洁,渣土及时清运,洒水降尘。
拉土车要覆盖蓬布,防遗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