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8107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药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药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药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药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Word格式.docx

《中药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学Word格式.docx

D.能收能涩E.能渗能利

E

淡味药的作用是“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故答案应选E。

5.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多具有:

A.辛味B.甘味C.酸味

D.苦味E.咸味

甘味药的作用是“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故答案应选B。

6.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

A.酸味B.咸味C.辛味

D.苦味E.淡味

A

酸味药“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答案应选A。

7.辛味药临床一般治疗:

A.表证及气血阻滞证B.呕吐呃逆C.久泻久痢

D.瘰疬、瘿瘤、痰核E.大便燥结

辛味药“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故答案应选A。

8.涩味药多用于治疗:

A.胃热消渴B.水肿、小便不利C.胸胁苦满

D.恶心呕吐E.虚汗、遗精滑精

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均具有收敛固涩之功,多用治虚汗、遗精、滑精、尿频等体虚不固,滑脱不禁之证,故答案应选E。

9.芳香药多具有

A.辛味B.甘味C.苦味

D.酸味E.淡味

芳香药有辟秽防疫,解表散邪,悦脾开胃,化湿去浊,行气活血,通窍止痛,开窍醒神之功,多具有辛味,故答案应选A。

10.具有沉降性质的性味是:

A.苦温B.辛温C.苦寒

D.甘寒E.咸温

一般来讲,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多为沉降药,故答案应选C。

11.具有升浮性质的性味是:

A.甘、辛、凉B.辛、苦、热C.辛、甘、温

D.淡、甘、寒E.以上都不是

一般来讲,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故答案应选C。

12.归经是指:

A.药物具有的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B.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

C.药物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D.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E.药物对于机体有无毒副作用

D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故答案应选D。

13.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B.脏腑经络理论C.药性理论

D.药味理论E.五行学说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故答案应选B。

14.确定归经学说的依据是: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脏腑经络理论

D.药性理论E.所治病证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故答案应选E。

15.胁痛易怒、抽搐惊悸等证当选用

A.归心经的药物B.归肝经的药物C.归肺经的药物

D.归肾经的药物E.归脾经的药物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其经脉布于两胁,且肝主筋。

若肝失疏泄,气机不通,可见两胁胀痛,烦躁易怒;

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可见抽搐;

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神不守舍,可见惊悸等证,一般选用归肝经的药物治疗,故答案为B。

16.运用药物的归经理论还须考虑:

A.药物的用量B.药物的用法C.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D.药物的采集E.药物的炮制

在运用归经理论指导临床应用时,还必须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学说结合起来考虑。

如果只考虑性味、升降浮沉等性能,不注意药物的归经是不全面的,同样,如果只掌握归经,而忽略了性味、升降浮沉等性能,也是不够全面的,故答案应选C。

17.中药的副作用是指:

A.配伍不当出现的反应B.药不对证出现的不良反应

C.达不到常规用量不能控制病情D.超过常规用量时出现的不适反应

E.在常规剂量时出现的与疗效无关的不适反应

答案:

E

中药的副作用是指在常规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故答案应选E。

18.古代认为“毒性”的含义是:

A.药物的毒性B.药物的偏性C.药物的副作用

D.药物的疗效E.药物的总称

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古人常常把毒药看做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故答案应选B。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发散、行气、行血B.收敛固涩C.软坚散结、泻下

D.补益、和中、缓急E.渗湿利水

1.甘味药的作用是:

2.辛味药的作用是:

1.D2.A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故第1题答案应选D;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故第2题答案应选A。

A.四气B.五味C.归经

D.毒性E.升降浮沉

3.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

4.反映药物作用趋势的是:

3.C4.E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说明了药效所在,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故第3题答案应选C;

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它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是相对而言的,故第4题答案应选E。

A.用附子、干姜治疗腹中冷痛、脉沉无力B.用猪苓、茯苓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C.用黄芩、板蓝根治疗发热口渴、咽痛D.用山茱萸、五味子治疗虚汗、遗精

E.用麻黄、薄荷治疗表证

5.属于“疗寒以热药”治疗原则的是:

6.属于“疗热以寒药”治疗原则的是:

5.A6.C

附子、干姜药性温热,可治疗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阴寒证,属于“疗寒以热药”的治疗原则,故第5题答案应选A;

黄芩、板蓝根药性寒凉,可治疗发热口渴、咽痛等阳热证,属于“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故第6题答案应选C。

A.归心经B.归肝经C.归脾经

D.归肺经E.归肾经

7.朱砂能治疗心悸失眠,具有重镇安神之功,其归经为:

8.杏仁能治疗胸闷喘咳,具有止咳平喘之功,其归经为:

7.A8.D

归经的确定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症为依据。

心主神明,心经病变多见心悸失眠,在此基础上,联系朱砂的功效,因朱砂能治疗心悸失眠,具有重镇安神之功,所以归心经,故第7题答案应选A;

同理,肺主宣发,肺经病变多见胸闷喘咳,因杏仁能治疗胸闷喘咳,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所以归肺经,故第8题答案应选D。

(三)C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两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

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答案选择A。

只与B有关,则答案选择B。

与AB都有关,则答案选择C。

如与AB都无关,则答案选择D。

A.行气、行血B.辟秽、化湿、开窍

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1.辛味药的作用是:

2.芳香药的作用是:

1.A2.C

辛味药“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故第1题答案应选A;

芳香药具有辟秽防疫、解表散邪、悦脾开胃、化湿去浊、通窍止痛、行气活血、开窍醒神的作用,故第2题答案应选C。

A.苦味B.咸味

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3.能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

4.能软坚散结的药物多具有:

3.A4.B

苦味药“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泻火存阴等作用,故第3题答案应选A;

咸味药“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故第4题答案应选B。

A.酸、苦、咸B.辛、甘、淡

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5.五味中属阳的是:

6.五味中属阴的是:

5.B6.A

五味中辛、甘、淡属阳,故第5题答案应选B;

酸、苦、咸属阴,故第6题答案应选A。

A.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B.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7.中药的毒性是指:

8.中药的副作用是指:

7.A8.B

中药的毒性一般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故第7题答案应选A;

中药的副作用有别于中药的毒性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故第8题答案应选B。

(四)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

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1.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包括:

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

D.归经E.毒性

ABCDE

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包括: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故答案应选ABCDE。

2.苦味药的作用是:

A.清泄火热B.坚阴C.通泄大便

D.泄降气逆E.燥湿

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故答案应选ABCDE。

3.温热药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B.凉血解毒C.温里散寒

D.补火助阳E.回阳救逆

CDE

一般来讲,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故答案应选CDE。

4.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

A.四气B.五味C.药物质地

D.配伍E.炮制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故答案应选ABCDE。

5.升浮药物的作用有:

A.升阳发表B.消导积滞C.温里散寒

D.涌吐E.开窍

ACDE

一般升浮药物的作用有疏散解表、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暖肝散结、温通经脉、通痹散结、行气开郁、活血消癥、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等,而消导积滞为沉降药所具有的作用,故答案应选ACDE。

6.沉降药物的作用有:

A.泻下B.清热C.重镇安神

D.收敛E.止咳平喘

一般沉降药的作用有清热泄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降逆平喘、止呕、止呃、消积导滞、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泄、固崩止带、涩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等,故答案应选ABCDE。

7.产生中药毒性的主要原因有:

A.剂量过大B.误服伪品C.炮制不当

D.制剂服法不当E.配伍不当

产生中药毒性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

一是剂量过大,二是误服伪品,三是炮制不当,四是制剂服法不当,五是配伍不当,此外还有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故答案应选ABCDE。

中药的配伍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相须、相使配伍可产生:

A.协同作用,增进疗效B.拮抗作用,降低疗效C.减毒作用

D.毒副作用E.以上都不是

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主药的功效。

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是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故答案应选A。

2.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

A.相须B.相使C.相畏

D.相杀E.相恶

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茯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使,故答案应选B。

3.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

A.相须B.相使C.相畏

D.相杀E.相恶

相恶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功效,故答案应选E。

4.两种药物配伍能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

A.相须B.相使C.相反

D.相杀E.相恶

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故答案应选C。

5.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

A.相须B.相使C.相畏

D.相恶E.相杀

人参恶莱菔子,是指人参与莱菔子配伍同用,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恶,故答案应选D。

1.麻黄与桂枝配伍属于:

2.生姜与半夏配伍属于:

1.A2.D

麻黄和桂枝配伍同用,可以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须,故第1题答案应选A;

生姜与半夏配伍同用,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杀,故第2题答案应选D。

A.相须B.相使C.相畏

D.相反E.相恶

3.全蝎与蜈蚣配伍属于:

4.枸杞子与菊花配伍属于:

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须,故第3题答案应选A;

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子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主药,菊花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可以增强枸杞的补虚明目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使,故第4题答案应选B。

A.相须B.相使

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1.临床应用时应充分利用的配伍关系是:

2.临床应用时应避免应用的配伍关系是:

1.C2.D

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临床应充分应用,故第1题答案应选C;

相恶和相反是临床应用时应避免应用的配伍关系,故第2题答案应选D。

A.相恶B.相使

3.表示减效的配伍关系是:

4.表示增效的配伍关系是:

1.A2.B

相恶,即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起到减效作用,故第3题答案应选A;

相使,即两药合用,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起到增效作用,故第4题答案应选B。

(四)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

1.中药配伍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B.减轻毒性C.扩大治疗范围

D.适应复杂病情E.改变药物的味

ABCD

中药配伍应用能适应复杂病情,增强疗效,减轻毒性,扩大治疗范围,但不能改变药物的味,故答案应选ABCD。

2.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应考虑的配伍方法是:

A.相须B.相使C.相畏

D.相杀E.相反

CD

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确保用药安全,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药物的配伍方法,也可用于有毒中药的炮制及中毒解救,故答案应选CD。

3.属于相杀的配伍关系是:

A.金钱草与雷公藤B.绿豆与巴豆C.生姜与黄芩

D.黄连与木香E.麝香与杏仁

ABE

金钱草可杀雷公藤毒、麝香可杀杏仁毒、绿豆可杀巴豆毒,故属于相杀的配伍关系,而生姜配黄芩,黄芩能消弱生姜的温胃止呕的作用,属于相恶的配伍关系,黄连与木香配伍,木香能增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属于相使的配伍关系,故答案应选AB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