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小课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8051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小课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推荐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小课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推荐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小课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推荐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小课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推荐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小课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小课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推荐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小课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小课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小课题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教材怎么这样编?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所增加,但从课时安排来看,所花的时间明显减少,而且教法指导只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其余时间基本上就是练习了,练习的内容也不够多,担心学生学得不够扎实。

产生问

题的原

因分析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四年级组数学教师一起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本届学生在入学时年满六周岁的不多,由于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

他们在观察计算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对事物的观察缺乏整体性,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因此常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等所谓的粗心错误。

例如有的学生在列竖式时计算及结果是正确的,可写到横式上时却抄错了。

2、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的感知特点是比较笼统,模糊,往往只注意到算式的某一部分,感知的印象缺乏整体特征,再加上感知本身的选择性,很容易出现感知错误,有的学生把35看作是53,把“+”看成“÷

”。

3、负迁移的干扰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计算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的法则,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

如:

25×

4=1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学生再计算24×

5时受到干扰而产生错误。

4、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思维定势既有着积极的作用,又有着消极的影响。

而小学生则主要依赖感性经验的传递,受思维定势影响较大。

在计算方面,则会看不到题目的变化与独立性,仍旧以旧经验去解决问题。

例如:

如乘除运算试题混在一起时,前一个是除法,即使后一个是“520×

35”之类的题目,有很多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就用除法计算。

5、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检验习惯。

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错误。

确定的

小课题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采取的

措施与

行 

课题组教师一致决定:

1、规范计算要求 

计算规范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和保证。

实验组教师决定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整洁,其中包括草稿在内。

每次作业、练习、考试,要求所有学生准备草稿本,不但经常提醒,还要经常进行检查,特别是平时的作业和考试要求连同草稿纸一起上交。

2、加强口算、听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提高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对而快的程度。

每人准备一个听算本,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提前三分钟进行听算训练,这样,即训练学生听力,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实验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一起设计口算题,如在教学乘除法这两个单元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

而对于教学的难点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和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时,我们采用突击训练。

3、在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是新课改要求所提倡的。

教学时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范儒梅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附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利用现实情境,理解算式的意义,从而对计算产生兴趣,感悟这类算式的特点,把计算教学生活化。

4、加强算理的理解

《课标》指出: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掌握方法。

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们首先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范儒梅老师执教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都体现了计算教学中对算理的突破。

5、从算法多样化来突破计算的灵活性和思维简洁性。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我们尊重个体的教学现实,但也不放任自流,计算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尝试计算选择优化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中得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的算法,更重要的也是学习他人算法的长处,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以此更加利于学生根据题型来灵活处理。

往往某一算法的优势并不能在当堂体现出来,而是在后继的学习中也能感受到,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时,有位学生坚持自己先用三位数乘十位数,再用三位数乘个位数,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也不否定,只有在下节课进位乘法时才能在计算中发现自己算法的弊端,从而口服心服地从低位乘起。

6、正确使用估算和计算器

为提高计算准确率,培养学生数感,估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

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

例如,计算398×

52,通过估算能知道其结果必然在20000左右,不然,计算肯定有误。

计算器作为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教会学生怎样使用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要告诉学生,要正确对待和使用计算器,而不依赖于它,可以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

7、培养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在计算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在短时间内较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老师督促下,能执行老师的要求。

学生往往算完一遍就不再愿算第二遍,根据学生心理,累计积分进行评比、实施奖励措施等,学生计算会十分小心,认真仔细,更多的学生一丝不苟,久而久之,细致的习惯自然养成,从而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8、建立错题库

针对典型错例要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评这一要求,在本期教学中,实验组教师任然采用“小马虎看病”这个主题开展改错练习活动。

在一单元教学结束后,我们把同学们在课堂作业中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练习课的主要内容,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当小医生,一起给小马虎“看病,开药”,课堂中根据这样的环节来设计教学过程:

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

课堂中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

9、熟记常用数据

有些数在习题题中出现次数特别多,它们常常是进行快速运算的基础,如果每次动笔、想、列式即麻烦又易出错,对于这些要求学生熟记,在本期中有5×

2、25×

4、24×

5、125×

8、15×

15、25×

25、35×

35、等,它们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必须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期末,我们对实验班级72班、73班与同年级的74、75、76、77班进行对比,对学生的笔算进行统计,计算部分得分率与未进行实验的班级相比高出了近7个百分点,说明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在本期进行的数学计算比赛中,72、73班就有16人获奖,占全年级获奖总人数的66.7%。

口算、听力在期末我们进行测评,测评的方法是每位学生发一张纸听算20道口算题,以此检验学生的注意力和口算能力是否提高,效果如何,方法是否科学。

结果,学生听算合格率为100%,全对为96.9%。

范儒梅的计算课《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在校汇报课上获得全校教师的高度评价。

范向梅的《抓细节关注学生》获县级一等奖。

从本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亲身体会到,计算教学不再是对学生单纯的技能训练了,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认真扎实的研究,通过一期卓有成效的研究,我们一直体会到:

1、在生活情境中教学计算。

由于计算教学都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所以要让计算教学生活化,把计算融入实际的生活情境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实际生活情境来学习计算知识。

这样的课堂学生兴趣高,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即掌握理解了新知,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幽默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教学中,如果没有点新颖的东西出来,学生往往感到乏味、疲惫的。

在教学时,使用幽默的语言,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延时评价,促进学生自悟。

在计算乘除法教学单元后的练习课中,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往往出现许多错误。

针对这种情况,实验教师从不表态,而是利用延时评价,将学生自己出现的错误抛给学生,发挥合作精神,相互指正,让学生在错中自悟,错中纠错,掌握其正确计算方法,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4、开展加分进级制

由于每天都要进行计算练习,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我们采用加分进级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训练全对就有100分加,连续对5次,就可以进一级,每进一级就发一个小礼物,累计每过十级就升级一次,级别最高者可享受照片上墙的待遇。

通过这样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乐意接受,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

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把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和个体的思维活动激发出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设计的每个活动都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这是研究的关键所在。

附表2:

教师小课题研究附件材料目录

序号

材 

料 

名 

备注

1

年级组工作计划和总结

2

年级组的教研活动记录

3

实验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总结

4

实验教师的公开课教案

5

学生数学计算竞赛成绩单

6

获奖复印件

7

实验班学生代表的课作、错题更正本、基础训练

教研组(学科组、备课组)审查意见:

签名:

年 

月 

学校教研室(教务处)审查意见:

20XX年下期四年级数学组工作计划

组长:

范儒梅

为扎实而有效地推动四年级组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提高教研组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实效性,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结合我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年级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工作重点,组织老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生动的教学课堂实例,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研究,。

二、工作思路:

1、分散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及时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在老师们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定期进行集体备课。

3、常规课与精品课相结合。

在保证扎实进行常规课研究的同时,加大备精品课的力度,深入分析教材,从教材本身着手,切实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研读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能力。

4、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

组织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继续收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进行讨论交流,写课后心得,并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5、开展“互听互评”活动,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实施策略:

1、坚持教研组长负责下的集体备课制,保障教研活动定时定期开展。

切实利用好教研时间,开展集体备课,做到内容提前准备,教材人人研讨,人人参与,人人提高。

2、坚持“主题研讨+课例研究”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以主题为引导,以课例为载体,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3、坚持“先自主学习后组内交流”的理论学习方式,丰富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教研主题:

以“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主题,依照教学进度,以“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我组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

五、实施步骤:

(一)对教材进行分析

(二)各单元集体备课及主持老师

一单元范儒梅,二单元蒋绍雄,三单元李秀藕,四单元杨名光,五单元范林丽,六、七单元范向梅。

(三)各单元集体备课流程:

1.解读课标,深钻教材。

请每个单元的主持人在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后,写出发言稿。

2.分头备课,人人参与。

组内的每位老师都要备各单元的研讨课。

3.集体备课,统一意见。

每个单元的第一次集体教研,先由主持人介绍教材,再由组内老师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

主持老师写出第二稿教案。

4.推广应用,提高升华。

课堂组内的其他老师学习精华,为我所用,应用到各人的课堂教学中。

20XX年9月

20XX年下期四年级数学组工作总结

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工作将要结束,我们四年级数学组的每位教师正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忙于期未的收尾工作。

平时全组教师努力把教学抓紧、抓细、抓实,在实践中不断地探讨、不断地反思、交流,求得共同成长,以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提高。

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所做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

学期初,我们组老师认真学习了教学计划,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为了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特点,同仁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采用了集体学习教材,讨论研究重点、难点,并有一人负责主讲,进行集体备课,每位老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再进行修改,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让每位老师上好每一堂课。

2、开展好集体备课

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的思想,积极构建新课标下的适应时代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每一位教师把“努力上好每堂课”作为自身工作的起码要求,切实提高四十分钟的效益。

本期,我组范儒梅老师上了一堂展示课《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课前我们进行集体备课,课后我们进行集体评课、分析总结。

3、开展了课题研究

本学期继续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了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特别是在计算方面,我们特别重视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以“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主题进行研究。

过程中对实验班的学生每堂课前进行3分钟口算练习,开火车,计算接龙,抢答等。

课后笔算练习,对差生进行一帮一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一期下来,学生计算更细心了,计算速度更快了,准确率也更高了。

学生在提高了计算能力的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快乐,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自信心。

4、统一作业设计:

本年级针对作业设计,作业量等问题进行讨论,平时布置了科学的、有价值的作业,结合班级学生特点推出特色作业和创新作业;

作业批改及时认真,都能对学生的订正进行及时复批,全期进行了四次作业互查。

5、做好培优补差:

这学期老师们除了重视学困生的辅导外,还加强了优等生辅导。

平时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趣味数学的辅导,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教学中重视数学能力和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为进一步加强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反思、加以实践运用。

2、为进一步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及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我们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听课和学习,坚持写教学反思、随笔等,本学期中全组教师每人听课15节以上,并及时写好听课反思或随感。

三、存在问题

1、年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还需要继续加强。

2、对待学习问题严重的学生,虽然家长配合教育不到位,但作为老师还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多谈心、多鼓励。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努力做好课题研究,力求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究能力。

2、对待学习问题严重的学生,作为老师不但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还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想办法争取家长的配合,期待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的进步。

我们四年级数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温馨的团体,我们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与研讨,讨论教材问题、教学中的问题、学生问题等等,大家在教研中畅所欲言,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我们组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大家都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勤勤恳恳工作着。

我们决心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对待事业要爱,理论学习要钻,科学意识要强,教学业务要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

20XX年1月

集体备课

时间:

20XX年10月12日

地点:

办公室

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主讲人:

参加人员:

四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

一、主讲人发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部分。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

学生学完本单元的知识后,应对整数乘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

难点:

画线路图解决相遇问题;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

二、集体研讨,老师发言:

范儒梅老师:

重温旧知,学习迁移。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结合例题,在一上课可以设置旧题型:

45×

12,145×

2(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并强调先估后算的习惯。

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把新旧知识作对比,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与联系,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蒋绍雄老师:

应注重展示学生出现的错例,加深新知识印象。

在课堂练习中,尽量寻找学生出现的错例,并及时展示,由学生自己评讲、纠正,老师加以点评。

这样学生就更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清晰算理。

李秀藕老师:

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如:

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

要求明确,包括数学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

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范林丽老师:

具体计算时,应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

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没一步计算的算理。

杨名光老师:

巩固练习时,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大家形成的共识: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2.讨论时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做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为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指导,为实际的教学提供了帮助。

20XX年10月20日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环节)

主持人:

四年级数学组全体老师

一、主备人初稿:

巩固应用:

1、根据8×

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

50= 

32×

25=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

75=1800 

36×

104=3744

(24○6)×

(75×

6)=1800 

(36×

4)×

(104○4)=3744

(24○3)×

(75○□)=1800 

(36○□)×

(104○□)=3744

3、一所希望小学计划将捐赠的拨款用于扩建校园,如下图:

长方形操场的宽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建前的面积是5560平方米,扩大后的操场面积是多少?

二、 

集体研讨,老师发言:

范向梅老师:

学生在探索出积的变化规律后,应该先进行基本练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这是应用新知的最低目标,如果练习环节起点太高,不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应突出由易到难的层次性。

可以把练习一调整到后面去,先设计几个和例题相符的基本练习,比如:

5=?

50=?

500=?

80×

800×

这些练习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容易发现,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先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巩固。

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进行变式练习。

在进行基本练习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答案,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运用规律的。

第二题作为变式练习也有难度,因为两个因数都在发生着变化。

可以先让学生应用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学生在熟练应用规律之后,自然就能掌握两个因数都在变化的情况。

两个因数都在发生变化的情况要求较高,属弹性要求,应根据学生对规律掌握的情况决定是否采用,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作为拓展学生思维的题目,不作统一要求。

这样看来这个练习环节基本练习题量有些少,解决问题的题目也需要补充,以体现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

三、大家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