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高考语文模拟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7916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高考语文模拟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K12高考语文模拟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K12高考语文模拟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K12高考语文模拟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K12高考语文模拟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高考语文模拟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K12高考语文模拟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高考语文模拟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高考语文模拟四川省遂宁市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比如,英国的《魔戒》《哈利·

波特》等吸纳了西方的神话资源,让传统故事煥发出新的生命力。

而在日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也都取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

这些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現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民间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思維观念都与现代社会有所脱

节,有时即便用很精彩的方式讲逑出来,现代人可能也不接受。

对此,我们不必强求。

最重要的

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传承好、传播好。

摘编自孙正国《留住民问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民间文学失去了口口相传的传承场景,其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

B.民间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它是促进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C.目前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自西方,这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

D.一部分民间文学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即使改变讲述方式,现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民间文学的意义与传承危机,提出了留住民间文学中民族记忆的措施。

B.文章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民间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了民间文学走向衰落的原因。

C.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指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好的做法。

D.文章列举《魔戒》幽灵公主》等作品,证明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具有可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共同传承中华文明但在具体传承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B.如果充分挖掘民间文学的丰高资源就可能实现让民间文学融入当代社会的目标。

C.面对民间文学的传承危机,我们必须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传承方式。

D.传承、传播价值观应比记住故事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社科院和文献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

中国人口与势动问题报告》指出,对于中国的人口而言,21世纪上半叶发生的重大的人口事件之一是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将“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倒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現的较低生育。

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遠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寿命大大廷长。

人口老龄化会逵成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

揚统计预测,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齡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25

年将抚养29.46人,2050年将抚养48.49人。

第二,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

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使养老经费大幅增加,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负担。

第四,人口老齡化客观上要求诩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

第五,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再加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子女需外出打拼,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使得我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

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摘编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国家还处于欠发达的状况下,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为此,国家已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制定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长期政策和长远规划,并争取以较短的时间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裘将不斷释放。

“十二五”时期,我国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不斷加强。

尽管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逐步增长,但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强调要积推

动医养结合服务,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生活照护服务,并以建立养老社区,中医药保健等方式使老年人健康服务更为多元化,推动老年病养护、防治。

(摘编自《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亿》)

4.下列对于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从2008年的1600多万上升到2017年1700多万,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这些年的人口出生率处于12‰左右。

B.2010—201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逐年递增,这一趋势可能会延续下去,到2020年60岁以上人口数预计增至近2.5亿。

C.2016年是我国近几年新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但新生人口量远不及同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量,还无法有效缓解人。

D.2011-2016年,我们每年新增的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都超过了当年的新生人口数量,这是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

B.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降低了我国的生育率,只要改变生育政策,就能提高人口出生率,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C.人口老龄化将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和家庭的养老负担,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用接近一半的社会财富来抚养老人。

D.人口老龄化在我国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尚处于欠发达的阶段年轻人外出打拼,陪伴父母变少。

6.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请简要概括说明。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燕子的选择

秦羽

①燕子来的时候,村庄早就忙开了,犁田翩地,一派热闹景象,谁也不知道它们具体什么时来的,当我们注意到燕子时,它们已经布满天空。

②南风和煦,春光大好,燕子成排站在电线上,交头接耳一番,而后商量好似的,突然飞起,

个个好生自在,好像对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

别说是它们,就连每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这满目的新鲜。

绿色铺满大地有另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使人们内心变得丰茂而蓬勃。

③我发现刚来时燕子并不急着安家,而是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成天以野地为家,像贪玩的孩子,将足迹印遍村庄的各个角落。

燕子不会随随便便把家安在啷哪里,它们非得绕梁三日,经过细心查看和选择,在心中衡量比对一番,看看这个家是否结实稳固,这家人是否诚实可靠,是否值得跟他们一起风雨同舟。

④不知为何,所有燕子都觉得我们家不值得托付终生,我们家搬到村口好几年了,也不见有子来筑巢。

这件事很令我想不通,怎么说新屋也比以前奶奶家的老屋结实多了·

屋前的树渐渐成荫、而且又在村口,按理说它们不可能視而不见的,奶奶家的旧堂屋有三窝燕子,我们家这么多年却连一窝也没有,燕子好像把我们一家人给遗忘了。

这件事不单令我烦恼,父亲也担心起来照传统说法,燕子是否前来筑巢,与家宅的吉凶息息相关。

起初他以为屋才新修,燕子们还不熟过一两年就会来,然而五六年过去了,依然空空如也。

燕子并不是没来看过,每年春天有好多成双成对的燕子在家门口飞来飞去,左右徘徊,可最后过家门而不入,只惆怅地望一眼便转身而去有的飞了很远还忍不住不停回眸,遺憾得很的样子。

⑤到底是什么让她们望而却步?

又是什么让它们觉得遗憾呢?

一对燕子来了,发现这里没点前辈的痕逑,于是就以为不可靠,而后来的燕子也都人云亦云?

我不相信燕子会像人一样刻薄,村里总妥修新屋,每座新屋也慈要有第一对新燕前来安家。

嘁,对了,我猜燕子一定是觉得我们家氛图不好,因为我们家总是很难和睦相处,不是夫妻吵架,就是父子相抵,难得有平静的时候、燕于可不喜欢在这种环境昱过日子。

父亲发脾气时如打天雷,就算不发脾气也不怒而威,他从不喜欢我带朋友来家里玩,燕子肯定看到了这些,一个连同类都容纳不了的人怎么可能容下燕子?

⑥我将自己的揣测告诉父亲,他表面骂我是胡说八道,但我注意到,自那以后父亲说话时总是有意无意捏着嗓子,显得非常小心,绝不在大门口亮嗓门。

架也不怎么吵了,有时就算忍不住吵,也躲在房问里尽力压低声音。

⑦果然,没过两个月,就有一对燕子前来探听虚实。

它们在堂屋转了一图,觉得不合适,审度

再三之后,它们决定将巢筑在门前的晒楼下。

然而,问题来了,那对燕子将巢搭在松动的木板下

每次巢穴快要建好时,人在上面一走动·

就会掉下很大一块。

燕子因此做了很多白功,常常眼看

要大功告成,最终却功亏一蒉,有时燕子忙了一天,正想着休息突然间头顶山崩地裂,燕子不知

发生了什么,吓得惊慌失措,尖叫着飞了出去,直到天黑也不敢回来。

好不容易才招来这对燕子,

怎么能让它们因此弃家而去。

这个家需要它们,我需要它们。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擞来梯子,在燕巢边安装了一块篾搭将燕巢兜住,然后再用絕子将它们和木板捆在一起,使之牢固,这样人在上面走动,波动要小得多。

从此,燕子有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家,虽然偶有脱落,也无关大碍了。

⑧可是,燕子的到来并没改变父亲的脾气,他很快便旧病复发,遇到一点小事就骂骂咧咧,而我也毫不示弱。

真不明白,我们怎么就成了一家人。

燕子看见我们吵架,受了惊扰,经常伸出长长的脖子往下看,尤其有了乳燕之后,一家老小排列得整整齐齐地困观,跟在街上看热闱似的。

它们一定不明白这些人怎么一天到晚有那么多事可吵,也许心里还觉得好笑……那段时间,住在我家的燕子常常半夜被吵醒,不知丢了多少好觉。

⑨现在父亲不在了,我也离开了老家,只有母亲一个人和它们生活在一起。

母亲向来报有耐心,脾气也好,想来他们一定相处甚欢,日子过得舒造自在。

离开村庄十年,想必燕子们早就不认识我了吧?

(选自《文苑》2018年第12期,有改)

7.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天初来的燕子以野地为家,慎重地选择安家地点,这既介绍了燕子的生活习性,也引出下文燕子不愿在我家筑巢的内容。

B.在写燕子围观我家吵架的细节中,“一家老小排列得整整齐齐”形象地表现出燕子家的和睦幸福,以此反衬我家的不和睦。

C.文末的“离开村庄十年,想必燕子们早就不认识我了吧?

”一句,蕴含着作者离开村庄后淡淡的感伤和对燕子们的怀念。

D.文章运用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记叙了燕子筑巢的事情,展现农家日常生活的一些片段笔法细膩,情感真挚,引人思考。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9.本文标题为“燕子的选择”,有人认为也能以“家”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

请阐明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继和,字周叔,少以荫补供奉官,三迁洛苑使。

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曰:

“吾门不坠者在尔矣。

”初,继隆之请城镇戎军也,朝廷不果于行。

继和面奏曰:

“平凉旧地,山川阻险,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

”太宗乃许焉。

后复不守。

咸平中,继和又以为言,乃命版筑,以继和知其军,兼原、渭、仪都巡检使。

城毕,加领平州刺史。

建议募贫民及弓箭手,垦田积粟,又屡请益兵,朝议未许。

上曰:

“苟缓急,部署不为济师,则或至失援矣。

”命继和兼泾、原、仪、渭钤辖。

时继迁未弭,命张齐贤、梁颢经略,因访继和边事。

继和上言:

镇戎军为泾、原、仪、渭北面扞蔽,又为环、庆、原、渭、仪、秦熟户所依,正当回鹘、西凉、六谷、吐蕃、咩逋、贱遇、马臧、梁家诸族之路。

自置军已来,克张边备,方于至道中所葺,今已数倍。

诚能常用步骑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苟有缓急,会于此军,并力战守,则贼必不敢过此军。

臣虑议者以调发刍粮扰民为言。

赖圣谟深远,不惑群议,复置此军,一年以来,蕃部咸以安集,边民无复愁苦。

以此较之,则存废之说,相失万倍矣。

真宗以其精心戎事,甚嘉之。

戎人伺警巡驰备,一夕,塞长壕,越古长城抵城下。

继和与都监史重贵出兵御之,贼据险再突城隍,列阵接战,重贵中重创,败走之,大获甲骑。

有诏嘉奖,别出良药、缣帛、牢酒以赐。

继和习武艺,好谈方略,颇知书,所至干治。

然性刚忍,御下少恩,部兵终日擐甲,常如寇至;

及较阅之际,杖罚过当,人多怨焉。

真宗屡加勖励,且为覆护之。

时朝廷每诏书约束边事,或有当行极断之语,官吏不详深意,即处大辟。

继和言其事,乃诏:

"

自今有云重断、极断、处斩、决配之类,悉须裁奏。

先是,继隆卒,继和耻以遗奏得官。

久之,迁西上阁门使。

未几,擢殿前都虞候、领端州防御使。

大中祥符元年卒,年四十六。

赠镇国军节度,遣诸王率宗室素服赴吊。

(节选自《宋史·

李继和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人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B.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人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C.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人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D.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补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文中指继和因上辈功劳任供奉官。

B.城隍指城墙或护城河,从《过秦论》因河为池”看,古代就是以天然河流作护城河。

C.牢酒即牲和酒古代用作赏赐慰劳的物品,其中牢作祭祀用时,有太牢少牢之分。

D.素服指白色的冠服,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表示悲痛的心情和对死者的悼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和深谋远虑见识不同一般。

有人以调拨粮草烦扰百姓为理由反对保留镇戎军,继和表反对认为镇戎军是北部边境的屏障,军事意义重大

B.继和精忠报国,很受朝廷重视,敌人夜里翻越长城进攻,形势危急继和英勇迎战得到朝廷嘉奖;

他去世后,皇帝派遺诸王去吊唁

C.继和治军严厉,得到皇帝理解。

继和对待部下缺少恩德,因敌寇经常到来,他命令士兵终日穿若铠甲·

士兵对此不满,真宗却勉励他并替他掩盖不足

D.继和熟悉边务,敢于上书进言。

当时朝廷下诏令严禁发生边境冲突,官吏没有准确理解诏令,随意执行死刑继和上书反映,使朝廷下诏纠正官吏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平凉旧地,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

(5分)

(2)上日:

“苟缓急,不济师则或至失援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定风波

苏轼①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酸白酒,大辞,集古句②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凤吹细细绿筠香。

秀色乱侵书帙晩,帘卷,清阴微过酒莩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

先生落笔胜萧郎③。

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

【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

②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竹歌并引》曹希《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面成。

③萧郎·

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上阙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

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D.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

15.作者采用集句诗的方式将竹子描写得形神毕肖。

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

请结合上阕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被无情遗弃,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娘家路上的痛苦。

(2)阿房宫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唐代诗人杨敬之在《华山赋》写道“小星奕奕,焚咸阳矣”,杜牧在《阿房宫赋》写道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先以“______’写西南诸峰的特点,再以_________”点出琅琊山的秀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春节,标志着合家团圆、聿福快乐。

国人对春节的期特,实在无需贊述。

但有人认为,“年尾”正在变淡。

这是否意味着,传统文化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悄悄退场?

春节,不仅是家人一周的相聚,更是重新出发的起点。

互相关爱、真減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

侍统文化,无需_____的宣传,也无需______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乐的幸福画面中。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

______并不是可取的态度。

想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其中的陋习。

同时,()。

全家一起进电影院看电影或在家追网剧,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

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_____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的烦恼……积极拥抱新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蓬勃的生机。

我们只要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統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开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张旗鼓不胜其烦故步自封千篇一律

B.大张旗鼓不厌其烦抱残守缺千篇一律

C.大费周章不厌其烦故步自封一成不变

D.大费周章不胜其烦抱残守缺一成不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我们必须确立新的表达方式

B.确立新的表达方式,我们就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C.为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应确立新的表达方式

D.我们确立新的表达方式,目的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19.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只要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B.我们只要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C.只要我们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D.只要我们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20.下面是某公司总经理开业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今天,我们隆重恭賀本公司正式开业。

首先,我谨代表公司全体人员,向亲自莅临现场的

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公司从筹备到开业有衤得到诸位的热情攴持,对此,我们感思戴德。

今后,我们将诫信守法经营,鼎力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祝大家身体倍儿棒,生活幸福!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青年应捕捉机遇,投身产业变革的前沿。

材料:

面貌梦想未来

激情飞扬挑战自我意气风发乐于奉献张扬个性和谐美好

秀出我风采我要飞得更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雪盲症,是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

最初,人们认为是雪地反射的阳光过于强烈而导致,后来发现采取戴上墨镜等防护措施也不能究全遜免。

某科研郜门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引发雪盲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雪地里空无一物。

科学研究还证明的眼睛总是在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

如果长时间逹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此而暫时失明。

有人就依此找出对付雪盲症的一种办法——提前在雪地路线上插上颜色较深的旗帜。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高中2016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2019.3.25

1、现代文阅读(36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B

2.C

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