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7829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析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析Word文件下载.docx

  

(2)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我国水资源的开发率较高,但是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我国农业长期水的有效利用率仅在40%左右,现有灌溉用水量超过作物合理灌溉用水量的0.5至1.5倍以上;

工业和城市用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除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城市水重复利用率可达70%以外,大批城市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仅有30%~50%,有的城市更低,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5%以上。

因此,我国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节水都有很大潜力,大约有1/3到1/2的潜力可挖。

为实施全社会节水,我们应进行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应提高水利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农业应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工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高循环用水的次数,生活用水设施则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措施等。

  (3)我国水资源水质污染形势严峻。

目前,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我国的水质污染都非常严重。

根据全国1998年对全国109700公里河流进行的评价,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的占29.4%(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33.0%,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20.3%,超Ⅴ类标准的占16.9%。

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我国河流长度有70.6%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以上。

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

“八五”期间水利部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均有严重污染。

湖泊、水库污染也相当严重,据1998年全国环境质量报告,滇池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湖水质均劣于Ⅴ类,氮、磷污染相当严重,巢湖(西半湖区)全湖水质也劣于Ⅴ类;

此外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4)水资源过渡开发。

为了满足21世纪水资源需求。

必将加大水资源开采力度,水资源过渡开发,无疑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个别地区更高。

据预测,到205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为27%,除西南诸河利用率较低外(12%),其他各流域均超过20%,特别是海滦河、淮河、黄河等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均超过50%,分别为62%、60%和56%。

  (5)水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由于水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在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着:

1)机制失灵,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

2)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管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不利于节水,甚至鼓励多用水;

3)灌溉工程老化,渠道工程中,在被调查的373座渠道建筑物中,完好的仅占4%;

4)过度超采,生态环境恶化,出现大面积地下漏斗,地面沉降或裂缝,黄河断流,海水入侵等;

5)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收不抵支,举步维艰。

  二、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农业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大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以及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从而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业占很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12多亿人口中有近70%的人生活在农村。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农村总体已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而且还为工业和其它事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和资金积累。

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污染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局部地区仍在继续恶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在农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影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1.水资源供需失调和利用不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10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约为2400m,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人口稠密程度各地也相差极大,因此许多地区的人均年占有量比全国的平均值低得多。

如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只有938m。

北京市仅350m。

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在不断增加,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农业可用水量及总用水量比例逐年递减。

目前干旱缺水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重大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如甘肃武威地区,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自然灾害频繁。

现该地区耕地面积已缩减1/4左右,沙化面积达农田面积的2/3以上。

  2.污水灌溉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淡水资源短缺,我国于1958年开始利用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废水进行大规模的污水灌溉,现有污水灌溉面积约67万hm。

虽然污水灌溉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更会引起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3.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前所述,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将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土壤肥力下降以及侵占和污染农田。

水土是农业的基础,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现今,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趋势严重。

而西南地区则石漠化趋势严重。

水土资源的流失,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影响该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水土资源的管理主要是,以地方行政机关管辖的行政区域为管理单元,实行区域管理。

因而,在局部上土地资源的利用看似合理,但从宏观、整体上看则往往存在着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状况。

  4.乡镇工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乡镇工业迅猛发展,乡镇工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力军。

但乡镇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人员素质偏低,导致了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三废”。

这些污染物进入农田后构成了农业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险。

例如,1995年湖南全省,据统计,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7666.12万t,处理率仅为15%,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悬浮物、COD、石油、挥发酚等;

废气排放量1110亿m,处理率为12.99%,主要超标污染物是工业粉尘、烟尘、二氧化硫等;

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1664.61万t,利用率仅为6.80%。

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经常发生农业急性污染事故,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酸雨还导致土壤进一步酸化,在湘江流域和沅水流域形成为两条明显的酸雨带,给农业生产造成潜在的威胁。

固体废物不仅占用大量耕地,而且还造成土壤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和生物污染,危及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些土壤甚至因失去耕种价值而废弃。

  5.农业污染源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农业污染源主要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一些化学物质及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农用化学物质包括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虽然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对保证农业增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合理使用或过量使用也会造成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1)化肥流失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化肥作为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其用量不断增加。

我国从1935年开始生产化肥,但到1949年,化肥年产量才0.6万t。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化肥工业迅速发展,1997年年产量达2911万t,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氮肥年产量2074.9万t,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的化肥施用过量,特别是氮肥施用量偏高,造成大量化肥流失。

另外,不合理的施肥制度使化肥中营养元素经地表径流和淋溶而进入水体,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鱼虾大量死亡,水质恶化。

此外,化肥还造成土壤、地下水及作物中硝酸盐的积累,硝酸盐还原后形成亚硝酸盐可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其失去带氧功能,导致患者出现紫绀等缺氧症状,严重时甚至使人窒息死亡;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同时还具有致癌作用,可以显著提高人类患癌症的机率。

长期饮用含硝酸盐的水会产生人体慢性中毒,家畜使用含硝酸盐的饲料也会中毒。

化肥(主要是磷肥)中所含的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害物质,还会对区域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危害。

  

(2)农药流失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治理作物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但往往含有各种毒素,农药残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并对多种生物造成危害。

我国农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总用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91年农药总使用量为76.1万t,1995年为108.7万t,1997年则达119.5万t,平均每km农田施用量达7.76kg(按播种面积j计算)。

由于农药施用有效利用率很低,一般仅20%~30%,因此农药的大部分漂浮在空气中或降落在地面,一小部分则进入土壤、水体、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形成危害。

我国在1983年停止使用有机氯农药以后,大量使用毒性大、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农畜产品污染十分普遍,不少烟草、茶叶、鸡蛋、冻鸡、蜂蜜等农产品因农药残留超标而不能出口或被退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随着各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农药用量不得不成倍增加,但这又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中大量天敌的死亡。

  (3)农用地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膜的使用对农业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农膜技术自70年代从国外引进以来,其发展速度之快,应用作物种类之多,推广面积之大,社会经济效益之巨,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推广史上所罕见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农膜覆盖栽培面积1980年为0.17万km,1996年为700万km,1997年达774.9万km;

农膜的使用量从1980年的5.3万t增加到1997年的101.1万t。

农膜覆盖栽培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与此同时,由于废膜不能自行分解,滞留于田间既不利于中耕,又会对深层土壤造成污染危害。

土壤中废膜多时,由于破坏了土壤结构而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妨碍作物根系生长和土壤中水分、空气、营养元素的正常分布与运移。

据调查,使用农膜一年的地块,每亩残留片约2.17kg,使作物减产6.43%,连续使用5年地膜的地块,每亩残留废膜21.69kg,使作物减产24.70%。

农膜对土壤质量、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物理方面的;

而对农产品质量和天空的污染由于自身成分和焚烧产生的物质,则是化学性质的。

  (4)禽畜粪便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

  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自我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近五年来,在不断加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同时,各地强化保护,充分依靠和发挥大自然的力量,在生态脆弱、地广人稀、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加大了封育保护的力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充分发挥了生态自我修复的力;

并在128个县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在30万km的“三江”源区,实施了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

全国共实施封育保护面积达60万km。

在推进生态修复过程中,各地还加强了小流域、水源工程、舍饲养畜、生态移民、以电代柴等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设。

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了条件,而且促进了当地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人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初步形成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有效监督管理机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7万个开发建设实施项目,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资金达180多亿元,防治面积3万km,拦护弃土弃渣8亿多t。

由于加强了执法监督检查,有效地保护了开发建设工程周边和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人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3.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推行户包、拍卖、股份合作、租赁等治理水土流失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大户治理,大户带小户,使治理开发向更高层次发展。

积极推行产权确认,在面上治理中实行先治后卖或先买后治等办法。

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推行了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责、权、利,形成了一套治理有权、管护有责、开发有利、产权清晰的治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使水土保持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投入来源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多渠道、多层次投资治理水土流失和全社会办水保的新格局。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78万户农民、大户、企事业单位,以多种形式参与“四荒”治理开发,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7万km,吸引社会资金108亿元。

从而使水土流失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三、我国水土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一)必须继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

  1.要加强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构队伍的建设,尽快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监察网络体系的建设。

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完善宏观调控,严格执行土地法规,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稳定耕地面积,控制非农业建设占地,严把非农业建设用地审批,严格控制乡、镇企业占地。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种植业,以控制土地污染。

因地制宜,开发一切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发挥土地的总体功能。

2.按照安全食品生产的环境标准,坚持农业生产与污染治理协同发展的原则,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和管理力度。

(1)通过化学、生物、物理等措施综合防治作物病虫害,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技术。

建立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这是防止农药污染的最好办法。

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

贯彻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加强对施药人员的培训,防止对农畜产品的污染。

(2)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防止化肥污染的主要途径就是多施生物有机肥,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流失和挥发。

逐步推广土壤诊断和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发展平衡施肥和配方施肥技术。

逐步改善化肥结构,改变目前氮、磷、钾比例失调和营养元素单调的局面。

推广使用复合肥,调配好营养比例。

推广合理的耕作制度,以有效地减少化肥流失。

(3)加强破废地膜的管理,防止废膜污染。

目前尚无成熟的防治技术,因而应通过加强管理,以促进破废地膜的回收。

要宣传破废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并通过各级地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特别是基层农技干部,指导农民回收破废地膜,以防止破废地膜在土壤中积累。

建立破废地膜收购和加工企业,通过适当提高收购价格,以促进破废地膜的回收。

(4)加强畜禽养殖的排污管理,制定排污标准。

对于畜禽养殖业,要按照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对畜禽粪便实施综合利用深加工和无害化处理,防治畜牧业污染发生和发展。

要突出发展“特色”、“绿色”、“有机”农业,狠抓山区特色产业开发,走农业“清洁生产”的道路。

  3.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系统,重点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技术模拟系统和数据库,制定农业清洁生产战略的总体实施方案。

对现有的乡镇企业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发展乡镇企业时,要特别注意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二)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依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一些有关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各地也出台了一些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

要继续引导各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做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依法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

  (三)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在总结生态农业县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施高产稳产基本农用建设、庭院生态经济开发、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工程和推广适用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害化的目标。

  2.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调整农村的能源结构,改善农民单一使用植物性燃料的现状,倡导使用太阳能、水能、沼气、风能,以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园)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3.加强草地生态工程建设,禁止开垦草地,对已开垦的宜草不宜耕的地区,逐步退耕还草。

积极贯彻实施《草原法》,加强草原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建设“草库仑”,实行围栏、封育和轮牧,兴建一批生态牧业基地,逐步扭转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4.开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

在干旱地区建设区域性调水、拦蓄洪水等工程的同时,全面实施农田水利蓄水工程,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建立和完善田间蓄水、抗旱保水、节灌补水和土壤培肥等体系,以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四)完善管理监测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

  1.进一步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的监测体系建设,加大环境监测力度,逐步建立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预警系统。

  2.继续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环境质量开展例行监测工作。

  3.定期对重要渔业水域环境进行常规性监测,并加大对渔业污染事故和赤潮等应急性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海洋渔业环境污染和污染损失情况,调查处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

  4.针对当前蔬菜等农畜水产品污染危害大的状况,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开展例行监测,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

(完)(更多:

财经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