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习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775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劝学》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劝学》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劝学》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劝学》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劝学》习题.doc

《《劝学》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习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劝学》习题.doc

劝学(练习测试)

一、填空

1.假舆马者,,而致千里。

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3.蚓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译: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4.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

5.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

6.课文标题是“劝学”,文章开篇即揭示了中心论点:

,意思是说:

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二、区别下边各句子里加黑的词的用法。

(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见者远无可寄托者

(3)(而)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致千里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于”相当于“从”,后“于”相当于“比”;善假于物也——介词,相当于“向”。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一种特殊的指示代词,不能象其他代词那样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者“的地方”、“……的事物”的意思;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表判断,助词。

3)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以不译出来;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

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表示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可译作“地(de)”;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于是”。

三、选择词义。

1.“疾”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①小病,②苦痛,③痛恨,④快、迅速,⑤强、猛烈⑥通“嫉”,妒忌,⑦弊病,缺点。

试确定下面句中的“疾”字该选用哪一个义项,在后面()里标明号码。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D(海瑞)素疾大户兼并E寡人有疾,寡人好色()F会长老,问人民所疾苦()

2.“绝”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

①杜绝、断绝,②隔绝,③极、尽、穷尽,④停止、消失,⑤无路可通,⑥很、非常。

试按“疾”字要求做练习。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C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E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3.“致”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

①达到,②送达,③表达、传达④招引、引来,⑤归还、交还,⑥意态、情趣、⑦尽、极。

试按“疾”字要求做练习。

A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C罗敷前致词:

使君自有归()

D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E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4.“强”有两个读音:

①qiáng,②qiǎng;有以下几种常用义:

①健壮、强壮,②强大、势力过人,③优越、好,④有余、有多,⑤勉强,⑥强迫,使用强力。

试确定以下各句子中的“强”字该读何音,用哪个义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C学有未达,强以为知()()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E……吾去去矣。

将军强留之()()

5.“用”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

①任用,②使用,③采用,④用途、用处,⑤物资,财用,⑥因、由。

试按“疾”字要求做练习。

A用心一也()B又备经年裹物之用()C兵精足用,英雄乐业()D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E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1.A(5)B(4)C

(1)D(3)E(7)F

(2)2.A(6)B(4)C(5)D

(2)E

(1)3A

(1)B(4)C(3)E6)F(7)

4A(qiáng)

(1)B(qiáng)

(2)C(qiǎng)(5)D(qiáng)(4)E(qiǎng)(6)

5A

(2)B(4)C(5)D(3)E

(1)

四、翻译下面三个句子,要特别注意加黑词词义的落实。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五、阅读《劝学》,完成下列各题。

(一)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由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而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三)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只水成渊,咬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③故不积中跬步,无以至千里;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⑤骐骥一跃,不能干涉;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⑩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青,取之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善假于物也(4)木直中绳

(5)金就砺则利(6)闻者彰

(7)假舆马者(8)致千里

2.指出

(一)文中4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3.指出

(一)文中含有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

(一)文中有一句用时间名词做状语的句子,指出并加以翻译。

答案:

1.

(1)从

(2)比(3)对于(4)合乎(5)磨刀石(6)清楚(7)凭借、利用(8)到达2.“有”通“又”;“暴”通“曝”,晒干;“生”通“性”,资质,禀性;“知”通“智”,智慧。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4.

(1)注意“水”,名词用动词;“绝”,横渡。

(2)注意“生”通“性”。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乎”,介词,对。

6.为了“劝学”,作者在

(二)文段中采用了直接论证,接着又甩开笔墨,作了一系列喻证。

a.本段的直接论证是(限16字):

b.喻证是:

7.由直接论证和喻证推出了著名的结论,这个结论是(限12字):

8.下列“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B。

吾尝跂而望矣C顺风而呼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9.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1)声非加疾也()

(2)假舆马者()

(3)而致干是()(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1.下边注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不积跬(guǐ半步)步;蟹六跪而二螯(áo蟹钳)B骐骥(qíjì骏马);一跃(yào跳)

C.驽(nú劣马)马十驾;功在不舍(shè)D.锲(qiè刻)而不舍;金石在镂(lòu雕空)

12.下面各组中同一个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

B.风雨拳焉忧劳可以兴国以兴利除弊夙兴夜寐

C.不能十步五步一楼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

D.下铬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发饮羽日食饮得无衰乎

13.下列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雨兴焉译:

风雨就会兴起B积善成德译:

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

C.而神明自得译:

于是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D.圣心备焉译:

孔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14.(三)段用了10个比喻,对其所论证的道理及论证的角度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证学习应循序渐进(正面①②,反面③④)B.论证学习持之以恒(正面⑤⑥,反面⑦⑧)

C.论证学习应专心致志(正面⑨,反面⑩)D.本段所论述的学习三原则间的关系是递进。

15.用三个成语总结(三)段段意。

①②③

1.D2.A3.D4.B5.B6.①循序渐进②持之以恒③专心致志

16.对下列加点的“而”所表示的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C.而闻若彰(而,连词。

表转折关系)

D.蟹六跪而二螯(而,连词,表并列关系)

17.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C)

①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①手臂并没有加长,而看得远②比不上片刻的学习

B.①手臂并没有增长,而看得远②比不上片刻学习到的东西多

C.①手臂并没有增长,但别人在远处就能看到②比不上片刻学习到的东西多

D.①手臂并没有增长,但别人在远处就能看到②比不上片刻的学习

18.下面说法不符合此文意思的一项是(D)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几句,在比较中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登高而招……而绝江河”几句连续设喻,说明借助外物的帮助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C.“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不在于先天素质,而在于后天的学习,

D.“君子生非异也”的观点,是对孔子“上智下愚不移”观点的批判,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19.指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片刻)B。

假舟楫者(借助)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检查)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能)

20.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之”用法相同的项是(D)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1.下列各项句子中,从复句第一层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两项是(BD)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2、第l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从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比喻“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