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镇村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7614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镇村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市镇村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市镇村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市镇村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市镇村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镇村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设计文档格式.docx

《市镇村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镇村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设计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镇村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设计文档格式.docx

2.1设计建设规模

设计区建设规模93.09hm2,基本农田图斑面积84.38hm2,占设计区建设规模的90.64%。

2.2工程新增耕地

本设计新增耕地分两个部分:

第一是设计区内有2口小的废弃的坑塘合计面积0.68hm²

,均已被村民自进行复垦为水田;

第二是通过对原有斗渠进行拓宽整修,占耕地0.09hm2,同时对通达难度大的田块新修机耕路,占用耕地0.48hm2,两项合计净减少耕地面积0.57hm2。

经计算本项目新增耕地0.11hm2,新增耕地率为0.12%。

2.3工程设计内容

本项目为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主要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和其他工程四大工程。

2.4自然条件

2.4.1地形地貌

该设计为镇农田设计,海拔多在85~105m,有切割微弱的地表,地形多缓和起伏,土壤质地为红岩岗地,多表现为平顶,也有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平原与丘陵的过渡带。

2.4.2气象

镇地区的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该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气候较为温和,光照时间充足导致该地区热量充足同时雨量也较为充沛,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降雨,四季分明,春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炎热炎热,秋季较为凉爽,冬季较为低温。

年平均降水量1410.5mm,但是昼夜温差较为明显。

2.4.3土壤

项目区属岗地,且以红砂土为主。

耕作层浅,有机含量丰富,有效养成分高,土壤偏酸性。

2.4.4植被

设计区环境适宜导致内植物生长茂盛,在水田种植方式中,耕地多种植季节作物,例如蔬菜、油菜和薯类等。

设计区主要植被类型以农田植被为主,包括水稻、蔬菜、油菜、薯类等。

2.4.5水文与水文地质

设计区北面有攸河贯穿,并有多个山塘为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同时,该地区地下水丰富,地下水水质良好,为项目区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

设计区域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均降雨量1410.5mm。

境内分洣水和渌水两大水系,统称湘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102条,总长1150k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811407.8

m

其中河流水面3077hm

,水库水面2540hm

,坑塘水面6132hm

,沟渠水面2370hm

2.4.6工程地质

土地综合整治区内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更新统白沙井组(Qbz)网纹状粘土与砾石层以及石炭系上统壶天群(Chq)灰岩。

第四系更新统粘土(Qbz),整理区内分布普遍,厚2.5~3.5m;

第四系更新统粘砾石层(Qbz),整理区内分布普遍,分布于粘土之下,厚3~5m。

土地整治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据1:

5万区域地质图及文字报告,整理区内无区域断层,Ⅰ级阶地后缘斜坡地带基岩出露区岩层产状为N30~50°

WSE∠20~32°

,整理区内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

项目区土层为双层结构粘土、砾石类土岩性综合体,为冲积成因,上部粘土呈黄红色,可硬塑,湿稍湿,中低压缩性,厚2.5~3.5m,其顶部0.5m左右为耕土,可软塑,湿饱和。

下部砾石类土以粗砾、卵石为主,浅灰,灰白色,中密,湿~饱和,大于20mm颗粒含量70~80﹪,大小一般5~20mm,个别达50mm以上,次圆~圆状,厚3~5m。

本设计主要整修的是灌溉斗、农渠,都没有较大的相关水工建筑物,所以没有对设计区域进行勘探,且沟、渠开挖都比较浅,不需要进行基础处理,因为地基和边坡没有存在地质稳定性问题,设计区基本软弱土层。

2.4.7天然建筑材料

设计区域内可用天然建筑石材较为充足,有木材、碎石等。

所需要的建筑材料若要购买,设计区域离购买的地方也较近,交通较为便利,当地存储量大,可以充分满足设计区域的需求。

2.5自然灾害

该设计区域自然灾害出现较为频繁,常见的有洪涝、干旱。

对于洪涝,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到8月份,每次洪水来临的时候,有些地势较低的农作物会被洪水淹没,造成大面积的作物损失。

干旱多以7月~10月最严重,当旱期到来的时候,水稻田内需水量增大,但是问题就来了,由于设计区域内相关水利设施功能落后,输水能力较差,靠人工的苦力灌溉,效率极低,严重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减收。

目前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制约了农业产值。

2.6土地利用现状

2.6.1土地利用结构

设计区域修建面积达93.09hm²

,其中耕地78.67hm2,占建设规模的84.51%(其中水田68.63hm2,占建设规模的73.72%,旱地10.04hm2,占建设规模的10.79%);

交通运输用地1.41hm2,占建设规模的1.51%,全部为农村道路;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47hm2,占建设规模的5.88%,(其中坑塘水面0.68hm2,占建设规模的0.73%,沟渠4.79hm2,占建设规模的5.15%);

其他土地7.54hm2,占建设规模的8.10%,全部为田坎。

详见表1-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表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Table1Landusestatusoftheprojectarea单位:

hm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权属名称

总计

编码

地类名称

面积

比例

01

耕地

011

水田

68.63

73.72

013

旱地

10.04

10.79

小计

78.67

84.51

10

交通运输用地

104

农村道路

1.41

1.51

11

水域及水利

设施用地

114

坑塘水面

0.68

0.73

117

沟渠

4.79

5.15

5.47

5.88

12

其他土地

123

田坎

7.54

8.10

小计

合计

93.09

100.00

2.6.2土地利用程度

大部分的土地都有了合理高效的利用。

些许小范围内的土地地质条件较差,客观条件不允许,故未能有效利用。

这几年来,设计区域通过对农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改变农产业的现状,以前是粗放经营,现在将粗放型农业变转变为集约、生态型、高效的农产业,使的土地农作物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都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高。

2.7基础设施条件

2.7.1道路交通设施

设计区距县城23.8km,对外交通比较便利,国道106位于项目区北侧,项目区内通村村道已基本硬化,区内耕作道路基本完好,各田块通达度亦通畅,但仍有部分道路较差,部分田垅无道路通达,田块生产仍完全依靠人工。

设计区现状道路情况见表2。

表2主要道路调查表

Table2Mainroadsurvey

编号

路面材质

路面宽度(m)

路面状况

备注

原有硬化道路-1

水泥

4.83

较好

保留

原有硬化道路-2

4.52

原有硬化道路-3

5.01

原有硬化道路-4

4.53

原有道路-1

碎石

3.51

2.7.2灌溉与排水设施

设计区域北侧有攸河穿过,但因为其与之配套的灌水排水系统缺乏较为统一的规划且有部分沟渠淤积泥沙和泥土另外有些许沟渠伴有渗漏现象,灌溉效率低,虽有多口山塘为设计区提供水源,但仍然没有办法满足灌溉排水要求,影响设计区域内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详见表3。

表3现有沟渠调查表

Table3Existingtrenchsurvey

名称

上口宽(m)

沟渠深(m)

护砌材料

原有沟渠-1

1.32

0.98

土质梯形

原有沟渠-2

1.24

0.87

原有沟渠-3

2.55

1.50

整修灌排斗渠-2

原有沟渠-4

0.96

原有沟渠-5

1.31

原有沟渠-6

1.34

0.97

原有沟渠-7

2.55

整修灌排斗渠-1

注:

表中所列宽度及深度为沟渠净宽及净深,非占地尺寸。

2.7.3电力设施

设计区域电网整改已经基本完成了,设计区域各村都有相应的电压线路,电力配置充足,设计区生活用电及其生产性用电的需要均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2.7.4生态环境保持设施

设计区周围以低山丘陵为主,已封山育林,生态环境良好。

根据的历史文献资料记载,项目区没有发生过风沙灾害。

设计区基本为农作物种植区,多为生活废水,没有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有毒气体和相关废渣,远远没有达到环境承载能力极限,所以不需建专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

3水资源平衡分析

3.1当地水资源环境

地形条件:

项目区为岗山丘陵区,农田分布地势较平地区,灌溉水源主要为攸河及项目区内分散的山塘。

排灌条件:

灌溉排水渠道大部分为土渠,里面经过长时间都长满了杂草,沟渠的整体的布局也较零乱,水流不畅,灌溉效率低下,不利于集约化经营。

运输条件:

设计区对外的交通较为方便,但是用在生活和农业生产的田间道路却不完善,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较大的阻碍,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水分气候:

项目区10月至次年4月易出现低温寒潮,对作物育秧危害大,影响冬季作物和蔬菜的生长;

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常出现阴雨连绵天气,影响农作物的下种与收获。

3.2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平衡计算的总体原则方法如下:

(1)供水不留缺口,尽量满足需水要求;

(2)供水的原则为:

先用灌渠水、山塘水、拦水坝来水灌溉,不足的由提水工程调剂补充;

(3)农业灌溉保证率参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取p=90%;

(4)农村的生活用水以及相关企业的用水都不同水利工程供水,所以不参与到该设计的平衡计算中。

3.3供水量分析

3.3.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1)降雨、径流

设计区年均降雨量在1410.5mm左右,集中在4—6月,占43.34%。

干旱一般集中在7—9月份。

(2)地表水资源

设计区主要的水源是攸河及设计区内个零散的山塘和水库,攸河为设计区的主要水源。

(3)地下水资源

设计区区域地下水丰富,地下水水位较浅,所以会导致地下水与地表水经常转换,出现地表水潜入到地下,转换成地下水。

地下水涌上地表变成地表水,降水除小部分自然蒸发和以洪水形式排出,多汇集于区内河流或纳入周围水库、山塘储蓄。

(4)攸河供水

本项目区从攸河取水,通过挡水坝取水,经灌溉水渠,连接挡水坝的渠道尺寸为宽1.2m,深1.0m,水深0.7m,原渠比降为1:

1000,经计算引水渠的灌溉流量为0.6627m3/s,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71。

作物生长周期内按灌溉次数12次,一次灌水5d,自流渠道一天灌水按24h计算,可知攸河可取水量为:

(1)

式中:

q——水渠灌溉流量,单位:

m3/s;

——周期内按灌溉次数;

——一次灌水天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

故代入数据得:

=0.6627×

12×

24×

3600×

0.71/10000=243.93

因本项目区位置位于该灌溉渠中后段,取水量按其30%计算,故攸河可供本项目区水量为:

Q攸供=243.93×

0.3=73.18

m3。

(5)山塘供水

根据水利局所提供资料和现场调研结果,项目区超过3亩的蓄水山塘共有31口,蓄水总面积约29.89公顷,经实地调查山塘水深一般在1.5~2.5m,按平均水深2.0m计算,考虑蒸发、渗漏等因素,山塘水利用系数取0.737,根据《农业区划报告集》查得项目区在灌溉保证率为90%时的山塘复蓄指数为1.5,由此得知山塘供水量如下:

(2)

代入数据得:

=29.89×

2.0×

0.737×

1.5=66.09

综上所述:

攸河综引水及山塘对项目区总的供水量为:

73.18+66.09=139.27

3.4需水量预测

3.4.1需水类型的确定

设计区需水量主要是在农业生产上的计算,所以分析设计需水只计算在农业上的灌溉需水,因为设计区域内没有工业。

(1)作物种植结构的确定

项目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根据气候特点,以种植双季稻为主,通过整理后项目区水田采用“稻—稻”的种植制度。

(2)灌溉定额的确定

处于湘中山丘区,属于农田灌溉Ⅳ区,按P=90%的灌溉保证率计算

,早稻灌溉定额为230m3/667m2、晚稻灌溉定额为435m3/667m2,则水田综合灌溉定额为665m3/667m2(9975m3/hm²

);

油菜灌溉定额为130m3/667m2(1950m3/hm²

其中月净灌溉定额见表:

表4各月净灌溉定额表

Table4Netirrigationquotaforeachmonth单位:

m3/hm2

月份

4

5

6

7

8

9

月净灌溉定额(水田)

658

638

1047

2209

2399

2172

852

9975

月净灌溉定额(旱地)

128

125

204

432

469

424

167

1950

(3)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确定

在设计前设计区为土质渠道,得知土质渠道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约为0.5。

通过土地整治,对灌渠全面硬化,灌溉水利用系数将得到提高。

查资料得灌溉渠系的输水损失和设计流量计算一节的要求:

灌溉面积小于0.067

hm²

时,渠系水利用系数渠0.85~0.75;

水稻田间水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95以上,本项目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75;

田间水利用系数水田取0.95。

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

田间水利用系数,由此可得该项目水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1。

(4)灌溉需水量计算

土地整治后工程区耕地面积为78.78hm²

,其中68.74hm²

种植双季水稻,10.04hm²

种植油菜,需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3)

——需水量,单位:

m3;

q1、q2——水田、旱地灌溉定额,单位:

m3/hm2;

S1、S2——水田、旱地面积,单位:

hm2;

ηs——渠系水利用系数(自流灌溉取0.75);

ηf——田间水利用系数(田取0.95)。

由上式计算得在90%保证率下,工程各片区农业灌溉需水量为:

以双季稻为例代入上述公式:

=(9975

68.74+1950

10.04)/(0.75

0.95)=

表5工程区需水量表

Table5Waterdemandintheprojectarea

作物

种植面积

灌溉定额

灌溉水利用系数

需水量

(hm²

(m3/hm²

m3)

双季稻

68.74

0.71

96.57

油菜

10.04

2.76

78.78

/

99.33

3.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在设计保证率下,工程区水资源供需关系表如下:

表6工程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表(P=90%)

Table6Supplyanddemandbalanceofwaterresourcesintheprojectarea(P=90%)

供水量

平衡

结果

旱地综合净灌定额

水田综合净灌定额

需水总量

供水总量

坑塘

攸河供水

富余

m3/hm²

m3

128.20

658.62

6.56

9.18

4.34

4.83

2.62

124.63

637.67

6.35

8.90

4.22

4.68

204.40

1046.69

10.42

14.61

6.93

7.68

4.18

432.30

2209.99

22.01

30.86

14.65

16.21

8.86

469.34

2399.47

23.89

33.51

15.91

17.60

9.61

424.47

2170.82

21.62

30.31

14.39

15.93

8.69

166.65

851.75

8.48

11.90

5.65

6.25

3.41

1950.00

9975.00

99.33

139.27

66.09

73.18

39.93

结论:

从以上计算表格得知,该区域水流条件好,水流量较为丰富,满足设计年(P=90%)灌溉要求,而且水量还有剩余的,对于灌溉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4项目规划方案

4.1灌溉与排水建设标准

因地制宜,对于地形条件的不同,水资源环境的不同,所配置相应水利工程设施也应不同,合理高效配置各种水源。

每一级渠道应该有完善的渠系水工建筑物,每一级有每一级的分工,做到引水有门、分水有闸、过路有桥、运行安全、管理方便。

为防止在灌溉过程中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输水效率。

水稻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按抗旱天数表示,单季稻项目区可取30d~50d,双季稻项目区可取50d~70d,经济较发达地区可按上述标准提高10d~20d。

旱作区农田排水宜采用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从作物受淹起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