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学年高一学年学业达标测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7525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学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学年高一学年学业达标测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学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学年高一学年学业达标测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学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学年高一学年学业达标测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学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学年高一学年学业达标测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学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学年高一学年学业达标测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学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学年高一学年学业达标测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化学学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学年高一学年学业达标测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学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学年高一学年学业达标测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学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学年高一学年学业达标测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在标准状况下,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氧气三种气体按一定比例充满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并将该容器倒置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无气体剩余,所得溶液的浓度为Mmol·

L-1。

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0<M<

B.

<M<

C.

D.

10.实验室有几瓶显酸性的溶液,4位同学选择了其中四瓶测定其中所含的较大浓度的离子,他们的结论一定错误的是(  )

A.Fe3+、Al3+、Cl-、Br-B.Fe2+、Cu2+、SO42-、

C.Na+、K+、

、Cl-D.Mg2+、Cu2+、Cl-、

11.现有四组分散系:

①汽油和水形成的乳浊液、②含有泥沙的食盐水、③溶有碘(I2)的碘化钾溶液、④乙二醇和丙三醇混合溶液(乙二醇和丙三醇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请用下图所示的仪器分离以上各混合液,仪器和方法不能对应的是(  )

A.①﹣(3)﹣分液B.②﹣

(2)﹣过滤

C.③﹣

(2)﹣萃取D.④﹣

(1)﹣蒸馏

12.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A.

13.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错误的是(  )

A.CO2、SO2、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C.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D.大量焚烧田间秸秆会污染空气

14.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

使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CO2,铂起催化作用

B.汽车尾气中的NOx在铂表面发生反应的产物是N2

C.CO在铂表面可能和O2、NOx反应

D.NOx、CO、CO2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15.浓度为0.1mol·

L-1的HCl溶液VmL,加水稀释到2VmL,取出10mL,这10mL溶液中含有c(H+)(  )

A.0.5mol·

L-1B.0.01mol·

L-1C.0.02mol·

L-1D.0.05mol·

L-1

16.一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

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  )

A.质子B.原子核C.阳离子D.阴离子

17.下列关于加成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一定含有碳碳双键B.反应物一定含有不饱和键

C.产物只有一种D.产物一定是化合物

18.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在英国诞生,“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它们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C.酶通常在强酸或强碱的条件下发挥作用

D.高温或紫外线的照射会降低酶的活性

19.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测得某一时刻SO2、O2、S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2mol·

L-1、0.1mol·

L-1、0.2mo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可能存在的是(  )

A.SO2、O2浓度分别为0.4mol·

L-1

B.SO3浓度为0.25mol·

C.SO3浓度为0.4mol·

D.SO3、SO2浓度均为0.15mol·

20.短周期中三种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B.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

C.b的氢化物很稳定

D.b元素的最高化合物为+7价

21.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H4+Cl2

CH3Cl+HCl

B.CH2===CH2+HCl―→CH3CH2Cl

C.CH3CH2OH+HBr

CH3CH2Br+H2O

D.2CH3CH3+7O2

4CO2+6H2O

22.某烷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则该烃的分子式不可能的是(  )。

A.C2H6B.C4H10C.C5H12D.C8H18

23.下列反应中可用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CaO+H2O===Ca(OH)2B.NaOH+HCl===NaCl+H2O

C.2KClO3

2KCl+3O2↑D.Zn+2HCl===ZnCl2+H2↑

24.合理利用燃料减小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理念,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

B.氢气是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的燃料

C.乙醇是比汽油更环保、不可再生的燃料

D.石油和煤是工厂经常使用的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25.枸椽酸乙胺嗪可用于驱除肠道虫病,其结构简式为HOOCCH2COHCOOHCH2COOH,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枸椽酸乙胺嗪反应的是(  )

A.乙酸B.乙醇C.碳酸钠溶液D.溴水

26.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27.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28.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氧气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C6H12O6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C6H12O6与X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置换反应

29.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

A.只含碳元素B.只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氧两种元素D.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30.甲、乙、丙、丁四种元素位于同一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甲<乙<丙

B.最外层电子数:

丙>丁

C.若甲、乙、丙均是金属,则氢氧化物碱性:

D.若乙的最高价含氧酸为强酸,则丙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分卷II

二、填空题

31.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等杂质)是提取铝的原料,提取铝的工艺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  。

(2)流程图中固体B的成分为  ,流程图中试剂X为  。

(3)为验证滤液A含Fe3+,可取少量滤液A滴加  溶液,溶液显红色。

(4)通入过量的CO2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现有102t含氯化铝50%的铝土矿,理论上可炼出  t金属铝。

32.碱金属元素包括锂、钠、钾、铷、铯、钫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ⅠA族。

(1)画出下列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锂____________;

②钠__________;

③钾__________;

④铷__________。

(2)比较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①它们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们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并验证二氧化硫的某些性质的装置,试回答:

(1)在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二氧化硫是________________气体。

(3)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硫有________性。

(4)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硫有__________性。

(5)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硫有____________性。

(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为验证氧化性:

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经检验完毕)实验过程如图: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形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阳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步骤Ⅲ中溶液变黄的离子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_____(写试剂化学式)检验氧化产物,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说明氧化性Fe3+>SO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5.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溴苯。

(1)在烧瓶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烧瓶口垂直的一段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锥形瓶C中盛放四氯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锥形瓶C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________,则能证明。

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锥形瓶C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未反应的溴而显褐色,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瓶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石蜡油分解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

试管②放在冷水中;

试管③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试管④中加入溴水。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中加入氧化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②内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③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④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本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CO2、P2O5、SO2、SO3、Cl2O7都属于酸性氧化物,CaO属于碱性氧化物,CO和H2O既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2.【答案】C

【解析】 在反应中3molNO2参与反应,其中2molNO2被氧化,1mol被还原,不论有多少电子发生转移,被氧化与被还原的N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故选C。

3.【答案】C

【解析】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Ag++Cl-===AgCl↓、+2Ag+===Ag2CO3↓,再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2H++Ag2CO3===2Ag++H2O+CO2↑,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由此判断该溶液中含有Cl-、。

4.【答案】D

【解析】物质转化过程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就没有电子转移。

分析转化前后化合价变化,可知D项中元素化合价未变。

5.【答案】C

【解析】加热时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由此可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A方案可行;

b克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根据钠原子守恒和混合物总质量可列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B方案可行;

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为产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还包括从溶液中挥发出来的水蒸气的质量,C方案不可行;

沉淀的质量即为碳酸钡的质量,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和混合物总质量可以列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D方案可行。

6.【答案】C

【解析】称量Na2CO3固体时,应将Na2CO3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①错误;

④和⑤之间缺少振荡操作;

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⑥错误。

综上所述共有3处错误。

7.【答案】C

【解析】 分散系都是电中性的,胶体不带电,故A错误;

胶体粒子可能不带电,不做定向移动,故B错误;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C正确;

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的运动也是布朗运动,故D错误。

8.【答案】A

【解析】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倒数之比(摩尔质量不同);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和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均为22.4L,1mol氧气中含氧原子数为2×

6.02×

1023=1.204×

1024;

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2mol、0.2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0.2g+8.8g+5.6g)÷

0.5mol=29.2g·

mol-1,两者的相对密度为29.2÷

32≈0.913。

9.【答案】D

【解析】略

10.【答案】B

【解析】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而Fe2+有还原性易被氧化为Fe3+,它们不可能大量共存。

11.【答案】C

【解析】①分液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汽油和水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分液时用分液漏斗,①正确;

②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泥沙和食盐水不相溶,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过滤时用漏斗,②正确;

③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碘(I2)微溶于碘化钾溶液,故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萃取时用分液漏斗,不能用漏斗,③错误;

④蒸馏是分离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乙二醇和丙三醇互溶,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蒸馏时用蒸馏烧瓶,④正确;

综上C正确。

12.【答案】D

【解析】A为分液操作,可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故A不选;

B为渗析操作,可用于分离胶体和溶液,故B不选;

C为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故、液混合物,故C不选;

D为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不用于物质分离,故D选;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CO2、CH4和氮氧化合物都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SO2、N2不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A错误;

节能减排可以减少CO2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B正确;

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形成,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所以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C正确;

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产生一氧化碳等,D正确。

14.【答案】D

【解析】CO、NOx在铂表面发生的反应为CO+NOx―→CO2+N2(未配平),也可能是CO与O2反应,此过程中铂作催化剂。

CO2不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15.【答案】D

【解析】浓度为0.1mol·

L-1的HCl溶液VmL,加水稀释到2VmL,稀释后溶液浓度为

=0.05mol·

L-1;

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10mL的溶液中含有c(H+)=c(HCl)=0.05mol·

L-1,故选D。

16.【答案】D

【解析】氢原子失去电子变为氢离子(阳离子),该氢离子即为质子,不可能为阴离子。

17.【答案】A

【解析】加成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其特点是反应物不饱和键断裂,产物唯一。

18.【答案】C

【解析】酶属于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它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并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在紫外线照射和强酸强碱的条件下,酶都会变性,失去生理活性。

19.【答案】B

【解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即0<c(SO2)<0.4mol·

L-1,0<c(O2)<0.2mol·

L-1、0<c(SO3)<0.4mol·

L-1;

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c(SO2)+c(SO3)=0.4mol·

20.【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

短周期元素a为氦(化学性质不活泼),b为氟(氢化物很稳定、无正价),c为硫(硫酸为强酸)。

21.【答案】B

选项B中的乙烯双键断开,两端碳原子分别结合氯化氢中的氢原子和氯原子,生成氯乙烷,属于加成反应。

22.【答案】B

【解析】 A项为CH3CH3,C项可能为C(CH3)4,D项可能为C(CH3)3C(CH3)3,其一氯代物各为一种,而B项为CH3CH2CH2CH3或CH3CH(CH3)2,其一氯代物各为两种。

23.【答案】D

【解析】理论上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反应,是常温下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4.【答案】B

【解析】可燃冰外观像冰,其化学组成是CH4·

nH2O,根据元素守恒知,水不能变为油;

氢能源来源广、热值高,且燃烧后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

乙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但乙醇为可再生能源,;

石油和煤都属于化石燃料,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5.【答案】D

【解析】分析解题的基点:

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识别及性质推断。

枸椽酸乙胺嗪中含有官能团—COOH,具有酸性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还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枸椽酸乙胺嗪中含有官能团—OH,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26.【答案】C

【解析】短链醇(如乙醇)可由淀粉或纤维素制取,动植物油脂和短链醇均是可再生资源;

生物柴油中R1、R2、R3不同,可形成混合物;

动物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是几百,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7.【答案】C

【解析】选项A、B中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选项C为取代反应;

选项D为加成反应。

28.【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在叶绿素和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物质X为氧气,葡萄糖(C6H12O6)为有机化合物;

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该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储存的太阳能;

即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葡萄糖中;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29.【答案】D

【解析】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元素。

至于是否含有氧元素则不能判断,条件不足,D项符合题意。

30.【答案】D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其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即:

甲>乙>丙,选项A错误;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其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即:

丙<丁,选项B错误;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其金属性(氢氧化物碱性)逐渐减弱,即:

甲>乙>丙,选项C错误;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其非金属逐渐增强,若乙的最高价含氧酸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