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无问西东》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问西东》作文素材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耀,出自三代五将的大家庭,琴棋书画修车武术无一不牛。
国家危难,家人希望他独善其身,他却矛盾于忠孝不能两全。
最终,国难现状还是令他投笔从戎,加入飞虎队。
1962年
王敏佳、鹏、想,三人发小,各自胸怀伟想。
一场意外的检举,让三人命运发生巨大差异。
想为了获得支边名额,背叛了王敏佳;
王敏佳因为虚荣的童年谎言,遭受了严酷的审查;
而鹏选择默默守护王敏佳,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2012年
果果,高级白领,现实让他很困惑。
一边,是要不要“为欲望奋斗”,因为人心难测:
遵守行规的他,被职场斗争淘汰出局,得知阴谋后,他纠结于是否同流合污、以牙还牙。
另一边,是要不要“坚持善意”,同样,因为人心难测:
他善心救助了某个贫困户,但对方的需求窟窿眼看越填越大。
四段故事的陌生人,最终被无形的线索牵连起来——曾经迷茫的吴岭澜成了光耀的老师;
被启发的光耀,救了幼年的鹏;
鹏敲醒了误入歧途的想;
想学会了牺牲,救了果果的父母……
“真实”的生命力看似微弱,但却延绵不绝,薪火相传。
有人感动于那一群年轻人在人生迷茫时执着地追求心真善,有人感动于少年气概在硝烟中逆境下的从容绽放,还有人感动于青春和爱情经历患难之后依然有最深情的眷恋……
1.关于正义
“如果提前了解你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1937年,华北沦陷,清华、北大、南开的师资学子被迫撤离。
以梅贻琦、伯苓、蒋梦麟为首的教育界精英,携领数千人来到破落的小城。
他们用茅草修建校舍,在荒郊野外支起黑板,授业读书。
他们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成为了寅恪、冯友兰,振宁、邓稼先……
光耀,是他们的一份子。
光耀明确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
一次窗外的眺望,他对军人产生向往。
他心中萌发起止不住的激情,想去参军。
却被母亲拦住。
母搬出家训,对他说——
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故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言下之意就是:
我们不要用功名利禄,来评判人生的价值。
不要因为追求人生的幻光,从而失去生命。
“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
母让光耀懂得,自己幻想的徽章荣誉,是多么幼稚。
他向母亲发誓,自己永不参军。
可没过多久,日军轰炸。
防空警报拉响,他在校舍附近,遇到教授吴岭澜。
他让吴岭澜先走,吴岭澜却说——
哪有学生不走,老师先走的道理?
之后,他看到吴岭澜捧起鸽子笼。
原来,吴岭澜每次空袭都来这,是为了救白鸽。
救白鸽,简单一个细节,不仅表现出极富善良和浪漫主义的处世之道,更让光耀寻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日军连续轰炸,一片狼藉。
光耀看到街边,少年被炸断手臂,幼子躺在母亲身旁,还未懂事,就已成殇。
他想,哪有弱者死去,强者逃生的道理?
参军并非为了别人眼中的虚妄荣光,而是为了维护世间正义,维护自己心中至关重要的真理。
于是,他加入了由宋美龄、纳德开创的“飞虎队”。
飞虎队,是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空军。
无论军衔高低,总要在战场上,与敌人近距离搏斗。
只要战争不结束,哪怕再优秀、再幸运的空军,也很容易战死。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
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光耀鼓起勇气选择的,是一个明知会死的人生。
1937年8月19日,崇诲放弃逃生机会,同战友锡纯一起,驾驶飞机径直撞击日舰,与敌同归于尽。
正义不是被外界灌输来的,它来源于每一个孩子自身的品性。
是在我们犹豫之后,做出的那个最忠于自己的决定。
2.关于无畏
1962年,鹏在清华大学读书,一心想要保护王敏佳。
某天,王敏佳目睹自己中学老师被师母欺负,便和好友想一起写信批评师母。
不料,这封信竟成为“批斗王敏佳”事件的导火索。
可明知自己将要堕入深渊,王敏佳仍选择独自担当,不出卖一同写信的想。
没过多久,她就被批斗。
她用释然一笑,作出最后的斗争。
大家向她扑来,扔石头、拳打脚踢……终于,她停止了呼吸。
只有鹏一人,守在她身旁。
当然,有人认为这种无畏不现实,毫无逻辑性。
为什么不现实?
是因为很多人不相信。
很多人不相信,在一个吃不饱饭的年代,还会有吴岭澜这样的人舍命救鸽子。
很多人不相信,有人愿意丢掉荣华,丢掉高贵完美的人生,而甘愿跑到落后乡村,成为空中的一缕英魂。
很多人不相信,有人宁可直面深渊、粉身碎骨,也不肯背叛理想,放弃坚守自己心中对的东西。
很多人不相信,王敏佳仅拿着一个水壶,就敢来到大西北寻找鹏的足迹。
为什么不相信?
因为我们恐惧,我们没勇气、做不到。
清华校歌里写: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需要坚持真理,为前人所不能为,为今人所不能为,为东西方所不能为。
若能抛开世俗,我们将何其强大。
3.关于同情
“做什么会让你真正开心,你要问清楚自己。
同他的先辈一样,果果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一名精英。
但同他先辈不一样的,是果果所处的时代,好像越来越不近人情。
在公司,他被上司背叛,被当枪使。
回到家,光顾了三年的菜店,店主居然在肉上偷动手脚。
城市高楼林立,带来的不止便捷,更催生出信任危机。
救了家庭贫困的四胞胎婴儿后,身旁人却向他警示:
你当心啊,别陷得太深了。
我救助过一个孩子,开始一年没事。
然后先是提出来到上学。
然后,他的父母提出来陪读。
再后来,孩子哭着和我说父母没工作,让我帮着找工作。
你说我这哪是救济孩子呀!
我这不是认了门亲戚吗!
但是果果的父亲却告诉他——
做一个好人,要比做一个没原则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
可是,做什么会让你真正开心。
你要问清楚自己。
果果父母的命,是想救的。
数十年前,鹏用善念和对自我的坚守,启迪并救赎了想。
想又在荒漠中,用这份善念救了果果的父母,以及还在腹胎中的果果。
多年以后,果果是否会被自己救的四胞胎,无止境地索取?
这个问题,他不会问。
他知道答案,他不在乎答案。
当社会存在信任危机的时候,我们更不能袖手旁观,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
现实是什么不重要,超越现实才重要。
4.关于真实
“真实是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1923年,是中华民国的和平年代。
学子吴岭澜(楚生饰)考试落榜,只好转入文科。
他心存不甘,梅贻琦看过成绩后,问他:
如此天资,你为什么不学文科,而偏要念实科呢?
你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啊?
他答——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
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
我何用管我学什么?
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当所有的学生都在读实科,都在钻研技术。
当老师和家长都在告诉你:
“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
但还有一件事,它比读书学习更重要。
它是人生的基础问题,也是终极问题——
“我是谁?
我从哪来?
我该去哪?
大学的第一使命,应当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这个问题。
如何去探寻真理?
如何引导学子,觉醒自我意识?
梅贻琦说——
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
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
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
简而言之,要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再去钻研专科技术。
所谓教育,要先以人为本,以培养「自我意识」为基础,再让学子根据「自我」找到卓越的人生追求。
当吴岭澜心存不甘想要读实科时,梅贻琦对他说——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
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
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
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梅贻琦这段话,即是火种。
不久,泰戈尔访华,点燃了这颗火种。
吴岭澜看到,在泰戈尔的眼神中,在林徽因、梁思成等人的眼神中,传递出来的正是这种平和,以及对自我的不断探索。
告诉孩子,真正的真实,是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然后,再不断地自我探索和发展。
5.关于善良
“在最痛苦的时候,也不会出卖别人。
关于《无问西东》的主题,章子怡在采访中说过——就是一个字:
“善”。
“我演的王敏佳,她那么小的一个角色,在最痛苦的时候,也没有出卖别人,坚持住了自己的善良。
电影中有很多细节带给我们感动的善意,每一个善意都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母怀着丧子之痛,仍不忘给报信军人送上一碗银耳莲子羹;
由于校舍简陋,下雨时被吵到无法上课,老教授安然地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
在炮火声中老师淡定地讲着黑格尔哲学理论,学生们冒着生命危险搬运着恐龙骨架。
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泪崩,因为纵使这世间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邪恶,但是他们依然选择坚守着心最初的善良!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善良,能让我们心安宁,一生无悔。
6.关于信念
“大学精神,浴战火而不催!
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不能亲赴前线或参加战斗,只有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坚持谨严创造的精神,治学不倦,以期有所贡献于祖国。
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茅草舍下、在防空洞里做到了,其情何其赤诚、何其热烈。
当时西南联大条件的艰苦也在电影中体现出来——学生们几十人挤在铁皮、茅草屋顶下上课;
雨季来临时,教室里常常在“下小雨”。
防空警报响起后,教授们便在防空洞口授课。
但是,即使如此——图书馆前学生依然排队如潮,暗淡的灯光下,总是一片鸦雀无声的自习景象;
朱自清穷到连乞丐都嫌弃没钱,校长梅贻琦卖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妻子当街卖早点,闻一多为补贴家用,不惜刻章卖钱……
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一部部为当代中国科学奠基的著作在硝烟中问世:
华罗庚完成了开创性的著作《堆垒素数论》;
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结构》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
青莲的《重水之研究》、九章的《大气之涡旋运动》、云铸的《中国古生代地层之划分》、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马大猷的《建筑中声音之涨落现象》、闻一多的《楚辞校补》、冯友兰的《新理学》、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汤用彤的《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等等都是珍贵的奠基性论著。
不仅如此,西南联大师生的爱国还体现于自己清贫如斯,却仍能心系百姓苍生。
孔祥熙曾拨十万大洋给学校改善条件,但联大师生全体投票,一致同意:
“将这笔钱捐给人民,以报收留之恩。
当我们的孩子面临困难时,我们需要想起西南联大的精神。
这就是刚毅坚卓,这就是文人风骨。
法制日报:
法治社会不容美化侵略行为
智全
2018年04月27日08:
37
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
∙
原标题:
历史不容虚无,侵略战争不应被美化。
针对已经挑战了价值底线、有损国家和民族尊严的美化侵略战争的不法行为,理应依法予以严厉制裁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4月25日开始审议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二审稿,其中明确了宣扬、美化侵略战争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二审稿规定:
“亵渎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月26日《法制日报》)。
众所周知,恃强凌弱,以奴役和掠夺他国人民为目的的侵略战争,背离了人类的基本文明价值,已为现代文明所不容。
作为现代公民,不美化侵略战争,应是必备的基本价值底线。
尤其在近代中国有着一段饱受侵略凌辱历史的情境下,每个国人都应对此保持泾渭分明的界限。
但遗憾的是,近年来个别人价值底线失守,甚至身着二战时期的日本军服拍照并通过网络传播,美化侵略战争,将中华民族近代屈辱的历史人为践踏,严重损害了国家尊严、伤害了民族感情,公众对此深恶痛绝,要求严惩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这种现实语境下,立法机关顺应民意,将美化侵略战争的不法行为直接入刑,以严刑峻法守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价值底线,无疑契合了民意。
美化侵略战争本质是对侵略战争的助纣为虐,对其依法严惩是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少数“精日”分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身着日本军服招摇过市,这其中固然有他们忘记民族历史伤痛的无知,但刑罚严惩的缺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综观我国法律此前对美化侵略战争不法行为的惩处,还仅仅停留在治安处罚的层面,这样的处罚很难对行为人产生强力威慑。
记得去年8月,四名年轻人身着二战时日军军服在著名抗战遗址“四行仓库”拍照留念,引起举国愤怒,但囿于法律没有将这种行径纳入刑罚惩处的掣肘,四名年轻人只是被处以行政拘留。
同样,今年一名男子在四百余人的微信群中散布“杀三十万太少”等言论,最终也只是被处以行政拘留。
一再发生的美化侵略战争的不法行为已经表明,惩处力度过轻的行政拘留,不但不能对这种不法行为起到以儆效尤的威慑作用,反而让不少始作俑者心存“大不了被拘留”的侥幸心态。
故此,将美化侵略战争的不法行为直接纳入刑罚畴进行惩处,势在必行。
不可否认,严刑峻法并非惩治美化侵略战争不法行为的唯一良方,但严刑峻法能在最大程度上遏制美化侵略战争的不法行为,这应成为基本的法治共识。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一些人对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历史热衷于娱乐化式的恶搞,如果不通过严厉的刑罚对其严格禁止,就极有可能给游戏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始作俑者留下恣意妄为的空间或灰色地带。
因此,只有对这些始作俑者予以严苛处罚直至追究刑责,才能让其真正明白,底线不能突破,撞了这道红线就需付出沉重代价。
针对已经挑战了价值底线、有损国家和民族尊严的美化侵略战争的不法行为,理应依法予以严厉制裁。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掷地有声,美化侵略战争的不法行为才能真正被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