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7329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4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Word下载.docx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2Word下载.docx

12.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13.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坡度呈正相关 

B.与植被呈正相关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14.造成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B.阳坡植被生长状况好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D.阴坡坡度更大

15.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无关联 

B.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读等高线地形图,a、b、c、d等高线上的数值,xy为过等高线的一直线,虚线表示河流,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6.该区域的自然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季雨林

17.若图中c数值为300米,d=a,沿图中x、y直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18.近年来,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二氧中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地球环境具有()

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C.区域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

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冻土主要有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

19.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在未来30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的是

A.气压升高,气温下降B.气压降低,风力减弱C.风力增强,天气转阴D.风力增强,气温上升

20.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因素、洋流因B.海陆因素、纬度因素C.纬度因素、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地形因素

21.冻土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树木多扎根较深且高大挺拔

B.图示地区河流迂回曲折,易形成不对称河谷

C.图示地区气候主要具有冷干特点

D.图示地区地表水易下渗,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淋失严重

下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水系(图甲)及植被带(图乙)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关于该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B.阳坡坡度大于阴坡

C.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

D.阳坡面积大于阴坡

23.该自然区位于()

A.南岭B.秦岭C.天山D.长白山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4.图中a区域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5.左图中b区域所属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①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②位于信风带的背风坡③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

④沿岸有寒流流经⑤沿岸有暖流流经⑥位于低纬地区,终年受上升气流的影响

A.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⑥D.⑤⑥

26.影响右图所示气候类型与a区域气候类型共同的大气环流形势是()

A.赤道低气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信风带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27..关于对甲山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

B.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

C.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

D.山河相间,地势南高北低

28..下列对玉树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大B.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C.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D.终年寒冷,降水较多而均匀

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

贡嘎山东坡的海螺沟是中国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园。

沟内拥有低纬度地带海拔最低的冰川,冰川下限的海拔约2850米。

沟内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沟内蕴藏有大流量沸泉和温泉,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

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29.海螺沟拥有低纬度地带海拔最低冰川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但海拔高,气温低B.沟内封闭,光照弱

C.位于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D.地处阴坡,气温低

30.近几十年来,海螺沟冰川下限有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  )。

A.全球气候变化B.植被破坏,降水减少

C.温泉、沸泉大量融化冰川D.极端寒冷天气增多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3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32.该山可能位于(  )

A.5°

N附近B.40°

S附近

C.40°

N附近D.极圈附近

下图是我国北纬30°

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中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3.造成我国100°

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海拔B.降水C.冰川D.土壤

34.我国100°

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下图为北半球由赤道到极点景观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5.该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植被高度变化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6.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植被代表常绿硬叶林B.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

C.①至②景观的变化完全由热量决定D.南半球缺少①自然带

读图,回答问题。

37.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大气环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38.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D.地理环境的复杂

39.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要素由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40.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形成前后的气候差别不大B.使植被、土壤、动物垂直分布

C.自然带只在其上的山脉地区出现D.其上的冰雪不属于自然带

41.2013年5月18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8批次镉大米和米制品的品牌和生产厂家。

大米镉含量超标,主要是土壤中镉含量超标,引起的植物吸收。

工业污染和过度使用化肥是主要原因。

一些磷肥和复合肥中镉含量超标,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镉;

空气和水镉污染,也将导致水稻在生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镉。

镉进入大米的途径和含镉大米事件反映的原理是:

A.水循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B.生物循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C.岩石圈物质循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D.生物循环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42.生物对环境产生作用,归根到底是由于

A生物有循环作用B微生物有分解作用C绿色植物有光合作用D生物有呼吸作用

植被类型深受气温、降水影响,读主要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3.a、b、c表示的植被类型是

A.a—阔叶林b—针叶林c—草原B.a—针叶林b—草原c—阔叶林

C.a—阔叶林b—草原c—针叶林D.a—草原b—针叶林c—阔叶林

44.能体现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①热带雨林→c→a②热带雨林→c→b③c→b→荒漠④c→a→苔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45.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项一功能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

某年汽车拉力赛于1月6日从里斯本启程,1月21日在达喀尔

结束(如下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6.选手沿途依次看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47.甲城市年平均降水量217毫米,但常有大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寒流影响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暖流影响

C.常年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带到空中冷凝D.常年盛行下沉气流,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题。

48.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

49.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D.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

50.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

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D.皮肤癌患者增多

51.上题所述事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各环境要素是独立发展的C.差异性

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52.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省三沙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珊瑚岛礁及其海域。

读“南沙群岛部分珊瑚岛礁分布图”,完成下题。

风向对珊瑚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上风向有丰富的饵料和氧气,所以珊瑚生长较

快且密集。

若仅从风向角度分析,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A.东西B.南北C.东南—西北D.东北—西南

53.根据下列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图中①、②、③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是

A.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B.花岗岩沉积岩岩石

C.冬季风季风环流大气环流D.沼气能矿产资源自然资源

读四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及昼长最大值图,完成下列问题。

54.图中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

55.对于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自然植被可能为苔原B.④地可能位于赤道

C.③地可能受到东北信风控制D.②地可能受到副极地低气压控制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57.我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新疆吐鲁番盆地,这里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下图中甲图为吐鲁番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乙图为沿甲图中MN线绘制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简述E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2分)。

(2)比较乙图中M、N两坡向自然带分布特点的主要差异,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5分)。

(3)试分析夏季吐鲁番盆地内部易出现高温天气的原因(4分)

58.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

(3分)

(2)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分)

(3)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下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________图,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产生的原因是。

59.读下面的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2)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是以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①→②→③→④B.④→⑤→⑥C.①→⑤→④D.③→⑤→⑥

(4)珠穆朗玛峰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

60.(12分)下图为澳大利亚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6000°

C年积温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

(4分)

(2)比较A、B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墨累达令盆地过度引水灌溉对该流域自然环境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6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6分)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

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

水圈

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岩石圈

加快岩石的风化;

参与沉积岩的形成;

促进土壤的形成

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B

3.D

试题分析:

2.图示北部的三座山,因纬度较高,没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南部的山因降水较多,没有山地荒漠带;

四座山因海拔较低,山顶气温较高,没有山地冰雪带;

而四座山在不同的海拔都有山地针叶林带。

故选B。

3.因黄土塬的地面平坦,难以形成地表径流;

而降水与其它地区没有差别;

地势平坦,利于下渗和蒸发。

故选D。

考点:

中国区域地理

4.C

5.B

试题分析:

4.①、②两处植被类型差异的原因是地形变化;

③处水能资源丰富,但处在断层构造带,不适宜修筑水电站;

⑤处位于湖泊下游,受湖泊削峰补枯作用,径流量比⑥处变化小。

5.读图可知,该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水平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应该位于温带地区,故为山东半岛。

该题考查区域定位及植被、水文特征等。

6.B

7.C

6.图中甲地位于华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为两年三熟;

乙地位于长江下游平原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农作物为一年两熟,故造成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7.甲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地共同的地理现象为雨热同期。

甲地种植冬小麦为主,乙地种植水稻;

乙地冬季河流不结冰;

甲地水运不发达。

该题考查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差异。

8.D

【解析】恐龙灭绝而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9.A

10.A

9.根据题中信息,判断图示为天山山脉南北两侧的垂直自然带谱,在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与其所在位置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天山位于我国温带内陆地区,如果没地势起伏,其水平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带,因此①为荒漠带,由于地形的影响,改变了局部地区的水分状况,天山北坡降水较多,在山腰部位有个云杉林带即针叶林带,而南坡因地形闭塞降水少,,缺少针叶林带,所以②代表草原带③代表针叶林带。

故选A。

10.影响雪线高度高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气温高的地带,一般雪线就高,而降水多的地带雪线就低,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博格达峰的北坡纬度低,所在地带气温要高,因而雪线明显要比博格达峰的北坡雪线高。

纬度不同也就是太阳辐射不同。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1.B 

【解析】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人类大面积砍伐可能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12.D

13.B

14.A

12.结合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mm之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判断该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只有D项符合。

13.图B基本反映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率成正相关与坡度基本成负相关。

14.结合图A基本呈现土壤厚度在阴坡较阳坡厚;

故推理A项符合。

本题考查资料综合分析能力(土壤)。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解答时注意地理图表的解读。

注意土壤的形成、分布与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地形因素、时间因素和人类因素之间的关系。

15.D

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是无关联,A错。

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会导致地表形态的改变,进而对气候产生影响,体现了环境的整体性,B错。

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生物、水文反过来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C错。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D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6.B

17.C

16.依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典型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7.图示河流位于山谷中,等值线向高值弯曲,所以a大于c,又因d等于a,所以b大于a,因等高距为200米,所以a为500米,b介于500米与700米之间,对比图中剖面数值及地势起伏分析,X大于y,且中间有一凸起。

故选C。

自然带、等高线

18.A

【解析】珊瑚的死亡反映了大气、水等要素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

19.D

20.C

21.B

19.图中甲位于高压脊附近,30小时后其向东移动约150千米,即约向东移动约2度经度,如下图所示甲’点即约为30小时后甲在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

从甲和甲’处等压线分布特征可以知道,甲’处等压线较密,风力增大,气压值变低,所以D项正确。

20.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东段大致东西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大致与位于该地的山脉(大兴安岭)走向一致,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21.土壤中冻土的存在,阻止了树木根系的向下发育,所以A项错误。

图示为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冷湿。

冻土会阻止地表水的下渗,土壤中矿物质元素淋失较慢。

河谷底部由于冻土的存在,使河流的下蚀作用受到抑制,河流迂回曲折,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加宽,并形成不对称河谷,所以B项正确。

天气系统;

等值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中国区域地理。

22.C

23.B

22.读图,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结合指向标判断,阳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阴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该地应位于季风区,不能简单说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A错。

根据图示范围和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判断,阴坡在很短距离内海拔下降到812米,阳坡在较远距离上海拔仍1865米,说明阳坡坡度小于阴坡,B错。

根据图中植被分布的面积判断,阴坡面积大于阳坡面积,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C对,D错。

23.结合前面分析,结合指向标判断,该山脉为东西走向,且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所以应是秦岭,B对。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24.C

25.A

26.C

24.根据海陆轮廓,左图是南美洲,根据回归线位置判断,a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沿岸寒流影响,是热带荒漠气候,C对。

25.左图中b区域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①、②错,③对。

沿岸有暖流流经,④错,⑤对。

位于低纬地区,受信风的影响,⑥错。

所以A对。

26.结合前面分析,a是热带荒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根据右图中图例,右图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影响两者共同的大气环流是副热带高压带,C对。

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

27.C

28.B

27.该区域水热资源丰富,山高谷深,森林覆盖率高,种类多,生物资源丰富;

草场资源少,不适合发展畜牧业;

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但不适合航运;

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

28.玉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较少,但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低,气温年较差小;

而空气稀薄,云量少,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中国自然地理

29.C

3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