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7089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花生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落花生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落花生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花生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落花生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爱!

”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

“花生的味美。

哥哥说:

“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

“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深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教学实录

导入:

质疑笔名,以问题引起动机

师:

“落花生”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

有的孩子要问了:

老师,我们的资料上写,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

——因为在古代还有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

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生:

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问得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

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 

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检查预习:

找准起点,夯实基础

课文都预习过了。

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

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

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

(幻灯出示一组词语:

分辨 

尝尝 

便宜 

石榴)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的是轻声。

果真如此,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

所以刚才有两个同 

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

像这样——(师范读。

)(生再次齐读)

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读这段话?

(一生读。

你读得不错,孩子。

这段话可不好读了。

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幻灯片中“空地”、“种花生”“买种”三个词语中的多音字变为红色),很不错!

这个词(指“播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

是播种(三声)。

为什么?

生,嗯,因为是翻了地再种它。

老师提示你一下,看看前面那个词是什么?

(买种)买的是种子,再看 

后面那个词,翻的是?

(地)浇的是?

(水)这样一来,你看这组词语都是动词加什么?

(名词)。

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

要读什么?

“种”(三声)

看你们多聪明,大声地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

播种(三声)。

好极了。

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意思来判断。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附加题,刚才这个字(指“园”)他也读错了,谁听见了?

他读成什么了?

你离得近,你来说。

应该是“后园”,他读的是“后院”。

听得非常仔细。

可是,为什么写“后园”而不是“后院”呢?

这俩字有什么区别?

猜猜看。

院子是有很多人可以在里面玩耍,园子是可以种东西的地方。

“园子”说的挺清楚的,“院子”有点问题。

我发现院子的“院”是四声,园子的“园”是二声。

你发现了读音的不同。

意思呢?

我觉得院子的“院”应该是人们住的地方前面有个小院子,而园子是种农作物的地方。

刚才两个同学都讲“院子”和人们住的地方有关系,准确说,它们俩的区别在于——(幻灯)院子是围墙四周房屋的空地,园子是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

这下明白了吗?

读书的时候要是分不清楚,别偷懒,查查字典。

略读“种”、“收”:

引导发现,主动求知

还是这段话。

第二关还没过完呢!

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之前作为检查预习的第二道题目,考察多音字及区分“园”、“院”)

(学生有困难,教师提示)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

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

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 

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从“居然”你看出来收获以后他的家人是想到还是没想到?

没想到。

没想到,所以用居然。

但是为什么就没想到呢?

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学生稍读书后举手)

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要短。

还有别的原因吗?

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

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

你瞧瞧,他特别会读书,是什么地?

荒地。

荒地啊!

那能种出来是不容易。

没想到!

我们姐弟几个这是第一次种花生。

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

意外不意外?

意外。

仅仅是意外?

心情如何?

高兴。

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

激动。

喜出望外。

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

那是惊喜啊!

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师起,生齐读)

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

他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判断,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却用的是逗号。

问的好,为什么呢?

我想可能这些事情是间断的,所以才要用逗号。

你的意思是,每件事情都隔了一定的时间。

那买种啊,翻地啊,播种啊,这几件事本身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吗?

不是。

也持续了一定的时间。

说得好,这么一猜就有答案了。

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

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

逗号。

是的。

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恭喜大家,两关都通过了。

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还写了尝花生。

你们找找看,文中真正写“尝花生”是在哪儿?

“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这会儿尝了没?

(学生摇头。

)还没呢!

真正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话。

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吃完了。

是啊,就那么一句。

还写了什么事?

还写了议花生。

是。

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收、尝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因为是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的启示。

这是这篇文章的什么?

中心思想。

我给你个词——重点。

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写得?

少。

不详细不具体叫什么?

应该是略。

简略。

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精读重点:

质疑问难,变教为学

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关于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

后边怎么说的?

非常的难得。

你的问题是什么?

我的问题是天色既然不是特别好,父亲为什么也来?

父亲回家那不是应该的么?

问题在哪?

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

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很难得,实在很难得。

猜猜这是为什么?

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

他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父亲可能工作很忙。

孩子你猜对了!

可忙什么?

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

他的爸爸是一位爱国志士,可能……在和台湾交流。

呵呵,倒不是。

因为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地介绍一下。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

而那天晚上天色还不大好,父亲也来了,所以说——

实在难得。

是的,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是的,父亲和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的母亲一样爱孩子。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这个可贵指什么?

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孩子,你是在问,父亲说花生的好处有一样最可贵,为什么说它最可贵,是这个意思吗?

对。

你瞧瞧这个孩子问的问题,多重要。

他抓住了父亲的话来思考“为什么父亲说花生有一样最可贵?

”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然后再想一想为什么父亲说可贵,(归纳问题,板书)

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

靠自己。

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

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就读第十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

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好了,孩子们,我看大家都写的差不多了。

谁来说说,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呦,瞧瞧你们,刚才读书很有效率,这么多人都举手了。

我最喜欢看到课堂上你们林立的小手。

你来说。

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一连说了这么多词。

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

朴实无华,默默无闻。

谁能读读课文的原文?

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她读了原文,很好。

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

父亲说花生吧就说花生,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如果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张扬自满,我觉得很不好。

其实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

——摇头了。

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

它就长在那!

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

作比较。

聪明!

对比啊!

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

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

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

先自己练一练。

看来练得差不多了。

谁来读?

(一生读)

读得很流利,孩子。

请坐。

特别是你有勇气读,这就很好。

老师刚才听她读有点心痒痒,我也想读,可以吗?

可以。

你们允许了,我就试试。

(师读。

(孩子们鼓掌)

看起来读得还不错。

你们能像我这样读吗?

能!

相信你们能比我读得更好!

(生读)

刚才同学们说了,父亲说花生可贵是因为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可贵,这也正是父亲为什么说它最可贵的原因(擦去黑板上的问题)。

深化主题:

品词析句,联系实际;

正确理解,深刻体悟

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你们摇头了,说不是。

不仅仅是在说花生,是在干嘛?

在讲做人的道理。

哪句话明白告诉我们,在讲做人?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真有眼光。

看看这句话,明白在讲做人啦!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做人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她的意思是说,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幻灯出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生齐读。

我发现齐读的时候我听不出你的理解。

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谁想?

我听到两个词,一个是“体面”,什么是体面?

体面就是……

有点困难。

看看我今天的穿得体面吗?

——好看吗?

还行。

穿的好看叫体面。

长的呢?

(帅)那也叫体面,长得体面。

体面就是外表光鲜好看。

——你继续说。

不要只看一个人的外表怎么样,要看他的内心美不美。

我听见她刚才强调——不要“只”,你再读一遍,把那个“只”读出来。

(生再读,强调“不要‘只’讲体面”)

比刚才好多了。

这句话是讲人能不能讲体面?

讲体面有没有错?

没有。

比如说我今天穿的邋里邋遢地来是对你们的尊重吗?

不是,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

不能只讲体面。

是的,不能只讲体面。

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平实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

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再请一个孩子读。

不要做——

(一生接读)

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他得乐于帮助别人。

就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能举个例子吗?

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警察。

警察是。

还有哪些?

为人分忧的人。

“为人分忧”,用得好。

还有哪些人?

还有义工。

义工?

说说看他们怎么了?

就像地震中那个阿福为了救人而牺牲。

说得多好啊!

谁能像他这样说说。

我觉得清洁工也是,就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都在默默奉献。

这个城市的清洁可离不开她们。

我觉得我们要做给别人雪中送炭的人,我们要默默地给别人奉献,不图虚名。

你的意思是说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去帮助他,是吗?

我觉得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比如说,看看台下。

台下很多都是老师,大家每天都要紧着批作业、教课,很辛苦。

(台下听课教师鼓掌)

谢谢你,孩子。

我替在座的老师谢谢你!

其实我想在座的老师和我一样,只要你们学有所获,我们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

刚刚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他们都对这个社会有用。

我们做人就要做——

有用的人。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

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

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

抗日战争时间,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

”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

他曾说说——(幻灯出示)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

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奉献。

(对一生)你读得特别好,孩子。

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

因为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说的多好。

他是把落花生的品质作为自己一生做人的追求。

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

以物喻人。

借物喻人。

布置作业:

读写结合,读活用活

课文学到这儿,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最后有个小小的请求。

在我兰州的班级里有个同学,他叫小鹏,大鹏展翅的鹏。

这个孩子的父亲是我们兰大的保安,而其他孩子的父母亲大多都是大学教师,所以小鹏在班里常常抬不起头。

学了这篇课文,我想请大家给小鹏写封信,用你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鼓励小鹏,让他抬起头来,和你们一样的自信、幸福。

你们可以把写好的信发到我的邮箱里(幻灯出示邮箱地址)。

老师期待你们的信可以改变小鹏。

赛课感言

最重要的,是“人”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尘埃落定之后,我常常被要求谈谈课的设计初衷或者备课的历程,前者我谈了不少,即便不谈,相信“善听”的老师也多,我的意图、理念、想法并不乏知音,无须自道;

关于后者,简单说,也无非是文本细读、多次实践、团队协作、自身心态这几个方面,但凡参加过赛课的老师都有大同小异的经历,无非是课文不同,磨的“细节”不同罢了。

《小学语文教师》陈金铭老师要我写写“感言”,而且还嘱咐我写一点诸如喜读的书、欣赏的格言等等颇有点个性化的东西。

一来这平台难得,二来这些新鲜的内容使我得了启发和鼓励,于是我决定跳出这堂特等奖的课,写写我更想与大家分享的肺腑之言。

我记不清是不是于永正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你要问我备这节课用了多久,我得说,我之前的人生都在备这节课。

初次看到它我就有深深的共鸣。

您要说《落花生》这节课我从7月抽到至10月上课备了3个月,不能说您错。

是,这三个月我读许地山的文章、传记,读关于他的介绍、评论,还读他父亲的诗以及他为他父亲的文集写的序;

我读许许多多我找得到的这堂课的实录,知名的、不知名的,新颖的、老套的,我统统都读,不但读还做笔记;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默读朗读诵读,逐字逐句地读,从读不懂到读明白,从没感觉到被感动。

我就这么读啊,然后设计、实施、反思、修改、再实施、再反思、再修改。

顶痛苦,顶熬人。

可是,没有之前对书籍的钟爱、没有之前读的书做底子,我读不了许地山;

没有之前自己阅读学习的经历、没有之前对阅读教学的真切认识和独特体会,我甄别不了优劣,做不出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甚至没有之前养成的思考习惯和一颗善感的心,我都无法“披文以入情”,不能真正读懂课文、读出感觉。

备课已是如此,上课更非一时之功。

如果没有平日里对孩子的亲近、喜爱,课堂上怎么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如果没有平日里与孩子之间民主、平等的意识,课堂上怎么能放下老师的架子,领着学生一起学?

如果没有平日里思维与表达的训练,课堂上又怎么能恰当引导、适当启发、适度评价?

甚至之前写诗,甚至之前主持,甚至之前看电影听音乐,甚至之前与长辈的某一次交流与朋友的某一次争论,都和备课时的一个想法上课时的一句言谈有关。

美国作曲家科普兰说,当我们聆听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时应该记住,我们是在听一个人,一个具体的人连同他特有的个性。

我以为我们在听一位老师的课时也应如此。

我们当然要注意他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教的效果,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这一切背后的那个人,而且是“具体的人连同他特有的个性”,这些决定着前者,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那个因素。

我们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一位得过特等奖或者这个奖那个奖的老师,他只需要一位好语文教师。

而这样一位好语文教师,其实只要他是喜欢读书的,没有停止学习、思考的,只要他是热爱生活的,还能够感受、希冀的,只要他是亲近孩子的,可以真诚地关注、倾听的。

这样他才是真正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才是真的在前进,才会在量的变化中最终迎来质的飞跃,而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甚至是做苦工。

听一堂课带给我们的兴奋总是有限,可如果我们能窥探到这课背后那执教的具体的人,能由此激励自己改变,或者说找回自己的生命力,那真是善莫大焉。

是的,如果您有机会见到我,您会觉得,我不只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而已,我也不是只会上《落花生》而已,我兴许还上得好语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