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基地高大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6798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7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吉基地高大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安吉基地高大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安吉基地高大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安吉基地高大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安吉基地高大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吉基地高大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安吉基地高大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吉基地高大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吉基地高大技术交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0mm钢管水平托梁(双钢管)。

各各单体高支模中梁模板体系设计如下:

轨道车库及内燃调机库

1.1-2梁模板支撑体系参数表

梁截面

设计参数模板简图

250×

500

梁底模

15mm厚胶合板,次梁50×

100mm木方,间距200mm,单钢管主梁。

间距1200mm。

梁侧模

15mm厚胶合板,次梁为50×

100mm木方,间距200mm,主梁为Φ48.0×

3.0mm单钢管,与立杆相扣。

梁底以上250mm位置设一道M14对拉螺杆,水平间距800mm,梁底两侧底部采用方木作为压脚板卡牢。

支撑架

钢管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1.2m;

立杆步距1.5m;

梁两侧钢管立杆间距=1.0m,对称设置;

与板立杆共用,采用横杆作为支撑。

模板支撑大样

梁侧模支撑大样图

注:

梁底模板采用方木作为压脚板加固

300×

800

100mm木方,间距200mm,采用钢管主梁,梁底两侧底部采用方木作为压脚板卡牢。

100mm木方,共设置4道,主梁为Φ48.0×

3.0mm双钢管,梁底以上150mm位置及550mm位置各设一道M14对拉螺杆,水平间距800mm,梁底两侧底部采用方木作为压脚板卡牢。

钢管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0.6m;

梁两侧钢管立杆间距=0.5m,对称设置,采用横杆作为边主梁;

梁底采用1根立杆加固支撑,顶部设置可调托撑,采用双钢管主梁。

梁侧支撑构造仅作示意,具体详见梁侧模板支撑大样图。

900

100mm木方,间距200mm,双钢管主梁,梁底两侧底部采用方木作为压脚板卡牢。

3.0mm双钢管,梁底以上150mm位置及600mm位置各设一道M14对拉螺杆,水平间距800mm,梁底两侧底部采用方木作为压脚板卡牢。

综合维修中心

1.1-3梁模板支撑体系参数表

 

梁底以上250mm位置设两道M14对拉螺杆,水平间距800mm,梁底两侧底部采用方木作为压脚板卡牢。

600

钢管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1.0m;

850

1.2支撑架搭设

1.2.1支架搭设流程

做好搭设前的准备工作(材料准备、场地清理、安全技术交底等)→放出架体位置线→铺设垫板→立两端立杆→安装第一步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根据立杆间距逐根补装立杆→放置纵向扫地杆→安装横向扫地杆→调整立杆垂直度→安装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设置连墙件(抱柱)→安装第三、四步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接长立杆→加设剪力撑→第五、六……→安装顶托(剪刀撑及各连墙点、斜杆、抱柱、对顶等拉结杆件随搭升的架体一起设置。

1.2.2支架搭设方法

(1)大横杆应绑在立杆里边,绑第一步大横杆时,必须检查立杆是否立正,绑至四步时必须绑临时小横杆和临时十字盖。

绑大横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由中间一人结杆、放平,按顺序绑扎。

(2)递杆、拉杆时,上下左右操作人员应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拉杆人员应注意不碰撞上方人员和已绑好的杆子,下方递杆人员应在上方人员接住杆子后方可松手,并躲离其垂直操作距离3m以外。

使用人力吊料,大绳必须坚固,严禁在垂直下方3m以内拉大绳吊料。

使用机械吊运,应遵守机械吊装安全操作规程,吊运杉板、钢管等物应绑扎牢固,接料平台外侧不准站人,接料人员应等起重机械停车后再接料、解绑绳。

(3)未搭完的一切脚手架,非架子工一律不准上架。

架子搭完后由施工人会同架子组长以及使用工种、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共同进行验收,认为合格,办理交接验收手续后方可使用。

使用中的架子必须保持完整,禁止随意拆、改脚手架或挪用脚手板;

必须拆改时,应经施工负责人批准,由架子工负责操作。

(4)脚手架搭设以3~4人为一小组为宜,其中1~2人递料,另外两人共同配合搭设,每人负责一端。

搭设时,要求至多二层向同一方向,或中间向两边推进,不得从两边向中间合拢搭设,否则中间杆件会因两俱架子有位移偏差而难以安装。

1.2.3支架构造要求

(1)封顶杆应尽量贴近模板底,扫地杆位于支承面以上≤200mm处,立杆间距禁止大于1.2m,立杆顶部步距按照小于步距二分之一(75cm)设置,如图所示:

1—模板;

2—封顶杆;

3—扫地杆;

4—立杆;

5—水平杆;

6—竖直剪刀撑;

a—尽量贴近(≤0.5h)

图1 封顶杆、扫地杆

(2)立杆上每步均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与立杆全部采用扣件连接。

梁底两侧纵向水平杆与立杆采用双扣件连接。

(3)每根立杆顶部插入可调托撑,插入深度不得小于180mm,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现场可调托撑采用KTZ-60,60cm。

(4)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大于步距的1/3,如下图所示。

(5)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0mm×

3.0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

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700mm,用3个旋转扣件扣接,搭接杆件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A搭接B对接

(6)抱柱设置

模板支架体系应根据结构立柱位置进行抱柱设置。

抱柱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模板支架每一步应设置抱柱。

柱子与支架连结柱示意图

(7)剪刀撑采用Φ48.0×

3.0mm普通钢管,其与立杆和横杆的连接方式采用旋转扣件连接。

规范要求剪刀撑倾角为45°

~60°

(宜优先采用45°

),跨越5~7条立杆,宽度≥6m。

按照结构形式和方便适用的原则,根据主体结构特点及空间情况,主体结构支架纵、横向剪刀撑每隔3.6m设一排,并且连续不间断布置;

在顶部、底部、中部设三道水平剪刀撑,支架体系最外侧立杆须设置剪刀。

剪刀撑示意图

A、竖直剪刀撑分为:

纵向竖直剪刀撑,在竖直面上紧贴立杆沿支架纵向全高全长设置;

横向竖直剪刀撑,在竖直面上紧贴立杆沿支架横向全高全长设置。

竖直剪刀撑应尽量与每一条与其相交的立杆扣接。

B、水平剪刀撑:

沿水平面紧贴水平杆全平面设置,并与每一条与其相交的立杆扣接,不能与立杆扣接之处应与水平杆扣接。

(8)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

(9)本工程为确保满堂架的整体稳定性。

另外,在浇筑柱混凝土时,浇筑速度不得超过2.5m/h。

(10)拼横向方木时,应注意横向方木的接头位置与纵向钢管的接头错开,且任何相邻两根主楞、次楞接头不在同一平面上。

(11)架体搭设应根据施工段划分的要求进行搭设,每施工分段的架体需连接成一个整体,顶板支架严禁底脚悬空或坐落在后浇带上面。

(12)如基面不平整应加设垫板或底座,使之整个支架体系保持在一个标高上。

垫板宜采用宽度不小于200mm的木板。

(13)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不应大于65N*m,质量部门人员对于安装完后的扣件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抽样检查。

(14)采用双钢管主梁,6m长的钢管宜设置两个点位的横向连接扣件或者绑扎丝,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钢管移位受力不均匀。

1.3模板安装

1.3.1模板安装施工流程

基础地梁回填→垫层浇筑→搭设支撑架→验收支撑架→调整托梁→安设主楞钢管→安装次楞方木→铺设模板→模板方木固钉→梁板部位加固处理→安装钢筋→验收钢筋→复核板模尺寸、标高、位置及加固情况→验收模板。

1.3.2模板安装施工要点

(1)应与墙模板支架统一布置,相互连接、形成整体。

(2)支撑架搭设完毕后,在钢管立柱弹出横钢管标高控制线,并架设Φ48.0横钢管,先根据标高在两侧钉上水平大楞木,然后在钢管上直接铺设方木,方木间距必须符合模板设计要求,方木高度拉线检查,直至平整。

(3)模板一般采用整张铺设、局部小块拼补的方法,模板接缝应设置在龙骨上,模板采用单块就位组拼,宜以每个节间从四周先用阴角模板与梁板模板连接,然后向中央铺设,不合模数时用木板嵌补,应放在每开间的中间部位。

(4)拼缝不得出现漏浆、错台,拼缝应沿长跨方向对称排版。

模板下料应保证尺寸精确。

当不能满足拼缝要求时,采用在模板拼缝处打玻璃胶,然后刮平进行处理,若接缝偏大可以用透明胶带或双面海绵胶带处理。

(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定。

1.4施工管理与验收

1.4.1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管理

(1)现场严格按支撑架施工方案进行操作。

(2)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监督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严格按设计尺寸和要求搭设。

搭设前在施工员、测量员参与下先弹出纵、横立杆位置线,再据此搭设立杆。

(4)支撑支架系统必须连为一体,不得因班组施工区域的划分而断开。

(5)每个施工区段精心设计砼浇筑方案:

浇筑砼时,泵车停放在道路边,楼板按照砼计划浇筑方向开始浇捣,采取从中间向两边浇筑的顺序均匀浇筑。

(6)施工材料,特别是钢管和扣件不满足要求的严禁使用。

搭设的主要材料在进场堆放前,必须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中关于构配件检查和验收的要求,逐一进行验收。

经验收合格的钢管、扣件按规格、种类,分类整齐堆放、堆稳。

堆放地不得有积水。

(7)严格控制实际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

严禁在支撑架上集中堆放材料。

在实际操作中,施工荷载不能超过设计荷载(3kN/m²

)。

(8)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砼浇筑开始后,派人检查支架及其支承情况,发现有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予以解决。

1.5混凝土浇筑

支架验收通过后,完成钢筋绑扎和验收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单体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顺序为:

立柱→楼梯→梁→板。

处于高支模施工阶段的混凝土浇筑范畴为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1.5.1浇筑方法和顺序

由于支架高度及结构的建筑层高最大为8.7m,高度较小,梁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天泵)直接进行泵送。

浇筑采用梁板同时浇筑,浇筑顺序为:

横向从中间向两边、纵向从一端往另一端进行“赶浆法”施工。

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度(高度大于400mm)斜面分层浇筑形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

图4.5.1混凝土浇筑顺序示意图

梁混凝土浇筑可根据高度大小采取分段斜面分层连续浇筑,上、下两邻层中的竖向接缝应互相错开,分层厚度300~400mm,坡度一般取1:

6~1:

7。

表4.5-2斜面分层浇筑示意图

注:

1-分层线2-新浇灌的混凝土3-浇灌方向

1.5.2混凝土振捣要求

(1)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振捣,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mm;

(2)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

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

(3)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

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1.4倍。

(4)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5)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压光。

1.5.3浇筑限载、避震措施

对于本工程髙支架混凝土浇筑,现场施工过程应注意浇筑对支架模版安全影响。

须从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1)控制混凝土泵送速度不能过快,减少对模板支架冲击。

(2)支架高度较小,汽车泵泵管可自由移动,出料口距离浇筑面高度控制在1m范围内,减少对模板支架冲击及震动。

(3)安排专人进行混凝土卸料监督,及时有效指挥操作员移动泵管,使现场堆料应高均匀连续,禁止堆料高度大于结构厚度。

(4)混凝土浇筑全过程,安排专人在模版支架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对松动的扣件、移位的方木及钢管进行检查和加固,避免安全事故。

1.6模板及支撑架拆除

1.6.1模板支架拆除条件

由试验室进行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检查,确认混凝土已达到规范拆模强度时,并且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拆除。

拆模强度具体如下表所示:

1.6-1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表

构件类型

结构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8

悬臂构件

1.6.2模板支架拆除前准备

(1)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必须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确认模板呢支架体系不再需要后,方可拆除。

拆除必须由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下达正式通知。

(2)确定模板支架拆除方案,拆除前,班组要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班组必须对拆架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交底要有记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拆架子的注意事项必须讲清楚。

(3)拆除前安排专人清除模板及脚手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清理地面障碍物;

(4)制定详细的拆除程序;

(5)拆除脚手架现场应设置安全警戒区域和警告牌,并派专人看管,严禁非施工作业人员进入拆除作业区内;

1.6.3模板拆除工艺要求

(1)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

(2)下调板支柱,轻撬模板下的龙骨,使龙骨与模板分离,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

切不可用钢棍或铁锤猛击乱撬。

每块胶合板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严禁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3)梁侧模板在拆除时以不破坏棱角为准。

为了准确地掌握拆模时间,必须留置同条件试块,试块强度达到2.5Mpa时才允许拆模。

施工中要积累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泥在不同气温下达到2.5Mpa所需时间的经验。

(4)楼板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顶板模板、不能硬撬动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模板;

拆除的模板、支架要码放整齐,并注意不要集中堆料;

拆掉的钉子要回收再利用,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扎脚伤人。

(5)孔洞模板拆除,先松开孔洞模板脱模器及与模板连接螺栓,撬棍从侧面撬动模板,禁止从垂直面砸击孔洞模板。

防止孔洞混凝土拉裂,拆出的模板及时修整;

所有孔洞宽>

1m时拆模后立即用钢管加顶托回撑。

(6)拆除模板、架子的工人必须佩带安全带。

(7)拆除模板采用长撬杆,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拆除的模板下。

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防止整块模板掉下。

1.6.4支架拆除工艺要求

脚手架的拆除顺序与搭设顺序相反,后搭的先拆,先搭的后拆。

架子拆除程序应由上而下,按层按步拆除。

先清理架上杂物,如脚手板上的混凝土、砂浆块、等材料。

按拆架原则先拆后搭的杆子。

剪刀撑、拉杆不准一次性全部拆除,要求杆拆到哪一层,剪刀撑、拉杆拆到哪一层。

(1)拆除工艺流程:

拆护栏→拆脚手板→拆小横杆→拆大横杆→拆剪刀撑→拆立杆→拉杆传递至地面→清除扣件→按规格堆码。

(2)拆杆和放杆时必须由2-3人协同操作,拆大横杆时,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将杆顺下传递,下方人员接到杆拿稳拿牢后,上方人员才准松手,严禁往下乱扔脚手料具。

(3)拆架人员必须系安全带,拆除过程中,应指派一个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担任指挥,负责拆除工作的全部安全作业。

(4)拆除过程中划出安全区,设专人负责警示,挂标志,禁止行人进入。

没有拆除完的脚手架在每收工时一定要确定架子的稳定,并有临时附墙和斜抛加固措施,以免发生意外。

拆除脚手架前必须指派专人检查脚手架上的材料杂物等是否清理干净,否则不许拆除,拆除时应按规范程序拆除。

(5)拆除顺序自上而下逐层拆除,不容许上、下两层同时拆除。

(6)拆除的构件应用吊具吊下,或人工递下,严禁抛掷。

(7)部分脚手架需要保留而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部分脚手架必须设置斜撑,横向斜撑应自底至顶层呈“之”字形连续布置;

(8)拆手架分段、分片拆除高度不应大于2步。

(9)拆除立杆时,把稳上部,再松开下端的联结,然后取下;

(10)、禁止垂直交叉作业,特殊要求必须上下同时作业时,要做好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

2、安全日常管理措施

2.1.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交底

(1)严格对施工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在工作中做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三不违”(即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不违反劳动纪律),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已、不伤害他人、不被人伤害)。

(2)新职工(包括临时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3)从事特殊工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操作技能培训,特殊工种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要记入特殊工程作业人员档案。

(4)班前安全活动:

施工班组每天由班组长主持开展班前安全活动并作详细记录,活动内容是:

学习作业安全交底的内容、措施;

了解将进行作业的环节和危险度;

熟悉操作规程;

检查劳保用品是否完好并正确使用。

班前安全活动如图所示。

(5)安全技术交底:

主体结构模板支架体系施工前,由安全部门根据施工方案内容编制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应包括施工方案中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模板支架体系立杆、剪刀撑、扫地杆等搭设安全硬性要求、吊装、安装、拆除等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并形成书面材料,由现场施工安全员对劳务分包班组进行安技术交底,并且要求双方履行签字手续和存档。

2.1.2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2)吊装物品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防止意外砸伤下方人员。

(3)夜间施工现场周围必须设示警标志。

(4)特殊工程人员作业时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2.1.3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要安装平稳牢固。

(2)机械设备传动系统应安装防护罩。

(3)机械设备要定期维修保养。

(4)操作机械设备人员必须身体健康。

(5)操作汽车吊人员要熟悉吊车性能,新工人不得单独上机操作,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1.4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1)安装、维修、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2)现场临时用电,按照三相五线制,实行二级漏电保护,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合理布置用电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3)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的首端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