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677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docx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docx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

动物解剖生理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组织切片的显微观察

实验二、犬骨骼的观察、骨骼辨认测试

实验三、血液的凝固

实验四、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实验五、蛙心活动观察

实验六、红细胞计数

实验七、反射弧分析及脊髓反射活动观察

实验八、胃肠运动观察和小肠吸收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养

[实验目的]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

[材料设备]

显微镜、组织切片、擦镜纸等。

[方法步骤]

(一)机械部分

1、镜筒

2、物镜转换器

3、镜臂

4、调焦器

5、载物台

6、镜柱

7、镜座

(二)光学系统部分

光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和照明装置(反光镜、聚光器和光圈等)。

1、目镜:

常见的有5×、10×和15×(×表示放大倍数)的目镜,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使用,最常使用的是10×目镜。

2、物镜:

常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有10×、40×和100×等几种。

一般将8×或10×的物镜称为低倍镜(而将5×以下的叫做放大镜);将40×或45×的称为高倍镜;将90×或100×的称为油镜(这种镜头在使用时需浸在镜油中)。

图1-3物镜的性能参数及工作距离

C线为盖玻片的的上表面,1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7.63mm;4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0.198mm;10/0.25、40/0.65、100/1.25表示镜头的放大倍数和数字孔径。

160/0.17表示镜筒长度为160mm,盖玻片厚度为0.17mm。

3、聚光器:

调节光线的强弱,升高聚光器可使光线增强,反之则光线变弱。

光圈能控制进入聚光器的光束大小的可变光阑。

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在光圈的下方常装有滤光片框,可放置不同颜色的滤光片。

4、反光镜:

反光镜有两个面,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凹面镜有聚光作用,适于较弱光和散射光下使用,光线较强时则选用平面镜。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准备

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身前的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二)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粗调节器,使低倍镜前端距载物台约1-2厘米的距离。

②将光圈放大;让左眼朝目镜里注视,同时用手将反光镜转向光源;调节反光镜,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三)低倍镜观察

①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弹簧夹片压住载玻片两端。

②两眼从侧面注视,将物镜降至距标本约0.5厘米时停止。

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慢上升镜筒,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再用细调节器调节。

 

(四)高倍镜观察

①先将低倍镜下找到所需观察的物象,把要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到视野正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

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调节器,直到物象清晰。

(五)显微镜复原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体。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实验二动物主要组织的显微镜识别

[实验目的]

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疏松结缔组织、骨骼肌、平滑肌、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材料设备]

显微镜、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疏松结缔组织、骨骼肌、平滑肌、神经组织切片及相关的图。

[方法步骤]

1、取镜与放置

移动显微镜时,要一手拿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置在前方桌面上。

2、打开光源,上升聚光镜,开大孔径光阑。

3、观察

将被检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旋转最低倍数物镜观察。

调节粗调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上升,直至物镜镜头接近标本。

这时,一边使用目镜观察,一边调节粗调焦螺旋使载物台下降,直至视野中看到物像为止。

移动载片位置,使物象处于视野的中心,此时再调节细调焦螺旋以增加物象的清晰度,可以调节聚光镜和孔径光阑,使光线强弱适中,以便于观察。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头。

用细调焦螺旋调节,换用高倍镜后,可调节聚光镜和孔径光阑以增加亮度。

观察更细微结构必需使用油镜时,则在制片上滴一滴香柏油。

油镜使用完后,要及时地用蘸有乙醚的擦镜纸把油镜镜头擦拭干净。

4.收显微镜

关闭光源;下降聚光镜;关闭孔径光阑;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之处于最低倍数物镜下。

显微镜保持清洁。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只能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

按实验室的要求,做好显微镜的使用记录等。

[实验结果]

1.复层上皮组织

2.平滑肌

3.神经组织

4.心肌切片

5.硬骨组织

6.软骨组织

 

实验三犬全身主要骨、关节、骨性标志的识别

[实验目的]

在犬骨骼标本上识别各部位骨骼及骨性标志。

[材料设备]

犬骨骼标本。

[方法步骤]

1.脊柱骨的组成:

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的形态与连结。

2.胸廓的组成:

胸椎、肋骨和胸骨。

3.骨盆腔构造:

背侧荐骨、侧面髋骨、后侧坐骨、腹侧耻骨组成。

4.四肢骨组成及分布:

骨骼名称、形态、关节名称、关节角度。

5.骨性标志:

肩胛冈、大结节、髋结节、大转子、坐骨结节。

[实验结果]

绘制犬全身主要骨、关节和骨性标志的图示。

[技能考核]

在标本和活体上识别主要骨、关节及骨性标志。

*骨骼辨认测试

 

实验三血液凝固

[实验目的]

  以血液凝固时间作为指标,了解对血液凝固影响的因素,加深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3)纤维蛋白的形成。

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和Ca离子的参与。

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药品和器材]

  生理盐水,液状石蜡、草酸盐、柠檬酸盐、肝素(8U/ml)。

注射器,试管6支,小烧杯2个,试管架,竹签1束(或细试管刷),秒表。

[实验方法与步骤]

  1.采血(动物不限)。

  2.准备试管。

  试管1不加任何处理(对照管)

  试管2用液状石蜡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

  试管3放少许脱脂棉

  试管4加草酸钾1~2ml

  试管5加柠檬酸盐1~2ml

  3.每管加入血液1-2ml。

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竹签搅动直至纤维蛋白形成。

  4.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1-2ml后,即刻开始计时,每隔壁15s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

4、5号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

  5.如果加草酸钾和柠檬酸盐的试管不出现血凝,可再向两管内分别加入0.025mol•L-1的CaCl2溶液2~3滴,观察血液是否发生凝固?

[注意事项]

  1.采血的过程尽量要快,以减少计时的误差。

对比实验的采血时间要紧接着进行。

  2.判断凝血的标准要力求一致。

一般以倾斜试管达45度时,试管内血液不见流动为准。

  3.每支试管口径大小及采血量要相对一致,不可相差太大。

[实验结果]

  将实验结果及各种条件下的凝血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思考题]

  1.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影响血凝的外界因素?

  2.为什么有几管不凝?

为什么有几管比对照组管凝血时间长?

为什么有几管比对照管凝血时间短?

 

实验四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理解细胞外液渗透张力对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正常红细悬浮于等渗的血浆中,若置于高渗溶液内,则红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反之,置于低渗溶液内,则水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一特征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将血液滴入不同的低渗溶液中,可检查红细胞膜对于低渗溶液抵抗力的大小。

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低渗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出现完全溶血时的低渗溶液浓度,则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生理学上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而将能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大小和悬浮于其中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如1.99%的尿素溶液),但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

[实验药品]

  1%肝素,1%氯化钠溶液,2%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仪器与器材]

  10ml小试管,试管架,滴管,1ml移液管,2ml移液管。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溶液配制:

取11个小试管,配制出11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钠低渗溶液。

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配制

试管号

试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NaCl/ml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2%NaCl2

蒸馏水/ml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0

NaCl浓度/%

0.7

0.65

0.6

0.55

0.5

0.45

0.4

0.35

0.3

0.25

2

  2.制备抗凝血:

不同动物采血方法各有所异,但多采用末梢血,将血滴在有1%肝素(或柠檬酸盐)的表面皿上,混匀(1%肝素0.1ml可抗10ml血)。

  3.加抗凝血:

用滴管吸取抗凝血,在各试管中各加一滴,轻轻摇匀,静置0.5~1h。

  4.观察结果:

根据各管中液体颜色和浑浊度的不同,判断红细胞脆性。

  ①未发生溶血的试管:

液体下层为大量红细胞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表明无红细胞破裂。

  ②部分红细胞溶血的试管:

液体下层为红细胞沉淀,上层出现透明淡红(淡红棕)色,表明部分红细胞已经破裂,称为不完全溶血。

  ③红细胞全部溶血的试管:

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沉淀,表明红细胞完全破裂,称为完全溶血。

[实验结果]

  报告该实验动物红细胞的最小渗透抵抗力和最大渗透抵抗力。

将全班的结果加以统计,并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讨论如何通过渗透脆性特征判断机体的健康状况。

[注意事项]

  小试管要干燥,加抗凝血的量要一致,只加一滴。

  混匀时,轻轻倾倒1~2次,减少机械震动,避免人为溶血。

  抗凝剂最好为肝素,其他抗凝剂可改变溶液的渗透性。

  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时应力求准确、无误。

NaCl溶液的浓度梯度可根据动物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思考题]

  1.红细胞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有何关系?

  2.根据结果分析血浆晶体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学意义。

  3.输液时应注意的事项。

实验五蛙心活动观察

[实验目的]

  观察滴加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对心脏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是静脉窦(哺乳动物的是窦房结)。

正常情况下,静脉窦(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并依次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因此静脉窦(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搏动的正常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