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663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重庆交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社会调研”分工说明及“诚信书”

分工

姓名

社会调查分工

诚信书

本人按照拟定计划,如实完成了调查任务,独立撰写了调研报告,如有调查作假、报告复制等,愿接受“作弊”处理。

承诺签字:

注:

(分工由团队调研者填写,个人调研者勿填;本表仅供教师评定成绩参考!

“社会调研”综合成绩评定表

申请书

(思路、可行、格式)

活动表现

(态度、反馈、守时)

活动成果

(观点、论证、格式)

成绩

20%

20%

60%

注:

(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务必综合考虑选题、调研难度、申请书等因素!

2014年10月12日

关于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什么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the"left-behind"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因此,他们往往缺少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怀。

本应该成为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们在没有父母的照顾下集中起来便形成了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2.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如何?

根据权威调查,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二)研究内容

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来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关心他们的生活是否过的很快乐,尽量多地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上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

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采访等。

二、相关范畴及现状的概述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抽取的126万人口样本推算出:

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规模则达到3581万,比2005年时,增加超过四成。

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已近一个亿的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9683万的儿童处于留守和流动状态,意味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得不到父母的照顾,或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这两点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都是负面的、深远的。

有限的学术研究也表明,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留守儿童,其社会适应总体水平低,自尊低、孤独感强、抑郁高、社交焦虑高。

心理失衡容易导致他们人格扭曲、道德堕落、行为失控或者有犯罪倾向。

由于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他们在思想和价值观念上无法享受到来自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并且在成长中严重地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思想观念上的偏离,还可能导致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还有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重庆渝北龙兴的几个留守儿童较多的村,毕竟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来自于农村。

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个访的方式,主要针对儿童的监护人,心态,学习,性格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及其成因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选取了龙兴镇高寨村,高庙村,璧山村的六个组,对每个组的留守儿童分发了问卷调查,并随机选取了三名儿童进行个访,其中还采访了一位儿童的监护人。

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我明显的发觉这些儿童有大部分都属于在陌生人面前很不自在,不爱说话的这种情况。

比如在分发问卷调查时,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或者不敢去接,只有在家里大人开口之后才接过;在个访的时候,其中两个孩子都过于害羞,不能表达自己。

在我收回的25份问卷调查中,关于孩子平时和谁生活在一起的问题,有21份问卷显示孩子们平时是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有4份显示是和孩子的其他亲戚住在一起。

关于父母为何不在家的问题,有19份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有5份是由于父母离异,还有1份是父母死亡的情况;关于校园内关系好的同学多不多的问题,有10份选择的是一般,有6份是很少,有4份是很多,还有5份选择的是无所谓;大多数留守儿童在校园内都不活跃,结交到的朋友都比较少,还有一部分孩子甚至不把结交朋友当一回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就说明了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是自我封闭的,他们不愿意打开自己的心,不愿意去接受其他人。

关于自己是否会感到自卑这个问题上,25份问卷调查中有22份都是有一点自卑,有三份是很自卑。

留守儿童们都生活在一个比较自卑的世界里,不相信自己甚至不相信这个世界,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会害怕,会逃避,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学习方面,15份问卷选择的是不太喜欢,10份则是觉得一般。

对于一般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并不喜欢学习,有的甚至厌恶学习。

在他们心情沮丧时,16个人选择了向同学或者朋友诉说,另外9个都选择了一个人憋着。

孩子们不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问题,最后小问题也变成了大问题。

在进行个访的过程中,两个女孩还表示对于与异性之间的接触总是会很不自在。

在三个孩子之中,即使是稍显开朗一点的那个孩子也承认当他们的父母回来时不会很亲近,很多时候还不如身边的亲戚感情来的浓厚,并且有时候还会有一点害怕。

在与其中一位孩子的祖母进行交谈的时候,她说到自己的孙子在空闲的时间基本都是在看电视中度过的,并且对于大人的教育总是不认同,无所谓甚至反着干。

我还到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中心小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一般留守儿童都不会举手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也不积极,老师们也不会特别关心,有的老师甚至采取训斥的方式教育“不听话”的学生。

总结一下上述内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逆反心理一般较强、厌学、自卑心理严重、缺乏与人之间的沟通、性格孤僻内向、还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关系障碍。

(二)成因分析

经过调查,我认为造成留守儿童以上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监护方面: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外)祖父母,首先由于天然的血缘关系,老人们一般都会比较溺爱自己的孙子,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再加上过多的宽容放任,在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很少;其次祖孙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

而现在的孩子寻求刺激和创新,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

教育方面: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使得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学习差,又违纪的学生,老师往往只是严厉地批评,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心里的教育,有的甚至不管不问,放任他们。

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

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几乎所有的学校依旧以分数高低来评价老师和学生,老师们的态度和做法并没有大的改进。

社会方面:

如今社会正在飞速发展,但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在学校附近往往布满了网吧之类的不良场所,有的违反国家的规定,让未成年人入内,本来未成年人抵制诱惑的能力就比较低,这样一来就在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虽然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真正起到作用的社会人士并不多,绝大多数人依旧用一双冷漠的眼睛看待着他们,关键时候只会让留守儿童感到心寒进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政府方面:

在我看来,各地政府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他们虽然很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但往往忽略掉了心理健康这一点,没有给出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是有相关政策却没有得到实施,这就让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

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在家庭方面,改变家长的外出打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

从调查可以看出,父母双双外出,对子女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一人在家,影响相对要小得多。

因此,父母外出打工时,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

如果父母一定都要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一次。

在沟通内容上,不能一味地教育孩子要听话要认真学习,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表现出自己的关心,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真的爱着自己的。

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全方位的了解,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在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不仅要与在家的监护人进行沟通,还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父母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父母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形成合力。

班主任要经常与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鼓励他们,不能只以成绩看人,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老师,共同对儿童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政府以及社会方面,要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形成多部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新闻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力度;公安部门要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等。

其实我小时候也是一个留守儿童,因此我才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在我小时候,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一般一年回家一次,我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很能够体会现在留守儿童的一些心理和感受,虽然小时候对于自己的父母确实没有什么感情,但幸运的是爷爷奶奶对我很好,还有姐姐相伴,这才让我有了现在如此开朗活泼的性格。

所以在我看来,留守儿童并不一定代表着孤僻、内向、叛逆、厌学,只要家长能够正确的关爱孩子,引导孩子,老师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同学陪伴,有人关心给予温暖,留守儿童们也能有自己的一片灿烂天空。

参考文献:

新华教育:

六一特别关注:

中国流动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徐明武浅谈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纪中霞陈水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附件1:

问卷调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平时和谁生活在一起()

A祖(外)父母B单亲

C哥哥姐姐D其他亲戚

E自己住

3.你父母不在家的原因()

A外出打工B离异

C死亡D其他

4.外出打工的父母大约多久回来一次()

A几个月B一年

C一年以上D不定时

5.你平时与父母的沟通是()

A平均每周通一次电话B平均每月通一次电话

C一年几次通话D不通话

6.你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

A支持并理解B不支持但理解

C不支持也不理解D无所谓

7.你觉得父母不在身边最大的影响是()

A孤单没人陪B生活没人照顾

C学习没人指导D其他

8.父母回家时,你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

A很融洽B有些小摩擦

C经常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