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化痰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痰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痰一般只见于广义的痰。
寒痰、湿痰、热痰,狭义和广义的痰都可见到,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因此针对不同的痰证,就需用不同功效的化痰药。
第三、化痰药的性能特点
主治不同的痰证,就会有不同的性能特点。
1药性
燥湿化痰或者温化寒痰的药,一般药性是温性或者温燥的。
清热化痰,清肺祛痰或者润肺化痰,润燥化痰,一般药性是偏于寒凉或者偏于凉润的。
所以化痰药的药性没有统一的规律性。
掌握药性是偏温、偏寒的,对于临床应用就很重要。
2药味
化痰药的药味主要取决于它的真实滋味。
温燥性的化痰药一般都强调它的辛味,
清热或者润燥的化痰药,有的是甘味,有的是苦味。
有一些消痰的药,治疗瘿瘤、痰核、瘰疬这一类,是咸味,符合咸能软。
3归经
化痰药的主要归经是肺经。
只有其中少数的归经没有肺,比如昆布、海藻、黄药子不治肺窍之痰,主要是治疗广义之痰的。
另外治广义之痰,就看它主要作用哪一类的痰,比如说主要用于癫狂,这一类的它肯定是归心经的,因为痰阻心窍。
治疗风痰的,肝风夹痰那主要是归肝经的。
有的能够治疗痰引起的痞满,恶心,这样主要是归脾胃经的。
4升降浮沉
偏于升浮,不是非常典型。
第四个问题,关于配伍应用,主要是寒热虚实。
次要的是补气健脾、活血除湿、息风。
第五、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就是根据不同的痰证,选适合的化痰药。
2三因制宜,治疗燥痰或者热痰,清润的药可以适当的重一点;
治疗寒痰,温燥性的药可以用重一点,反之应该用轻一点。
3中病即止,化痰药主要也是属于消和化,也要消而不伤,所以不能过用。
尤其是温燥性的化痰药,本身温燥的性质就比较强,过用会伤津。
4证候禁忌。
温燥性的化痰药对于热痰、燥痰或者有出血倾向的,尤其是咳嗽咳血的一般不宜使用。
偏寒的化痰药,寒证一般又要慎用。
有毒的化痰药孕妇不宜使用。
药物介绍
介绍顺序是从温燥到清热作用。
燥湿化痰药
半夏
天南星科的多年生的一个草本植物。
一、半夏主要的功效
1燥湿化痰止咳
半夏在临床上温燥性比较强,既能祛痰,又能消痰。
通过温燥之性减少湿痰的生成,湿痰一旦生成了,又能够把痰祛除或者消散。
因为它不但能够燥湿化痰,还有良好的止咳作用,所以是治疗湿痰咳嗽的要药。
治疗湿痰咳嗽,半夏最常配伍的陈皮,就是用来增强燥湿作用。
最有名的就是二陈汤。
治疗寒痰半夏温性不够还要加其他的温里药,比如干姜。
对于半夏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止咳作用很强的药,半夏的止咳作用在《神农本草经》就有明确的记载。
半夏的止咳作用和其他的药有明显的区别,就是止咳嗽上气,就是说半夏能够止咳。
其他的药指的是咳逆上气,强调一个平喘,半夏主要强调是一个止咳药。
现代药理研究半夏有很强的镇咳作用,所以不管从文献的角度,从现代的药理的研究和当代的应用,半夏都是有明显止咳作用的药。
2消肿散结止痛
对于这个湿痰在肺窍,它就是祛痰药。
对于湿痰在经络、在肌肉,它可以表现出消痰,促进痰核消散,使经气通畅疼痛缓解,实际上都与半夏的消痰作用有关。
所以半夏可用于瘿瘤、瘰疬或者阴疽的肿痛。
另外半夏本身是一个有毒的药,认为有一定的攻毒作用,。
3消痞散结
消除痞闷,治疗一些痞闷的病证或者散结,实际上都是用的半夏的消痰作用。
比如治疗痰气阻结的结胸、梅核气。
为什么会出现痞、结?
主要就是因为痰浊阻滞,这个也是广义的痰。
主要取半夏燥湿消痰。
因此半夏通过燥湿祛痰止咳用于湿痰咳嗽,是治湿痰咳嗽的要药。
通过燥湿消痰,达到消肿散结和消痞散结。
4降逆止呕
半夏在孙思邈的著作当中,和生姜一样认为是止呕的圣药。
无论什么原因的呕吐,不管寒热虚实都可以配伍使用。
胃寒,配伍温胃止呕的药,生姜、丁香;
半夏和生姜在治疗寒饮或者寒痰呕吐方面互相是一个相须相使的关系。
半夏有毒,生姜能杀半夏毒,又是一个相畏相杀的配伍关系。
胃热,配伍清胃止呕的药,芦根、黄连、枇杷叶、竹茹,既能够清胃热又能止呕;
胃虚,配伍补气健脾的;
饮食积滞,配伍消食的药。
几乎任何呕吐都可以用,但是半夏是一个燥湿化痰药,所以痰湿引起的恶心呕吐是最佳的适应证。
2、半夏的毒性
半夏是天南星科的植物,天南星科的植物都是有毒的。
这个毒性主要就是它里面含一种苛辣素,对于皮肤或者人的口腔、咽喉有很强的刺激性。
轻微的就局部发麻、发红、灼热、疼痛,严重的时候可能还会起水泡,比如有时候引起呼吸的困难。
所以一般半夏作为内服要炮制,炮制一般就是加姜或者加明矾。
通过相畏相杀的配伍关系,用明矾或者生姜来杀半夏毒,尤其明矾对降低半夏的毒性比生姜更更可靠。
半夏的毒性,在久煎的过程会逐步降低、减弱的,所以用生半夏来内服,要煎到没有麻味。
3、半夏的使用注意
1十八反,不能和乌头一起配伍。
2本身温燥,阴虚有热的,有出血倾向的不能用,这是一个共性。
3半夏治疗热痰咳嗽应该说既能用,又不宜用。
半夏可用于痰量多的热痰。
配伍清热化痰或者清肺热的药。
半夏不宜用燥热并见的热痰。
痰量很少,很粘稠,不易咯出,不但有热象,而且兼有一定的燥象。
天南星
天南星是天南星科的代表植物,和半夏属于同科。
天南星也是用的地下的块茎,但是个头比较大,它一般的直径可能都有三公分的左右。
天南星基本的功效
1燥湿化痰
天南星的温燥的性质和毒烈的性质,就是它的毒性,都强于半夏,但是止咳祛痰的作用并不优于半夏,它可以和半夏一样的,用于湿痰或者寒痰的咳嗽痰多,而且可以配伍在一起使用。
它重要性不如半夏,对于湿痰咳嗽和寒痰咳嗽,因为它的毒烈的性质,温燥的性质更强,但是治疗的效果并不更好,所以它临床的价值相对来说就要低一点。
一般的湿痰咳嗽、寒痰咳嗽,用二陈汤,就用半夏配橘皮就够了。
如果比较重的,顽固的一点,只用二陈汤,只用半夏橘皮还不够,再还要加一点天南星这样的药,使整个方的燥湿化痰的作用更强一些,那么对于比较顽固的湿痰或者寒痰咳嗽,对导痰汤来讲就更加适合,并不是说的天南星的单味药和半夏相比较更适合这个顽痰证。
2消痞作用
消痞作用不如半夏,所以对于湿痰引起的痞闷、痞满,往往不用天南星,而是用半夏。
3祛风止痉
天南星的优势和半夏相比,主要在于祛风止痉,就是一般说的祛风痰,应用于肝风夹痰,它既有祛痰,或者说有消痰的作用,又能够息风止痉,所以常常用于风痰证。
像中风、破伤风、癫痫这一类。
4消肿散结止痛
与消痰和攻毒都有关,这个和半夏一样的,但是一般认为它强于半夏,所以用于痈疽肿痛时天南星比半夏用得多。
由于天南星的毒烈的性质超过了半夏,所以内服仍然是要炮制的,炮制当然也是用明矾、生姜这一类,叫做制南星。
生的一般是外用的。
胆南星(附药)
胆南星是天南星加了胆汁,主要是牛的胆汁,牛的胆汁是一个苦寒性很强的药,所以胆南星的性味是偏于苦寒。
1息风止痉
主要治疗肝热引起的惊风,小儿惊风,或者其他的一些痉挛抽搐。
2清热化痰
主要治疗热痰咳嗽。
因此热痰咳嗽或者肝风内动,一般选用胆南星。
天南星是一个温燥的药物,胆南星是一个苦寒的药物。
所以在临床上,湿痰证、寒痰证的用偏于温燥的天南星;
热痰证或者因为热引起的肝风内动一般就用胆南星。
禹白附
禹白附是天南星科的植物,药用的部位是块茎,禹白附、半夏、天南星的毒性相似,属于同一类的药。
燥湿化痰的作用最弱,比天南星还弱得多,没有止咳作用。
从理论上来讲,可以用于湿痰和寒痰咳嗽。
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临床医生主要选择半夏来治疗寒痰和湿痰的咳嗽证,有时可以选用天南星,很少选禹白附。
2息风止痉
和天南星常常配伍在一起,主要用于治疗风痰引起的口眼斜、破伤风或者癫痫。
3解毒散结
认为攻毒或者解毒的效果比天南星或者半夏要略强一点,常常治疗毒蛇咬伤,半夏、天南星很少在这方面使用,所以就认为它的攻毒作用明显一些,实际上在疮痈肿痛方面区别不大。
温化寒痰药
白芥子
白芥子是十字花科的一种草本植物芥菜的种子。
有白芥子、黄芥子,在中药当中主要用白芥子。
当然,黄芥子也可以入药使用的。
白芥子基本功效----化痰
1温肺祛痰宣通肺络----治疗狭义的痰
白芥子温性比较明显,主治寒痰壅肺引起的咳嗽气喘,重点在于祛痰,可以促进痰浊的咯出。
如三子养亲汤中的一子就是白芥子,用于老年人咳喘痰多。
痰浊阻滞肺窍,肺络不通,白芥子温肺祛痰、宣通肺络,所以可治疗寒痰咳嗽,兼有胸痛(肺络闭阻),通过祛痰,疼痛缓解。
2温经消痰----治疗广义的痰
在临床上,主要治疗寒痰阻滞经络引起的一些痈疽和关节的一些疼痛或者局部的麻木。
比如阳和汤里面白芥子就是通过温经消痰,缓解局部疼痛。
由以上可知:
白芥子一个方面是作为祛痰药,一个方面作为消痰药,它的温性都比较明显,都用于寒痰证,寒痰咳嗽和寒痰阻滞经络。
白芥子作为祛痰药需要注意,煎煮时间在汤剂当中不要过长,过长了对它的祛痰的效果是有所影响。
白芥子治疗寒痰闭阻经络而出现的一些病证可以局部外敷,可以让皮肤发红,严重的还可以出现水泡,然后达到治疗的效果,把这样的一种方法叫做冷灸。
但是有的人局部用了以后,因为刺激会造成局部皮肤过敏。
皂荚
皂荚是一个比较峻猛的祛痰药,所以有的时候咳嗽痰多非常顽固,祛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少量的让他引起比较明显的恶心呕吐,有利于痰的祛除,类似于西药当中的恶心性的祛痰药,由于口服有毒,尤其是,一般都不用。
平性祛痰药
旋覆花、金沸草
旋覆花菊科植物,金黄色的花,又叫金沸草。
旋覆花基本功效
1祛痰平喘(祛痰止咳)
重点在祛除肺窍之痰,有利于缓解或者消除因为痰阻肺窍而引起的咳嗽气喘,也兼有比较微弱的止咳平喘的作用,所以旋覆花在临床上,多用痰多的咳嗽气喘,重点在于痰多。
因其微温,所以在临床上不论寒热还是外感都可以使用,分别配伍相应的药物。
是很广泛的一个祛痰药。
外感风寒--配伍发散风寒药,比如麻黄。
外感风热--配伍桑发散风热,比如桑叶、菊花、牛蒡子。
单纯肺寒--配伍普通温肺药,比如干姜、白芥子都可以。
单纯肺热--配伍普通清肺药,比如黄芩、知母。
2降逆止呃
从理论上认为是痰浊引起的恶心、呕吐,或者嗳气,或者呃逆。
在临床上是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止呕呃的药。
治疗的嗳气、呕吐不一定都有痰浊。
脾胃虚弱---配伍补脾胃的人参,有寒---配伍温胃的药,有热---配伍清热的药。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张仲景的旋覆代赭汤,根据不同的证型适当地化裁,治疗呕吐、嗳气的作用相当好。
使用注意
旋覆花作汤剂须包煎,主要的目的便于煎煮。
金沸草的作用基本一样,但是作用要弱一些。
白前
是萝科白前植物的根。
白前的功效
祛痰、止咳
与旋覆花一样,以祛痰为主,止咳平喘的作用不太明显。
通过祛痰,缓解咳喘,用于咳嗽痰多,或者咳喘痰多。
也是微温,临床上不管寒热虚实,有无表证,都可以配伍使用,配伍原则与旋覆花一样。
桔梗
一、桔梗的功效
1祛痰止咳
主要表现在祛肺窍的痰,是一个祛痰作用很强的药,和半夏一样,不但能够祛痰,而且有明显的止咳作用。
是治疗咳嗽痰多的一个要药,又因为它药性平和,所以在临床上凡是咳嗽痰多的,不管什么证型都可使用,尤其在兼有外感的情况下应用得更多。
治疗外感风寒兼有咳嗽痰多的败毒散;
治疗外感风热兼有咳嗽痰多的,结合一些发散风热的药银翘散、桑菊饮,都能够使用;
没有表证的可以配伍温肺或者清肺的药。
2利咽喉
桔梗长于利咽喉,可以治疗咽喉肿痛或者失音。
外感引起肺气郁闭的咽喉肿痛或者失音,可以和解表药同用;
热毒壅盛的咽喉肿痛或者失音,可以和清热解毒药同用;
阴虚火旺上灼咽喉的咽喉肿痛或者失音,能够和滋阴降火的药同用。
比如玄麦甘桔汤、桔梗汤(桔梗和甘草)都是用于热毒炽盛,或者阴虚火旺咽喉肿痛或者失音的基础方。
3解毒排脓
桔梗可以排脓,用于肺痈、肠痈,甚至外痈。
有一定解毒的作用,用于疮痈初起。
二、对桔梗的其他认识
在《神农本草经》当中有三句话记载桔梗有三方面的功效,
1桔梗有止痛的作用,----血俯逐瘀汤用桔梗,就是把它作为止痛的一个药。
2桔梗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天王补心丹用桔梗和宁心安神的药配伍在一起。
3桔梗有治疗肠鸣腹泻的作用。
----参苓白术散用桔梗。
前胡
前胡的功效
前胡与桔梗、白前、旋覆花作用相似,只是白前、旋覆花偏温,前胡、桔梗偏寒,实际上都是不明显,可用于寒热虚实的各种咳嗽痰多证,主要作为一个祛痰药。
2发散风热
这是比较特殊的,前胡又是一个比较弱的药。
在用前胡祛痰止咳作用时,往往要考虑前胡发散风热的作用。
所以外感风热,咳喘痰多最宜选用前胡。
清热化痰药
川贝母浙贝母
川贝母功效
1清化热痰
川贝母对于肺,主要表现
a清肺祛痰,用于肺热咳嗽;
b润肺止咳,用于阴虚燥咳;
所以相对来说,川贝母最佳的主治是阴虚的肺热燥咳。
对一般的肺热咳嗽痰热壅滞也可以用。
2清热消痰散结,用于瘰疬、瘿瘤或者乳痈。
但是,临床上一般不用川贝母,因为浙贝母也有这个功效和相应的主治,而且药源比较丰富,价格低廉,作用还强。
在临床上主要就用它的润肺止咳祛痰,用于阴虚燥咳,痰较粘稠,不易咯出的这种情况。
浙贝母和川贝母比较
相同点
1对肺而言,都能够清肺祛痰,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
2用于广义的痰,都能够消痰散结,用于痰核凝结形成瘰疬、瘿瘤,以及疮疡肿痛。
3两个药都属于十八反的内容,不能和乌头配伍使用。
不同点
1浙贝母的苦泻的作用比较强,所以消散痰结的力量也优于川贝母。
2川贝母偏于甘润,长于润肺止咳,用于偏于虚证的阴虚燥咳;
浙贝母偏于苦泻,长于清泻肺热,用于偏于实证的痰热壅肺。
瓜蒌
1、功效
瓜蒌分两个部分入药,瓜蒌皮和瓜蒌仁。
1都有清热化痰作用
对于肺,瓜蒌壳和瓜蒌仁都有明显的清泻肺热和祛除肺窍热痰,在临床上,都可以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常常和同类的药,或者清肺热的药物配伍在一起。
比如配伍浙贝母和清热泻火药的天花粉、知母、芦根。
不同的就是瓜蒌仁有一点偏润。
对于肺燥咳嗽瓜蒌仁比瓜蒌壳更适合。
但是瓜蒌仁的甘润不如川贝母。
2消痰----宽胸散结-----瓜蒌壳优于瓜蒌仁
瓜蒌主要是消胸中凝痰。
痰浊凝结在胸中,闭阻胸阳,很容易出现心脉闭阻,出现胸痹。
所以瓜蒌治疗胸痹疼痛,能够收到宽胸散结的效果,与瓜蒌的消痰作用有关。
常常配伍薤白(薤白---宣通阳气,调畅气机;
瓜蒌---消散痰凝)。
它们有协同作用。
现代研究,瓜蒌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所以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治疗效果。
3润肠通便----瓜蒌仁优于瓜蒌壳
瓜蒌仁含有较多的脂肪油,对于肠的刺激比较明显,增强肠的蠕动,所以瓜蒌仁是一个比较常用的一个润肠通便的药。
二、瓜蒌仁和瓜蒌壳使用注意
两个药都属于十八反的内容,不能和乌头配伍使用
竹茹竹沥竹黄
这三药的功效、主治非常相似的,只是作用强度不一样。
1都能清热化痰或者清化热痰,主要治疗热痰证。
对狭义的热痰---祛痰
竹茹、竹沥、天竹黄,都能清肺祛痰,都可治疗肺热咳嗽。
用于热痰咳嗽,竹茹最缓和,竹黄稍强,竹沥最强。
临床上,常用原料丰富的竹茹,对一般的肺热咳嗽痰多普遍的可以使用竹茹,而竹沥、竹黄也可以用。
对广义的热痰-----消痰
竹茹、竹沥、天竹黄,都能治疗心肝二经的热痰证。
但是强度是由弱递增。
竹茹只用于很轻的心肝热痰证。
比如温胆汤、十味温味汤的主治证,热痰扰心的心烦不眠。
十味温胆汤是现代的一个经验方,治疗心烦不眠,痰热内扰作用更好。
竹沥或者天竹黄用于较重的心肝热痰证,比如颠狂、癫痫,或者惊风、中风。
a心经热痰证
轻---心烦不眠;
稍重---神志失常;
严重---痰热闭阻心窍出现昏厥。
b肝经热痰证
往往是肝风夹痰,主要见于小儿急惊风,中风,突然昏厥,喉中痰鸣,或者癫痫,昏仆倒地。
痰在肝主要是兼有一些抽搐和喉中痰鸣的症状。
关于这三种药,主要的就是清热化痰。
一个表现在肺,一个表现在心肝,作用强度不一样,最弱的是竹茹,最强的是竹沥,竹黄是比竹沥稍微次一点,但比竹茹就强得多。
竹茹特殊的功效==清胃止呕,清泻胃热,降胃气,在一些胃热呕吐的方中比较常用竹茹。
偏温的止呕药====生姜、半夏、砂仁、白寇、丁香、旋覆花
偏寒的止呕药====芦根、竹茹、枇杷叶。
这三个止呕作用都一般,常常和温性的止呕药同用。
昆布、海藻
都是治疗广义的痰,主要治疗瘿瘤,或者瘰疬,对肺窍之痰没有明显的作用。
基本的功效就是消痰散结。
现在一般认为昆布和海藻含有比较高的碘,所以对缺碘引起的单纯性地方性的甲状腺肿大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但是有人作过对照,就是说补充碘是它的机理主要的方面,但不是唯一的,不是全部。
因为如果用含碘量很高的,比如说在西医治疗,过去有一种叫卢戈氏液,含碘量明显的比昆布、海藻的含碘量高出很多倍,但是对于单纯性地方性的甲状腺肿大它的治疗效果并不比昆布、海藻这一类的疗效好。
就说明昆布、海藻除了补充碘以外,还有其他的药效学的一些基础,有待于去发现。
另外,不是单纯性地方性的甲状腺肿大,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两个药能够抑制甲状腺功能的亢进,也可以用,它不一定完全是通过补充碘来治疗瘿病,所以这个是用之有效的,而且它作为食品也是很安全的。
所以它的主要的功效就是在瘿瘤、瘰疬这样一些与痰核凝结有关的,尤其是治疗瘿病,就是甲状腺有关的这一类肿大的一些病证,这是用得最多的。
海藻不宜和甘草配伍,属于十八反的内容。
但是通过初步的研究,现在没有发现这两个药配伍在一起会有不良反应,很多古方也在配伍使用。
黄药子
黄药子和昆布、海藻一样,主要也在消痰散结,用于瘿瘤、瘰疬、痰核,而且对于瘿瘤的消散作用强于昆布、海藻。
但是黄药子有毒,服用以后,对消化道,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这个是普遍的。
如果服用的量稍微大一点,时间长一点,对于肝功、肾功的损害也是比较明显。
所以它对于瘿瘤虽然效果好一些,但是它的毒副反应要充分的注意。
虽然这个昆布、海藻作用缓和一些,但是它非常安全,而且是一个保健食品,可以长期的服用。
所以黄药子在临床上真正的瘿瘤使用并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