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6407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Word文件下载.docx

轻度:

收缩压140-159,舒压90-99

中度:

收缩压160-179,舒压100-109

重度;

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压大于等于110。

二、高血压的现状及特点

1.患病人口众多:

目前高血压患者是发病率最高,对人民健康危害最

大的疾病之一。

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每年新增患者约600多万,其中有150多万人死于由于高血压引起的中风。

现患人数约为1.6亿,涉及几千万个家庭,平均每4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病人。

2、居民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却很高。

全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仅不到高血压病人的二分之一,有一半的人不知道;

治疗率低,不按规服药;

控制率低,不能规治疗导致高血压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居高不下。

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死亡率居心血管疾病的首位,致残率每年约有150万脑卒中患者有100多万都丧失了劳动能力。

3、人群分布特点:

男性普遍多于女性,而且年龄越小患病比老年人更加明显,35-49岁人群高血压年增长率比其他年龄组都高。

4.地域特点:

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但是近年来农村高血压患者也普遍增多。

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引起高血压的因素很多

1、年龄:

随着年龄的升高患病率随着升高。

且发生冠心病的机率也增高,每增加10岁,患脑卒中增加1-4倍。

2、性别:

男性多于女性

3、吸烟:

吸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4、饮酒:

饮酒过量饮酒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5、饮食:

高盐饮食易引起高血压。

6、血脂高:

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高血压。

7、超重肥胖:

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因素

8、糖尿病:

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比血糖正常人的10倍以上。

9、缺少体力活动:

脑力劳动都患病高于体力劳动者。

10、遗传性:

家族史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

四、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有的表现头晕头痛烦燥等。

早期:

病人有头晕头痛,口渴、乏力、心悸、心慌。

逐渐发展有的病人有视力障碍、眼底充血,恶心、呕吐、多尿、夜尿、甚至血尿,蛋白尿,未经治疗后期可发展为心衰、肾衰、急性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形成等。

五、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

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1、对因治疗即治本,从源头上防止高血压,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明确病因,改变生活方式是降低血压相关心血管事件危险的适当方法。

经常运动(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通过减轻体重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进食低脂肪低盐饮食、多食高纤维膳食,特别是多吃水果和蔬菜;

戒烟限酒,控制血糖等等。

2、二级预防:

即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该如何治疗,我们要早发现早诊断,正常人每年至少要量两次血压,发现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服药,而且每周要测量血压一次,血压稳定后每1-3个月测一次,规服药不能乱停药,多服或者少服停服。

适应地休息,

3、三级预防:

即并发症后的康复治疗,减轻精神压力,合理膳食,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4、降压注意事项:

①降压要平稳,药物开始用小剂量,逐

渐递增,直至血压能控制在正常围。

②忌突然换药或忽服忽停,否则因血压大幅度波动易导致意外。

故有人建议,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初始降压目标可将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者降至160毫米汞柱以下,收缩压在160~179毫米汞柱之间者使之降低20毫米汞柱。

③高血压患者要坚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六、高血压防治的误区

中国的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

在接诊高血压患者时,经常遇到患者问:

“我

能不能换个药啊?

”不论刚得高血压的患者,还是老病友都会提这个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也有不少误区的存在,下面是常见高血压认识及治疗的几个误区。

1、高血压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疾病。

由于高血压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可以毫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甚至有的病人一生无临床症状。

所以许多病人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可治可不治的病。

血压高了就服点降压药,稳定了就不再服药,这是错误的。

其实血压的正常就是服了降压药治疗的结果。

停药后血压必定又会增高,甚至更高。

这种血压的明显波动,正是导致脑中风、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应积极地治疗,以免重要靶器官受损,致残后而后悔莫及。

高血压病是一种需要持续不断治疗的慢性病,绝大多数病人需要坚持长期或长时间服药,甚至有的的病人需要终身服药。

所谓终身服药,就是指确认为高血压后,医生给病人以终身治疗。

以药物治疗而言,病人就要吃一辈子的药。

即使血压正常后,仍应使用合理有效的维持降压药物剂量,保持血压稳定,切不可吃吃停停。

正确的治疗原则应该是“长期服药,可以少吃,不可不吃”。

因此有高血压病的病人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长期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可以保障重要器官不受损

害。

而间歇性服药,或频繁换药,会使血压波动更加明显,结果导致动脉硬化,使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最终形成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血压正常就停药,血压升高又服药。

此点务必引起所有高血压病病人的高度重视。

因此,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贵在持之以恒。

调查发现:

有的高血压病人因为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血压增高,长期

不服药,使血压一直处于高水平。

其主要原因是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加之无明显症状而不服药。

有的人则认为自己血压只是偏高,血压处于边缘状态,不值得治疗,也未引起重视。

事实说明,这种轻度高血压同样对人体会发生危害。

还有的病人因长期适应了较高水平的血压,一旦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至一定水平反而不适应,则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随后则不再用药。

岂不知,持续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正确的做法是,不但要用药治疗,而且要坚持长期用药治疗。

因此,对于高血压病病人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或推迟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2、服不服药无多大差别的误区。

要知道,高血压病人中除5%左右(症状性高血压)可通过手术等方法得到根治外,其余90%以上的病人都是高血压病,这些病人是一种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

有些人虽然已经发现高血压,但不在乎,甚至认为治疗不治疗均无所谓。

甚至还有的朋友说:

血压高点有什么了不起,不误吃,不误睡,什么也不影响,甚至会对苦口婆心劝他的医生产生一种“虚声势”的感觉,仍然我行我素。

持这种态度的人,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极端错误的,一定要予以避免。

医学家认为,其服药与不服药的结局是截然不同的,坚持长期用药者由于

使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减少和推迟器官的损害,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长期不服药者则由于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其本身可促进或加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引起致残或死亡。

因此,要认清降压治疗的重要意义,积极、有效、长期地控制血压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3、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的误区。

有人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就准好,其实不然。

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

高血压病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除了血压升高外,尚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摄入食盐过多、体重超重、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缺乏运动和体育锻炼、性格暴躁等。

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故治疗高血压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特别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一般地说,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

非药物治疗有:

一般治

疗(合理休息、适当镇静)、饮食治疗、运动等。

早期、轻度高血压病人,应在用降压药物前可先试用非药物治疗。

3-6个月后复查血压,如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围,可继续非药物治疗,并定期测血压;

如症状明显,则应同时应用降压药物。

对于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非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4、以感觉估计高血压的误区。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多少、轻重并无平行

关系。

有的病人,特别是长期高血压病人,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可不出现任何感觉不适。

误认为只要没有不适感觉,血压就一定不高。

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病病人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血压很高也如此,但当血压下降后反感不适,此时只要使降压速度减慢些,坚持一段时间其不适感会逐渐消失。

所以,有时血压降低也会出现头昏等不适,若不测量血压而盲目地加量,反而不利,为此可能延误治疗,而此种现象对病人的健康却潜在着严重的威胁,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为此,高血压病人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如1周至2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凭着感觉走”。

当然,最好是自己有个血压计,并学会自测血压,这样既方便又能及时了解血压变化情况。

5、不按病情科学治疗的误区。

有少数病人,把别人降压效果好的药物照

搬过来为己所用,这是既不客观又不现实的。

因为,同样是高血压的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却是大不相同的。

如某人用某药降压效果非常明显,则另外一人却效果不显,甚至无效。

再如服用短效硝苯地平时,有一小部分人会即刻发生心悸、脸红等不适症状,而多数人则感觉良好。

因此应当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合理选用药物,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还有极少部分人则相信那些毫无根据的道听途说:

什么“保治保好”什么“可以根除”等等骗局,或者轻信某些虚假广告和偏方。

因为高血压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这些都对坚持治疗有弊无利,以致失去合理的治疗机会,是不可取的。

要知道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这是肯定的,也是

无可非议的。

欲走捷径绝对是不可能的,甚至酿成不良后果。

面对多种降压途径无所适从。

当前社会上降压方法甚多,诸如降压鞋、降压帽、降压仪等,而国外专家目前认定,只有降压药是可靠的降压途径,其他方法均处于试用阶段,目前只能作为辅助或精神安慰治疗。

6、走出不求医、自行治疗的误区。

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多

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各有其适应证和一定的副作用,不仅药物种类繁多,制剂复杂,降压机制等各不相同。

其中有些已经过大规模临床应用其疗效予以肯定,而有些药物,尤其是新药的疗效则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证实。

况且高血压的合理治疗,需要根据全身情况选择最佳药物,这些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盲目性、片面性,也有一定的不安全的因素存在。

所以,应先经医生诊断,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及对心、脑、肾等功能的测定,然后进行治疗。

千万不要凭想象,或认为只要是降压药难能用,更不能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或认为价格越是贵的药越是“好药”。

7、走出只顾服药、不顾效果的误区。

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标是不仅要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小于130/85毫米汞柱),而且要长期稳定,进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的目的。

由于种种原因(如怕麻烦、出差),不定期测量血压,一味“坚持”服药,此为“盲目治疗”,会使得血压忽高忽低,或者出现不适感,并且易产生耐药性或副反应。

初服药者,可三天测一次;

血压稳定后可每1-2周测一次。

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服药次数,将血压降至较理想的水平。

还有更多的人,不仅不复查血压,更不去检查血、尿等化验,不讲究实效。

全然不顾血压是否控制理想?

器官有否损害?

应该说,这种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是徒劳的,很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的结局,即当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方感到后悔莫及。

因此,必须予以纠正。

8、走出长期服用一类药、每日一次的误区。

有的病人盲目长期服用一类降压药,服药只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产生药物副作用。

同时,有不少病人的血压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有效地降低其血压。

另外,不同的病人应根据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损害的有无以及程度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加以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是不可取的。

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病情需要及时选择和调整药物。

有的人出于省事,或嫌麻烦,不管是短效降压药还是长效降压药都采取每日1次的服药法,其实是不科学的。

因为短效降压药服药数小时后,随着药物在血液中浓度的下降,降压效果也随之降低或消失。

如不能定时服药,血压也随之升高,不能有效地控制24小时血压。

而只有长效降压药或缓释、控释制剂才能维持12或24小时平稳降压。

故每日一次的服用法不是适合于所有的降压药,而是仅限于长效、缓释或控释片

9、走出贵药就是“顶药”的误区。

有些高血压病人把一些价格比较贵的降压药称为“顶药”或“厉害的药”,认为只有病情很严重时才需用。

其实,这些药多为钙拮抗剂或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的缓释、控释片,或长效的制剂。

这些药的降压作用有时不如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等常用价廉药物的作用强和快,但正是因为目前更强调24小时缓慢、平稳地降压,以及早期保护心脑血管免受持续血压升高的损害。

所以,医生有时会根据病情开出上述的“顶药”。

10、走出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的误区。

有的高血压病病人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甚至认为降压应该是越快越好;

越低越好。

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除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高血压病病人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

因为,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不但会使病人出现头晕、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的不适症状,也称“脑贫血”,还极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甚至诱发脑出血,这种情况尤其在老年人为甚。

因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此时偏高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的血液供应,如果一味要求降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11、走出睡前服降压药的误区。

有的高血压病人,常将一天的降压药放在睡前或仅在临睡前服一次降压药,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危险的。

因为当人入睡后,人体处于静止状态,可使血压自然下降10%-20%,称为血压昼夜节律。

而且以睡后2小时最为明显。

倘若病人临睡前服了降压药,两小时也正是药物的高浓度期,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而使病人发生意外。

这种情况在老年人高血压病者表现尤甚,必须加以避免。

因此,高血压病病人降压药物应在晨起时服用,目的在于控制上午血压增高的峰值,以及预防与血压骤升有关的心脑血管意外事故的发生。

对于长效降压药物也应选择晨起一次服用为宜。

所谓“两峰一谷”即是上午8-9点钟血压高峰,下午2-4点血压高峰,晚上10点左右血压最低。

所以要避免在睡前服药。

以上是今天我们学习的高血压的有关知识。

其实高血压虽然是一种严重威

胁人类健康的的杀手之一,但也不是不可防的,高血压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引起各阶的重视,从社会、家庭乃至个人都要下大力度。

个人要从源头上做起,针对各种有害的危险因素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而提高服药率及控制率,是当前治疗高血压成败的关键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