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6166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6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2、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1)商周:

“工商食官”;

青铜器铸造繁荣;

原始瓷器出现

2)春秋战国:

铁器大规模运用

3)汉: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

东汉青瓷;

4)南北朝:

南朝出现灌钢法;

北朝白瓷

5)隋唐:

瓷器南青北白,大量出口

6)宋元:

景德镇成为瓷都,元青花瓷;

元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7)明清:

瓷器粉彩珐琅彩;

一些部门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资本主义萌芽

1)概况:

时间:

明朝中后期

地点:

江南地区某些手工业部门

标志:

雇佣关系出现

3)阻碍发展因素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土地买卖和高额地租影响商业资本

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农民的无力购买;

e闭关锁国;

重农抑商

4)影响

a经济—未能触动自然经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治—未能动摇封建统治,但成为近代资产阶级诞生的物质基础,扩大了市民阶层

c思想—推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黄、顾、王)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

1、先秦:

商朝出现最早的职业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私商。

2、汉:

西汉开始,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丝绸远销亚欧;

推行盐铁专卖和抑制商业政策

3、隋唐:

“扬一益二”(扬州,成都);

柜坊、飞钱;

广州成为重要港口

4、宋元: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重要来源;

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元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正式完成

5、明清:

农产品商品化;

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出现(会馆);

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工商业市镇兴起

6、唐宋城市对比

1)唐:

坊(居民区)市(市场)制

2)宋:

打破坊市界限(街市);

打破时间界限(早市、夜市);

城郊乡村也允许置市贸易(草市);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1)含义:

是一种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的政策

2)原因: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必然产物;

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3)时间:

商鞅变法首倡,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结束

5)评价

积极作用:

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

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海禁和闭关锁国

1)原因:

(1)明初是因为防倭寇。

(2)清初为了防止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2)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3)含义: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4)结果: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练习题

一、填空

1、生产工具:

2、灌溉工具:

3、土地制度演变: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4、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5、小农经济的特点:

6、瓷器的发展:

7、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及标志:

8、明清时期商业新特点:

9、宋代城市新特点:

10、评价重农抑商:

二、高考及模拟题

(海淀零模)12.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其原因是

A.大运河开通B.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成为唐朝的政治中心

(海淀零模)14.明朝商品经济繁荣的新特点是

A.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多B.纸币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地区间的长途贸易开始兴起D.江浙出现大批工商业城镇

(石景山一模)12.《诗·

小雅·

大田》:

“有洽蒌蒌,兴雨祁祁。

雨我公田,遂

及我私。

”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牛耕的出现B.井田制度的瓦解C.水利工程的兴修D.土地兼并的出现

(朝阳一模)13.下列各项反映出宋朝商业出现突破性发展的是

(11高考)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丰台一模)12.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突出成就。

图10中两件展品存放的展台应

属于

A.西周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丰台一模)15.明朝时松江的地方志中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

这种现象使

A.自然经济受到冲击B.国家税收大为减少

C.农业大国地位动摇D.农村土地大量荒芜

(东城一模)14.图6中三幅图反映的是

A.农业动力的变化B.灌溉工具的变化

C.耕种工具的变化D.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东城一模)15.有史学家指出: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列史实可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①市场交易由官府直接篮管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纸币在商业活动中流通④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东城二模)13.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今人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

这种变化说明

A.工商皆本思想被普遍接受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C.市民阶层的出现D.商人地位有所捉高

13.

(海淀二模)当荷兰商人来华要求与清朝通商易货,请清朝官员代写“贡表”的时候,这些官员极端蔑视海外各邦,在文中写道:

“外邦之丸泥尺土,乃是中国飞埃;

异域之勺水蹄涔,原属天家滴露。

”造成清朝官员如此认识的原因是

A.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界隔绝B.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C.收复台湾消除荷兰海上威胁D.中国商业发达无需对外贸易

(丰台二模)12.图11为2010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主题为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男耕女织”。

这枚邮票展示了

A.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特点B.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面貌

C.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D.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

(朝阳二模)13.隋唐时期运河和长江的水上交通为世人称道,联通各地的交通网基本形成,对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通的便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运河沿线形成了众多工商业市镇

C.完成了经济文化重心向东南转移D.连接域外的海路交通线正式开通

(西城二模)15.明朝《天工开物》记载:

“吴郡(今苏州)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

愚见,贫农之家,会计(总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

”这说明

A.牛耕技术没有传播到苏州B.苏州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C.牛耕的生产效率低于人力D.牛耕使用成本高影响其推广

(12高考)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海淀零模)战国时,我国历史朝着建立统一国家的方向发展。

关中是泰国的基地,它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力量,很需要发展关中的农田水利,以提高秦国的粮食产量。

于是在关中地区开凿了郑国渠。

西汉定都长安,关中是京师粮食的主要供给地。

西汉重视开拓西北边疆,关中又是拓边的基地,肩负着提供粮秣的重任。

因此,西汉一代,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在关中形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兴建水利的高潮,穿凿了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等大批农田水利工程。

到了唐朝,由于唐都长安人口急剧增加,缺粮问题远比汉朝严重。

对唐政府来说,迫切地期望增加关中粮食的产量。

唐时的关中与西汉一样,形成了又一次修建水利的高潮。

宋、元、明、清四代,关中的政治地位下降,政府不像汉、唐两代那样大力建设这里的水利,再加上泥沙的淤积越来越严重,关中水浇地的面积在逐渐编小。

——摘编自李令福《关中水利开发与环境》

(1)依据材料,概括说明关中地区水利设施兴废的原因。

(8分)

图12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海淀一模)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诏曰:

“南海藩舶,本以慕化(向慕归化)而来,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悦,……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

”而唐政府所征收的外贸税入,《旧唐书·

王愕传》记载:

“榷其利,所得与两税埒(等同)。

”而“两税”则是唐朝的主要税收。

⑴依据图12和材料,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的状况。

(10高考)主题一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

“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

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

(4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4分)

(海淀二模)长安和7-8世纪的其他重要城市首先是贵族和官府的城市,那里的国家政权极力将所有的商业活动都置于其严格的控制之下,但开封(北宋东京)却提供了商业生活和消遣娱乐活动占突出地位的居民区的第一个例证。

政权机构及其人员从这个时代起就与大部分是由平民组成的典型城市居民保持着直接接触,而经济发展高潮也突破了所有那些倾向于使城市保留其贵族特征的古老规则。

——[法国]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代长安和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的变化。

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丰台二模)“汉世张骞怀致远之略,班超奋封侯之志,终能立功西遐,羁服外域。

……故设戊己之官(官职名称),分任其亭,建都护之帅,总领其权。

……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

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后汉书·

西域传论》

(1)依据材料,概括汉朝为维护丝绸之路采取的措施。

(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

(3分)

1.(2012年海南卷历史,1)《礼记·

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

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3.(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4.(2012年江苏历史,2)《周礼·

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5(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

,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

图5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②有助于我们了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9.(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4)《隋都城图》题记:

“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10.(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马可·

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

“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刺桐”是指()

A.泉州B.广州C.扬州D.庆元

12.(2012年江苏历史,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

“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13.(2012年海南卷历史,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

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

“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

14.(2012年上海历史,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

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15.(2012年上海历史,15)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A.老者的眼镜B.门前的店幌C.兴盛的商铺D.商人的衣着

16.(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7.(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18.(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19.(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3)唐太宗说:

“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

20.(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