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6149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和实质是质量。

要把质量搞上去,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合理的组织起来汇集到提高和改进质量的目标上去;

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是企业形象的窗口。

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疏忽不得,它伴随在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

工程质量被视为企业的生命,施工安全则关系到员工的人身安全,以名优工程当作市场竞争的法宝,安全、质量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

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公司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大。

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覆盖所有工程项目和每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公司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人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并对施工质量的特征、原则进行概述,并挖掘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已的对策和建议并且进行案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已创新观点。

1、建筑工程的质量

1.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特征

1.2质量管理的原则

2、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2.2影响工程质量的外界因素

3、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3.1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3.2做好施工人员的挑选和培训

3.3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3.4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

3.5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3.6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4、创新方案

4.1.观念创新

4.2组织机构创新

4.3体制创新

4.4机制创新

致谢

参考文献

 

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

2011年9月15日

远程教育学院意见:

年月日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探讨

学生姓名XXX专业土木工程

层次年级20XX秋专升本学号2009XXXXXX

指导教师胡XX职称讲师

学习中心XXXXX成绩

2011年9月20日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质量特征、管理原则,分析了目前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及创新。

关键词:

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创新

前言………………………………………………………………………………………1

第一章建筑工程的质量…………………………………………………………………2

1.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特征………………………………………………………2

1.2质量管理的原则……………………………………………………………………2

第二章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3

2.1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3

2.2影响工程质量的外界因素…………………………………………………………3

第三章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5

3.1强化全员质量意识…………………………………………………………………5

3.2做好施工人员的挑选和培训………………………………………………………5

3.3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5

3.4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5

3.5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5

3.6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5

第四章创新方案…………………………………………………………………………10

4.1观念创新…………………………………………………………………………10

4.1组织机构创新……………………………………………………………………11

4.3体制创新…………………………………………………………………………11

4.4机制创新…………………………………………………………………………12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前言

第一章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特征

1.1.1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

1.1.2严重性:

施工对存在质量的影响,轻者会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

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

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1.1.3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

1.1.4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象“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渗水;

抹灰层开裂、脱落。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以人为核心;

以预防为主;

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第二章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忽视工程质量,执法监督不严,导致楼倒、路陷、桥坍等恶性工程质量事故连续发生。

而任何一起工程质量事故中,施工企业都不是一个光彩的角色。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冷静面对,深刻剖析其原因:

2.1.1建筑施工项目质量体系在多数项目上未能得到真正有效运行,程序文件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

2.1.2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意识淡薄

我国推行质量管理十几年,虽有所成效,却无令人惊喜的局面出现。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尚未形成适宜质量管理发展的质量文化环境。

2.1.3形式主义严重

在我国质量管理往往借助于行政命令来得以推行,然而由行政手段引发的形式主义却是很严重的。

2.2.1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因素

诸如:

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2.2.2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

2.2.3机械设备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

2.2.4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

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

第三章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制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们既不能把质量管理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

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施工人员、服务人员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影响,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优选施工人员,并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进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

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

眼勤;

手勤腿。

勤就是要勤跑工地;

眼勤就是要勤观察;

手勤就是要勤记录。

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

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

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

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公司各级领导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外抓市场名优取胜"

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

而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是公司象的窗口,因此抓工程质量必须从施工项目抓起。

而项目质量管理是公司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公司深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设部提出抓工程质量要实行“两个覆盖”(即:

要覆盖所有的工程项目和覆盖每一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也是着重强调了抓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每个施工项目质量的总和代表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

优质工程是公司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也是公司形象的金字招牌,劣质工程损害公司形象,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工程的正面效应与劣质工程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一比一的对等关系,对公司信誉的影响可以说是“十誉不足,毁一有余”。

公司为维护自身的形象,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抓项目质量管理必须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项目经理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代理人,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总指挥,除应有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真正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抓好质量管理、创建名牌工程、为企业形象“贴金”,而不是抹黑的质量责任意识。

项目班子(包括项目经理)由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选配项目班子要注重总体功能。

有的工程条件很好,但由于没有选好项目经理或者项目班子总体功能发挥不好,使工程创优计划失败,有的甚至丢失了一方市场。

因此,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是项目质量管理成败的关键,也是企业管理层次的职责。

在选配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时,应十分注重质量业绩,特别是计划创名牌工程的重点项目或开拓市场的第一个工程,选派项目经理要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

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关键也在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次。

公司要注重提高各级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

经常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作为项目部层次的质量管理层,项目经理要在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提供保证的同时还要依据合同对业主提供保证。

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检查员、技术员、班组长及其兼职质量检查员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网络,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

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自检、专检制”和隐蔽验收制度,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

使施工现场事事、处处、时时、人人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确保质量体系覆盖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质量目标一是要满足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二是要满足公司质量计划的要求。

比如有的工程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质量等级为优良,而公司为满足市场需要确定其为创局、部级优质工程或创“国家级大奖”工程,那么该工程的最终质量目标就应定在局、部优质工程或“国家级大奖”工程上,按照这个质量目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设计。

首先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定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

然后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

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召集施工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和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做到人人目标明确、职责清楚。

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施工经验不足的分项工程,还应事先对人员进行培训。

对质量控制的难点,组织群众性的TQC小组活动进行攻关。

在施工管理中还要坚持“典型施工引路”,即在各分项工程全面施工前,首先组织技术熟练的操作工人进行典型施工,典型施工后及时总结,确认能达到质量目标和规范设计要求时,组织施工班组全体人员进行现场观摩,使各施工班组有直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向班组做较深层次的技术交底,从而达到质量预控,少走弯路,一次成优。

以某大楼基坑工程事故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某市心十字路口,基坑平面呈“L”形,开挖深度5.75M。

该工程地面以下为流塑状淤泥土,厚达25M以上。

支护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浇桩,桩径600,桩长15M,间距1000,桩顶作300高钢筋混凝土圈梁。

该工程土方从中间向两端开挖,土方挖至1/3时,靠近马路一侧的支护桩整体倾斜,最大桩顶位移达750MM,压顶圈梁多处断裂,人行道大面积塌陷,靠近支护桩的14根工程桩(Φ800的钻孔浇筑桩)也随之断裂内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事故分析

设计参数选择不当。

设计计算时选用固结排水剪强度指标,这对于没有任何降排水措施的淤泥土质土,该参数的选择显然偏大,从而使得支护结构设计的安全储备过小,甚至于危险。

一般对淤泥土中支护结构计算宜选用直剪或不排水三轴试验所提供的强度指标,如勘察单位没提供该数数据,对应固结排水剪的张度指标进行修正。

由于淤泥图渗透性较差,故设计时没考虑止水措施,且间距过大(桩间净距400MM)。

尽管淤泥土的渗透性很小,但流塑状的淤泥土在渗透水压的作用下,极易造成“流土”现象。

从本工程支护桩外人行道大面积下陷的现象分析,土方开挖过程中产生大量流土(坑底隆起)。

工程桩的断裂主要是由于土体的滑坡所造成。

施工单位考虑带原支护桩设计采用悬臂结构不安全,在土方开挖到一半深度时用现有的型钢作临时支撑,但支撑长细比过大(截面尺寸400MM×

400MM,长17M),造成支撑受压后失稳,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3.事故处理:

该工程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

将底板分三块施工,留两条垂直工缝,施工缝处设计钢板止水带,已开挖部分先清理后浇筑板底,然后再开挖另外两块土方,避免坑底土体暴露时间过长。

对于后开挖的部分,在-2.5M处设钢筋混凝土圈梁一道,然后每隔6M左右设一道型钢支撑,并设连系杆控制长强比,防止失稳,两端部设钢筋混凝土角撑。

南边及东边均有旧建筑,距离约有8M,为防止桩间挤土面危害旧房,在围护桩外打2排Φ600水泥搅拌桩用于汁水挡土,水泥掺量13%,并掺加2%的石膏快凝。

对于断裂的工程桩,采用沉井作围护下挖至断裂处,清理上部断桩后用高一等级混凝土接至设计标高,并在施工时随时注意观察坑底有无涌土或隆起现象。

经过以上措施,该地下室工程得以顺得实施。

在施工中,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管理难度大。

俗话说“优不优看细部”,就说明细部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对实现项目总质量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细部处理”,是一种习惯说法,它包含两层意思:

“细部”,一般是指大面积施工以外的细小部位、各分项工程接合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的交接处。

例如预埋铁件、预留孔、护轮坎、面层等部位的质量,在规范和标准中难以用定量的方法进行描述。

但这些部位都是影响观感质量的重要部位,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的关键部位,这些细部做好就能够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处理”二字说明了这些部位一般设计无规定、或规范要求不太明确,要靠现场施工管理者、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恰当的处置。

在这一阶段,除各分项工程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抓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上。

合理安排交叉作业,一是要合理安排工序,解决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不影响施工质量;

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保证各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间歇;

三是要合理安排人力以保证。

成品保护在细部处理施工阶段尤为重要,要在一开始就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做好有利于成品保护的交叉作业安排,防止相互破坏或污染,减少翻修或返工损失,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第四章创新方案

项目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工作切实落在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

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

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4.2.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

项目经理部随着合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

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

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整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4.3.体制创新

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

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

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

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第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

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

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4.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加市场的竞争力,牢牢占有已有法人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

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就是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务及,因此要增强企业的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

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4.5.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

结论

总之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公司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大。

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