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960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SO2出现浑浊

C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D

探究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取少量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且加热

4.

关于下列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I2与NH4Cl混合物

B.装置②收集并测量Cu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

C.装置③制取氯气

D.装置④制取无水MgCl2

5.

将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产生黄绿色气体,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为紫红色,BiO3-反应后变为无色的Bi3+。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w

A.滴加盐酸时,HCl是还原剂,Cl2是还原产物

B.已知Bi为第ⅤA族元素,上述实验说明Bi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C.若有0.1molNaBiO3参加了反应,则整个过程转移电子0.4NA

D.此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

KMnO4>NaBiO3>Cl2

6.

科学家尝试用微生物电池除去废水中的有害的有机物,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极电极反应式为:

B.B极电极反应式为:

CH3COO--8e-+4H2O=2HCO3-+9H+

C.溶液中的阴离子由A极向B极移动

D.该微生物电池在高温条件下无法正常工作1.

7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2、NO2和CO2都是污染性气体

B.熟石灰、铝热剂、盐酸都是混合物

C.煤的干馏、海水中提取碘的过程都包括化学变化

D.A12O3、Cl2、CuSO4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时均能导电,都属电解质

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10ml水稀释后,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49%

B.配制0.1mol/L的Na2CO3溶液480ml,需用500ml容量瓶

C.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氨气溶于1L水中,得到1mol/L的氨水

D.向两份完全一样的稀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2O2和Na2O,使溶液均恰好饱和,则加入的Na2O2与Na2O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保持温度不变)。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或结论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可证明氧化性:

H2O2比Fe3+强

向1mL1%的NaOH溶液中加入2mL2%的CuSO4溶液,振荡,再加入0.5mL有机物Y,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说明Y中不含醛基

C

取ag铝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测其体积为V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

测定铝箔中氧化铝的含量

比较不同反应的反应热数据大小

从而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

10.

25℃时,某溶液中只含有Na+、H+、OH-、A-四种离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该溶液一定存在:

pH≥7

B.在c(OH-)>

c(H+)的溶液中不可能存在:

c(Na+)>

c(OH-)>

c(A-)>

c(H+)

C.若溶液中c(A-)=c(Na+),则溶液一定呈中性

D.若溶质为NaA,则溶液中一定存在:

c(Na+)>

11.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

Na+、Cl-、CH3COO-、Fez+

B.水电离的OH-浓度为10-12mol/L的溶液中:

Mg2+、NH4+、AlO2-、SO32-

C.无色溶液中:

Al3+、NO3-、Cl-、SO42-

D.c(K2C2O4)=0.5mol/L溶液中:

Na+、K+、MnO4-、Cl-

12.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类比正确的是()

A.已知Fe+S

FeS,则Cu+S

CuS

B.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可知Al与CuSO4溶液也能反应

C.CaS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SO2,可知CaSO3与稀硝酸反应也生成SO2

D.已知H2O2能氧化I一,可知H2O2也能氧化Cl一

13.

把500mL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氢氧化钠的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HCl的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则该混合溶液中c(Na+)为()2

A.

mol/LB.(5b﹣

)mol/L

C.(2b﹣a)mol/LD.(10b﹣5a)mol/L

14.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溶于稀硝酸:

Cu+2H++NO3-=Cu2++NO2+H2O

B.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AlO2-+CO2+2H2O=Al(OH)3+HCO3-

C.用CH3COOH溶解CaCO3:

CaCO3+2H+=Ca2++H2O+CO2

D.NH4HC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

HCO3-+OH-=CO32-+H2O

15.

金属铈(58Ce)常用于制作稀土磁性材料,可应用于制造玻璃、打火石、陶瓷和合金等。

已知:

Ce4++Fe2+=Ce3++Fe3+。

A.可用电解熔融CeO2制取金属铈,铈在阳极生成

B.

Ce、

Ce是同素异形体

C.铈能溶于HI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e+4H+=Ce4++2H2

D.铈的原子核外有58个电子

16.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1LpH=ll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为0.001NA

B.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个数为3NA

C.1mol/LNaHCO3溶液中含有HCO3-数目小于NA

D.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17.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月饼等食品常在包装中放人生石灰做脱氧剂

B.埃博拉病毒能够通过气溶胶传播,病毒颗粒直径大约为80nm

C.纤维素可水解成葡萄糖,故可为人体提供营养

D.用Na2FeO4处理污水,可杀菌消毒,但不能沉降水中的悬浮物。

18.

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缓缓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若只从反应顺序角度考虑反应情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

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全部被氧化

C.原溶液中的Br-可能被氧化

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下层溶液可能呈紫红色

1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验证电离H+的能力HClO>

HCO3-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观察溶液中是否有气泡冒出

相同条件下,向两支盛有相同体积不同浓度H2O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适量相同浓度的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

探究Cu2+、Fe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向2mL品红溶液和2mL加入少许醋酸的品红溶液中分别滴入3滴84消毒液,观察红色褪色的快慢

证明随溶液pH的减少,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增强

20.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为羟基的电子式,也是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是

D.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18O

试卷答案

1.C

试题分析:

A、CO2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污染性气体,故错误;

B、熟石灰是Ca(OH)2,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错误;

C、煤的干馏: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从海水中提取碘,海水中碘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提取的碘是游离态,因此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错误。

2.C

A、设稀释前的硫酸的密度为ρ,根据质量分数的定义,ρ×

10×

98%/(10×

ρ+10)×

100%=ρ×

98%/(ρ+1)=98%/(1+1/ρ),因为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49%,故说法正确;

B、实验室中没有480ml容量瓶,应用500ml容量瓶,故说法正确;

C、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应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故说法错误;

D、达到饱和,根据钠元素守恒,投入的Na2O2和Na2O的物质的量比为1:

1,故说法正确。

21

3.C

A、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有可能是NO3-把Fe2+氧化成Fe3+,故错误;

B、醛基和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要求反应的环境是碱性,即NaOH过量,此反应中NaOH不过量,因此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故错误;

C、Al2O3+2OH-=2AlO2-+H2O,2Al+2OH-+2H2O=2AlO2-+3H2↑,根据氢气的体积求出铝单质的质量,总质量减去铝单质的质量即为氧化铝的质量,故正确;

D、反应热的多少跟反应速率快慢无关,故错误。

4.D

因为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2-和B3+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为O,B为Al,C、D位于第三周期,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即C为Si,D可能为S,也可能是Cl,A、半径大小比较: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相等,半径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减小,因此有r(S2-)或r(Cl-)>

r(O2-)>

r(Al3+),故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即非金属性S(Cl)>

Si,故错误;

D、2Al+2NaOH+2H2O=2NaAlO2+3H2↑,Si+2NaOH+H2O=Na2SiO3+H2↑,故正确。

5.B

A、虽然HClO中Cl的化合价比HClO4中Cl的化合价低,但HClO的氧化性比HClO4强,故错误;

B、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①Cu2+>

Fe2+,②Fe3+>

Cu2+,因此有Fe3+>

Cu2+>

Fe2+,故正确;

C、还原性强制取还原性弱的,反之不成立,因此2C-+B2=2B-+C2,不能发生,故错误;

D、两者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故错误。

6.C

A、依据越弱越水解,CO32-+H2O

HCO3-+OH-,能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HCO3-,因此应用同浓度的碳酸氢钠和醋酸钠进行比较,故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SO2的水溶液是H2SO3,S的化合价不是最高价,故错误;

C、利用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晶体为纯净的硝酸钾,故正确;

D、与新制氢氧化铜的悬浊液反应,要求溶液是碱性溶液,题目中没有中和硫酸,环境不是碱性,故错误。

7.D

A、I2受热会升华,NH4Cl受热会分解产生NH3和HCl,遇冷又化合为NH4Cl,用装置①无法分离,故错误;

B、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SO2能溶于水并有部分和水发生反应,故不能用装置②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故错误;

C、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Cl2,需要加热,故错误;

D、MgCl2水解会生成Mg(OH)2和HCl,故需在HCl的氛围中加热制取,故正确。

8.C

9.C

A、质子有B极移向A极,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即B极为负极,A极为正极,根据工作原理生成Cl-和苯酚,电极反应式为:

,故说法正确;

B、根据工作原理,B极反应式为CH3COO-+4H2O-8e-=2HCO3-+9H+,故说法正确;

C、根据选项A的分析,得出阴离子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说法错误;

D、D、高温下,使蛋白质变性,杀菌,故说法正确。

10.C

A、如果溶质是NaOH、NaA在溶液显碱性,如果溶质为NaA属于强碱弱酸盐,则溶液呈现中性,如果溶液是NaA、HA,HA为强酸,则溶液显酸性,故错误;

B、加入溶液的溶质为NaOH、NaA,n(NaOH)>

n(NaA),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

c(H+),故错误;

C、根据溶液显电中性,c(Na+)+c(H+)=c(OH-)+c(A-),当c(Na+)=c(A-),则有c(H+)=c(OH-),故正确;

D、根据选项B的分析,故错误。

11.C

12.B

A、变价金属和S发生反应,S把金属氧化成较低价态,即和铜反应生成Cu2S,故错误;

B、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性的强的制取金属性弱的,故正确;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32-氧化成SO42-,故错误;

D、H2O2的氧化性强于I2,H2O2能氧化成I-,但H2O2不能氧化Cl-,故错误。

13.D

NH4HCO3+2NaOH=NH3↑+2H2O+Na2CO3,则混合液中n(NH4HCO3)=a/2mol,NH4HCO3+HCl=NH4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则混合液中n(Na2CO3)=(b-a/2)/2mol=(b/2-a/4)mol,原溶液分成五份,500mL溶液中n(Na+)=5×

(b/2-a/4)mol=(5b-5a/2)mol,c(Na+)=(5b-5a/2)/500×

10-3mol·

L-1=(10b-5a)mol·

L-1,故选项D正确。

14.B

A、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即3Cu+8H++2NO3-=3Cu2++2NO↑+4H2O,故错误;

B、碳酸的酸性强于偏铝酸,因此有AlO2-+CO2+2H2O=Al(OH)3↓+HCO3-,故正确;

C、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写,故错误;

D、缺少NH4++OH-=NH3·

H2O,故错误。

15.D

A、CeO2→Ce,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因此阴极上生成,故错误;

B、两者属于同位素,故错误;

C、Ce4++Fe2+=Fe3++Ce3+,说明Ce4+的氧化性强于Fe3+,而Fe3+强于I2,因此Ce4+把I-氧化,故错误;

D、Ce是58号元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电子数为58,故正确。

16.A

A、醋酸钠属于盐,根据Kw=c(H+)×

c(OH-),因此c(OH-)=1×

10-14/10-11mol·

L-1=10-3mol·

L-1,因此水电离产生的n(OH-)=0.001mol,故正确;

B、设混合气体为CnH2n,因此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8×

3n/14nmol=6mol,故错误;

C、HCO3-发生水解,且题目中说明溶液体积,无法计算HCO3-的物质的量,故错误;

D、Cl2+2NaOH=NaCl+NaClO+H2O,因此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e-,故错误。

y

17.B

A、生石灰常用作干燥剂,不具有还原性,不能防止中秋月饼等食品氧化变质,故错误;

B、埃博拉病毒能够通过气溶胶传播,说明埃博拉病毒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故正确;

C、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成葡萄糖,不属于营养物质,故错误;

D、用Na2FeO4处理污水,可杀菌消毒,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能沉降水中的悬浮物,故错误。

18.B

还原性强弱顺序:

I->

Fe2+>

Br-,A、因为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被氧化成Fe3+,I-全部被氧化,故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故说法正确;

B、Fe2+可能全部被氧化,也可能是部分氧化,故错误;

C、因为溶液中只说明溶液变为血红色,因此Br-可能被氧化,故说法正确;

D、根据选项A的分析,以及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CCl4的密度大于水,则下层溶液呈紫红色,故说法正确。

21·

世纪*教育网

19.D

A、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只变红,不褪色,说明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错误;

B、氯水中含有盐酸,产生气体,可能是HCl与HCO3-反应产生的,故错误;

C、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其他条件不变,但阴离子不同,可能是阴离子影响反应速率,故错误;

D、向2mL品红溶液和2mL加入少许醋酸的品红溶液中分别滴入3滴NaClO的84消毒液,观察到滴有醋酸的品红溶液的红色褪色的快,说明溶液pH的减少,酸性增强,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增强,故正确。

20.D

A、此电子式为羟基的,不是OH-的电子式,故错误;

B、此结构示意图为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不是S2-的,故错误;

C、这是甲烷的球棍模型,故错误;

D、18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8+10=18,故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