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矿产资源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958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作矿产资源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焦作矿产资源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焦作矿产资源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焦作矿产资源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焦作矿产资源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焦作矿产资源规划Word格式.docx

《焦作矿产资源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作矿产资源规划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焦作矿产资源规划Word格式.docx

附表17焦作市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

附图目录

焦作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焦作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焦作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图

焦作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图

焦作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焦作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

焦作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十一五”以至2015年,是我市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加速崛起的重大机遇期。

新时期、新形势对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保障资源的有效供给;

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粗放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强化矿政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河南省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焦作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十一五”以至2020年焦作市地质矿产工作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文件,也是制定我市矿产资源各类专项规划和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内各类矿产资源。

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目标期2008—2015年,展望到2020年。

第二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形势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西接济源,东临新乡,北隔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南隔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33′40″—113°

38′42″,北纬34°

48′55″—35°

29′59″,东西长120千米,南北宽77千米,总面积4071.1平方千米,辖沁阳市、孟州市、温县、博爱、武陟、修武六个市县和解放、山阳、中站、马村、高新区五个区。

全市总人口357.97万。

焦作市地处我国的中、西结合部,晋豫两省的交界处,晋煤南下东运之咽喉要道,是豫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

焦枝、太焦、新焦、侯月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郑焦晋、焦温、济焦新、太澳高速(焦作段)等高速公路以及拟建的温孟武县级高速公路,郑常、新济、焦克、焦辉、焦洛、焦温等公路连线成网,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

发达的交通,拉近了焦作与周边城市的距离,从而为焦作冲出河南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焦作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变化大,地貌类型多样,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部分,北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南部为沁河、黄河冲积平原。

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3.3%,丘陵面积占10.6%,平原面积占56.1%。

市境内水系分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有大小河流50多条,中小型水库26座,即将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和西气东输工程分别从市境中部穿过。

焦作位于全国电力网络中心,是河南省重要的电力基地,2007年全市总发电量达154.99亿千瓦时。

焦作的化工工业多项经济指标近年来一直位居河南前列,多种化工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优势,比如烧碱产量30.74万吨,成为全国纯碱行业十强之一;

玻璃钢也是全国三大生产基地;

原铝(电解铝)产量达到47.58万吨、氧化铝达到201.25万吨、铝材达到5.17万吨;

水泥产量384.03万吨、平板玻璃314.47万箱。

焦作毗邻山西省晋东南煤海,是豫西综合开发规划的先行试点地区,2006年被列为中原城市群建设城市之一。

近年来“焦作山水”、“云台山”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2004年焦作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焦作市正在积极申请“国家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焦作将充分发挥自然山水的资源优势,以城市生态防护林为屏障,以综合性公园、小滨公园、小游园为重点,以道路、滨河线状绿地为纽带,将焦作建成一个绿化纵横通透,山水园林特色明显、环境质量舒适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现代化生态山水园林城市。

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5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1.33亿元,比上年增长39.4%;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56.62亿元,比上年增长43.1%;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2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5.92亿元,增长23.9%。

全市综合实力显著跃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67元。

在“十五”期间,优势产业带动作用增强,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三次产业从2000年的17.2:

50.6:

32.2调整为2007年的8.5:

65.8:

25.7。

形成了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化学工业、汽车零部件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提高较快,并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矿产资源形势

(一)矿产资源的特点及优势

焦作地处华北地台山西台隆太行山复背斜的南翼,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简单,岩浆活动微弱。

这些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岩浆活动等成矿地质条件决定了本区的矿产资源北部山区以石灰岩、白云岩、粘土矿、铁矿为主,北部山前以煤、煤层气、粘土矿为主,南部平原区以砖瓦粘土、地下水、地热及河砂为主,此外在新生代断陷盆地(沁阳凹陷)中有地热、石油、天然气的显示。

截至2007年底,累计发现各类矿产27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16种,金属矿产5种,水汽矿产2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6种(附表1)。

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是:

以能源、非金属矿产为主,金属矿产相对较少,共伴生矿产较多,如耐火粘土中伴生金属锂、镓,煤矿中共生着煤层气,而铁矾土、陶瓷土、硫铁矿(山西式铁矿)等与耐火粘土相共生;

优势矿产资源储量大,品质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4.06亿吨,位居全省第3位,生产矿井占有资源储量11.83亿吨,位居全省第6位,焦作煤田的煤层气资源量总计1733亿m3位居全省第一位,石灰岩、硫铁矿、耐火粘土、高岭土等也都位居前列。

其它矿种,虽有发现,但多为小型矿床(点),尚不具备开采价值,或需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

(二)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及地质、物化探测量等,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及勘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附表2)。

基础地质调查:

截至2007年底,我市已完成全部1:

20万(4个图幅)区调;

1:

5万区调2个图幅;

基岩区1:

20万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

20万区域重砂测量;

50万和1:

20万区域重力测量工作;

20万航空磁测和放射性航测,1:

5万航空磁测;

20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4个图幅),建立了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

矿产资源勘查:

截至2007年底,累计发现各类矿床(点)517处,其中已进行过勘探的73处,详查17处,普查35处,其余为矿点。

首轮规划期间新增矿产勘探地2处,详查地1处,普查地3处,预查地4处。

煤炭勘探深度一般1200米以浅。

非金属矿勘查主要在侵蚀基准面之上,矿产勘查程度与工作量投入,不同的矿种和不同的地方差别较大,如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高岭土、地下水等勘查程度相对较高,而铁矿、煤层气、地热、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勘查程度相对较低或未有系统的勘查资料,尤其是深部矿产勘查程度更低。

社会服务性地质工作:

为重大基础建设工程,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和减震防灾等做了大量不同精度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方法调查研究。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172个各种经济性质的矿山企业(附表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矿山7个,集体企业8个,有限责任公司25个,私营企业131个,其他经济类型的矿山1个,有3.13万人从事矿业生产活动,年产矿石量1506.29万吨,其中,国有矿山企业开采量449.36万吨,占29.83%,集体企业开采量61.40万吨,占4.08%,有限责任公司开采量275.24万吨,占18.27%,私营企业开采量704.29万吨,占46.76%。

全市矿业工业总产值24.24亿元,其中国有矿山企业为16.5亿元,占68.07%,集体企业为1.52亿元,占6.27%,有限责任公司为4.22亿元,占17.4%,私营企业为1.97%,占8.13%。

矿产综合利用产值1738万元。

矿产品销售收入19.09亿元。

在矿产采选业产值构成中,煤炭采选业现价产值为16.3亿元,占88.4%,非金属矿采选业现价产值为2.13亿元,占11.6%。

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完成工业产值135.37亿元,在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产值构成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34.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占18.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20.0%,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占4.4%,煤电及供热占16.0%,煤气生产供应业占0.04%。

矿产品贸易流出的主要是煤炭、高岭土、耐火粘土以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及其制品等,流出目的地主要是周边市区、周边省份及南方各省份,并出口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流入的主要是铁矿、铜矿、钛矿、锆矿、锌矿、硫铁矿、煤炭、石油、磷矿、耐火材料、铝土矿等,产地主要是周边省份以及西北地区。

(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矿业开发在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较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有关资料显示,焦作矿区每年矿井排水达到1.5亿立方米,利用量仅占矿区排水的23%,绝大部分未经过处理就直接外排,给下游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

截至到2007年,焦作市共有13个煤矿开采沉陷区,沉陷面积达3989.19公顷,严重毁坏了矿区范围内的耕地、居民住宅、交通道路以及水利、电力设施,地表沉陷造成各类建筑物毁坏面积达到1007255平方米。

固体废物大量积存,截至到2007年,煤矸石、粉煤灰存放量就达到583.38万吨,当年排放39万吨,已形成了13余座煤矸石(堆),占地达36.9公顷,有的煤矸石堆常年自燃,向大气中排放废气,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

(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支柱性矿产后备接替资源准备不足

近年来由于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严重不足,我市的支柱性产业中,煤炭的开发强度过高,后备接替资源已严重不足,除新建的古汉山井田、新河井田外,仅有的可供建井的焦南井田、恩村井田西部,因市政规划建设将无法建井。

已探明的行口水泥用灰岩矿区、回头山水泥用灰岩矿区东部以及正在利用的洼村、高岭、新庄沟等水泥用灰岩矿区,也因市政规划建设和环保的要求将逐渐被限采或禁采,造成石灰岩后备接替矿山短缺。

在耐火粘土矿方面,我市虽是全国十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近年来,粘土矿的勘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国有矿山及部分集体、个体矿山,或因无后备矿山,或因经济效益问题而停产,夕日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2、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突出表现在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资源利用率低,大矿小开、小矿乱开、一矿多开、采富弃贫、“吃白菜心”浪费资源的现象仍存在。

在矿山总数上,大、中型矿山所占的比例仅为5.2%,众多的小矿山中,采掘工艺普遍落后,经营方式粗放,竞争无序,安全生产条件差,“三废”(固体废弃物、废液、废气)污染较为严重。

部分国有大中型矿山也因设备老化,包袱沉重,无力进行矿山技术改造和探矿工作,制约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低

大部分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较差,多以出售原料和初级矿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深加工能力差,多数共伴生矿产或不同品级的矿石没有进行综合回收,分类利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4、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焦作市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利用率较高,地质环境脆弱。

在矿业开发的同时,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对地貌、植被、岩土、水域及大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占矿山总数90%以上的小型矿山,“三废”排放达标率、土地复垦率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较低,同时采矿活动也加大了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5、矿政管理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系统的矿政管理法规体系,特别是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矿业权有偿取得等尚不健全。

三、“十五”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评价

“十五”至2007年期间,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矿产资源勘查、资源保证程度有所提高,矿山结构和布局逐步优化,资源逐步向大、中型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了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效率的提高,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增强。

1、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得到强化

规划实施以来,焦作市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完成了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沿线的地质调查,焦作市部分域内地质地貌、古生物化石产地和重要的地质剖面等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

新增加矿产地10处,其中预查地4处、普查地3处、详查地1处、勘探地2处;

完成了科研项目3项。

新增煤炭资源量7.82亿吨(334?

)、水泥灰岩6.69亿吨、铝土矿也有大幅度的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作市矿产资源需求量快速增长的压力。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

通过开采总量控制促进矿产供需平衡,煤、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等矿产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为焦作市的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十五”末期焦作市矿产品产量增加到1755.31万吨,增加了近30%,其中煤炭增加102.25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增加520万吨、制碱用灰岩增加59万吨。

焦作市暂停了对粘土矿的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并且关停了焦作市所有砖瓦用粘土矿山。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全市矿山开采规模基本上与矿区的储量规模相适应,严格执行规划准入条件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制度,避免大矿小开。

通过规划实施,限制了新建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破坏环境的矿山,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生产能力低的矿山,并通过改组、联合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非法开采活动,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

全市矿山企业数量由2000年的467个减少到2007年的172个,主要是小型矿山数量减少的幅度最大,大、中、小型矿山企业数量比例由“十五”初期的0:

9:

450调整到2007年的2:

3:

81,矿山规模结构明显改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3、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严格执行了规划里确定的鼓励、限制、禁止开采区,严格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合理设置矿业权,采取规范、控制、关停等措施,调整布局不合理的矿区范围,避免新设置的矿山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等要求相矛盾的矿产开采项目。

4、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有很大提高

矿产资源的“三率”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煤炭的选矿回收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

随着新的选矿技术“选矿—拜耳法”的成熟,年产30万吨氧化铝也进入生产阶段;

共伴生矿产利用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尾矿资源及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等利用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2005年煤矸石的利用量达到80.18万吨,粉煤灰利用量达到62.7万吨,目前每年排放的煤矸石、粉煤灰全部加以利用,还利用一部分历史遗留的煤矸石和粉煤灰。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初步改善

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严禁在自然保护核心区,铁路、国道、省道、旅游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露天采矿,严禁新建对地质环境产生破坏的矿产开采项目。

矿山“三废”排放基本上符合国家和省市的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0%以上。

通过新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监测、防治,减少了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还推进了绿色建设示范工程,探索矿业和地质环境效益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对矿产资源需求趋势分析

1、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要求保证矿产资源有效供给

规划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预期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12%以上,201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两番。

此间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控制在6.3‰以下,预计2015年,仍将接近或达到人口最高峰375万,人口增长也为实现经济目标增加了较大的压力。

规划期间,我市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面临加快工业化步伐,实现信息化跨越和加速城市化建设三项任务,虽然产业结构在逐步调整,但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矿产资源的开发作基础,人口基数的增长也增加了资源消耗。

规划期间将继续重点培育壮大起来的“煤电铝”、“煤电化”等产业,也要求矿产资源实现长期、稳定、安全、经济地供给。

2、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求加大矿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构筑起有竞争力的矿业产业

为此要大力实施优势和比较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确保煤炭、建材、化工、冶金、粘土等强势产业的稳定与发展,加快矿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由原料型、粗加工、低附加值产业向深精加工、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

调整矿业布局,努力推进能源转化,特别是“煤电铝”、“煤电化”、“煤热电”的联合与发展。

3、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要求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引进先进的找矿理论与勘查技术方法,提高我市矿产资源储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煤矸石的利用水平及中低品位铝土矿的选矿富集及其它各类伴生矿产和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攻关;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寻找煤炭液化、气化、煤层气、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科学途径,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矿产开采的回采率;

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矿产品深加工水平,尤其是煤、煤层气、石灰岩、粘土矿、矿泉水等非金属矿的深、精、细加工,提高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生态旅游、国家卫生城市的建设要求加快煤层气、地热等新能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步伐

为把我市建设成国家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对我市的城市地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加大一些资源有保障、无污染、效率高的新能源的勘查开发利用。

利用这次机遇,出台一些扶持煤层气、地热的一些配套政策,在规划期内在九里山、古汉山、恩村井田新建2-3处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在温县、武陟、沁阳、焦作市新建3-4处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5、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山水旅游城市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我市的大多数旅游区、景点坐落在北太行山区,尤其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景观主要是以山水著称,而我市矿山企业大多数也建立在旅游景区附近,这就要求政府、矿山企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采取先进的技术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与恢复,提高我市旅游景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

(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尽管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矿业萧条,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我市对矿产品的需求总体上将处于上升态势。

按照2007年底的保有可采储量,结合2015年的需求量,可保证生产服务10~20年及以上的矿种有水泥原料矿产、熔剂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

煤炭缺口本来就较大,尽管煤炭年产量增加了300多万吨,仍然不能保证在未来10年内当地企业的需求。

铝土矿、铁矿、磷矿、钛矿、锆矿等,规划期间缺口也比较大,将长期依赖省内外资源。

耐火粘土、高岭土、陶瓷土现有矿区大都遭到严重破坏,只有加大勘查力度,才能保证未来十年的有效供给。

硫铁矿已知矿床属煤系地层中的沉积型硫铁矿矿床,该类矿床由于矿体形态复杂、埋藏深、品位低、水文条件复杂,目前开发多数经济上不划算,因此,每年需大量从外地购进。

表1焦作市主要矿产品需求预测表

矿产名称

单位

规划基期

2015年

备注

产量

消费量

需求预测量

煤炭

万吨

519.96

2295.3

2600

终端消费

铝土矿

310

600

加工业消费

水泥用灰岩

212.2

460.84

1380

熔剂用灰岩

51.8

231.4

365

制灰用灰岩

63.1

110

制碱用灰岩

64

238

建筑石料用灰岩

653.59

1700

高岭土

0.9

2.9

14

耐火粘土

0.59

18.9

20

铁矾土

4.15

5.5

铁矿

39.1

30

随着选冶技术和加工转换的成功,特别是铝土矿选矿—拜耳法在中州铝厂的投产应用,以及磁团聚法在贫铁矿选矿中的应用。

短缺或生产需求缺口较大的铝土矿、富铁矿,可望减轻部分短缺的压力。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实现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

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调整与优化矿业结构;

紧密结合工业布局,建设在全省有重要地位的大型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基地;

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出发点,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效益,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方针,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开源节流、提升矿产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通过市省部合作加大地质找矿力度,超前部署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及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提高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综合勘查、科学开采,推动矿产开发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鼓励勘查开发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

(二)因地制宜、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紧密结合,矿业政策、发展目标的制定充分考虑市情、矿情。

根据矿产资源区域分布特点和地区经济布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分工合作与联合发展相结合,提升矿山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形成区域矿业经济优势。

(三)立足市内、积极利用省内外资源与市场。

立足市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开展国际合作进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活动;

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进一步开放矿业市场,创造良好的法制和矿业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四)统筹效益、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

矿产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