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955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8.下列关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D.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9.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生铁和钢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C.浦东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0.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的成就是()

A、新藏、青藏公路建成B、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宝山钢铁基地建成D、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

1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主要是因为()

A.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B.农村经济体制的僵化和弊病,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中,最具代表性和严重性

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农村人口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却又最低

D.农村经济体制的复杂程度和改革所需要的力度,都远远低于城市体制,比较容易展开。

加上经济体制改革是新生事物,经验不足,所以,先从农村经济体制入手

13.读《“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对表格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4.5

12.8

25.4

1953年农轻重比例(%)

52.8

29.6

17.6

1957年农轻重比例(%)

43.5

29.2

27.3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4.在某中学关于“上海专题史”探究学习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如下)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最佳主题是()

11866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2年—轮船招商局建立

3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2010年—举办世界博览会

A.上海—中国工业化的起点B.上海—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沿

C.上海—中共成长的摇篮D.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15.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

“已经过去”。

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生产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成效

16.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

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

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

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7.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D.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表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19.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

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现代卷》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是什么?

该方案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核心思想。

并指出邓小平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

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

材料二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2)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及原因。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

基本点还是那些。

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3)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依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21.不同时代的治国者都会遇到种种问题和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董仲舒说上曰:

“至秦则不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

……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占)田,以澹(赡)不足,塞并兼之路。

——《汉书·

食货志》

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穑人安得足食,公廪安得广储?

……望令百官集议,参酌古今之宜,凡所占田,约为条限,裁减租价,务利贫人。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794年)

材料二清代农业发展状况表(1650-1850)(据《国史概要》有关内容编写)

材料三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

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

——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四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的。

首先,大家知道,我国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水平,现在是很低的,而国家对于这些物资的需要却是一年一年地增大,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

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汉和唐代中期存在着什么相似的社会问题?

董仲舒和陆贽提出的解决办法有什么异同?

(2)根据材料二,清代中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有哪些因素加剧了上述问题的严重性?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中、俄两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在具体内容和本质上有什么相似性?

19世纪六十年代,中、俄两国统治者应对挑战的办法又有什么相同?

(4)根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及讨论的问题,请你为它们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

2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是大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

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

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在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

……唐朝时,造纸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西方,唐也从天竺学会了熬糖法等先进技术。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用书》

材料二……1683年台湾郑氏降清,次年七月,康熙帝曾决定废止海禁,开海贸易。

……与西方国家的海上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

……(但)康熙帝又在1716年实行禁海,对海外贸易规定禁条,严加限制。

……实行海禁后,海上一片荒凉。

西方国家的贸易商船,清朝“听其自来,不许往贩。

”每年来华商船不过几艘。

……广东普宁县蓝鼎元著《论南洋事宜书》,论述闽广形势说:

“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十居五六……南海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

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今禁南海,百害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

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材料三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

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鲁迅《看镜有感》

(1)材料一中反映的唐朝对外政策是什么?

有何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实行这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这一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3)结合鲁迅的话,说一说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和你的认识。

23.广东地区人杰地灵,也是近现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

图是主題为“海上丝路”16届亚运会金牌图案。

材料二:

材料三、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1)请你说明确定此主题的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3)据所学知识指出党的中心工作转移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是如何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

举例说明广东如何率先走在现代化建设前列的?

24.经济结构变化是历史的见证与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五十八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二十座。

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

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六座。

明万历年间萧近高说:

“(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

“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据《中国古代经济史》、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1878年初,清廷批准丁宝桢的计划,建立四川机器局。

……一年以来,自行造成水轮机器及各种机器共二十五部,未合成机器及应用工具等项共一万二千零六十九件,已合成前后膛枪共一百八十四杆,未合成洋枪一万六十一杆。

由于外洋锅炉需煤,而川中煤价昂贵,丁宝桢乃命曾昭吉设法造水轮机器,专用水力,不用火攻……合计每年可省煤银四千余两。

籍城内金水河水力以发动机械,……不能保证车床转速的稳定,当然造出的机器、零部件、前后膛枪的精密度就很差。

但是,它毕竟是四川第一个机器制造厂,是四川机器工业的开端,也是洋务运动在四川唯一的“成果”。

(据隗瀛涛《四川近代史》整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四川机器制造局的特点。

材料三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

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

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

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结合材料二、三,与四川机器局相比,成就深圳蛇口对外开放区辉煌的独特之处哪些?

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时代潮流简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作用。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了从1950--1953年,苏联派出专家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工作;

从1957年--1960年,苏联派出专家的数量在急剧减少。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B、C三项说法正确。

苏联撤走专家是中国“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而非决定性因素。

故D说法错误。

考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2.B

【解析】这是一道限制性试题,主要要求学生判断中国共产党为加强思想建设而采取过重大举措的会议。

而该题又是一道组合式试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题的难度。

解答该题要注意把握每一次会议的历史背景和特征。

遵义会议主要解决王明“左倾”错误问题、瓦窑堡会议主要是抗日问题,中共“三大”主要是“统一战线”问题,这几次会议基本上可以排除。

3.A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即体现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的诸多顾虑,A项在时间上最早。

BCD三项均是在1978年改革之后,不符合题干材料“最开始引进外国资本主义时的顾虑”,排除。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4.B

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难度为小。

结合所学,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

故选B。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大跃进”运动

5.D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④不符合实际。

6.B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随后党中央又发起了“大跃进”运动,要求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总路线和“大跃进”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错误的根源在于B项。

总路线和“大跃进”

点评:

总路线和“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

“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

7.D

【解析】略

8.D

9.B

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生铁和钢产量变化反映的是工业发展情况,这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有关,B符合题意。

AC不符合题意,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符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0.A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于1968年12月29日提前全面建成通车;

宝钢创建于1978年;

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于1969年。

所以答案选A。

一五计划

11.C

【解析】本题属最佳选择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A明显错误,因为“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C、D都可以看作是取得巨大成就原因。

但主要原因是C,因为B、D都是党作出的决策。

1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我国的国情,农村人口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却又最低,所以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C符合题意。

故应选C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

13.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能力。

此种类型的题目要注意看表格标题、时间、数据极值与数据变化。

表格中的时间点是“一五计划”期间,而国民经济调整特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1961),可以把②排除。

所以答案选B。

14.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相关知识的把握。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来解答。

3,4,5明显不符合中国工业化的起点,A可排除。

1,2,3不符合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沿,B可排除。

1,2不符合中共成长的摇篮,C可排除。

因为近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等多方面,而1,2,3,4,5皆符合近代化的范畴,所以D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D.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化·

内容

15.D

【解析】从春联表述的内容和横批“已经过去”可以判断是对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

从“1979年”这个时间判断是改革开放才在安徽等地试验,故排除C项。

16.B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依据所学可知,A过分地夸大了领导人的作用;

C是在1992年提出的,故应排除;

D是在21世纪初期,也应排除。

故应选B。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7.B

ACD都属于历史史实,具有客观性;

B是对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的认识,属于“历史结论”,因此选B。

一五计划。

18.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此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建立;

C项表述题干图表反映不出来,而且不太符合史实,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已经启动;

D项表述错误,题干图表的核心,即“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而D项简单把其当做了“消费水平”,明显不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效果

19.

20.

(1)“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分)

(2)具体表现:

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分)原因: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或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等亦可得分。

)(2分)

(3)继承与发展。

(1)小问从材料中“‘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的借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可知,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是“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