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发言材料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900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议发言材料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议发言材料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30)

提高审批效率促进项目建设

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33)

创新方式整体开发集群引进提高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质量

水平

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36)

聚焦问题优服务精准发力稳增长

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39)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中共漯河市委漯河市人民政府(42)

“四招”并举破解融资难题

中共永城市委永城市人民政府(45)

区镇套合队伍整合职能融合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

创新发展

中共荥阳市委荥阳市人民政府(48)

政策支持破解难题助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禹州市委禹州市人民政府(51)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稳增长保态势提供强力支撑

中共长葛市委长葛市人民政府(54)

“互联网+”成为光山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中共光山县委光山县人民政府(57)

强化制度建设坚持产城融合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泌阳县委泌阳县人民政府(60)

把握机遇精准发力

做好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工作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决定设立专项建设基金,这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对河南而言也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围绕做好基金争取工作,省发改委专门召开了两次会议进行了政策解读和辅导,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前两批基金争取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为进一步抓住机遇争取更多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就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切实把准政策精神。

这次专项建设基金由国开行、农发行利用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募集的资金设立,中央财政按照定向债券利率的90%给予贴息,通过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

按照“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不重复建设、不产生挤出效应”原则,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主要包括易地扶贫搬迁等三农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民生改善、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5大领域22个专项;

基金优先支持回报率约为3-5%、回收周期约为10-20年的项目,不支持没有回报的公益性项目和回报率较高的市场化项目。

各地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在支持的范围内筛选项目,并对上报项目的回报率、回收周期、资本金及缺口等进行认真核算,合理确定回报方式,确保符合申报要求。

二、认真做好“三个对接”。

一是要加快前期、做好项目对接。

国家要求申报的项目必须落实前期工作,拟建项目需完成可研批复、核准或备案,在建项目需具有施工许可证。

各地要按照国家要求,对看得准、有把握但前期工作推进较慢的项目,加快联审联批,加强督促协调,确保项目要件齐全,符合申报条件,不搞弄虚作假。

二是要搭建平台、加强银企对接。

专项基金的拨付最终由国开行、农发行实施,两家银行对项目的审核意见非常重要。

省发改委已同国开行、农发行建立了协调机制,各地也要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帮助符合投向的企业和项目单位提前与两家银行沟通,争取意向银行提前介入和支持,项目上报前征得意向银行的同意,提高项目成功率。

三是要协调联动、做好部门对接。

国家对基金各专项的安排原则还有一些具体要求,比如:

棚户区改造项目必须纳入当年责任目标,重大水利工程必须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必须在国家批复或公告的28个产业园区地域范围等。

因此,省市县三级发改、住建、水利、工信、环保、教育、民政等部门之间,应建立健全基金争取协调对接机制,加强横向、纵向联动,及时沟通汇总信息,按照各专项资金安排的具体要求,筛选上报项目,形成专项建设基金争取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项目谋划储备。

从我省前两批基金项目申报情况看,项目大部分集中在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能够体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项目和“双创”项目数量相对较少。

在下一步项目筛选过程中,各地要更加注重在产业领域谋划储备一批体现先进生产力水平、示范作用明显、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优先上报推动有助于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改造工程、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包和符合专项投向的PPP项目等。

在此基础上要抓紧编制2015-2017年专项建设基金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实现从项目储备到开工、建设、投产的滚动发展,做到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标一批、储备报批一批”。

四、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国家对专项建设基金的使用效果、拉动效应高度重视,要求资金下达后必须立即使用、立即见效。

对项目不能及时开工、造成资金沉淀的地方,国家将启动问责机制,并与后续资金争取挂钩。

初步统计,我省前两批已争取的项目200个以上,目前第一批项目拨付资金超过90%,第二批项目资金已经开始拨付。

各地要建立项目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对已安排资金的项目加强督促指导和按月调度,推动项目迅速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及时发挥投资效益,也为后续专项建设基金争取打好基础。

发展是第一要务。

稳增长保态势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筹资金扩投资。

我们要抓住机遇,齐心协力,努力做好专项基金争取工作,为稳增长保态势提供支撑。

创新理财机制发挥杠杆作用

全力服务稳增长保态势

省财政厅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创新机制,放大财政杠杆撬动效应,全力服务稳增长保态势。

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大力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把推广运用PPP模式作为适应新常态和政府债务监管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制订了PPP模式政策框架和制度规范,设立了50亿元PPP开发性基金,建立了项目库、社会资本投资人库、中介服务机构库、金融机构库,入库项目376个、总投资5475亿元,郑州、洛阳等10个省辖市推介项目427个、总投资4657亿元。

社会资本反响强烈,省级推介项目中已有42个落地实施,总投资655亿元。

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项目评估论证。

建议市县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明确项目产出内容和政府付费方式,平衡好财务和社会效益,确保实现高服务质量和低使用成本。

二是择优选择合作伙伴。

建议市县借助专业机构力量,择优选择诚实守信、实力可靠的合作伙伴,实现政府与合作伙伴之间平等合作、权责对等、风险共担。

三是完善项目支持政策。

我厅将运用PPP开发性基金,对项目前期费用和政府资本性投入给予支持。

各地还可积极运用新型城镇化基金、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更好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二、创新财政竞争性资金投入机制,运用基金化模式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省级按照“直接变间接、无偿变有偿、资金变基金”原则,积极推动财政竞争性资金基金化改革,社会资本跟进积极,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和撬动效应发生重大变化。

三支总规模达3000亿元的新型城镇化基金已落地514亿元;

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股权投资、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和“互联网+”等5支基金,总规模54亿元。

一是尽快筛选推荐项目。

市县要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积极筛选本地优质项目,及时向基金管理机构推荐。

二是合作设立子基金。

建议市县统筹整合本级财政竞争性资金,与省级基金、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或者单独设立基金,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发展。

三、创新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性。

去年8月省级建立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一年来共对相关金融机构给予风险补偿5.1亿元,带动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增量1182亿元,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省级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资本金和风险补偿投入,有效增强了其担保放大能力。

一是加快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建议没有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市县抓紧设立风险补偿金,已设立的市县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规模,省财政将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是加快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

省财政正在研究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投入、代偿补偿机制等支持政策,力争三年内建立起担保放大能力强、运行机制活、担保再担保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各市县要切实加大投入,上下联动,尽快完善全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

三是加快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为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要求,今年底前将基本建立农业信贷政策性担保体系。

建议相关金融机构积极跟进,各市县适当安排风险补偿投入,加快拓宽现代农业发展融资渠道。

四、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力度。

去年以来,省豫资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统筹统还模式承接授信1100多亿元,实际发放521亿元。

为适应国家棚改新政策,我厅与国开行设计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新模式。

建议各市县积极运用新模式,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一是优先消化存量。

建议市县优先采用购买存量商品房、货币补偿等方式进行拆迁安置。

省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出台鼓励进城农民购房政策。

二是完善政策性资金承接机制。

要择优选择承接主体,建立购买服务关系,市县政府将购买服务资金逐年列入财政预算,理顺棚改资金投入机制。

三是组织好项目实施。

各市县要及时落实项目资本金,督促项目实施主体抓紧组织项目实施,确保按期完成棚改任务。

五、创新财政资金统筹机制,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项目支出。

国发[2015]35号文件对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抓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要及时收回统筹安排使用;

对已收回存量资金,要抓紧安排用于保基本、稳增长等重点支出。

二是加强资金统筹使用。

抓紧对今年本级预算安排资金逐项评估,因项目进展原因今年不能按预算完成支付的,要及时调整用于急需支出。

对省级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市县政府可按规定在不改变资金类级科目用途的基础上,与本级相关专项资金整合使用,保障重点支出需要。

创新方式提高实效

以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稳增长、保态势的重要抓手。

当前,跨国公司加速向中西部布局,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性生产网络;

沿海发达地区加快结构调整,部分产业整体式、链条式、集群式转出;

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密切耦合,产业转移不断高度化。

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些新动向新特点,创新承接转移方式,推动制造业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一、突出精准化对接。

一是目标精准化。

要紧紧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选好产业、选好企业、选好项目。

产业选择应注重高成长性、高集聚度、高竞争力、高关联性,企业和项目的选择应注重高带动性、高整合力、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重点瞄准具备较强综合实力和行业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具备关键核心技术原创研发和人才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承接和开发应用。

二是路径精准化。

承接路径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比较优势。

综合优势突出的地区应强化龙头带动、垂直整合,着力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高起点高层次,拉升承接标杆。

传统农区应依托市场和劳动力优势,板块承接沿海地区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大中小企业,推动加工贸易、研发设计及其配套产业一体化发展。

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应依托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优势,以本土企业为主导打造面向全国市场的区域性生产网络。

资源型地区应依托原材料基础优势,大力引进终端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企业,实施资源就地转化和产业整合。

三是合作精准化。

突出抓好区域定向合作和产学研定向合作。

要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区的区域合作,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的定向承接机制,大力推进园区共建承接模式。

深化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定向合作,加快引入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机制,强化多元承接,提高创新能力。

二、突出专业化运作。

用专业化队伍专向收集信息、专题研究评估、专业对接谈判、专人跟踪落实。

一是专向收集信息。

要密切关注大型跨国公司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向,依托我省驻外办事机构和商协会,建立交互式产业转移信息平台。

当前要重点针对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上海市大规模迁出一般性制造业等动态,加强与转出地政府、行业组织、园区和企业之间的常态化交流,专向捕捉信息、跟踪跟进。

二是专题研究评估。

依托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针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分别成立专题研究咨询组织,逐项研究剖析转出转入双方利益诉求结合点,准确研判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为承接转移提供战略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的咨询服务。

三是专业对接谈判。

围绕重大项目引进,聚合政府、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建立精干、专业的对接谈判队伍,提高推介对接和沟通谈判专业化水平。

省工信委正在联系有关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准备合作建设全省承接产业转移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长期开展轮训调训。

四是专人跟踪落实。

针对每个重点项目组建专门的推进班子,保持人员相对稳定性,专人专注专心,持续跟踪落实。

要推广原阳川渝金祥家居产业园运作模式,借助商协会的行业影响力、专业判断力、资源整合力、市场运营力,与政府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园区。

三、突出立体化服务。

一要完善产业生态。

目前转移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本地配套能力、物流畅通程度和人力成本。

当前应突出抓好产业配套体系建设,使龙头企业的配件和原材料产品生产尽量在省内完成;

同时应扩大市场和劳动力比较优势,提高承接转移承载力、吸引力。

二要拉长服务链条。

突出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建立谈判、签约、落地、建设、投产、壮大等全过程服务链条,发挥土地、资金、用工、用电、市场开拓等全方位保障效应,努力提高承接转移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达产率。

承接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要依靠机制体制创新来解决,个性问题要综合权衡、特事特办。

三要加强政策协同。

突出产业政策的导向和把关作用,促进产业政策与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协同发力,加快承接一批高成长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

同时应加强产业政策符合性认定,提高承接质量,防止承接落后产能。

综合施策消化库存

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今年以来,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稳增长、保态势的安排部署,全省上下共同发力,抓好豫政办〔2015〕48号文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积极调控市场供求,激发市场活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目前全省商品房库存压力依然较大,个别省辖市市区去库存周期超过18个月,部分县级城市去库存周期超过36个月。

库存不去,市场不稳,随时有爆发市场风险的可能。

各地要抓住去库存这个“牛鼻子”,协调联动,采取综合措施消化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一、积极促进农民进城购房。

鼓励农民进城购房,不仅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消化商品房库存的有效措施。

省住建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促进农民进城购房的激励政策和支持措施,将于近期由省政府印发实施。

省财政厅在2015年省级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奖补资金中将单独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并对政策落实较好的市县进行倾斜。

已经出台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具体政策的市县要落实好既有政策,尚未出台的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研究出台,从强化金融支持政策、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强化创业就业保障、维护进城农民既有权利、降低农民进城购房成本、加强服务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进城购房,扩大住房消费。

二、打通保障房与商品房通道。

在棚户区改造中大力推进货币化安置,核心是在不建或少建安置房的前提下,通过消化存量商品房实现对棚改居民的安置。

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货币补偿。

制订合理补偿标准,实行货币化安置,积极帮助拆迁居民用货币补偿款自主购买商品住房。

二是政府回购商品房用作棚户区改造安置房。

支持具备条件的房地产项目整体转变为棚改安置房或公租房项目,允许其适当调整规划建设条件,优化户型结构,尽快完善土地等手续。

三是组织棚改居民团购商品房。

各市县要充分利用国开行贷款,加大工作力度,2016年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原则上不得低于50%。

同时,从明年起,原则上不再新建公租房项目,新增需求主要通过发放货币补贴、由政府购买存量商品房或长期租赁存量商品房作为公租房源来解决,

三、充分发挥公积金对住房消费的支持作用。

继续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快速提高个贷率,释放结余资金”为重点,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一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使用政策,加快释放结余资金用于支持职工住房消费。

各市县要严格执行最新公积金贷款利率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的规定,积极推动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释放;

个贷率在80%以下的城市要进一步放宽提取条件,综合考虑房价水平、贷款需求和还款能力,提高个人贷款额度,简化审批手续,全面推行异地贷款;

个贷率在80%以上的城市,要统筹使用资金,允许缴存职工自愿选择向中心或行业分中心申请贷款,积极推进“公转商”贷款,并给予利息补贴。

到今年底,全省公积金个贷率要达到70%、全行业当年住房消费支出500亿元以上,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对住房消费的支撑作用。

四、科学编制住房建设规划。

各市、县要依据住房现状、需求预测以及在建、在售住房规模等,统筹编制本地区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住宅用地年度供应规模。

发挥好土地“闸门”的调节作用,住房供应明显偏多的市县要减少住宅用地供应量。

在建房地产项目规模过大的地方可根据市场状况,研究制订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换方案,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用于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项目,引导房地产业转型发展。

总的来说,面对当前的房地产形势,各市县政府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准确把握市场走势,把控好市场供求关系,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省商务厅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稳增长保态势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推动各地各部门多策并举,主动作为,全省电子商务持续提速增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平台载体建设初具规模,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1-8月份,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5140亿元,增长36.2%,其中网购额870亿元,增长50.9%,电商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位居中西部前列。

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电商发展上要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政策引导促进发展。

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我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若干意见》,加快发展“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

发挥政策性资金导向作用,利用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等专项资金支持电商重点项目和企业发展。

各市县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要围绕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合理减负降税、搞好金融服务、完善物流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创新进行政策、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激发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电商产业积极性。

二、城乡并举统筹发展。

要发挥好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省优势,抓好15个国家级综合示范县,利用好国家政策资金,重点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管理服务体系。

尽快启动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各市县要抢抓机遇,积极参与,力争用两年时间,使国家和省级示范县数量达到全省的1/3,以点带面,推动电子商务尽快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发动机”。

同时,实施电子商务进城镇、进社区工程,各市县要优选一批条件较好的城市和社区,试点开展物流分拨、网订店取等便民服务,提升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水平,合理布局物流仓储设施,创新物流配送模式。

指导洛阳市发挥好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示范带动作用。

三、跨境电商探索发展。

复制推广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做法,总结郑州市试点经验,加快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建步伐,强化多部门协作,推动实现B2B、B2C、O2O等保税模式和一般模式多点布局、多模式运作,促进海关、商检、外汇、退税等监管和服务便利化。

各市县要支持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对外贸易,支持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和海外仓,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生态链。

四、示范创建引领发展。

持续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程,提升郑州、洛阳两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水平,支持电商基础条件好的省辖市争创国家示范城市。

抓好国家级、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示范企业,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创建电商示范基地,每年培育30家省级示范基地和100家省级示范企业。

各市县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加快形成国家、省、市(县)三级电商示范体系,带动全省电子商务发展。

五、加强合作共赢发展。

持续培育发展巩固电商载体,发展壮大一批重点电商园区,建设好中国(中部)国际电子商务港,大力引进国内外电商龙头企业,在我省设立区域总部、运营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依据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缴纳税收和吸纳就业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助。

各市县要依托当地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电商园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吸引知名电商和物流企业集聚发展。

在加强对外合作的同时,着力扶持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本地电商品牌,创新发展模式。

六、夯实基础规范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

建立完善电商发展评价体系,提升行业统计、监测科学化水平,制定我省电商行业综合统计制度。

各市县要开展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备案,优化电商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依法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搞好市场监管和服务。

实施电商人才培育工程,鼓励开展“政、校、协、企”合作,支持建设一批电商创业园,打造中小电商企业孵化器和培训基地。

加大电商宣传普及力度,在全省营造良好氛围,共推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省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加强企业融资工作作一简要发言。

一、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保障。

加强专题性、系统性银企对接,对涉及地方全局的重大领域、重点项目,逐一明确牵头融资金融机构,逐一制定融资综合方案,做到项目建设与融资工作同步推进、同步实施。

抓好融资主体培育,加快完善项目规划、土地、环评、可研、资本金、抵押担保等融资条件。

探索产业集聚区企业用未来预期获得的土地等权属证明进行后置抵押申请贷款。

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战略合作,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融资和重大项目资本金投资等。

进一步落实有扶有控信贷政策,找准区域产业发展着力点,分类列出企业清单,与金融机构一起研究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源优先投向鼓励类产业,对限制类、产能过剩类产业中的有技术、有市场的优质企业差别对待,协调金融机构通过更改企业标识、直接续贷等方式,破解融资瓶颈。

二、抓好资本市场融资培育。

继续充实境内外企业上市后备资源,“一企一策”指导企业规范股改,建立上市培育专家服务团,分片区、分行业赴企业上门辅导、逐户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