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883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姓名

教龄

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证书

徐卫东

25

本科

高级讲师

数控机床工二级

沈俊英

27

一级实习指导教师

吴彩君

14

张慧英

19

路娟

8

讲师

王永清

22

实验师

数控机床工三级

4、学生能力

学生经历了《数控编程与仿真》、《数控加工工艺与刀具》、《测量技术》、《数控实训(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一具备一定的工艺分析、机床操作、零件加工和检测能力。

四、典型案例

(一)零件分析

本次案例选取的是我校的合作企业上海冠卓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油路块加工,加工内容为平面铣削和孔系加工,零件特征较简单,尺寸精度要求相对不高,适合学生加工。

零件材料为Q235A,易于切削。

是孔加工指令的综合应用,是孔加工的典型零件。

关键部位分析:

本案例主要加工内容为孔系加工,垂直孔之间要保证油液通畅,加工难点为端面φ10通孔(2处),该孔深度290,为深孔,一次成型难度较大,考虑采用调头对接孔。

另外油路块两侧面粗糙度要求较高,适当留有余量,最终加工工序考虑为平面磨。

(二)加工方案

1.制定工艺方案

油路块加工内容为平面及孔,加工精度均为自由公差,零件为规整的六方体,夹持方便,可利用数控多功能实训车间的加工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等加工设备,采用相对分散加工的多工序加工方法,由多组学生合作完成。

上下底面的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粗糙度为0.8,最终工序安排为平面磨削,应留有磨削余量。

2.选择毛坯

根据零件外形及加工要求,毛坯尺寸确定为:

105×

90×

295,材料为Q235

3.选择机床

根据毛坯尺寸选择实训车间所配备的由南通科技所生产的的数控铣床V600及加工中心VC600。

4.装夹方案及夹具选择

零件为规整的六方体,夹具可采用平口钳,根据毛坯尺寸,选择钳口宽度为400mm的平口钳及相应的等高垫块。

5.加工刀具选择

①六面体的铣削主要控制相对面间尺寸,对于刀具没有特殊要求,为提高加工效率结合实训车间实际情况,选择φ50盘铣刀,刀片为硬质合金。

②侧面孔的加工采用定心钻、麻花钻(φ5、φ10标准、φ10加长至160、φ16.3、φ12.3等规格)、机用丝锥(M6、M14、M18等规格),材质均为高速钢。

6.确定切削参数

根据刀具材质及零件材质确定切削速度:

盘铣刀V=150mm/min

孔加工刀具V=25mm/min

7.加工工序卡和刀具卡

工序卡片

工步内容

主轴

转速

r/min

进给量

mm/r

背吃

刀量

mm

备注

六面体铣削

1

用机用平口钳装夹工件,注意工件在X方向的位置并做记号,手动或自编程序粗精加工工件上表面,作为基准平面A,以工件上表面中心建立坐标系G54。

900

360

0.5

2

以A面为基准贴紧固定钳口并在活动钳口处放置一根圆棒夹紧工件,重新设定G54中Z值,手动或自编程序粗精加工工件垂直面B,

3

用机用平口钳装夹工件,翻转工件以A面为基准贴紧固定钳口并在活动钳口处放置一根圆棒夹紧工件,重新设定G54中Z值,手动或自编程序粗精加工工件另一垂直面C与A面垂直,与B面平行,根据图纸要求控制尺寸精度。

4

翻转工件以B面为基准贴紧固定钳口用木锤轻轻敲击工件,确保工件紧密贴合并夹紧工件,重新设定G54中Z值,手动或自编程序粗精加工工件D面,与A面平行,根据图纸要求控制尺寸精度

5

找正A、B面与工作台面垂直,A面与固定钳口贴合,B面用90度角尺找正,重新设定工件坐标系G54,手动或自编程序粗精铣削端面E与A、B面垂直

6

翻转工件以A、E面为基准,A面靠着固定钳口,重新设定G54中Z值,加工F面与E面平行,并达到尺寸精度要求

C面孔加工

钻定位孔

50

钻φ10深孔2处

钻M18底孔2处

7

600

40

攻M18×

1.5螺纹2处

80

C对面孔加工

A面孔系加工

钻M6底孔12处

1800

钻φ10孔15处

攻M6螺纹

100

B面孔加工

钻φ10深孔6处

钻M14底孔6处

9

攻M14×

1.5螺纹6处

10

去毛刺、修整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

共1页

第1页

刀具卡片

序号

刀具号

刀具名称

刀片/刀具规格

刀尖圆弧

刀具材料

T1

盘铣刀

φ50

硬质合金

T2

定心钻

φ10

HSS

T3

麻花钻

φ5

T4

T5

丝锥

M6

T6

加长

T7

φ16.3

T8

M18×

1.5

T9

φ12.3

T10

M14×

年月日

(三)加工过程

1.机床配备

按照既定加工工艺流程,实训车间配置了2台V600数控铣床(FANUC0i系统)和2台VC600加工中心(FANUC0i系统)。

2.生产组织

工序一(六面体加工)加工内容,主要是平面铣削,考虑到零件需要多次翻转,辅助工时较多,但是刀具简单,故安排由两台数控铣床共同完成。

工序二、工序三内容基本相同,涉及刀具较多,安排一台VC600加工中心完成,注意面翻转以后程序的选择,该机床完成的两工序零件均为竖直安装,定位由工装限定。

工序四、工序五零件均为水平安装,内容简单,但是涉及刀具较多,安排另外一台VC600加工中心完成,注意面翻转以后程序的选择,定位由工装限定。

(四)零件检测

尺寸精度为自由公差,机床精度基本可以保证,以游标卡尺测量,螺纹孔以螺纹塞规检测。

五、实施过程

1.人员组织

生产性实训一般安排在基础实训之后进行,此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机床操作经验。

结合《数控铣工》、《数控车工》职业资格(四级)鉴定要素在紧密合作企业中遴选合适的加工产品。

在实训教学授课计划中安排两周时间组织模拟生产,根据不同产品配置不同机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生产加工区域不同岗位间进行流转,实现不同岗位生产模拟练习的目的。

2.岗位安排

(1)生产管理:

负责组织生产、编程、工艺编制,半成品、产品管理及流转管理,日常巡视及记录,不同岗位间协调。

(2)生产加工:

按照工艺单要求完成零件加工和在机检测,每班填写好记录单。

机床号

机床名称

零件名称

加工内容

日期

上午

下午

产量

良品率

废品数

废品原因

设备运行状况

操作员

开车时间

停车时间

(3)质量监控:

按照订单要求对半成品和产品检测,进行质量控制并反馈至管理人员。

(4)车间主任:

总体负责,并提供技术支持。

由带班教师担任。

3.生产组织

1)准备工作

车间主任(教师)将任务发到生产办公室,生产办公室按照批量及加工要求制订加工工艺,协调加工设备,组织生产力量,加工人员准备工装,质检人员对毛坯进行检验。

2)试生产

工艺、编程、操作人员进行试生产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和工装。

3)批量生产

加工人员每天完成既定生产任务,质检人员进行抽检并及时将质量情况汇总至生产办公室,由管理人员及时协调各岗位之间生产进度

六、评价方案

根据生产性实训性质,评价分为两方面进行:

(1)实训课程评价

按照实训课程要求,填写评价表,对实训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

(2)生产性评价

根据每天产量和良品率对实训结果进行评价,填入实训效果行。

内容

个人自评

(30%)

小组互评

(40%)

教师评价

优良

10分

一般

7分

较差

5分

生产纪律

出勤

着装

守纪

生产态度

主动性

团结合作

生产操作

安全性

规范性

实训效果

清洁整理

卫生打扫

物品归位

合计

总体评价

说明:

总分在80~100之间总体评价为优良,总分在60~80之间总体评价为一般,总分60分以下为差。

七、体会与思考

1.课题选取

生产性实训课题应以“数控铣工(数控车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为核心,结合合作企业产品重新组织构建教学内容,不能偏差太大。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偏重于平面和孔隙加工,轮廓加工较少(六面体),在其他生产性实训课题选取时可以偏向与轮廓加工内容,形成课题间的有效互补。

2.制订合理的授课计划

制订授课计划时要考虑实训课题与生产任务的衔接,做到由简到难,层层推进,生产性任务应是对实训课程内容的检验和综合应用,两者之间是有机的结合,绝对不能为了生产而组织生产性实训。

3.学生方面

学生经过数控基础实训后,基本能完成本零件的加工,由于带有生产性质,不可避免有简单重复,部分学生从开始的积极参与到后来有些索然无味,教师要做好职业引导,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每个零件的质量,努力提高良品率是“准员工”的基本操守。

4.教师方面

教师担当了车间主任的角色,要及时解决加工中随时会出现的问题,对于专业知识技能要求较高,还要有一定生产经验,需要到企业生产一线经常挂职锻炼。

八、结语

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

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要创新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形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为此,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要求。

学生要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要使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生产性实训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探索,还要与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