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823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

《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Word下载.docx

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能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4-5元。

如句容的樱花节、葡萄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期间,当地农产品被抢购一空,周边餐饮住宿爆满。

旅游能促进环境美:

A级以上旅游景点打造首先打造环境,环境越美越能吸引游客,旅游兴旺反过来也能促进环境建设。

如丹徒世业洲、江心洲旅游开发,带动环境不断美化。

旅游能助推社会文明程度高:

城市游客带来良好的卫生、饮食等习惯,带来文明旅游、和谐生活等新风,助推农村社会文明;

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又进一步改善了旅游环境,吸引更多人气,促进旅游发展。

2.发展全域旅游是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需要。

一是扩大消费。

研究表明,人均收入达到3500-4000美元,旅游消费将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升级,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度假旅游将增加目的地逗留天数,会产生巨大消费需求市场。

旅游消费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业每消费1美元,可带来3-4美元的经济增长。

“十二五”末,我市旅游逗留天数1.82天,比“十一五”末提高0.91天;

游客人均消费1316元,比“十一五”末提高251元。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新业态项目游客爆发式增长,宝华千华古村、金山国际房车露营地等游客增长108%以上。

二是拉动投资。

经济新常态下,不少行业产品、产能过剩,而旅游则是供给不足。

我市旅游最大短板,也正是度假休闲游、亲子体验游等新业态项目供给不足。

今年上半年,全国旅游投资增长30.5%,我市重点旅游项目投资增长19%。

补上这一“短板”,正是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3.发展全域旅游是生态建设的需要。

一是促进生态建设良性循环。

区域生态建设,必须实行主体功能区制度,坚持适度开发,改善生态平衡,光靠财政转移支付不可持续,只有因势利导发展旅游,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群众得实惠、财政得收入,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二是共享生态建设成果。

按旅游A级以上景区来组织生态建设,配套集散中心、咨询中心、服务中心以及厕所、停车场、游览标牌标识、无线网络全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游线、交通线路等服务内容,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共享。

4.发展全域旅游是美丽乡村(街区)、特色小镇建设的需要。

一是旅游能促进美丽乡村(街区)、特色小镇建设。

为什么坚持多年的美丽乡村(街区)建设难以推动,经常回潮反复,问题就出在动力机制上,一直是“要他搞”;

浙江等地把美丽乡村(街区)建设同旅游结合,带旺人气、带来收入,充分调动起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成“我要搞”和地方的自觉行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是旅游能促进本土文化挖掘和弘扬。

本土的才是世界的。

旅游要发展,要有吸引物,本土文化是一个地方难以模仿和复制的特色亮点。

通过本土文化的挖掘带动旅游发展,而旅游又反过来促进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

5.发展全域旅游是精准扶贫的需要。

一是“种风景”既能扶贫又能扶志。

旅游业带动性大、就业门槛低的特点,有利于贫困村和贫困村民增强造血功能,依靠“种风景”赚钱,依靠自身能力致富脱贫。

特别是一些贫困村,山水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等很丰富,只要解决交通问题,就可以筹划发展乡村旅游,举行农事采摘体验、花卉欣赏、垂钓休闲、民宿度假等,实施“无景点旅游”。

二是发展旅游能促进基础设施提升。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规范配套,将有力提升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发展全域旅游是打造城市品牌的需要。

游客的口碑就是城市形象。

据调查统计,1个游客能影响13个人,一个人说好,会带动一群人说好,会带动一群人来、来了再来。

同时,旅游也是有效监测城市管理与服务的传感器。

旅游是体验、是服务,一个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水平,游客亲身感知,最有话语权。

要利用旅游传感器,推动居民和游客和谐相处,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二、发展全域旅游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一是受政绩观影响。

工业项目短平快,有直接的税收和就业,投资回报期短,可观可感;

旅游项目往往投资大、回收期长,卖的是体验和服务,“吃住行游购娱”虽然带动性大,但直接税收和就业少。

特别是旅游统计方法还不完善,旅游对当地政府财税的贡献无法计算,综合收入、旅游人次的统计与老百姓的感觉往往有很大差异,因此一些地方对旅游业发展重视不够。

二是受部门观影响。

部门工作、项目建设往往按职能完成就行了,在把工作、项目加上旅游,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百姓致富上统筹考虑不多,做方案时很少考虑旅游元素,更谈不上从满足游客需求上设计、建设、营运以及提供服务。

2.组织引导不力。

一是缺乏旅游规划及配套。

有的地方发展旅游条件很好,但多年来没有就旅游专门作出系统性的规划;

有的虽然建设了一些景区,但道路、交通、游客集散等功能不配套,景区抱怨没有游客来,游客苦叹不知如何去。

二是缺乏典型引导。

有的地方完全交给市场,让旅游自发发展。

从国情看,每个产业的发展、每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引导、典型引路。

特别是发展之初,人们不会做、不敢做,更需要政府组织引导。

三是缺乏政策创新。

民宿的消防问题、乡村旅游的点状供地问题等,是旅游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国家目前没有统一规定,只有靠地方政策创新。

浙江旅游发展迅猛,就在于他们敢负责善担当求突破,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政策创新。

3.市场化水平不高。

一是本土老百姓和企业家自发从事旅游少。

这与一个地方民营经济活力有关系,与一个地区老百姓创业意识和氛围有关系。

二是旅游项目和人才招引成效不明显。

现在招商往往多是开发区工业项目、商业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真正专业做旅游的项目少之又少,项目成熟度也不高,有的地方没有一个项目签约。

而人才随着项目走,项目少,引进的专业人才就少。

三是国有景区改革创新不够、活力不强。

一些国有经营的景区,体制僵化,队伍老化,思维固化,守着金饭碗没饭吃。

4.旅游产品供给不足。

一是休闲度假游、亲子体验游等产品供给不足。

有的地方旅游产品仍以观光型为主,已远远不能满足大众时代升级的旅游需求,特别是缺乏具有远程号召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

二是散客游、自驾游、房车游等私人定制游线路供给不足。

接待团队游是旅行社的优势,编排的都是团队旅游,花最少的钱、看最多的景,走马观花,对散客游、自驾游、房车游等私人定制游的线路编排不能满足需求。

三是以市场化打造旅游产品不够。

政府投资平台为旅游项目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有的却不能按市场模式、游客需求来策划建设项目、营运项目,结果往往是领导说好、自己说好,而游客不说好,不能形成新的旅游引爆点。

5.配套服务不完善。

一是要素配套不够。

从团队游到散客游转型,对“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要求更高,要求吃得好、住得舒适、行得方便快捷、游得心灵收获、购得放心称心、娱得开心快乐。

而我们往往因为服务不配套,导致不能提高游客过夜天数和平均消费。

二是旅游服务水平跟不上。

旅游是服务性行业,服务的特点是双向选择性。

服务不好,游客不会来;

游客不来,景区、交通等服务更难可持续,服务更加跟不上,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甚至对地方经济、地方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智慧旅游建设跟不上产业转型发展。

互联网时代,游客的出行习惯正在发生改变,需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旅游服务,一部手机在手,就能了解、解决旅游出行的所有服务。

这方面,我们要花更大力气,从基础抓起,进一步打造旅游云平台。

三、发展全域旅游的重点措施

发展全域旅游要作为区域发展战略,强化政府主导和引导,真正做到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两手抓、两手硬。

1.进一步提高认知,形成共识。

一是辖市区担起主体作用。

充分认识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全域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像抓工业一样抓旅游,加强政府推动。

二是部门要当好主角。

积极树立“部门+旅游”意识,凡是能结合旅游的工作和项目,都作为旅游项目来策划、建设、配套,把固化的活动、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助推全域旅游。

2.统筹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一是编制全域旅游规划。

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八个方面的认定标准,编制全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辖市区编制分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确保“十三五”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0亿元,打造千亿级产业。

二是落实年度实施计划。

分年度制定阶段实施计划,抓好任务分解、日常考核,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鼓励辖市区自加压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帮助句容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帮助丹阳等辖市区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3.以项目为抓手,加大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招引。

一是培育一批本土项目、人才、企业家。

组织好明年旅游重点项目,继续保持投资高位增长。

以新业态项目补短板、促转型,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招引一批项目、专业人才、企业家。

围绕旅游新业态包装一批项目,加大对外招引,吸引品牌旅游企业落户。

出台鼓励政策,招引旅游策划和规划、营销等专业人才以及优秀的旅游企业家加盟,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三是着力推进国有景区改革。

坚持走市场化之路,采取公司化管理制度,推行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激发国有景区活力。

进一步提升国有旅游投融资平台,更好地在重大项目、重要活动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4.以“旅游+产业业态”和“旅游+互联网”模式创新,增加产品供给。

在“旅游+产业业态”上,重点推进8个“旅游+”(包括文化、宗教、体育、农业、工业、科技、会展、养生),积极发展亲子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等新业态产品,加快魔幻海洋世界、奥悦冰雪世界等重点项目建设。

在“旅游+互联网”上,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建好“一个中心、三个体系”(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网络营销体系、行业管理体系),抓好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建设。

推进“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运营服务中心建设,为政府、企业、游客提供“互联网+”一站式服务。

强化网上在线营销,加强与携程、同程等大型OTA企业(在线旅游社)合作。

利用镇江智慧旅游、遇见镇江、江苏微旅游等微信平台促销。

5.以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街区)为两大载体,推动旅游全域化。

一是发展乡村旅游。

制定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辖市区分区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

培育一批乡村主题度假酒店、乡村精品民宿、乡村度假庄园、乡村民俗体验馆等新产品。

探索民宿消防、点状供地等审批办法,制定乡村旅游服务标准。

二是建设特色小镇(街区)。

按照国家3A、5A级景区标准,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

“十三五”期间,创建市级旅游风情小镇15个左右,其中省级5个以上。

6.打造品牌,强化城市整体形象宣传和营销。

一是品牌产品。

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品牌,西津渡创成国家5A级景区,茅山湖、世业洲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山、圌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

创建一批国家、省级乡村旅游点、民宿、温泉、房车自驾车营地。

擦亮现有金字品牌,抓好“三山”5A、南山4A、水晶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整改提升。

二是品牌线路。

请专业人士策划推出镇江一日、二日、三日游精品线路,以及个人订制线路;

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合作,推出自驾休闲养生游、休闲度假亲子游、诗歌之旅游,列入“华东精品游、扬子江名城之旅、长三角自驾游”等国家、省级线路。

以一卡通、游线、项目合作,推进宁镇扬旅游一体化。

三是品牌节庆。

重点打造长江国际音乐节、江苏航空体育旅游季以及乡村旅游文化节等品牌节庆,争取承办国际性以及国家级或省级大型旅游活动。

依托国际低碳产品技术交易会、海峡两岸农产品展等大型会展、论坛活动,发展国际商务旅游。

借助国际友城平台,打造赛珍珠文化纪念活动等品牌活动,推动入境游。

四是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和营销。

整合全市资源,开展城市整体形象宣传,推动城市整体营销,如在央视宣传镇江城市形象,集中在京沪、宁杭等高铁沿线城市宣传镇江旅游产品。

落实旅游奖励政策,鼓励市内外旅行社广招游客。

7.优化线上线下公共服务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

一是线上。

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综合服务体系,打造镇江“旅游云”,让游客通过手机终端,一键搞定镇江旅游。

二是线下。

打造市、县、乡、景区四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旅游集散中心体系,设计旅游线路,完善旅游公交、旅游厕所、停车场、标牌标识等基础设施,实现游客零换乘,让游客宾至如归。

三是打造“平安旅游”。

加大旅游安全监管力度,强化旅游综合执法,抓好市旅游园林执法支队建设。

探索设立全域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等改革创新,做好旅游投诉受理。

四是倡导文明旅游。

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游客和市民文明出行。

加强导游队伍管理,不断扩大文明旅游志愿者队伍,培育一批诚信旅游企业、文明市民、金牌导游、优秀旅游志愿者。

8.强化考核,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

一是层层分解目标,明确责任抓落实。

把全域旅游发展年度任务,分解到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39个成员单位,列入年度目标考核,确保落实。

二是建立“旅游+产业”工作机制。

每个行业部门、单位,都要自觉把“+旅游”作为自觉行动,成为部门、单位工作规则。

三是建立“多规合一”工作机制。

把旅游规划纳入“多规合一”,将旅游基础设施纳入城建、交通、水利、农业等建设中,同步规划,同时实施。

四是抓典型引导。

按照不同旅游业态,每个业态培育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推广,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作者系市旅游委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