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758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docx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docx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生从中形成的思想、情感和体验,是职业学校进行家庭教育跟踪指导研究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职业学校;家庭教育;调查

作者简介:

陈丹辉(1951.)女,福建省福州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高级讲师。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1—7518(2008)06—0055—05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生从中形成的思想、情感和体验,是职业学校进行家庭教育跟踪指导研究的必要前提。

为了填补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跟踪指导研究的空白,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家庭教育跟踪指导实验研究》设立了《职业学校家庭教育跟踪指导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并于2004年9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分家长问卷调查和学生问卷调查两种。

家长问卷调查的样本学校共11所,其中中专学校4所(北京市园林学校、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西安铁路运输学院);职业高中学校7所,其中地处北京市城近郊的职业高中4所(宣武区第三职业高中、海淀外语电子职业高中、海淀艺术职业学校、丰台职教中心学校),地处北京市远郊区县的职业高中3所(怀柔第一职业学校、延庆第一职业学校、顺义第一职业学校),接受调查的学生家长总计1312人。

学生问卷调查的样本学校共13所,其中中专学校5所(除上述4所学校外还有北京市外贸中专学校),职高学校8所(除上述5所外还有地处石景山区的黄庄职业高中学校)。

样本学校每校任选不同专业四个教学班的2004级新生作为学生样本,总计1839人。

两种调查问卷均由课题组编制,于2004年8月中旬下发至样本学校。

调查由样本学校课题小组组织在2004级新生入学时实施,时间多在8月底或9月初。

调查问卷回收后由样本学校组织计算机录入,子课题组于2004年9月下旬将各样本学校的数据汇总,并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

(1)家长和学生问卷在对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的反映上数据相当一致,形成相互印证;

(2)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由于学生的户口类型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因此,本报告综合使用两种调查的数据,在反映家庭基本情况时侧重使用家长问卷的数据,在反映学生情况时侧重使用学生问卷的数据;并且对样本进行不同的分类,以便在全样本情况报告的同时通过比较反映各类样本的特点和各个分类间的关系。

一、职业学校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数据的分类比较突出显示了城乡居民户口和农民户口样本之间的不同特点(见表1),:

与居民户口的学生相比,农民户口的学生中男生多,年龄大的多,不是独生女子的多,住在远郊农村的多,与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多,家长为低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的普通劳动者的多,唯有非常态家庭的比例要比城市居民户口的学生低。

按家长文化程度进行的分类比较还反映了学生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居住地与家长职业、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职业与收入水平相应越高,家庭的居住地越靠近城市中心区,学生为独生子女的比例越高,同时学生年龄趋低,而女生比例趋局。

将这上述调查结果与北京市中学生的家庭概况相比较,可以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在经济收入、职业、文化教育等方面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其中居住地远离城市中心区、整体生活水平在各类家庭中最低的农民家庭占近半数的比例。

(见表2)表2

二、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生活及其教育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除了家长身教、言教的形式以外,还包括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家庭劳动活动以及家庭环境气氛对孩子形成的教育,后者虽然未必是家长有意进行的教育,但它们在孩子成长中产生的实效却不可低估。

本调查在涉及家庭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的有意教育的同时多方面反映了家庭对学生这种无意教育。

(一) 家庭的物质条件及教育投入

问卷从基本信息交流设备、娱乐设施和学生学习设备条件等方面对样本学生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职业学校学生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投入的特点。

样本学生家庭中电视、电话等基本信息交流设施拥有率均在90%以上,家用电脑拥有率超过30%;小汽车拥有率达20%;娱乐设备方面,上世纪末流行的VCD/DVD、收录机、组合音响等拥有率多在半数以上,但近年出现的录像机、MP3等现代化设备拥有率还较小;在专为学生在家学习提供的物质条件方面,专用书桌达74%,而专用书报一般在40%以下。

比较各类设备的拥有率可以发现,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中,家庭生活和娱乐设备的购置率(一般在半数以上)远高于学习设备的购置率(一般在40%以下)。

由于收入水平和居住区域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同类型学生家庭的物质条件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农民户口学生家庭的设备条件总体比城市居民户口家庭差,家长低文化的家庭比高文化家庭差,这种差距在新时兴的现代化信息、交通、娱乐设备方面更大一些。

(二) 家庭生活的教育影响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的物质条件较为有限,但是家庭给予学生的教育影响却不能说是低水平的。

职业学校学生在家里与家长一起进行的活动有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等等多方面内容。

数据显示样本家庭亲子之间经常一起“干活儿”的约占40%,经常一起处理生活事务的占60-80%,经常一起休闲娱乐的占10-40%o不同类型家庭的活动内容有所不同:

农民家庭中生产劳动占53%,而城市居民家庭这一比例仅占34%;城市居民家庭外出游玩占39%,而农民家庭只占25%o有些休闲娱乐形式内容形式不很健康如“打麻将、打牌”在样本家庭总体中占14%,农民家庭比例略高于居民家庭,高文化家庭在此项上的较高比例也值得注意。

学习活动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生活中比重有限。

大多数(80%)学生家长在业余时间习惯看电视。

只有47%的家长习惯于读书看报,而这一习惯在居民户口家长中达65%,在农民家长中只有28%。

70%以上学生认为家庭中的亲子共同活动相当频繁。

样本学生课余在家里67%“做家务”,61%“休闲娱乐”,42%进行“课外学习”。

其中农民子弟更多地承担家务劳动(高出居民子弟8个百分点),而较少休闲娱乐(低于居民子弟37个百分点);进行课外学习的仅30%,低于全体平均数11个百分点,低于居民家庭学生20个百分点。

当家里有事时26%学生“经常”被家长征求处理意见,68%“偶尔”被征求意见,只有不到10%的学生从不被征求意见一一其中多为家长初中以下文化的家庭(占10%以上)。

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这些家庭活动未必是家长有意安排的教育活动,但是他们却在其中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交流,通过亲身体验,通过对成人的观察、学习和模仿养成了劳动习惯,学习了待人接物,形成了自我意识,角色自信和情感体验,完成重要的学习和发展。

大多数家长认为,在自家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愉快,互相关心”(84%)或者虽然“关心不够”,但相处仍不失“平和”(14%)。

孩子在家里对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比较关心”,“能为家人服务”(76%);“回家主动干家务活”(56.5%)。

在这些方面,农村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要比城市居民家长的评价更高,“为家人服务”方面高出6个百分点,而“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方面高出12个百分点。

样本学生自己也这样表达自己的家庭生活体验:

85%的学生感到“家庭成员间相处愉快,互相关心”;60%余样本学生在家庭中自认为是“被宠爱呵护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农民户口学生并不比与居民户口学生比例低);近30%学生自认为是家庭中“能够参与议事的重要成员",这在“家长为初中以下文化”的家庭中比例反而高一些。

近60%学生认为父母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农民家庭在这一点上高于居民家庭12个百分点);10%学生甚至视父母为“最崇拜的人"。

虽然统计数据同时表明在家庭生活影响下,样本学生中30%不能主动承担劳动,24%不能关心家人、为家人服务,近10%感到自己是家庭中“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对父母缺乏信任和亲近感一一这些多发生在非常态家庭中,家长为初中以下文化的家庭次之,但是总起来看,在家庭生活中多数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角色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基本品质。

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的有意教育

(一) 家庭的期望与教育态度

当学生进入职业学校、面临新的学习时,样本家庭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普遍抱有较高期望。

66%的家庭期望学生上大学甚至接受大学后教育,38%希望孩子有工作能独立生活,16%期盼孩子将来能帮助家庭改善经济状况,35%家长希望孩子至少“平平安安不给家里惹事"。

不同类型的家庭中,农民家庭期望孩子升学的比例低于居民家庭15个百分点,而期望孩子日后能帮助家庭改善经济状况的高于居民家庭10个百分点;非常态家庭的期望值居于居民与农民家庭之间;对于孩子的升学,家长文化程度越高,期望值也相应越高,母亲高中以上文化的家庭期望孩子升学的比例最高达90%e与学生家庭生活的现状相比照,不难体会到家长和家庭的期望中不仅有对孩子未来的企盼,还有对家庭生存状况改善的憧憬。

为了这样的期盼,除极少数(不足5%)的家长有意摆脱家教责任外,绝大多数家长相当重视自己的教育责任。

但是,他们当中有的(近30%)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近10%)对孩子的发展要求过低,教育观念存在着一定问题。

(二) 家长的教育方法与实效

对于家庭教育,学生普遍希望家长采用民主的方式方法,比如“给孩子讲道理”(62%)“和孩子讨论"(57%)“点到为止,听其自然”(27%)“从侧面暗示,提醒”(25%)等等,但是事实上,样本学生小时候做错了事能够得到家长“说服教育”的仅占半数,另有20%会挨打,近50%会挨骂;在家庭惩罚中,父亲动手的多些,而母亲多为唠叨。

进学校以后,学生在取得了较好成绩时90%能够感受到家长的赞许和鼓励;但是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近40%会受到唠叨责备甚至打骂,犯错误时唠叨责备甚至打骂的更是超过40%。

另外有近10%的学生表示,无论学习成绩如何父母都“无动于衷不闻不问”一一这在非常态家庭中相对比例最高。

在教育途径方法方面,样本家长中选择“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的只有35%,选择“对他做对了的地方及时肯定"的只有24%,选择“尽可能不让他接触不好的人或不利的事”只有21%,而看中“对他的缺点及时批评”的却有48%,通常“吃饭的时候进行教育”的占13%等等。

发生矛盾冲突时,73%的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听家长的”,35%家长力求通过其他人或其他方式解决,而8%家长企图通过家庭暴力手段解决。

有近20%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小孩做了错事“不用管,长大就好了”。

种种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家长们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关注,抱有殷切期望并力图教育帮助,但是许多家长长期采取的方式方法却缺乏科学性,简单而粗暴。

因而,取得的管教效果比较有限,亲子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

数据反映,样本学生中有30%不愿意把学校的情况说给家长听,其中10%的学生“回家就自己呆着,不太与家长说话”,甚至“不能问,一问就顶牛对于家庭的期望,只有22%的学生表示完全认同,47%只是基本认同,另有21%学生不认同或不很认同(其中非常态家庭学生占比例最大),近10%的学生则以“没想过”表现出对家庭期望的漠然(其中非常态家庭学生占最大比例)。

有17%的学生明确表示“家长管不了我,,(其中非常态家庭所占比例最高)。

这种亲子沟通不畅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继续展开和取得实效。

(三)家庭教育的困惑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问题。

绝大多数样本学生感到家庭生活和睦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