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579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docx

《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docx

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3.2.4二面角及其度量

3.2.5距离

二.教学目的

1、理解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体会夹角定义的唯一性、合理性;会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2、掌握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会找一些简单图形中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掌握求二面角大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理解图形F1与图形F2的距离的概念;掌握点线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与距离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或夹角)及其求法;

(2)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3)点线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概念;点到平面距离的求法.

难点:

(1)二面角大小的求法.

(2)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求解;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知识分析

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1、提出问题: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l,或l//α,或l(l⊥α))

(2)当直线与平面斜交时,“倾斜程度”该如何衡量?

(此时,对线面角的提出有了强烈的要求)

(3)线面角的大小怎样度量?

方案:

转化为合适的线线角.

【探究】已知平面γ及它的一条斜线l,斜足为O,则过O在平面γ内的直线m与l所夹的角是否不变?

先观察:

肯定变化

再论证:

在l上取一点P,作PQ⊥γ于Q,过Q作QM⊥m于M,连接PM,易知PM⊥m.如图记l与m所成的角(即∠POM)为β,记l与它在平面γ上的射影OQ所成的角为θ,∠QOM=α在OM上取单位向量,则

这说明,由于θ为定角,所以β随α而变化:

当α=0°时,取得最大值,从而β取最小值θ;

当α=90°时,取得最小值,从而β取最大值90°;

【结论】

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斜线和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2、定义:

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

注:

(1)数学思想——转化:

线面角→面面角

(2)关键:

找射影

【练习】

(1)在棱长都为1的正三棱锥S-ABC中,侧棱SA与底面ABC所成的角是________.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①BC1与平面AB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②BD1与平面AB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③CC1与平面BC1D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④BC1与平面A1BCD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⑤BD1与平面BC1D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3)已知空间内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两两夹角为60°,试求OA与平面BOC所成的角的大小.

3.2.4二面角及其度量

1、二面角的概念及记法

定义: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叫做二面角.

说明:

对二面角概念的理解,可类比与平面几何中角的定义.射线——半平面,顶点——棱.

2、二面角的平面角

定义:

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O,在两半平面内分别作射线OA⊥l,OB⊥l,则∠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我们约定,二面角的范围[0°,180°].

【探讨】尝试用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

如图所示,分别在二面角的面α、β内,并且沿α,β延伸的方向,作向量n1⊥l,n2⊥l,则我们可以用向量n1与n2的夹角来度量这个二面角.

如图,设m1⊥α,m2⊥β,则角<m1,m2>与该二面角相等或互补.

3、求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

(1)定义法

实例:

过空间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两两夹角60°,试求二面角B-OA-C的大小.

分析:

如图,在射线OA上取点P,使OP=1,过P作PM⊥OA,交OB于M,作PN⊥OA,交OC于N,连接MN.则显然∠MPN为所求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

利用已知条件可以迅速求出OM=ON=MN=2,PM=PN=.利用余弦定理,就可以求出∠MPN的大小为.

(2)三垂线定理

实例:

如图,已知直角Rt△ABC,∠ACB=90°,PB⊥平面ABC,试求二面角B-PA-C的大小.

分析:

由已知,得:

平面PAB⊥平面ABC,为了找此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我们可先过C作CM⊥AB,这样CM⊥平面PAB,然后,过M作MN⊥PA于N,连接CN.根据三垂线定理,得:

CN⊥PA,于是∠MNC就是所求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做?

3.2.5距离

【求距离的注意事项】

(1)求空间各种距离时,要紧紧抓住线线、点面、线面、面面之间距离的转化,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点面距.

(2)求距离和求角一样,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计算的步骤进行,不可忽视第二步的证明.

(3)求距离时,要注意四点:

①合理选点:

当线面平行时,选端点中点、交点.当用体积法求点面距时,选高线长容易确定的顶点.

②点点距离等于向量的模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探求向量坐标,继而求出模长、思路更加清晰,学生更易掌握.

③异面直线的距离注意考纲要求,不要扩张.

④注意立体几何与代数内容的结合点,如几何背景下的函数最值问题,几何问题代数化的向量方法等等.

【典型例题】

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所示,E,F分别是棱AA1、AB的中点,求EF和平面ACC1A1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

解法1:

过F作FG⊥AC于点G,连结EG,

∵平面⊥平面ABCD且交线为AC

∴FG⊥平面,

EG为EF在平面内的射影,

∴∠GEF即为EF与平面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

又RtΔAGF中,∠GAF=

∴RtΔEGF中,

∴∠GEF=

解法2:

∵E、F分别是、AB的中点

∴所求即为与平面所成角

设AC和中点为,则

由平面平面ABCD得

∴∠即为所求.

设正方体棱长为1,

RtΔ中,

解法3: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E(2,0,1),F(2,1,0)

作FG⊥AC于G,由解法1知,∠GEF即为所求.

∵RtΔAGF中,∠GAF

∴G(,,0),(,,-1),(0,1,-1)

∴EF与平面所成角为.

点评:

此题考查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其中,利用定义找射影是基本方法,确定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一般步骤:

先找直线上不同斜足的一点(通常是已知的相关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再将其与斜足连结,即得.

例2.(2004,江苏卷)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CC1上,且CC1=4CP.

(1)求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2)设O点在平面D1AP上的射影是H,求证:

D1H⊥AP;

(3)求点P到平面ABD1的距离.

解析:

(1)∵AB⊥平面,

∴AP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APB.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为D.

∵,

∴直线AP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2)连结,由

(1)(0,0,4),O(2,2,4).

∴(2,2,0),.

∴.

∵平面的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是,

∴.

(3)连结,在平面中,过点P作PQ⊥BC1于点Q.

∵AB⊥平面,.

∴PQ⊥AB

∴PQ⊥平面.

∴PQ就是点P到平面的距离.

在RtΔ中,∠C1QP=90°,

∠PC1Q=45°,PC1=3,∴,

即点P到平面ABD1的距离为.

例3.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中,∠ABC=90°,SA⊥面ABCD,SA=AB=BC=1,.求面SCD与面SAB所成角的二面角θ的正切值.

解析:

以A为原点,AD,AB,AS分别为x,y,z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依题意有

S(0,0,1),C(1,1,0),D(,0,0),

设(x,y,z)是面SCD的一法向量,

解得n=(2,-1,1),

因为=(,0,0)是面SAB的一法向量,

所以,.

例4.如图,底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C=,,D为上的点,且,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

因为∠C=,所以AC⊥BC,又直三棱柱,于是以C为原点,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A(0,3,0),B1(3,0,3),D(0,0,2),

所以(0,-3,2),=(3,-3,3)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1,λ,μ),

则即

所以所以=(1,-2,-3).

而平面的法向量即为=(0,3,0),

所以

∴所求二面角大小为

【模拟试题】

1.正方体中,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B.C.D.

2.正四面体ABCD,E、F分别为AC、AD中点,则ΔBEF在面ADC上的射影是()

3.平行六面体中,六个面都是菱形,则在平面上的射影是Δ的()

A.重心B.外心C.内心D.垂心

4.一直线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

A.B.

C.D.

5.一直线l,与平面α斜交成θ角,那么直线l与平面α内所有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角和最大角分别是()

A.0,B.θ,C.不能确定D.以上都不对

6.已知在ΔABC中,AB=9,AC=15,∠BAC,平面ABC外一点P到三个顶点的距离都是14,那么点P到面ABC的距离为()

A.49B.C.D.7

7.线段AB夹在直二面角内,,,AB与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θ、,那么为()

A.B.C.D.

8.平面α内的∠MON=60°,PO是平面α的斜线段,PO=3,且PO与∠MON的两边都成45°的角,则点P到α的距离为()

A.B.C.D.

9.E是正方形ABCD的边AB的中点,将ΔADE和ΔBCE沿DE、CE向上折起,使A、B重合于点P,则二面角D—PE—C的大小为()

A.45°B.60°C.90°D.大于90°

10.在棱长为1的正方形中,平面与平面的距离为()

A.B.C.D.

11.在三棱锥P—ABC中,若PA=PB=PC,则点P在面ABC内的射影是ΔABC的__________.

12.长方体中,,AB=2a,则对角线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

13.ΔABC的三个顶点A、B、C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2cm,3cm,4cm,且它们在α的同侧,则ΔABC的重心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__.

14.已知RtΔABC的直角顶点C在平面α内,斜边AB//α,AB,AC、BC分别和平面α成45°和30°角,则AB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__.

15.在正四边体A—BCD中,E、F分别为AD、BC中点.

(1)求AF与CE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CE与面BCD所成的角.

16.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求直线与侧面所成的角.

17.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a,M为中点,O为的中点.

(1)求证:

MO为与的公垂线段,并求OM长;

(2)求证:

与面所成的角.

(3)求证:

(4)求证:

平面//平面,并求这两个平面的距离.

18.如图:

多面体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FG所截而得,AB=4,BC=1,BE=3,CF=4,建立如图坐标系.

(1)求与点G的坐标;

(2)求异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