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729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能实验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机能实验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机能实验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机能实验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机能实验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能实验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机能实验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能实验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能实验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1.下列关于手术剪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手术剪分直弯两型,各型又分长短两种

B.适用于剪神经、血管、脂肪和肌肉等组织

C.禁用其剪骨骼

D.持剪方法分别以拇指和中指插入剪柄的两环

E.弯手术剪宜用于剪皮肤被毛

2.下列关于止血钳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夹闭出血点

B.分离牵拉组织

C.执钳方法与手术剪同

D.可夹提皮肤

E.可夹持神经、血管、脆弱组织

4.手持止血钳的正确方法()

A.用拇指和示指插入剪柄两环中

B.用拇指和无名指插入剪柄两环中

C.用拇指和中指插入剪柄两环中

D.可不固定插入剪柄两环中的手指

E.以上均不对

5.眼科剪可用来剪()

A.神经、肌肉、包膜

B.血管、皮肤、气管

C.神经、肌肉、血管

D.血管、神经、包膜

E.神经、肌肉、气管

9.判定实验动物健康的外部特征(ABCDE)

A.一般状况B.头部

C.皮毛D.外生殖器

E.腹部

10.用苦味酸在大白鼠身上标记28号,则涂抹的部位为()

A.尾根、颈、右后肢B.尾根、背、左后肢

C.尾根、颈、左前肢D.尾根、背、右后肢

E.尾根、颈、左后肢

12.动物麻醉成功的指标为(ABDE)

A.呼吸深而慢B.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

C.血压下降D.四肢肌肉松弛

E.皮肤夹捏反应降低或消失

13.常用于家兔和大鼠的麻醉药为()

A.戊巴比妥钠B.硫喷妥钠

C.乌拉坦D.苯巴比妥

E.氯醛糖

14.注射麻醉的方法有(ABCD)

A.静脉麻醉B.腹腔麻醉

C.皮下淋巴囊注射麻醉D.肌肉注射麻醉

15.在家兔的麻醉过程中,可根据哪几项来判断麻醉的深浅(ACE)

A.呼吸B.血压

C.夹捏皮肤反应D.心率

E.角膜反射

16.小鼠腹腔麻醉时注射部位()

A.下腹部B.腹部正中

C.腹白线旁开1cm处D.上腹部

E.耻骨联合以上

18.家兔常用氨基甲酸乙酯的浓度与剂量()

%、10g/1000g%、5ml/kg

%、1g/kg%、10g/1000g

%、1g/kg

20.兔和狗的处死方法有(BDE)

A.断头法B.急性放血法

C.击打法D.开放气胸法

E.空气栓塞法

21.在家兔颈部手术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CDE)

A.在气管外侧,颈总动脉与三根神经形成血管神经束

B.三根神经中,最粗为迷走神经干、最细为交感神经

C.减压神经末梢分布于主动脉弓血管壁中

D.减压神经属于传入神经

E.颈外静脉是头颈部的静脉主干

22.气管插管切口位置与形状的叙述是()

A.在甲状软骨下1~2mm,切口呈倒T字形

B.在甲状软骨下1~2cm,切口呈倒T字形

C.在甲状软骨下1~2mm,切口呈T字形

D.在甲状软骨下1~2cm,切口呈

E.在甲状软骨下2~3mm,切口呈T字形

23.蛙神经干标本制成后,应放置于()

A.生理盐水B.克氏液

C.任氏液D.乐氏液

E.台氏液

24.动物颈外静脉插管常用于(BCE)

A.测量动脉血压B.测量中心静脉压

C.注射实验中用药D.急性大量放血

E.输液输血

25.家兔颈部血管神经束内有(ABCD)

A.颈总动脉B.迷走神经

C.交感神经D.减压神经

E.膈神经

27.复制与人类疾病相同的动物模型,必须遵循的原则(ABCDE)

A.相似性B.确切性

C.可重复性D.易行性

E.经济性

28.眼科剪不可剪(BCE)

A.血管B.皮肤

C.肌肉D.包膜

E.骨骼

29.生理溶液的基本要求是(ABCDE)

A.等渗

值一般~之间

C.含有一定比例的不同电解质的离子

D.能量、营养物质

E.氧气

31.小白鼠常用的处死方法为(ACE)

A.颈椎脱臼法B.空气栓塞法

C.击打处死法D.破坏脑髓法

E.断头放血法

33.关于家兔减压神经的正确描述()

A.较细呈灰白色、属于传入性神经

B.较粗呈白色、属于传入性神经

C.最细、属于混合性神经

D.较细、属于传出性神经

E.最细、属于传入性神经

35.动物静脉麻醉时应注意事项(ABCE)

A.麻醉速度应缓慢

B.健康情况影响麻醉效果

C.密切观察动物呼吸变化

D.体重与麻醉剂量呈正比

E.应视动物情况调整麻醉剂量

(二)B型题

A.可复制缺氧等多种疾病模型

B.常用作肾上腺、垂体等内分泌实验

C.用来观察外周神经的生理机能

D.用来作去大脑僵直等神经系统实验

E.可用于观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1.蛙类腓肠肌和坐骨神经(C)

2.小白鼠(A)

3.兔颈部减压神经单独走行(E)

不同动物常用的处死方法:

A.多用空气栓塞法、放血致死法

B.静脉注入氯化钾溶液

C.常用脊椎脱臼法

D.破坏脑脊髓

E.窒息法

4.兔和狗(.A)

5.大、小白鼠(C)

6.蟾蜍和青蛙(.D)

下列标本离体后应放置于

A.台氏液

B.乐氏液

C.任氏液

D.克氏液

E.生理盐水

7.两栖类神经、心脏(.C)

8.哺乳类主动脉(D)

9.哺乳类小肠(A)

10.哺乳类子宫(B)

对于麻醉过量的处理

A.立即行人工呼吸

B.暂停注射麻醉药

C.立即注射呼吸兴奋剂

D.立即行人工呼吸并注射呼吸兴奋剂

E.立即行人工呼吸与心脏按摩,注射急救药

11.因速度过快,麻醉量未达总剂量,心跳存在、呼吸停止(A)

12.因速度过快及麻醉量超过总剂量,心跳停止、呼吸停止(E)

13.麻醉量已达或超过总剂量,心跳存在、呼吸停止(D)

三、问答题

1.简述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⑴在选用动物时,注意尽可能选择其机构、机能和代谢特点接近于人类的种属。

⑵在动物个体选择上,应注意动物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和健康情况等,以减少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实验误差。

2.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麻醉过程中如何判断麻醉的深度?

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氨基甲酸乙酯属于非挥发性麻醉药,其主要给药途径为注射方法,如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等,家兔的静脉麻醉常用耳缘静脉注射。

观察动物的麻醉深度可根据肌肉紧张性、呼吸、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来判断。

当腹壁四肢肌肉松弛、呼吸深慢、角膜反射迟钝、趾刺痛后的肢回缩反射降低或消失时,表明麻醉药物已足量。

使用麻醉药时要注意:

⑴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肌张力、呼吸、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等指征,以判断麻醉深度。

⑵麻醉药用量要根据①不同动物个体对麻醉药的耐受性;

②体重与所需剂量的关系;

③动物的健康情况、体质、④动物的年龄与性别等具体情况来调整麻醉剂量。

⑶注意给药的速度,静脉注射麻醉时尤应注意缓慢。

⑷注意保温,在麻醉期动物体温容易下降,可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冬季尤应注意)。

5.简述兔颈总动脉插管术的手术过程。

兔颈总动脉插管术:

⑴术前准备将兔称重后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解剖台上。

颈部剪毛。

⑵手术①选择颈部切口位置与长度:

在喉与胸骨上缘之间沿颈腹正中作5~7cm的切口;

②分离皮下结缔组织;

③辨认分离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在气管的外侧,呈粉红色有搏动感,与颈部神经束在一起为颈部血管神经束。

顺血管神经的走行方向分离出颈总动脉;

④穿线备用:

将分离的颈总动脉段穿两根线,一根结扎动脉远心端,另一根打活结于动脉近心端,同时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

⑤用眼科剪在靠动脉远心端结扎线处,呈450角剪一马蹄形小口,约为管径的1/2;

⑥插入导管;

⑦用近心端备用线结扎后并固定。

 

2.实验设计包括、和三大原则。

1.对照处理因素在同一受试对象中进行对照是指()

A.空白对照B.假处理对照

C.标准对照D.自身对照

E.相互对照

2.不对受试对象作任何处理进行观察对照是指()

A.空白对照B.假处理对照

   E.相互对照

4.研究某一药物是否具有抗癌作用,就要用适当数量的两组动物同样接种肿瘤,一组给受试药物,另一组不给药物,除此以外,两组其他条件均相同,受试药物属于()

   A.受试对象   B.处理因素

   C.实验效应   D.实验指标

   E.非处理因素

5.实验设计的原则包括()

   A.对照原则   B.随机原则

   C.重复原则   D.分配原则

E.等比原则

1

参考答案

1.种类例数剂量大小反应用药剂量观察指标

2.对照随机重复

3.自身对比设计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配伍设计

4.立题实验设计实验及观察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研究结论

练习题一

3.抽吸药液于注射器内时,应使气泡聚集在,稍推,驱出空气。

在进针后,注药前,应抽动活塞,检查有无。

7.动物颈外静脉插管用作注射、输液等,导管一般送入cm即可。

如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则兔需插入约cm,狗需插入约cm。

9.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是、、和。

7.止血钳可用于()

A.夹持皮肤B.分离皮下组织

C.夹闭出血点D.夹持神经

E.夹揑脆弱组织

8.下列关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外侧耳缘静脉注射

B.用手指轻弹兔耳,使静脉充盈

C.左手固定耳缘静脉

D.右手持针尽量从近心端刺入

E.针头在沿血管平行方向深入1cm

神经肌肉标本实验

1.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中浸泡神经标本应用液。

1.下列关于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的神经标本长短对实验毫无影响

B.神经放置时,应将粗的一端放在刺激电极上

C.实验中所用的记录方法为细胞外记录法

D.所记录到的神经干动作电位为多个细胞电变化的代数叠加

E.刺激强度的大小对动作电位的幅值不会产生影响

2.蟾蜍离体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所适应的液体环境()

A.台氏液B.任氏液

C.生理盐水D.克氏液

E.以上均不是

3.下列哪些选项产生动作电位时有“全”或“无”的特性()

A.单一神经细胞B.单一肌肉细胞

C.神经干D.坐骨神经腓神经

E.肌肉组织

8.在蟾蜍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制备过程中应()

A.在骶髂关节以下1厘米处剪断脊柱

B.在分离神经过程中不断用生理盐水湿润

C.粗标本制备完成后清洗手及器械

D.粗标本制备完成后用清水冲洗标本

E.以上均不对

18.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不应期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所用方法为细胞外记录法

B.刺激方式为连续双次

C.实验测得的不应期为相对不应期

D.实验引导电极用一对即可

E.主要是通过调整两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测定神经兴奋不应期的

19.在测定不应期过程中缩短两个刺激的间隔,第二个动作电位逐渐向第一个靠近,最后落在第一个动作电位的哪一期内消失()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D.低常期

20.下列关于骨骼肌动作电位与收缩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CE

A.肌肉的不完全强直收缩所描记到的波形为锯齿形

B.单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所描记到的波形为直线

C.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总是在机械收缩之前出现

D.骨骼肌前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完全舒张时,新的阈上刺激到达肌肉对肌肉无任何作用

E.完全强直收缩是因为前一次阈上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到达顶点,新的阈上刺激到达肌肉

三、简答题

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值会随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吗?

为什么?

2.为什么神经干动作电位呈双相?

3.神经干动作电位第一相和第二相的幅值是否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

1.任氏

2.正负双相单相

3.阈电位Na+

4.双不衰减

5.慢多

6.数目越大

7.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8.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二、选择题

二、X型题

1.答: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值会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神经干是多根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纤维束,我们描记的神经干动作电位是多个细胞电变化的代数叠加。

而每根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不同,引起它们兴奋所需的阈强度不同,刺激强度较小时兴奋性高的神经首先被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兴奋性较低的神经也逐渐被兴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

2.答:

实验中所描记的动作电位为细胞膜外两点间随时间变化的电位差。

就一个完整的神经干而言,神经未受刺激时,膜外均匀分布着正电荷,任何两点间的电势差均为零,当神经受到阈上刺激时,动作电位在受刺激部位产生,并沿细胞膜传导,先传导到距刺激电极近的引导电极所接触部位的膜,引起此部位膜外钠离子内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减少,和远端引导电极所接触的膜表面形成电势差,且随钠内流的增多电势差增大,在复极过程中随着钾的外流,两点间的电势差又逐渐减小,当动作电位传导到远端引导电极所在位置的膜时,引起一次类似的变化,但两点间形成的电势差的反向与前面相反,所以我们描记到的动作电位呈双相。

3.答:

不一定相等。

因为:

⑴双相动作电位产生机理(略)

⑵如果引导电极两电极之间距离较近,在距刺激电极近的电极所在部位的膜产生动作电位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远端电极所在位置的膜已经开始兴奋,就会造成第二相的幅值较第一相小。

4.答:

乙酰胆碱可激动骨胳肌上的N2受体,使骨胳肌收缩。

筒箭毒碱为非去极化N2胆碱受体阻断剂,通过与乙酰胆碱竟争骨胳肌上的N2胆碱受体,而引起肌松作用。

琥珀酰胆碱为去极化N2胆碱受体阻断剂,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的去极化效应,但不能被胆碱酯酶水解,妨碍了复极化,从而引起肌肉松弛。

5.答:

一个有效刺激应在以下三方面达到最小值:

刺激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6.答:

前负荷决定肌肉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具有一定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初长度越长,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也越大。

肌肉在最适初长度下产生最大张力,超过最适初长度,肌肉收缩力反而会下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后负荷的增大,肌肉的收缩张力也相应增大,而缩短速度逐渐减小。

当后负荷增大到一定数值时,肌肉便不能缩短,作功为零,但肌张力却达到最大。

第六章神经系统实验

[基本要求]

3.去大脑僵直主要是紧张性亢进,四肢坚硬如柱,是一种的牵张反射。

11.去大脑动物仰卧时,伸肌紧张性最高,俯卧时伸肌紧张性最低,这一现象称为()

   A.翻正反射   B.探究反射

   C.颈紧张反射   D.迷路紧张反射

   E.腱反射

12.下列哪种情况最能说明去大脑僵直是由骨胳肌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

   A.刺激网状结构易化区,引起僵直

   B.横断脊髓后,断面以下僵直消失

   C.刺激前角运动神经元,引起僵直

   D.切断腹根传出纤维,僵直消失

   E.切断背根传入纤维,僵直消失

15.去大脑僵直时()

   A.伸肌紧张性亢进,四肢坚硬如柱

   B.血压下降

   C.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活动占明显优势

   D.伸肌肌梭的传入冲动减少

E.屈肌紧张性亢进

16.下列关于氯丙嗪的应用,哪项是错误的()

A.药物引起的呕吐   B.麻醉前给药

   C.人工冬眠   D.精神分裂症

   E.晕动病

17.氯丙嗪没有以下哪一种作用()

   A.镇吐   B.抗胆碱

   C.抗肾上腺素   D.抗惊厥

  E.抑制垂体前叶分泌

18.有关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以下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阻断α受体及拟胆碱作用

   B.过量引起的低血压可用肾上腺素治疗

   C.抑制促性腺素分泌,因而使催乳素分泌增多

   D.对抗阿扑吗啡及刺激前庭所引起的呕吐

   E.抗精神病作用不会产生耐受性

19.氯丙嗪具有下列作用()

   A.安定   B.降温

   C.镇吐   D.激动α受体

E.激动β受体

1.简述大脑皮层运动区有那些功能特点。

2.何谓去大脑僵直?

形成机制如何?

3.如何在实验中用简单的方法验证氯丙嗪能够对抗电激怒作用?

1.下降扩张不出现

2.高位中枢

3.伸肌增强

4.α僵直γ僵直γ僵直

5.迅速消除毒物积极使用解毒药

M和N中枢神经系统

7.易逆性抗胆碱酯酶难逆性抗胆碱酯酶易逆性抗胆碱酯酶

8.内脏绞痛抗休克抗心律失常麻醉前给药虹膜睫状体炎散瞳验光查眼底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1.答:

哺乳类和人的支配躯体、头面部运动的皮层运动区主要在中央前回的4区和6区,其功能特点有:

⑴交叉支配:

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肌肉活动,但头面部多数是双侧支配,惟有面神经支配的下部面肌以及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主要受对侧皮层控制。

⑵倒置分布:

下肢、上肢及头面部的代表区分别在皮层运动区顶部、中部和底部。

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仍呈正立分布。

⑶精细正比:

机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愈精细而复杂的肌肉,其代表区也愈大;

反之亦然。

如手与五指所占的皮层区域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皮层区域大小相等。

⑷单肌收缩:

刺激皮层运动区只引起相应的个别肌肉收缩,而不发生肌肉群的协同性收缩。

2.答: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完全切断脑干的动物,可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

去大脑僵直主要为伸肌(抗重力肌)紧张性亢进,其形成机制有两种:

一是由于高位中枢下行性冲动,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α运动神经元活动,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这叫α僵直。

二是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冲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活动,使肌梭敏感性提高,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脊髓α运动神经元活动提高,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这叫γ僵直。

经典的去大脑僵直包括了α与γ两类僵直,但以γ环路引起的γ僵直为主,因为在消除肌梭传入冲动对中枢作用后(如切断背根),僵直现象可以消失。

3.答:

⑴我们知道电刺激产生的攻击行为与儿茶酚胺系统的激动有联系,特别是多巴胺明显增多有关。

因为氯丙嗪是较好的抗精神病药,能够和多巴胺竞争受体,所以有抗多巴胺增多所引起的行为异常作用。

⑵取两只体重相近的小鼠,体重20克左右,放在激怒盒里,按“启动”钮开始刺激,增大电压,直至出现攻击行为(如不出现可换另一对小鼠),记录出刺激强度。

⑶将这两只小鼠其中一只注射%氯丙嗪10g,另一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20分钟给予两只小鼠与给药前同样强度的刺激,注射氯丙嗪的小鼠如不出现攻击行为,再加大电压仍不出现,就证明氯丙嗪具有抗激怒作用。

循环系统实验

10.由耳缘静脉缓慢输入栓塞剂,经静脉回流至肺脏,并栓塞在,引起,即后负荷增加,如再输入大量的生理盐水,使回心血量大大增加,则在后负荷增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引起衰竭。

11.急性右心衰病理模型制备成功后中心静脉压。

血压。

12.测量中心静脉压时通过颈外静脉插管需插入长约。

28.给家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引起血压,心率。

31.异丙肾上腺素可激动受体,普奈洛尔可阻断,静脉给予普奈洛尔后再给异丙肾上腺素则血压。

34.在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

夹闭颈总动脉血压,牵拉颈总动脉血压。

36.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则血压。

刺激减压神经外周端,则血压。

37.置迷走神经外周端于刺激电极上,血压。

38.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中,用β受体阻断剂后再应用拟肾上腺素药,心率和血压。

39.在实验中用静脉注射,然后输入的方法来复制右心衰竭模型。

40.失血性休克的家兔血压明显下降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尿量。

(一)X型题

7.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效应是()

A.去甲肾上腺素可使骨骼肌微动脉收缩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