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策略文档格式.docx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策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策略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包括科学与思想的力量和世界的文化杰作。
我觉得新课标有一个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把近代社会生活的内容列入教材内容。
而过去的义教教材中加入了这一部分内容。
如果新教材能增加人类在不同时代在社会风俗、衣食住行、娱乐、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就会使历史更加贴近学生,更具实感。
希望以后,在课标再修订时,能够补上这个缺憾。
一、教材的具体分析
下面按照单元、课的顺序来分析本册教材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一些难点问题。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过去的教材中,我们没有特别强调现代人类是怎么发展而来的,今天,我们的新教材有了变化。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和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然而,人类起源问题仍是科学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直有唯物论和唯心论、科学与神学的分歧。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人是从某种古猿进化来的。
学术界对从猿到人之间的过渡生物的代表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学术界认为南方古猿是可以被确认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
在这里,我们安排了一个动脑筋,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后,检验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一部分内容。
南方古猿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南非偶然发现的(1924年,南非的汤恩石灰岩采石场的工人在爆破时炸出了一个小孩的不完整的头骨化石,叫汤恩小孩),一直不受重视,绝大多数人认为它不可能是人类的远祖。
因为当时的欧洲人普遍认为,落后野蛮的非洲不可能是人类远祖的故乡。
所以,当时大多数人类学家只把它当成一种猿(所以才被命名为南方古猿)。
到了四十年代,南方古猿开始受到青睐,人类学界意识到它才是真正的猿人。
教材中小字部分提到的露西是1973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地区发现的,发现露西的当夜,发掘者们开了一个庆祝会。
庆祝会上用录音机播放了一首名为“钻石般天空中的露西”的流行歌曲,化石的发现者灵机一动,把白天发现的女性化石起名为“露西”。
关于南方古猿到底是如何进化为人类的,目前说法不一。
关于人种的差别有一点很重要,这就是人种差别发生得很晚,它发生在人类出现之后。
因此,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各个种族都源自作为人类已获得充分发展的同一祖先,这说明了现在各个地区的人种彼此没有很大差别。
然而,种族形成的原因,目前还只能作教材所说的推测,种族形成的具体过程,直到现在还不清楚。
关于早期的人类社会,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可以说明,只能通过间接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测。
氏族的产生,一方面跟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保持联系),一方面是因为婚姻形态和家族的演化。
在讲到课文中的小字有关妇女地位时,课标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该亚的,老师在讲述时要注意把握分寸。
有关该亚的传说是,据说宇宙之初,从混沌中出生的神中,有一位地母该亚,她从自己身上生出天神乌拉诺斯。
乌拉诺斯又与该亚生出六男六女,总名为提坦。
乌拉诺斯将子女囚于地下,儿子克隆诺斯奋起反抗,夺取了父亲的权位,并娶妹妹瑞亚为妻。
克隆诺斯听说自己将被一个儿子所推翻,便吞掉所生的子女。
但小儿子宙斯被瑞亚藏了起来。
宙斯成年后,果然打败克隆诺斯,成为万神之王。
这个传说反映的是人类处于蒙昧时代的情况。
那时,在两性关系和家庭形式上,有着明显的杂交和血缘家庭的痕迹,母子或兄妹结婚。
同时,女神在政治斗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庭关系上,也是以女性为主,这是母权社会的一种反映。
在讲述父权社会时,用了一个关于阿伽门农的传说,体现出我们在编写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相应的内容而采取的措施,体现了学本教材的特点。
远征特洛伊的英雄阿伽门农的儿子厄瑞斯忒为了替父亲报仇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被复仇女神追赶,遵从阿波罗的意思来到了雅典娜的神殿。
复仇女神要求雅典娜来判决厄瑞斯忒是否有罪,雅典娜请来了全雅典最公正的几位法官一起做判决,结果两种结果各半。
最后决定性的一票是她投的,她宣判无罪。
理由是:
“我不是母亲所生的,我是从父亲宙斯的头颅里跳出来的,因此我维护男人的权利。
”雅典娜是女神,女神都维护男人的权利,可见她所保护的城市──雅典的女性是多么卑微,反映了从重视母权到重视父权的变化。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在讲到古埃及时,我们用了一个中英文对照的谚语,当初,这么设计就是为了体现出世界历史本身的特点。
且不说时代本身的发展就对一个学生的外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单纯从世界历史的学习来讲,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从研究者来讲,没有外文资料,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关于埃及统一的原因,一个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灌溉农业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水利系统。
日益扩大的交换事业,要求保障各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顺利进行。
而这些只有在统一国家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政治上,小国寡民已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要求建立强有力的政权。
相比过去的义教教材,新教材省略了关于古埃及的分裂和图特摩斯三世等知识点。
关于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是两河流域乌尔纳木王颁布的,可惜只有残片)。
《汉谟拉比法典》把当时形成的奴隶制关系、租赁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家庭婚姻关系和财产继承关系等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法典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等级制度、奴隶制度、土地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中所举的例子都是用来反映该法典的阶级本质的,也就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制。
其实,这部法典在很多地方在今天看来依然有一定的人情味。
例如关于领养别人孩子的法律说:
“如果某人领养了一个婴儿,并将他养大,孩子的生身父母不得将其领回。
”“如果一位贵族因为妻子未能生养而要休妻,应该先偿还她嫁夫时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并将她从娘家带来的所有嫁妆全部归还。
”“如果丈夫远行,行前没有留下足够的养家费用,妻子可以入另一男子之门而不受谴责。
”
有关希伯莱人和腓尼基人的叙述在新课标的课文中没有了,但在新月沃地的地图中仍有体现。
佛教的内容被分到古代文明那一单元来讲了,体现了专题与时序的结合。
种姓制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印度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的泛称。
它的形成过程是:
新来的雅利安人认为自己是高贵者,而把当地居民当做敌对集团。
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分化,逐步形成了平民和贵族的区别。
而贵族内部又分为军事贵族和祭司贵族,这样就形成了四个阶层的雏形。
要求跟学生讲清四个种姓的职责和义务,以及种姓制度的作用和阶级实质。
印度社会发展比较迟缓,跟印度存在种姓制度有一定的关系。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
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
四个等级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
当时的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
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150到200帕那。
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相反,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只罚款50帕那;
侮辱吠舍,罚款25帕那;
侮辱首陀罗罚款12帕那。
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或者简单地净一次身就行了。
这些具体的规定对于形象生动地表现种姓制度的特征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于空中花园,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
尼布甲尼撒王担任巴比伦王时,迎娶了北方国米提王之女安美依迪丝为妃。
而米提是一个山国,山林茂密,花草丛生,王妃对于长年不雨的巴比伦的生活,非常不适应。
所以,一直怀念故乡。
尼布甲尼撒王为了取悦思乡的王妃,决定建造花园。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接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
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
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沒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特殊的,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说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雅典重点是讲述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在爱琴文明灭亡后重新普遍出现国家,这时的国家皆是以一个国家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而成的、独立自主的城邦国家。
希腊城邦保留小国分立的局面远较其它文明要长。
希腊城邦最本质的特征是公民政治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乃至建立起奴隶主民主政治。
从军事民主制转变为阶级国家,王权不像东方国家那样日益强大,反而逐渐衰微。
绝大多数城邦实行共和。
城邦公民政治的特征,有助于希腊奴隶制经济形成以小规模的私有制为主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更对希腊文化能取得巨大成就影响深远。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时代达到顶峰。
讲述时,要注意了解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繁荣的具体表现,并能让学生知道这种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它的阶级实质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制。
其中,有这么一个史实可以利用。
在雅典,军人、法官、议员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员起初都是没有薪金的,当兵的要自己掏钱买武器和马匹。
这样一来,这些职务都被有钱人把持了。
伯里克利执政后规定:
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
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
这样一来,公民的民主权利扩大了。
这个措施非常能说明伯利克里扩大了公民权力。
当然,当时,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被剥夺了政治权力。
有关亚历山大帝国的内容被放在了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那一课了。
有关斯巴达的内容全部都在小字里。
教材重点强调的也是斯巴达的军事特征。
老师要讲清楚斯巴达特殊的阶级结构。
斯巴达人是国家中占有生产资料的奴隶主阶级,他们不从事生产劳动,专靠剥削农业奴隶(希洛特)为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第三等级庇里阿西人,他们没有公民权却有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土地、店铺,从事工商业。
斯巴达男人几乎都在“公共食堂”就餐,他们的饮食很粗糙,所有的斯巴达男人,无论是国王、贵族或是普通的斯巴达公民都吃同样的食物。
斯巴达的美食“黑肉汤”在斯巴达人中最具盛名,但外邦人吃了之后,却不想再吃第二次。
斯巴达人的婚姻也很特别。
20岁订婚,30岁结婚。
婚姻的目的是生育健康的后代,培养出强健的战士和能生育这种战士的健壮的母亲。
在出征前,斯巴达战士的母亲或妻子在送别自己的儿子或丈夫时,往往指着盾牌作出这样的临别嘱托:
不是携它凯旋,就让它抬着你的尸体而归。
斯巴达人反对改革,非常保守,这也使得斯巴达人在文化上几乎没有什么贡献。
罗马共和国早期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小字里提到的平民反对贵族所进行的长期斗争。
在讲述罗马时,对布匿战争的把握。
罗马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征服了西部地中海。
布匿战争使得罗马打开了通向并称霸世界的大门。
除此之外,罗马还经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征服了东部地中海和亚洲的一部分。
我们这一课的活动与探究里要求学生把罗马共和国历史上的征服战争编成故事讲一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这几次战争。
有关凯撒独裁,凯撒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改革适应了罗马地区和意大利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体现了各行省、各地方城市奴隶主的利益。
他所建立的独裁政权是适应业已形成的帝国统治的需要。
共和国发展到帝国的原因:
经济基础变了,小农经济解体,地产集中到少数大土地所有者;
政治上,随着征服,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阶级斗争更加残酷。
第二单元
亚洲和非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新教材有关亚洲封建国家的内容,没有了朝鲜,这是一个遗憾。
阿拉伯帝国内容也没有了。
日本,由于日本的皇国史观,不愿正视历史,强调日本是单一人种和单一民族。
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说法。
在特定的时期,日本学术界为了迎合不断滋长的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思潮,“纯血统论”产生了:
日本人的祖先是单一人种。
但这种说法在二战失败后就逐渐失去生命力了。
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标志着日本开始进入法制文明的国家。
关于大化改新后的社会性质,中日史学界主张不一。
日本学者大都认为改新后的律令社会是奴隶社会的继续。
具有代表性的论据是,大化改新后阶级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公民的沉重徭役负担,其性质与部民的负担并无不同。
国内史学界目前主要3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大化改新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唐朝和朝鲜半岛的新罗的强大而为了追求权力集中的改革。
另外一种是认为,大化改新使日本的血缘氏族社会瓦解,古代国家建立。
还有一种观点是认为大化改新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实现的变法改革。
中国学者大多持第三种观点。
6~7世纪的阿拉伯各阶层人民,特别是下层人民,渴望摆脱日益严重的社会困境(经济衰败、部落仇杀等)。
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低,人民自感力量不足,需要借助神的威力,实现其理想的生活。
这就是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由于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这也就意味着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
老师在这里讲伊斯兰教重点要放在其对于统一国家形成的作用上。
因为后面还会有专门讲伊斯兰教的单元。
关于穆罕默德的重要作用,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
“穆罕默德圣人,是服务人类社会的最伟大的维新家,这是毫无疑义的,他引导全阿拉伯人于正道,使阿拉伯人在安静和平方面,达到成功,而享受廉洁的生活。
既为他们避免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
象这样的工作,没有强大的能力,断不能肩负的。
如穆罕默德者,是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的。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第一目,要讲清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即在世袭领地的基础上形成的等级制度。
这种等级制度的特点跟东方不一样。
西欧的封君封臣的关系,是西欧封建政治的一个特点。
查理马特的改革虽一时加强了王权,但从长远看是削弱了王权,导致封建割据和帝国的瓦解。
因为其改革不是建立在集权制的严密体系之上,它本身就潜伏着一种和中央离心的力量。
土地的封赐使国王事实上失掉了对土地的支配权。
要强调查理马特改革的重要性。
其改革对西欧封建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土地为纽带建立了领主与附庸之间的主从关系,以及互相依附的封建贵族的等级制度。
采邑制的一般原则是:
领主赐予附庸土地并对附庸土地的财产和人身提供庇护,附庸人则必须宣誓效忠并履行义务。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8、9世纪西欧古代城市逐渐复兴。
10世纪以后又兴起了众多的城市。
这些城市以小城市为主,小城市是大城市跟农村的连结点。
从经济上,跟东方国家不同,这些小城市具有城乡经济双向交流的特点。
从政治上,这些城市很多都通过斗争获得了自治权。
拜占庭帝国的疆土大部分在欧洲东部以外的亚洲与非洲,特别是由于有人力、物力、资源充沛的小亚细亚地区为后方,再加上君士坦丁堡三面环水的易守难攻地形,在几乎长达1000年的时期内它击退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来入侵。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关于希波战争,主要是讲清希腊人为什么能取胜。
还要把希波战争中的几个著名战役跟学生交待一下。
战争中,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为保卫国家的自由和独立暂时捐弃前嫌,团结对敌;
希腊将领正确指挥,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在马拉松和萨拉米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而波斯军队对外进行侵略战争,虽然兵力占优势,但多为被征服民族强征的士兵,士气低落,且劳师远征,补给困难,最终招致失败。
希波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一蹶不振。
马其顿人在希腊城邦已经达到繁荣时,刚刚进入文明社会。
但它通过对外侵略战争,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
由亚历山大东侵建立起来的帝国只存在了很短一段时间,随着亚历山大去逝,它即分崩离析。
要求深入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在客观上对人类历史所起的作用。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文化之所以迅速发展,与先知穆罕默德及历代哈里发所奉行的相对开明的文化政策密切相关。
9世纪初,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
一时间王使四出,寻访古籍抄本。
国立巴格达“智慧馆”以重金招徕翻译人才。
据传,其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
几十年中,大批希腊人和印度、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
这一堪称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既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古时代得以新生与继承,也为阿拉伯文化的创新与升华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三大宗教过去我们对于宗教的态度是把它看做麻醉人民的鸦片,持贬低的态度。
事实上,这是非常片面的。
宗教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文化的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
教师注意利用教材中的中英文对照的佛教教义,深入分析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其唯心论的实质。
认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作用。
索福克勒斯既相信神和命运的无上威力,又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思想意识的特征。
《俄底浦斯王》取材于神话传说:
太阳神曾谕示忒拜王拉伊俄斯必死于儿子之手,儿子一出生,国王便命令牧羊人将其抛弃荒山,但牧羊人将婴儿送给了科林索斯国王的仆人,该仆人抱回的孩子由其国王养大成人,取名俄底浦斯。
太阳神谕示俄底浦斯将来要杀父娶母,俄底浦斯在逃亡途中偶杀生父拉伊俄斯。
在忒拜城郊他猜中司芬克斯之谜后被拥立为王,便娶王后(他不知道她正是自己的生母)为妻并生儿育女。
当瘟疫流行后求太阳神神示,得到的回答是:
必严惩杀前国王的凶手才可消除瘟疫。
俄底浦斯王于是认真查处,最后发现追查的对象正是他自己,便以戳瞎双目和自行流放作了自我惩罚。
这部悲剧表现了善良刚毅的英雄俄底浦斯在和邪恶命运的搏斗中遭到不可避免的毁灭,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当时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特征。
在这部悲剧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力量,它像一个魔影,总在主人公行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
在索福克勒斯的眼里,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不可顺从的。
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
俄底浦斯王是个英雄而不是弱者,他在邪恶的命运面前总是努力抗争,而不是消极顺从,并且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自我惩处。
他的悲剧不是有意杀父娶母的结果,而是毫无犯罪动机,在竭力摆脱厄运之中不知不觉地犯了罪,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无罪的。
古希腊人的命运感通过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得到了戏剧化的表现。
这是一个乱伦弑亲的命运谜语,它使主人公不断破译谜语、反抗命运的举措反而促成了杀父娶母之命运神谕的兑现。
由此,仿佛有一股超验的力量在制约人的思想与行为,它使主人公迷惑、困顿而无所适从,最后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引至悲剧的预设轨道,滑向悲剧的命定结局。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步入近代”这一单元要通过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通过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三个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人类社会就开始步入近代了。
这是一个难点。
关于近代史的开端问题上,欧美国家的学者有四种观点:
1.文艺复兴;
2.地理大发现;
3.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4.法国大革命。
我国学者有尼德兰说、宗教改革说、英国革命说等。
我们认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是有着复杂、深刻的背景。
要有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为基础,是一种包涵多种因素的过渡。
近代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它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我们过去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过多强调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在15、16世纪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欧亚两洲均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指用雇工经营的手工作坊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亚洲主要国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资本主义萌芽几近夭折。
在欧洲尤其西欧地区,封建统治相对松弛,加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壮大。
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们通过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中世纪黑暗的宗教枷锁,提出了本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发动宗教改革运动,给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以沉重打击;
18世纪启蒙运动使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走向成熟。
资产阶级在进行舆论准备时,还逐步发动武装革命来推翻封建统治,夺取政权。
早期是在个别国家如荷兰、英国、美国和法国。
进入19世纪,革命扩大为地区性的,如拉丁美洲、欧洲。
资产阶级在革命成功后,进行改革,扫除障碍。
到五六十年代,资产阶级力量更加强大,资本主义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有些国家可以不通过革命、而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或战争也能进入资本主义。
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
到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到成熟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功绩性的认识不等于忽略它的反动性。
资本主义从原始积累时期就已经表现出贪婪的本性。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文艺复兴是西欧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是人类从来没有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包括由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精神文化领域中打破维护封建制度的神权主义和绝对主义,即要求打破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中体现了维护封建制度的意识形态,而代之以新的维护资本主义发展利益的意识形态;
意大利经济上的繁荣也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
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了各种保护和帮助;
还有就是意大利独特的文化环境,这里有大量的古罗马的遗址。
在教材中,我们以但丁的《神曲》和达芬奇、莎士比亚等文化巨人的贡献来介绍文艺复兴。
第10课第一目的重点是要学生明白,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里有三个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清楚的。
一是古希腊的思想、文化、艺术所能提供的历史遗产;
二是批判反动腐朽的封建神学思想;
三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人文主义以崭新的思想文化内涵。
后两点就是这场运动在为一种崭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充分的思想文化准备。
地理大发现:
关于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教材上很简略,只提到追求财富,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