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542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doc

《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doc

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

张向葵,教授,幼儿教育心理学专家。

东北师大教育系心理学专业硕士,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院心理学博士。

2006—2012年,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10—2012年,全国幼儿教育园长培训首席专家。

《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是张向葵教授以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础,就当下关于儿童最热点的心理问题,以最专业的视角进行剖析与解答,可谓解决中国儿童心理问题的一部“宝典”。

 整理 记者 王文杰

  孩子调皮、不听话都是没规矩吗?

  不是,因为他们没能力守、没弄懂“规矩”

  

  问题索引: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守规矩的宝贝。

可是事与愿违,儿子才五岁就开始不服管教、不听话,而且我发现最近他的破坏行为愈加明显,越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

跟他讲道理,他似乎比谁都明理,还能把爸爸妈妈给他的忠告重复得有板有眼,可就是做起事来就把道理都抛在脑后。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该怎么对付这个“不成方圆”的小家伙呢?

  专家解惑:

  孩子不守规矩,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没有能力“守”,所以犯错误。

在家长看来,不守规矩就意味着不服管教。

其实孩子的“不遵守规矩”不像看起来那样简单。

年龄和心智注定了他在行为、能力各方面还是比较弱的。

所以有时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遵守规则,才最终导致了一个“犯错误”的结果。

比如,在家长看来,家里总是应该干干净净、规规矩矩的,可是小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而且经常想什么就是什么,做事很少能善始善终,他还没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所以会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

家长自然认为这样的孩子实在是不守规矩。

  二,不是没遵守,只是理解错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大约从3岁到5、6岁,他的认知方面常常发生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会使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为不守规矩。

比如,有一些孩子,他们觉得自己受到家长的重视不够,所以会故意搞一些破坏性的活动,其实他只是想“这样就可以受到家长的重视了”,而没想过“原来这样做是犯错误的”。

  三,因为你混乱,所以我迷糊。

孩子对于规则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成人而习得的。

如果成人在遵守规矩方面不能够做到始终如一,而是呈现出比较混乱的场面,孩子也会出现一种思维混乱,会认为这个规则是“可以不用遵守的”。

比如,每个人从外面回来都要换拖鞋,孩子就会规规矩矩地照做; 可是,如果家长中有人没有按常规要求去做,孩子也就认为换拖鞋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正是因为成人有时候在遵守规则方面出尔反尔,才使孩子在遵守规则方面马马虎虎。

  孩子是正在学习中的遵守规则者,家长有责任把规则完完全全、明明白白地教给孩子,所以当孩子面对各种规则时,家长请善用自己的规则来管教孩子。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告诉孩子规则的合理性。

家长要将规则的合理性对孩子做出明确的解释,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2、让孩子理解你的规矩。

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给孩子立规矩,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理解你的规矩。

比如,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坐好”可能意味着端正地坐在座位上,手和脚都不能乱动,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坐好”,可能只是被理解为“不要站着”。

因此家长在告诉孩子一个规矩时,最好的方法是让他理解你的规矩到底是什么,具体都要做到哪些,这样孩子才会更好地遵守规则。

  3、改变孩子的认知错误。

孩子在认知方面存在错误,是导致孩子不守规矩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家长要对孩子的认知错误进行适当的引导。

比如,对善于用搞破坏引起家长关注的孩子,要让他们了解到,除了搞破坏以外,他们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能够引起家长的注意。

父母不要用惩罚和孤立的手段强化他们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而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可爱和有价值之处,得到别人的认可,然后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

  4、建立一些积极的规矩。

让孩子服从规则,实际上是帮助孩子改掉一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和习惯。

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些积极的规则。

在使用这些规则的时候,家长必须做到让这些规则明确具体,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掌握规则时,增进对信息的理解和对执行力度的保持,使他们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响应那些规则。

为了在这方面做的更好,家长们不妨看一下英国纪实片《超级保姆》,学习一下保姆是如何教会父母跟孩子沟通的。

  宝宝顶嘴是“不乖”吗?

  不是,是因为他(她)长大了

  

  问题索引:

  宝宝小时候很听话,特别乖巧,周围的人都说是我教子有方,我也以他为骄傲,觉得很自豪。

可是最近我发现,这孩子开始“一反常态”,想法多了,要求也多了,还经常逆大人的想法,跟大人“对着干”,再也不像以前是个乖顺的宝宝了。

难道这么小就管不了吗?

我该怎么应付这个不乖的宝宝呢?

  专家解惑:

“人小脾气大,还会顶嘴”,这不是“管不了”,而是因为家长未能适应孩子的成长。

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观念中的孩子还一直停留在孩子以前的表现上,无视孩子的变化,不了解孩子,不能正确地回应孩子,不能跟孩子建立对话关系,这也许“不是他顶你,而是你顶他”。

  孩子为什么会顶嘴?

孩子会顶嘴,是因为他(她)长大了。

我们透过现象来看看本质:

  1、会顶嘴因为认知能力提高了。

孩子小的时候顺从父母、言听计从,那是因为他还没有自己的见解,也没有判断能力,家长告诉他是什么就是什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但是,随着他一天天长大,认知水平逐渐提高,他开始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

变聪明了,有主见了,这个时候家长还要求他像以前一样服从,他却有不同意见时,他当然会反驳家长。

家长不应该盲目地反感孩子顶嘴,而应该庆幸孩子认知的提高。

2、会顶嘴,因为语言表达顺畅了。

“顶嘴”需要用嘴去说,去争辩,去表达。

孩子没有“顶嘴”之前,不一定就是完全顺从家长的意愿的,只是其语言发展还没有到可以完全表达自己的程度,还不能用完整、顺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是孩子不想顶,而是顶不出来。

所以在家长看来。

当孩子到了3、4岁,特别是4、5岁以后,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了,表达了一些与家长的要求不一致的想法时,家长自然认为孩子会顶嘴了。

  3、会顶嘴,因为独立意识增强了。

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心理现象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中心”的概念来源于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实验结果是:

几乎3岁左右的孩子都不能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在3岁的孩子心中,只有“我”,他认为“我最大”,一切外物都要以“我”为中心。

当有些事情在孩子看来不是以他自己为中心的时候,他就会跟家长说出自己的想法。

  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家长会发现,顶嘴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恼人的事情。

要怎么解决孩子的顶嘴问题?

  1、“学会归零”,不怕被顶撞。

  学会归零并不是假装无知,而是家长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思维、行为和情感与孩子保持同一个水平。

在思维方面,家长学会跟孩子一样,用具体的形象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会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在行为上,家长不要只用语言去指挥孩子做这做那,要学会用自己的行动示范,带着孩子一起做,这样孩子才会知道,“哦,原来只有把小椅子抬起来,把脚抬高,慢慢地走,才能做到静悄悄啊”;在情感方面,孩子的情感是直接的、具体的、感性的,家长要学会感性地看待孩子的行为,这样也许就会理解孩子为什么会顶嘴了,也就不再怕被顶撞了。

  2、比起管教,尊重更重要。

  孩子顶嘴,家长管教孩子可以有,但管教的工具不要姓“经验”而要姓“尊重”。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长大的事实。

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的眼中除了真实的世界,还融合了他们的想像和创造,孩子对自己的世界能提出独立的想法和见解,说明孩子聪明、进步、长大了。

家长应该庆幸孩子能够提出反驳,不要因为表现方式不妥就给孩子下个“顶嘴”定论,而应该鼓励孩子大胆表达。

只要孩子敢说“不”,就是孩子走出了自信的第一步。

鼓励孩子说“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才有可能想下去,说下去,才会更自信、更有想像力和创造力。

  3、允许顶嘴,不允许无礼。

  从孩子长大的事实出发,孩子的顶嘴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但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顶嘴终归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家长要允许孩子顶嘴,更要引导孩子正确顶嘴,教会孩子把握一个度。

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能在大庭广众下跟家长顶嘴,也不能直截了当地用一些不礼貌的语言顶撞父母。

告诉孩子,表达意愿的方式有很多,同样一句话可以有更好的说法,也可以教孩子使用一些文明用语,比如:

“妈妈,这样说可以吗?

”“这样行吗?

”“我能够用你一点时间吗?

  家长及时纠正孩子的顶嘴方式,是教孩子会说话,也是帮助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自信,让孩子更快乐健康的成长。

  精彩书摘

  将不合理的要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孩子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他可以不厌其烦地重复自己的要求。

当家长第一次明确地表示“这个要求不合理,我不能答应你”时,孩子会一次再一次地重申自己的要求,有时候还会为自己找一些看似合理的小借口。

家长可远没有孩子有耐心,一旦被孩子重复烦了,也就妥协了,孩子的要求就满足了。

一次满足等于为下一次满足积累经验,所以为了杜绝类似事件一次次重复发生,家长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孩子态度坚决,该说“不”时坚决说“不”。

当孩子发现,只要家长说“不”了,自己的要求就会失败,他也会吸取经验,在下次提要求前,首先自己斟酌一番,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就这样被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走进自然

  电子游戏是设计好的程序,孩子只需动手不需动脑,视野中只有一个屏幕。

电子游戏玩过度,会使孩子的认知发展呆滞或迟缓,大脑不发达,手脚也不会长久发达。

多跑多跳走进自然,家长和孩子的天空会一样蔚蓝。

  和孩子一起玩

  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不要三分钟热血,需要每天坚持,也不要把玩看作一项任务或是负担。

跟孩子一起玩,是一种生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天伦之乐,“坚持、坚持、再坚持”是一切事情成功的必要条件,坚持和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也是一个练习自己毅力的过程。

真正投入其中,家长会发现,玩着玩着自己就变成小孩子了。

当自己的童心完全释放出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很好地跟孩子玩到一起了。

聪明的父母“真会玩儿”,不聪明的父母“假会玩儿”,学会亲子一起玩儿,就是会陪孩子快乐成长!

  家长纵容,使孩子的要求变多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吃好、喝好、长好,给他创造最好的环境,给他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而将教育任务诉诸他人、学校和社会。

很多家长不知道有一些方法是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的。

有一些方法如果用得巧妙,可以正确引导孩子合理提出自己的要求。

在孩子小的时候,只要提要求,家长就满足,那么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简单的“有要求就满足”的链接。

可是孩子会逐渐长大,要求会越来越多,等到家长有所察觉时,往往无力地发现孩子的某些要求已经无法满足了。

家长对孩子要求的纵容,让孩子有了更多要求。

  家长不统一,孩子的要求有恃无恐

  拥有00后孩子的家庭有一个很大的结构性特点,就是每个孩子身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家长团,典型的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孩子哪怕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也至少会有六个人分别或是同时给他回应,这就大大增加了满足要求的机会。

即使有时一部分家里人认为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可能还会遭遇“反方”家长的反对。

就是因为家长们的规范不统一,孩子的要求总会有机会实现,因此他们开始有恃无恐也就在情理之中,更不用担心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