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毛概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天津大学毛概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大学毛概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全面深化改革
4)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
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8)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9)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10)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
11)全面从严治党
12)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四个全面”的意义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几个点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得到确立。
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次作出了概括: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0、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时间)。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逻辑空间)。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五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质)第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量)(特定内涵)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是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
4、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严重。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确定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第六章
1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80邓小平提出概念,1992年,邓小平理论概况)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第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事社会主义”,与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七章
1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国内:
“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灾难;
国际: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党在分析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重新确认了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我们的改革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
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本质的不同: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主要思想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注意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创新点)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突破过去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社会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三个有利于指: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3、三十多年来我们在对市场经济理论认识深化的标志
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对社会上的资源我们要交由市场来配置。
4、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3)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4)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等重要作用。
7、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8、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原则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三,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9、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第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第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第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第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10、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首先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内在一致性,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都坚持重在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
还要认识到两者各有侧重,特别是要看到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11、怎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1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含义:
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凝聚力、向心力。
“文化强国”不单指文化产业,还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全民族的文化文明素质、文化软实力等,是一个综合的文化建设体系
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4、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1)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2)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第十一章
1、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和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
2、为什么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相对于私有制下的两极分化)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相对于生产力落后,生活贫困的状态)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
1)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
2)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第十二章
1、怎么全面从严治党?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4)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义
1)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
2)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3、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1)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特有优势。
2)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3)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4、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作风建设
第一,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二,严格党内生活,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三,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
第四,建立抓作风的长效机制。
5、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体系;
第二,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
第三,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第四,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