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393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4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导学案+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语文园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汇报交流:

(1)“兴”在本课读“xì

nɡ”;

“蛱蝶”是蝴蝶的一种。

(2)交流看到乡村特有的景色:

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笆、蜻蜓、蛱蝶。

3、选择你喜欢的古诗,结合里面的诗句,给古诗配图。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学生说说诗意时,可用自己的话,不用逐字逐句翻译。

2、引导学生“诗配画”时,要求不要过高,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完成。

三、悟诗情(用时:

1.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会想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2、引导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这首诗。

1.交流:

描写农忙时节,农民早出晚归,白天很少见到行人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明大意;

悟诗情。

3、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情,并背诵古诗。

1.引导学生读古诗想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在熟读中背诵。

四、自学诗(用时:

1.迁移方法,自学《宿新市徐公店》。

(1)指导读准诗题。

(2)说说诗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说说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2、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径”指小路。

(2)引导学生看图,并根据提示说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3、“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

4、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

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

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

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

5、配乐读诗。

6、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组内交流:

(1)读准诗题中“宿”和“徐”的读音。

(2)交流诗题的意思“宿”就是住宿;

“店”就是住宿的客店。

“徐公”指一位姓徐的人。

(3)组内合作,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再说说看到怎样的景色。

2、

(1)重点理解“篱落、

树头、径”的意思。

(2)交流回答:

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笆”

“树”“菜花”“儿童”

“蝴蝶”,从图中还能看到小路,并看图读诗句,说说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然后完成填空。

3、读诗句,体会黄蝶飞入菜花丛中,无法寻找的情景。

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给同学听听。

5、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句。

1.引导学生了解“新市”是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2、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学要求。

3、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前一首古诗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诗意诗情以后,再指导内化。

4、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理解诗句的意思时,要引导学生读诗句,再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用时:

7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要写的字:

杂、稀、篱、蜻、蜓、蝶、宿、徐、疏。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篱”字。

4、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5、集体评议。

1.读一读这几个生字,读准字音。

2、观察生字的特点:

“杂、篱、宿”都是上下结构;

“稀、蜻、蜓、蝶、徐、疏”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

3、观察老师的运笔方法。

4、认真书写生字。

5、展示书写成果,集体评议。

1.要引导学生注意“疏”字左右的穿插避让。

2、集体评议时,要鼓励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用时:

5分钟)

1.播放音乐,引出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这首词由词牌名和词题构成。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最开始是配乐唱的歌曲,既然是歌曲,“乐”在这里读yuè

,“村居”词题。

3、指导读音,读准题目。

1.认真倾听,齐读课题。

2、找找词的题目和诗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3、再次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古诗和词最直观的区别。

二、初识词(用时:

1.自读这首词,寻找结构、字数上有什么特点。

2、教授词的长短句、上下阕。

3、指导学生初读词。

1.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诗句和词句的差别:

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

因此,词还有一个名称叫长短句。

2、明白词题、长短句、上下阕。

3、分男女同学读,女同学读上阕,男同学读下阕。

1.教师可出示示例让学生对比,并从中发现词的特点。

2、总结古诗和词的区别,可以用上简单的概括性语言。

三、识字解词(用时: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读准“杂、剥”的读音。

(2)引导学生交流书写要点。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1)指名读词,解决字音。

(2)组织小组合作理解词语的意思。

3、汇报学习成果,说说哪些字词的意思你已明白了,教师相机指导:

相媚好:

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

强调读音。

“翁”指的是老翁,“媪”指的是老妇。

亡赖: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4、指导朗读:

“茅檐低小”,哪里停顿了,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读准平舌音“杂”;

“剥”在本课读bō,不读bāo。

(2)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茅、翁”是上下结构,“檐、赖、剥”都是左右结构。

2、

(1)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亡赖”的“亡”这里读wú

(2)组内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全班汇报交流。

4、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儿,稍加停顿,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

1.学习“剥”时,可引导学生了解:

“剥”

两个读音的意思一样,bāo,一般用作口语,比如剥皮、剥花生,所以不能用在这里;

而bō属于书面语,所以这里读bō。

2、字词教学也是本课的重点,解决读音的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也可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理解“翁媪”。

四、读出画面(用时:

15分钟)

1.指导学生结合词句想象画面。

(1)朗读词句,小组合作交流: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引导交流、反馈:

①村居的“景”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多美的画面啊!

②村居中的“人”更美。

(3)指导朗读。

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

1.多种方式朗读词句,并结合词句想象画面。

(1)连起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2)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①叠词“青青”,描写出了草颜色翠绿;

联系最后一句话,想象接天莲叶的荷花。

②抓住“亡赖”,体会小儿子的顽皮、淘气;

同时抓住相关词句体会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心灵手巧。

(3)齐读,读出景美。

2、学生自由交流,体会词中描写的一家人的相亲相爱,感受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

1.读词句想画面时,教师可提示:

(1)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

(2)在这个五口之家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了解:

“亡赖”在这里是一种宠溺的口吻,当你小时候调皮的时候,你父母可能会说:

你这个调皮鬼,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看似责备,实则喜爱。

五、感受情怀(用时:

8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

词中的“醉”字用得好不好?

2、词人在陶醉之余又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拓展资料:

辛弃疾是宋代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

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所占,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

壮志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的,但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1.讨论、体会诗人心醉田园。

2、

(1)自由读读拓展资料。

(2)交流词人陶醉之余的想法:

对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的赞美。

  拔高词的高度,从写作背景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作者之所以写农村的生活,是因为作者沉醉于这幸福和睦的农村生活中,

但想到志向不得伸,为受苦百姓心碎,作者又是多么希望所有人能像这个五口之家一样幸福地生活啊!

六、布置作业(用时:

2分钟)

1.小练笔:

展开合理想象,将课文扩写成一篇小短文。

2、搜集田园诗词。

1.完成小短文,试着在班上读读自己写的小短文。

2、背诵积累自己喜欢的田园诗词。

  引导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融入自己的想象,把所想的化为文字。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包含三首古诗词,其中有两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宿新市徐公店》,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了初夏农村的忙碌,村居生活富有情趣。

诗中用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之作,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色的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诗人在店内看到儿童嬉戏的天真活泼,以及菜花开放、遍地金黄、彩蝶飞舞的自然景色,有动有静,人景交融。

《清平乐·

村居》则描写了农村清新秀丽的环境及农村安宁平静的生活。

在诗人的笔下,三首诗词都描写农村里的朴素恬静,是著名的田园佳作,无一不表达着作者对农村快乐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清平乐·

村居》的音乐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

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课时。

注:

1.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

  2.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使用手机扫描封面二维码进行下载。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描写乡村田园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

出示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宿新市徐公店》。

3、指读字音,理解课题:

“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ì

nɡ”,“杂”是平舌音,“杂兴”的意思就是随兴而写的诗;

“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

”,是“住”的意思。

“新市”是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4、带着理解读一读课题。

设计意图:

古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示过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学习古诗,感知诗意

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自由读这首诗。

读准平舌音“杂”,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齐读。

4、默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内想办法解决。

5、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说说你在这首诗描绘的画里看到的情景。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人笔下的画面,并结合画面,读出感情。

学生交流:

预设:

生1:

读到“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两句时,“我”仿佛看到果园里梅子成熟了,金灿灿的,杏子也长得很肥美。

田野里小麦开花了,雪白一片,油菜花渐渐凋谢了。

师:

多美的景色呀!

诗人把它凝练成两句诗就是——(生接读诗句)。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画面。

生2:

读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时,“我”仿佛看到夏天的时候,篱笆边没有人,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3、教师引导想象:

蝴蝶和蜻蜓飞来飞去,可爱极了,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让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充分的讨论,了解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感受农民的繁忙和劳动的辛苦。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感悟诗句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的过程中,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理解古诗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

三、想象画面,自学古诗

1、过渡:

刚才大家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了第一首古诗,相信第二首古诗也一定难不倒大家。

下面请大家小组内合作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①按节奏读一读古诗,读准生字的读音,读出诗的韵味。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②根据对加点字词的解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篱落:

篱笆。

疏疏:

稀疏。

阴:

树荫。

一径深:

一条小路长长的。

急走:

快跑。

③读读诗句,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画面?

(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①指名朗读诗句,齐读诗句。

②交流诗句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长长地伸向远方,树上的花落了,树叶还未长得茂盛,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匆匆忙忙地跑着追赶一只黄蝶,黄蝶飞入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③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我看到了在那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是那样安静;

我仿佛看到树上的花已经纷纷落下来,可枝头的嫩叶才长出来,还没形成浓密的树荫。

③配乐朗读诗句。

两首诗都是画面感十分强的乡村古诗,采用在学习前一首诗的基础上自学,让学生自学第二首古诗,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

“杂、篱、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稀、蜻、蜓、蝶、徐、疏”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蜻、蜓、蝶”部首相同,都是“虫”字旁。

3、教师范写:

篱、蝶、疏。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写字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学习靠熟习。

本环节意在给学生一定的书写时间,培养学生先观察再书写的良好习惯,通过指导和练写,不仅使学生重视写字,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五、背诵积累,实践拓展

1、背诵古诗。

2、选择你喜欢的古诗,结合里面的诗句,给古诗画一幅配画。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制作“诗配画”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并与美术学科相整合,强化诗的美育功能。

这一过程还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谁能背一背?

(指名背诵)

2、过渡:

背得真好!

奖励大家欣赏音乐(播放ppt),好听吗?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词出自哪里吗?

3、(板书:

清平乐·

村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看看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可举例,对比说明“诗和词在形式上的区别”。

4、小结:

词的题目由词牌名和词题组成。

在这里“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最开始是配乐唱的歌曲,“乐”在这里读yuè

,“村居”是词题。

5、齐读课题。

复习导入,以音乐欣赏引出要学的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词的特点

导学:

除了题目不一样以外,找找词句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1、词句有长有短,不像古诗,结构严谨,句式对仗,词相对而言形式更加自由一些。

2、中间的空行把词分为两部分,相当于把歌词分为两段,在这里我们称这两部分为上阕和下阕。

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有停顿。

3、词押韵ao“小、草、好、媪”;

onɡ“东、笼”。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词体、了解词韵,感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优美,有助于学生对词的理解。

三、理解词意

1、导学:

读了词题“村居”,你能猜到这首词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画面吗?

为了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意境,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词,把词句读准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词,辨析字音。

(1)剥:

两个音意思一样,bāo,一般用作口语,如“剥皮、剥花生”;

(2)亡赖:

“亡”,这里读wú

(3)翁媪:

“翁”指的是“老翁”,“媪”指的是“老妇”。

3、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1)出示会写的字指名认读:

茅、檐、翁、赖、剥。

(2)观察生字的特点,交流书写要点。

(3)观看书写动漫。

(4)练写2个字。

4、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自由读,同桌讨论,同学汇报,其他人认真听。

(1)茅:

指茅草屋。

(2)相媚好:

(3)吴音: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

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4)翁媪:

老翁和老妇。

5、引导朗读: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时,对整个作品的理解就更深入了,让我们同桌之间互相读读,指名展示读。

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注解,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并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四、读出画面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村居》也是如此,每一句词都是一幅生动的画。

(一)环境图

这些画面有些是写景的——请你读(指名读词句),有些是写人的——齐读词句。

1、第一个画面出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

听到了什么?

甚至闻到了什么?

3、交流:

低矮的草房边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岸边草儿青青。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人物图

读读这首词,看看简练的语言里一共描写了几个人?

他们都在干什么?

预设1:

1、出示:

醉里吴音相媚好。

2、交流: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翁和老妇,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只听见他们正在“相媚好”,他们在聊什么呢?

预设2: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老夫妻俩的三个孩子,大儿子、二儿子多么勤劳、孝顺、能干啊,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儿。

预设3: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儿子呢?

他在干嘛呢?

“卧”是什么意思?

(躺、睡、趴)去掉的话好不好?

看到这样的小儿子,你想到了哪个词?

(调皮、淘气)

               引导学生理解“亡赖”的古今义,了解

             

这是一种“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3、指导朗读:

诗人用到了“亡赖”,同“无赖”,指“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而在这里指“顽皮、淘气”。

小儿子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

在诗人的描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这茅舍一家老小幸福和谐的生活画卷,风景如画,有劳作的美好,也有生活的温馨,让人陶醉其中。

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温馨美好。

边读边想象画面,围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展开交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词的意境,走进村居。

五、感受情怀

1、认识诗人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所占,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这首词写于他晚年归隐时闲居农村时所写。

2、升华情感。

可以说,这是词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词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

听到那低绕婉转的南方口音,看到这样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3、再读全词。

了解词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对词意的理解。

六、拓展练笔

1、读词句,结合自己的感悟,想象词句中呈现的情景,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开合理想象,将课文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2、大胆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将文本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融入孩子的想象,把想象内容化为文字,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给学生课堂主人地位,增强语文综合素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风景美

宿新市徐公店

 喜爱

村居

秀丽恬静

幸福和谐

教学反思

本文的三首诗词均描写了田园生活的恬静美好,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画,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并且了解诗词意的基础上,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着诗词句来说说自己在诗词中想象到的画面,并且采用诗配画的形式,联想画面,真正读懂古诗词,感知诗人、词人的情感。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优美段落和语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特点的写法,学习作者对动植物生动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以及叙述的顺序。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积累优美段落和语句。

2、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准备乡村风光的图片,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记录自己了解或观察到的乡村景色和乡村生活。

(师生)

3、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搜集关于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诗句。

一、音画同步,走进乡下人家(用时:

1.教师出示乡下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激趣导入。

2、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乡下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引学: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陈醉云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下人家,一起领略这悠闲、惬意的乡村生活。

齐读课题。

1.学生欣赏课件,引发对乡村生活的遐想。

2、请去过乡下或者生活在乡下的几位学生来描绘一下自己对乡下生活的印象。

3、带着老师的问题思考,说一说对课文描绘的乡村生活的感受,并齐读课题。

  教师可通过配乐和多媒体课件图片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产生共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用时:

20分钟)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标好段落,画出生字新词,难读的字和难理解的词语可以适当标注。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重点指导“冠”“率”的读音;

“蹲”“率”的写法。

3、设计小组学习活动,引导思考: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乡村生活的?

作者眼中的乡村生活有什么特点?

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