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535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省情Word文件下载.docx

以刘田依(刘田一)、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李可染、程大利、亚明、言恭达、汤永、宋文治、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徐培晨、刘继青、肖娴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大师享誉世界;

源于江苏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更有“百戏之本”的称誉;

苏州刺绣、南京云锦、淮阴年画、淮阴剪纸、扬州漆器、扬州玉器、南通风筝、宜兴紫砂陶器、常州梳篦、苏州和扬州的盆景等都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工艺精品。

江苏省正式建制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自1983年起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

现设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连云港、徐州、盐城、淮安、泰州、宿迁13个省辖市,下辖52个县和县级市,54个市辖区。

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

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

2007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14.5%;

全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300美元,GDP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2007年进出口总额3182.3亿美元,增长24.1%;

其中出口1849.5亿美元,增长28%。

外商直接投资158亿美元,增长52.4%。

全年新批境外企业33家,投资额5404.7万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额20.9亿美元,营业额19.8亿美元。

各具特色的开发区遍布全省,其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

对外友好关系不断发展,江苏省及省辖市、县级市已与39个国家的157个省州和城市缔结了国际友好关系,总数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

江苏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80元,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突破2万元。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20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9平方米。

江苏境内山明水秀,名胜众多。

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均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省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13座,包括六朝古都南京、人间天堂苏州等。

2003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223.2万人次,国内游客1.1亿人次。

江苏科学教育水平居全国前列。

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88人,从事科研活动人员32.3万人,科技力量与科研能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

对外科技和教育交流频繁,江苏已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近30多个专家组织建立了工作关系,江苏各类学校已与国外近300所大中学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5所,在校学生达91.33万人,高等学校数和在校生人数位居全国第一,也是中国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省份。

附录江苏省省情综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江苏文化体育事业成就显著。

拥有20多种地方戏剧和15个地方曲种。

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别具一格。

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1个,文化馆115个,公共图书馆101个,档案馆170个。

有历史、艺术和纪念性博物馆91个。

其中,南京小红花艺术团被誉为“娃娃天使”;

南京图书馆为中国第三大公共图书馆;

南京博物院文物藏品数量居全国第三;

设在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着大量中华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

全省基本上实现了省、市、县、乡广播电视联网和村村通有线电视。

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2775个,其中医院、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3333个,遍布全省各大中小城市及乡镇(村)。

江苏,一个朝气蓬勃的省份,提出了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按照规划,到2010年,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省份。

二、自然地理

1.江苏地形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州,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组成。

其地形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之大,在全国居首位,成为江苏一大地理优势。

2.江苏山脉

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占全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云台山脉。

连云港的市郊云台山玉女峰为全省最高峰,海拔625米。

位于徐州市区东北40公里贾汪区境内的大洞山,海拔361米,又名茱萸山、九十九顶莲花山,属淮阴山脉,周围大小100余山头,几乎峰峰有名,连成一气,森林、灌丛、灌节丛、衡疏四种植被、300多种植物分布其中,景深木秀,绿涛汹涌,被徐州市列为生态自然保护区。

3.江苏水文

江苏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

海岸线954公里,长江横穿东西425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公里。

有淮、沂、沭、泗、秦淮河、苏北灌溉总渠等大小河流2900多条。

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2250平方公里,居第三,洪泽湖2069平方公里,居第四,此外还有大小湖泊290多个。

平原、水域面积分别占69%和17%,比例之高居全国首位。

4.太湖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邻接浙江省,为我国第三淡水湖,湖面海拔3.33米,最深达48米,面积2338平方公里。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称笠泽、五湖。

为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湾而成。

太湖最后注人长江。

湖中大小岛屿48个,连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

以洞庭东山、西山、马迹山、三山、鼋头渚为最著,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峦连绵,层次重叠的壮丽天然图画。

沿湖有著名的无锡山水、苏州园林、古吴名迹、宜兴洞天世界,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太湖风景区,是全国重点风景名区。

5.洪泽湖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

在我国秦汉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

其中以洪泽湖最大,面积2069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

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

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

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

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

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

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

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6.江苏气候

江苏省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

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沿海部分地区和里下河腹地最热月在8月份,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全省春季升温西部快于东部,东西相差4~7天;

秋季降温中慢于北部,南北相差3~6天。

三、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7353万亩,占全国的3.97%,人均占有耕地0.99亩。

沿海滩涂890多万亩,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2.水资源

江苏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

江苏省地处江淮沂沭泗五大河流上游,长江横穿江苏省南部,江水系江苏省最可靠的水资源。

境内有太湖、洪泽湖、高宝湖、骆马湖、微山湖等大中型湖泊,以及大运河、淮沭河、串场河、盐河、通榆运河、灌溉总渠和通扬运河等各支河,河渠纵横,水网稠密。

江苏省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下水源丰富。

全省地下水总量对农灌具有开采意义的是徐淮浅层水约29.57亿立方米/年,供垦区及海涂开发,人畜饮用的沿海深层地下水5.85亿立方米/年。

3.矿产资源

全省地跨华北地和扬子准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有色金属类、粘土类、建材和稀有金属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是江苏矿产资源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已发现的矿产品种有133种,已探明储量的65种,其中建材、粘土等34种单矿储量列全国前十位,铌钽矿、方解石、泥灰石、凹凸棒石粘土、二氧化碳气等8种矿产保有储量列全国第一位。

4.生物资源

全省野生动物资源为数较少,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约有850多种,尚有可利用和开发前途的野生植物资源600多种。

水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著名的吕四、海州湾等四大渔场,盛产黄鱼、带鱼、鲳鱼、虾类、蟹类及贝藻类等水产品。

内陆水面有2600多万亩,养殖面积1200万亩。

有淡水鱼类140余种,是全国河蟹、鳗鱼苗的主要产地。

被称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太湖三白”的白鱼、银鱼、白虾,都是水中珍品。

5.“鱼米之乡”

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

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几乎遍布全省。

种植利用的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蔬菜8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江苏蚕桑闻名全国,名茶有“碧螺春”等。

鸟类主要是野鸡、野鸭,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

6.旅游资源

江苏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较多的省份。

抗日战争遗址、革命遗址有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等,风景名胜遍布大江南北。

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城,享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城内小桥、流水、巷深、人家,充满水乡情调。

江苏的水兼江湖河海之美,长江横穿东西,江面辽阔,一泻千里。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连云港海阔天空,太湖烟波浩瀚,洪泽湖碧波万顷,扬州的瘦西湖,南京的玄武湖、莫愁湖,徐州的云龙湖,溧阳的天目湖等都是著名的游览湖泊。

江苏的名泉极多,有“天下第一泉”镇江中泠泉,“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天下第三泉”苏州虎丘憨憨泉,南京汤山温泉,东海汤庙泉等。

江苏的山虽不高,但多负盛名。

南京钟山、清凉山,镇江北固山、金山、焦山,句容和金坛交界处的茅山,南通狼山,苏州天平山,吴县的灵岩山,徐州云龙山和连云港的花果山等。

江苏流域和古老的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之一,武进春秋淹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老地面城池遗址。

连云港将军崖上的石刻岩画反映了原始社会农业部落的生活。

孔望山上佛教摩崖石刻比著名的敦煌莫高窟还早200年,堪称“神州第一窟”。

徐州东南部狮子山西汉楚王陵气势恢宏,汉兵马俑表情生动,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是继咸阳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陶俑和临潼秦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栖霞山的千佛岩有“南国云岗”之誉。

南京的中山陵、明孝陵、雨花台。

还有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朱元璋祖父陵墓、淮安韩信故居、淮安城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徐州淮海战役烈士陵园等。

古都名城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名胜古迹如此集中和众多,以及特别的江南风姿,使江苏成为全国七个重点旅游省之一。

目前全省共有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个省级名胜区和29个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徐州、淮安、常熟、无锡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历史沿革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

溯流求源,江苏是《尚书·

禹贡》所载九州中的徐、扬两州的一部分。

江苏地域和古老的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之一。

从远古时代起,在江苏这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

考古发现表明,在距今四五十万年以前,江苏境内就生活着丹徒“高资猿人”;

在距今四万至一万年前,“泗洪下草湾人”、“丹徒人”、“溧水人”、“宜兴人”等远古居民,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

距今六七千年前,北自淮河流域,南至太湖的广大区域,分布着许多原始的氏族部落。

从淮安青莲岗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炭化小米,吴县草鞋山文化跨越中发现的炭化籼稻、粳稻、大米、野生葛纤维织成的罗纹葛布线片以及“杆栏式”房屋建筑遗存,昆山千墩、吴县张陵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大批史前玉器琮璧文化来看,江苏境内古人类创造的文化位居当时其他地区的前列。

江苏在春秋时期,分属吴、宋等国,战国时为楚、越、齐国的一部分。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分属九江、会稽等郡。

西汉时分属徐州郡和扬州郡。

三国时,苏南属吴,苏北归魏。

唐朝由河南道、淮南道和江南道分管。

宋代属江南东路的一部分。

元朝时,苏北属河南省,苏南属江浙省。

明朝建应天府,直隶南京。

清朝初年为江南省的一部分。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江苏省辖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江宁府、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其范围大致与现在相同。

省的体制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在苏北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发动和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解放。

6月2日,江苏全境解放,分设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

1953年1月,两署一市合并,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

1955年2月举行的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出由47名委员组成的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接替了原有的省人民政府。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松江专区九县和崇明县划归上海市管辖。

1966年1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中断。

1980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恢复办公。

五、江苏人口

据统计,2007年末江苏省总人口数达到7600.1万,比上年增加75万,增长0.94%,其中户籍人口为7317.7万人。

城镇和乡村人口比为51.9:

48.1,男女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1。

全省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达到736人,比2006年末每平方公里729人增加了7人,继续名列全国各省、自治区的首位。

多年来,江苏一直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

1982年人口普查时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0人,1990年为654人,2000年末达到714人。

自2000年以来,由于总人口持续低速增长,人口密度增加速度放慢。

2001年末为717人,2002年末为719人,2003年末为722人,4年间人口密度年均增长1.4%。

江苏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省的99.64%。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不多,共有26万人,但55个少数民族齐全,其中回族人口最多,约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2%,其它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苗族、蒙古族、满族、土家族。

截止2003年底,全省共有就业人口4468.7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

城镇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等单位就业人员603万人,比上年减少12.7万人;

私营个体从业人员674.2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

六、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全省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坚定不移地朝着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迈进。

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05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按时序要求顺利推进,其中苏南地区已经全面达到小康水平。

江苏经济发展非常迅速,2007年中国城市GDP排名苏州、无锡、南京、分别位居全国第5、第9、第15,苏州经济仅次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之后。

一是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4%以上,五年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可望达到3000美元。

财政总收入达到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年均增长23%;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年均增长26.7%。

2006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2.2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超过万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1%,五年年均上涨1.4%。

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改善。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全面推行“一免三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全省免征农业税。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2006年省财政对“三农”投入150.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0.6%。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近两年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7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24%,比“九五”期末提高7个百分点。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43家。

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旅游、信息、社区服务业发展迅速。

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2006年达到8740亿元。

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能源、水利、交通、信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辉煌成果。

新增高速公路18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886公里;

新增铁路运营里程854公里;

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36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4230万千瓦;

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达到5600万户,新增3850万户。

淮河入海水道、润扬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宁启铁路一期、新长铁路、南京地铁1号线、南京奥体中心、南京新火车站、田湾核电站、扬巴一体化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成。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2006年全省城市化率达到50%左右,五年提高8.5个百分点。

区域共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大力推进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海产业带发展。

加大对苏北的支持力度,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转移,2006年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超过2000个,省财政向苏北转移支付及其他各类补助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7.5%。

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

苏南、苏中、苏北呈现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三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税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乡镇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基本建立,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全省上市企业达到115家。

完善政策措施,改善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全省私营企业达到50.7万户,注册资本7234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6285亿元;

个体工商户175.3万户,增加26.3万户。

全省基本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发展的格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原则,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财政、金融和投资体制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开放型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200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2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4%,五年年均增长37.9%;

出口12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6%,年均增长36.7%。

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超过115亿美元,五年新增500亿美元以上。

开发区建设、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持续较快发展。

四是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十五”期间,全省财政预算内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投入147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1倍。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9%,比“九五”期末提高21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3.5%,提高18个百分点。

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职校生数保持全国领先。

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省标工资发放问题全面解决。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5%和55%。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丰硕成果,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新成绩。

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

妇女儿童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步。

成功承办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全面实现“环境优美、设施优良、服务优质、成绩优异”的目标,扩大了江苏在海内外的影响。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和8%以上,比“九五”期末增长81%和43.3%。

城镇登记失业率近三年持续下降,2006年控制在3.6%。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80万人,新增农村劳务输出286万人。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惠及千家万户的农村五件实事取得显著成效,新建农村公路4.1万公里,基本实现了行政村通公路,改造草危房15.2万户,新增改水受益人口960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5.5%。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6.8%、90.3%和99.4%。

部分地区历史遗留的拖欠养老金问题得到解决,破产关闭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纳入医疗保险范围,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

全省实现城乡“低保”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127.5万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

六是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村征地补偿标准,改进城市拆迁办法,对下岗职工给予合理经济补偿,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措施,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2006年对义务教育阶段56万名困难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对10万名经济困难的职校生、大学生实行资助,努力保证每个困难家庭子女都有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

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推进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2006年新增敬老院床位3万张。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主要河湖水质有所改善。

绿色江苏建设加快推进,五年新增造林面积685.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4.2个百分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