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9寒0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5233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9寒0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化9寒0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化9寒0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化9寒0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化9寒0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9寒0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化9寒0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9寒0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9寒0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Zn和Cu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D.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有AgNO3和Cu(NO3)2

【难度】★★

【答案】D

例2:

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2)若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所得固体物质中滴如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可能有。

(3)若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难度】★★★

(1)Zn(NO3)2

(2)AgCu(3)Zn(NO3)2、Cu(NO3)2、AgNO3

一种金属投入到两种或多种盐溶液中,在盐溶液中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优先被置换出来。

若是两种或多种金属投入到盐溶液中,则活动性最强的金属优先参与置换反应。

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距离最远的金属和盐溶液中的金属优先反应,距离产生美。

二、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及图像问题

题型一: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H2的规律

试计算质量均为M的锌、铁、镁、铝三种金属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

【答案】:

1/65:

1/56:

1/24:

1/18

规律:

等质量几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的H2质量与该金属的化合价的值/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该值越大,产生的H2质量越多,该值越小,产生的H2质量越少。

【练一练】

1.质量均为mg的Fe、Mg、Al、Zn四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得氢气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Mg>

Al>

Fe>

ZnB.Fe>

Zn>

Mg

C.Al>

Mg>

ZnD.Al>

Zn

【答案】C

2.将一瓶盐酸分成两等份,并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锌两种金属,等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

若镁、锌分别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用a、b表示,则a、b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A.a>bB.a<bC.a=bD.无法判断

3.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只空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

在两个烧杯中各放100g稀硫酸,然后再左边烧杯中加入mg镁,右边烧杯中加入mg铝,反应完成后,金属镁和金属铝都无剩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托盘天平仍然保持平衡B.天平不平衡,左盘高,右盘低

C.天平不平衡,右盘高,左盘低D.无法判断天平是否平衡

题型二: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

等物质的量的铁、镁、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各生成氢气的质量比是多少?

【答案】2:

2:

3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过量的金属铁、镁、锌、铝发生反应,产生氢气质量比是多少?

【答案】1:

1:

1

1.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铁的反应情况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

2.如图所示,如果X轴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轴表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假设三种金属分别为铝、镁、铁,其中代表铁的是,铝的是。

【答案】c、a

三、设计实验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间金属原则)

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

2.将铜片加入到硝酸汞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

3.将金属片A加入到溶液B中。

根据实验1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2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要通过实验3得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金属A是_______________,如果A是铜,则溶液B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镁片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剧烈;

铜比汞的金属活动性强;

铁;

硫酸亚铁等

为防止水体污染并回收某种金属,某工厂向含有硫酸铜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滤渣,取少量滤渣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Fe和Cu(或Fe、Cu;

Cu、Fe)

1.学生实验:

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以下是小强同学的实验方案,我们一起对实验分析、完善並归纳。

【实验药品】铁片、铜片、银片、20%稀硫酸、CuSO4溶液、AgNO3溶液、FeSO4溶液

【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

Fe>

Cu>

Ag

【实验方案】取体积相等的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分别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序号

步骤Ⅰ

步骤Ⅱ

实验

操作

将铁片、铜片和银片分别放入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将铁片分别放入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试管中

A

B

C

D

E

【观察分析】

①上述实验中能观察到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是(填字母A、B、C……)。

②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实验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

基本反应类型)。

【方案完善】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你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帮助小强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讨论归纳】根据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请你归纳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一般有:

a.;

b.。

①A;

置换;

【方案完善】

将Cu片放入AgNO3溶液中

Cu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

Cu的活动性大于Ag

将Ag片放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归纳讨论】a.通过金属与酸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课堂小憩

铝的发现

古代,人们曾用一种称为明矾(意思是结合)的矿物作染色固定剂。

俄罗斯第一次生产明矾的年代可追溯到八至九世纪。

明矾用于染色业和用山羊皮鞣制皮革。

16世纪,德国医生兼自然科学历史学家帕拉塞斯(Parace/susP.A.T.1949-1541)在铝的历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他研究了许多物质和金属,其中也包括明矾(硫酸铝),证实它们是"

某种矾土盐"

这种矾土盐的一种成分是当时还不知道的一种金属氧化物,后来叫做氧化铝。

1757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Marggraf.A.S.1709-1937)终于能够分离"

矾土"

了。

这正是帕拉塞提到过的那种物质。

但是,直到1807年,英国的戴维才把隐藏在明矾中的金属分离出来,用电解法发现了钾和钠,却没能够分解氧化铝。

瑞典化学家贝采尼乌斯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但是失败了。

不过,科学家还是给这种含糊不清的金属取了一个名字。

开始贝采尼乌斯称它为"

铝土"

后来,戴维又改称它为铝。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没提炼出纯铝时,铝就有了自己的名字。

1825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表文章说,他提炼出一块金属,颜色和光泽有点象锡。

他是将氯气通过红热的木炭和铝土(氧化铝)的混合物,制得了氯化铝,然后让钾汞齐与氯化铝作用,得到了铝汞齐。

将铝汞齐中的汞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蒸掉,就得到了一种金属。

现在看来,他所得到的是一种不纯的金属铝。

因刊登文章的杂志不出名,奥斯特又忙于自己的电磁现象研究,这个实验就被忽视了。

二年后,提炼铝的荣誉就归于德国年青的化学家维勒(Wohler.F.1800-1882)。

奥斯特与维勒是朋友,他把制备金属铝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告诉维勒,并说打算不再继续做提炼铝的实验。

而维勒却很感兴趣。

他开始重复奥斯特的实验,发现钾汞齐与氯化铝反应以后,能形成一种灰色的熔渣。

当将熔渣中所含的汞蒸去后,得到了一种与铁的颜色一样的金属块。

把这种金属块加热时,它还能产生钾燃烧时的烟雾。

维勒把这一切写信给了贝采里乌斯,告知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但制不出金属铝,这不是一种制备金属铝的好方法。

于是,维勒从头做起,设计自己提炼铝的方法。

他将热的碳酸钾与沸腾的明矾溶液作用,将所得到的氢氧化铝经过洗涤和干燥以后,与木炭粉、糖、油等混合,并调成糊状,然后放在密闭的坩埚中加热,得到了氧化铝和木炭的烧结物。

将这种烧结物加热到红热的程度,通入干燥的氯气,就得到了无水氯化铝。

然后将少量金属钾放在铂坩埚中,在它的上面覆盖一层过量的无水氯化铝,并用坩埚盖将反应物盖住。

当坩埚加热后,很快就达到了白热的程度,等反应完成后,让坩埚冷却,把坩埚放入水中,就发现坩埚中的混合物并不与水发生反应,水溶液也不显碱性,可见坩埚中的反应物之一金属钾已经完全作用完了。

剩下的混合物乃是一种灰色粉末,它就是金属铝。

1827年末,维勒发表文章介绍了自己提炼铝的方法。

当时,他提炼出来的铝是颗粒状的,大小没超过一个针头。

但他坚持把实验进行下去,终于提炼出了一块致密的铝块,这个实验用去了他十八年念头。

此外,他还用相同的方法制得了金属铍。

由于维勒是最初分离出金属铝的化学家。

在美国威斯汀豪斯实验室曾经铸了一个铝制的维勒挂像。

【例1】

知识点1: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

下列各项中,按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A.KMgCaZnB.FeAlMgCu

C.CaZnAgFeD.MgAlFeCu

变式1: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Cu和Al2(SO4)3B.Zn和AgClC.Hg和MgCl2D.Fe和CuSO4溶液

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1)银和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和稀硫酸:

(3)铜和硫酸锌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

(4)锌和硫酸铜溶液:

(5)镁和硝酸银溶液:

(6)铜和氯化银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否,能,否,能,能,否

用一定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反应的时间t和产生氢气的质量m)。

试回答:

(1)曲线A表示的是(填“铁”或“锌”)跟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2)上述曲线图除能说明

(1)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另外两个结论:

①,②。

【答案】锌,反应后生成的氢气量相等,参加反应锌和铁的质量比是56:

65。

变式2:

将铁片投入下列溶液中,过一会儿溶液质量变大的是()

A、稀硫酸B、硫酸亚铁溶液C、硫酸铜溶液D、食盐水

【答案】A

【方法提炼】金属活动性判断是比较常考的,可以有四种方法:

(1)金属A可以与金属B的盐溶液反应,则活动性A>

(2)金属A不能与金属B的盐溶液反应,则活动性A<

(3)金属A可以和酸反应,金属B不能和酸反应,则活动性A>

H>

(4)金属A可以和X的盐溶液反应,金属B不能和X的盐溶液反应,则活动性A>

其中第四点方法,是我们一般用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知识点2:

有关滤渣滤液成分的推断问题

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反应停止后,铁粉剩余,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A.有H2SO4B.有H2SO4和FeSO4

C.有CuSO4和FeSO4D.只有FeSO4

【解析】由于最后铁粉剩余,溶液中就不能有和铁粉反应的物质,所以硫酸铜和硫酸没有。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除去不溶物。

向滤液中加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B.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和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D.滤液中一定不含有FeSO4和H2SO4

【解析】加铁没反应,所以没有硫酸铜,没有硫酸。

而且滤液没有硫酸铜,铜元素不能凭空消失,所以肯定在滤渣里。

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的铁粉放入烧杯,加入过量盐酸使其充分反应。

反应停止后,烧杯里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存在。

请推断,该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除多余的盐酸外,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铜;

氯化亚铁

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里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

A.AgB.Zn和AgC.Cu和AgD.Zn和Cu

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铁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解析】向最后的固体中加少量盐酸无气体,说明没有铁剩余,没有铁剩余又可以有四种情况,分别是铁加入的很少,只能置换少量硝酸银;

铁稍多一点,恰好置换全部硝酸银;

铁再多一点,置换部分硝酸铜;

铁再多一点,恰好将硝酸铜置换完。

综合这四种情况对应的结果,就是本题的答案

在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的金属析出。

过滤后往滤液里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_____________

【答案】银

【方法提炼】成分分析的题目用共存的思路最好是判断滤渣有什么,滤液不能有跟它反应的物质,因为反应后滤渣滤液是必须共存的;

如果原来有某种金属投入溶液,不知道它是在滤渣里还是滤液里,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按之前的方法判断滤渣滤液的共存,再看元素守恒,既然不能在滤液里,那就只能在滤渣里,因为元素不可能凭空消失的哦

知识点3:

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及图像问题

将物质的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情况中可能的是()

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解析】由于最后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因此酸恰好完全反应,或者酸不足。

根据反应方程式产生等量氢气需要的金属的物质的量,Al<

Fe。

所以当加入等量的铝和铁,铝应当有剩余,而铁和酸都完全反应

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金属活动性顺序

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排序

M>

N

M<

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都生成+2价的硫酸盐,其产生氢气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为甲>

乙>

B.反应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一定相同

C.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甲>

D.反应速率最快的是甲,最慢的是乙

变式3:

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方法提炼】图像题要点是要判断清坐标抽的含义,起点、拐点、终点和反应的关系。

在酸与活泼金属制氢气的反应中,特别要注意纵坐标,氢气的量是否相等。

若相等则代表消耗酸一样多,再根据方程式算金属的量即可,若不相等,则考虑可能是酸足量,根据图像算金属即可

师生总结

1.关于金属跟氧气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B.铁能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铁

C.铜不能燃烧,但能跟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D.铝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氧化铝,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进一步氧化

2.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

铝的下列应用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用铝合金制门窗B.用铝合金飞机材料

C.作金属铝制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D.作金属铝制铝制电线

3.下列物质能由金属跟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CuCl2B.AgClC.FeCl2D.FeCl3

4.五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

下列哪一种试剂不能达到目的()

A、硫酸铜溶液B、硝酸银溶液C、盐酸D、硝酸钠溶液

5.选用金、银、铜等金属做钱币,从化学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A.硬度大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密度大D.有比较漂亮的色泽

6.利用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够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氯化亚铁溶液、铜、银B.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溶液、银

C.铁、氯化铜溶液、银D.氯化铁溶液、铜、硝酸银溶液

7.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

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A.Cu、AgB.Fe、ZnC.Pt、CuD.Ag、Au

8.为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

工程技术人员常用如下反应来焊接钢轨间的缝隙

,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9.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油罐下面常有一条拖地铁链,在高层建筑的顶端都装有铁制的避雷针,这是应用了铁的性质。

(2)铁锅可用来烧水、炒菜,这是利用了铁的性质。

(3)铁块可变成很细的铁丝,这说明铁有性;

铁块也可以变成很薄的铁片,这说明铁有性。

【答案】导电性,导热性,延性,展性

10.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有Ag(NO3)2和Zn(NO3)2的电镀废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物质,这层物质是()

A.Ag、ZnB.AgC.ZnD.Ag、Fe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等物质的量的锌、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的是[横坐标:

反应时间t(秒);

纵坐标:

产生H2的质量m(克)]()

12.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相同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反应停止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则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t,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m(H2))()

13.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n)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上述反应中()

A.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2

B.镁和铝的质量之比为3:

C.镁和铝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

D.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4.将一定量的镁条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则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15.质量为5.6g的铁粉中混有一种金属杂质,当这些铁粉跟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0.19g,则该铁粉中混有()

A.镁B.铝C.锌D.无法确定

16.在盛有AgNO3和Mg(NO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渣中一定是()

A.MgB.ZnC.AgD.Zn和Ag

17.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

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放出H2的质量是B>A>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18.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等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各加入5g镁和5g铁,镁和铁全部反应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